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湖南科技 作者:韩连庆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前言
书,是有使命的。在这个科学愈加昌明、创新愈加重要的时代,培育广大“80后”和“90后”大学生和高中生们形成喜爱科学、理解科学和勇于创新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愈加深远而关键。实际上,“80后”和“90后”大学生和高中生们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他们不满足于只是机械地背诵记忆权威的科学原理和知识,他们对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历险过程也充满热情和好奇;他们喜欢某个学科的逻辑震撼力,但他们也渴望了解创造和发展这个学科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以及引人深思的“创新感悟”;他们在不断颠覆、嘲讽传统中的榜样形象,又不断在重塑自己心目中的创新英雄。——如果教育和图书不符合他们这样青春热烈的精神躁动和实践需求,如何吸引他们真诚地亲近科学和真正地理解科学?只有他们对科学感到亲切,他们才可能有兴趣去关注科学,对科学的理解也才可能深入和持久。问题是,我们具有历史惯性的教育和图书目前的确还没有很好地应对这种新的时代挑战,尽管这种应对正在努力中。20世纪我国接受了西方科学思维方式之后,主流的观点坚信逻辑严密的理性论证才是科学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教育方式。这种理解是需要批判和反思的。实际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是我们学习科学的目的。科学知识的严密理性讲授和论证这种冷冰冰的逻辑叙事,合理地省略了人在科学中的作为,呈现给受教育者的是一个冷冰冰的逻辑世界的必然自在过程:科学理论似乎是天然地隐藏在某一个角落里,科学家像个木偶,只不过承担偶然发现——“揭盖子”(discover)——的机械角色而已。
内容概要
本书取广义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立足哲学本身,以上下两篇的篇幅,讲述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问题。本书的内容设计,不完全按照教科书的标准,而是按照我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有所取舍,尽量运用现象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和实用主义来理解科学和技术问题,强调科技哲学的理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突出“知行合一”的古训。书中不仅讲了一些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理论,而且涉及一些电影和小说,本书可视为一段时期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作者简介
韩连庆 70后生,山东人氏,“孔子口音”。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科技哲学专业)。身无长技。教书为生。好哲学和电影,不求甚解。发表小文数篇,出版译作几部。以古人诗句,凑歪诗自喻:“人生识字糊涂始,半生忧患早自知。来日行者走天涯,半肩碟片半肩书。”
书籍目录
上篇 科学哲学史话 一 无知之知 二 洞喻 三 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 四 保守的革命 五 上帝和自然联手创造了伽利略的智慧 六 无与伦比的牛顿先生 七 蚂蚁、蜘蛛和蜜蜂 八 牛顿花园里的下层劳动者 九 对牛顿力学的批判 十 人为自然立法 十一 人和历史的起源将被光明照亮 十二 改变物理学面貌的论文 十三 大厦即将竣工之时,基础却崩溃了 十四 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 十五 命题的意义在于证实它的方法 十六 插在水里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是弯曲的 十七 如何从感觉材料上升到理论 十八 科学是人类精神的崇高的冒险活动 十九 打开潘多拉盒子 二十 打开黑箱下篇 技术哲学史话 二十一 人类登场 二十二 问鼎天下 二十三 技艺之道 二十四 技术革命 二十五 古希腊为什么没有化学 二十六 人在技术中发现了自己 二十七 凡人在尘世中最伟大的体验 二十八 技术是人生方案的函数 二十九 极权的技术和民主的技术 三十 世纪之赌 三十一 技术设计中含有政治因素 三十二 技术与人的异化 三十三 技术和科学是一种意识形态 三十四 设计技术就是设计我们的存在方式 三十五 胡塞尔的刷子 三十六 技术的危险何在 三十七 海德格尔的遗产 三十八 哲学与技术的伦理学辩论 三十九 信息时代的炼金术士 四十 技术是一种探究方式参考文献本书涉及的电影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柏拉图在继承希腊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明确区分了知识和意见这两种认识。柏拉图认为,感觉认识到的事物是变动不居的,从感觉事物中获得的只能是意见,而意见是相对的、含糊不清的。因此,意见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和真理。真正的知识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这种知识的对象才是真正的存在者。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不能依赖感觉,只能从理智中获得。柏拉图由此区分了可感觉的和理智的这两个领域。在可感觉的意见领域中,柏拉图又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幻想,另一部分是信念。幻想是个人的想象和印象,因此幻想因人而异。通过幻想只能认识事物向自己显现的影像。柏拉图认为诗歌和艺术作品就属于幻想的领域,它们描写的不是真实的可感觉的事物,而仅仅是可感觉事物的影像。信念是可感觉事物的共同知觉。通过信念认识的可感觉事物是个别的和变化的,例如动植物和人工物品,由此形成的信念虽然是真判断,对日常生活非常有用,但是由于信念的认识对象处于流变之中,因此不具备确定性,不是真正的知识。柏拉图认为研究万物本源的自然哲学(物理学)就属于信念。在理智的知识领域中,柏拉图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数学,另一部分是理性知识。柏拉图虽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但他认为数学还是属于比较低级的知识。因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形式化的数量和形状,但是如果不借助可感觉的图形和事物就无法说明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因此数学依然依赖可感觉的事物。另外,数学往往是从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进行推论,但是这些公理往往具有假设的性质。由于这些原因,柏拉图认为数学是介于意见和理智之间的知识。理性知识就是哲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纯粹的知识。获得哲学知识依靠的不是数学的推理,而是辩证法(dialectic)。从“辩证法”的英文词根“dia-”可以看出,dialectic与dialogue(对话)有关。这是一种由苏格拉底提出,并由柏拉图发展完善的方法。
后记
我从2001年起正式学习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简称科技哲学)专业。从2004年起,开始在高校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工作,主要讲授《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逻辑学》、《自然辩证法》等课程。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授课,自认为对这个专业有些心得,一直希望有个机会能把这几年的讲稿和心得整理一下,为以后的研究探索一个新的方向。2008年底,友人牟焕森联系我,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要搞一套“学科史话丛书”,问我有没有兴趣写一本“科技哲学史话”。我起初有些犹豫,怕又给自己下了个“套”。后来想起此前的那个想法,就初步答应了,大体写了个提纲。不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社长黄一九先生、编辑程立伟先生等人来北京,我和这套丛书的一些作者与他们一起开了会,双方就具体的操作方针进行了研讨。最后确定的写作原则是,内容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以20万字的篇幅,配有少量插图,讲述每个学科的发展情况。文字要通俗易懂,不要太学究化。阅读对象定位在高中和大学文化水平、想了解本学科基本情况的读者群。按照这个方针,我写了一部分初稿,交给出版社。编辑程立伟先生看后,给予了肯定。于是就把这件事情敲定了。我觉得这几年一直在讲授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方面的课程,内容都比较熟悉,写起来应该不会有很大困难。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媒体关注与评论
科学是人类精神的崇高的冒险活动……科学家的目的不在于发现绝对的确定性,而在于发现愈来愈好的理论,这些理论可以接受愈来愈严厉的检验。但是,这意味着这些理论~定是可否证的:正是通过它们的否证,科学在前进! ——卡尔·波普尔接触了过时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竟使我从根本上破除了关于科学的本质和它所以特别成功之理由的许多基本观念。 ——托马斯·库恩我们要来追问技术,并且希望借此来准备一种与技术的自由关系……追问乃思之虔诚。 ——马丁·海德格尔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
编辑推荐
《逆流而思·科技哲学史话》:开阔读者学术胸襟 引领大众人文倾向10所高校澎湃联动 50场大师级高端讲座20000名大学生倾情阅读科技哲学是以科学和技术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学科,是从哲学的层面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和批判,试图从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角度,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的性质、理论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自由地探求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