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杨卫 页数:166
Tag标签:无
前言
因为杨卫 芒克 早就听说杨卫要写一本《通州艺术家演义》,也就是写一些居住在通州宋庄一带艺术家们的轶事,但此书我迟迟未见,倒是前不久他给我拿来另外一探书稿,上印书名“四十一个人”,他说这里面也写到我了,希望我看后能为此写个序什么的。我们是老朋友了,怎好不答应?可心说你杨卫也够有胆儿的,你真敢去写人就不怕人不高兴?!因为我太知道写人不好写了,不论你写好写坏,也不论你写活人还是死人,只要是你往你认为的真实里写,保准没一个当事人满意。原因是真实真的真实吗?再有,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真实?对于有些人来讲,真实真的就像是暴露了他难以启齿的隐私一样。当然,我还没有去翻阅杨卫的书稿,我也不知道他都写了人家什么?我只是看了看目录,加上他自己确实是四十一个人,差不多都是搞艺术的,差不多我都有所耳闻和认识。这使我想到我过去曾写过的一本书,名为“瞧这些人”,里面我写了三十八个人,也都是一些熟悉的朋友。我当时写那本书时并没多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靠这些朋友的脸面帮我挣点儿钱。还不错,书出了钱也挣了些,但后来我就后悔死了。人哪是你随便能写的?人哪有那么好写?你凭什么写人家呀?你说得着人家的事吗?也是,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谁还没个变化?所以我后来发誓,我再也不写人了,尤其是那些有关朋友们的真人真事。当然找着我写的另说,不过也得事先说好,我写什么你都不能急,你自认倒霉算了。 但愿我说的这番话别扫了杨卫的兴。我想杨卫写这本书的目的也肯定与我当时的想法不一样。杨卫是当今美术界非常重要的评论家,也是作家,他所写的这《四十一个人》,我猜想必定是更着重于对每位艺术家的作品和位置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与看法。就我个人对杨卫的认识和对他性情的了解,我想他一定会对这。些艺术家们有着精彩的描写和论断,因为他毕竟与这些人交往颇深,他在这个艺术圈里也已经生存了多年。说实话,我有时的确很惊讶于杨卫对许多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喜欢他那种极其尊重历史的态度,他太知道自己应该尊重什么,什么人又是他应该尊敬的人,所以我才敢在没有阅读这本书时就写下这篇文字,这也是出自我对他文笔的看好和对他人的信任。 我已记不清杨卫与我最初交往是何年了,但这么些年来我们常会在一些场合见面,尤其是近些时候我们还常在一起聚会饮酒,有关他的事自然知道不少。别的不说,只讲一件小事吧,这或许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的杨卫加深一些了解。去年的十月,杨卫他们邀请我们一家去湖南参加“艺术长沙”活动,也就是去看岳敏君他们的画展。几天之后我们将返回北京,这期间杨卫抽空回了趟老家益阳,他还特意给我们带回了几大罐当地的特产益阳腐乳。这东西我是太爱吃了,可是一想这东西又不能托运,我们手里拎的大包小包已经够多了又拉着孩子,就说别带算了。可杨卫不干,他说他拎着,他就一直死死地拎着两大罐子腐乳,进机场过安检,到了候机厅购物也不撒手。我发觉杨卫在外心里总会想着一些什么人,他买这买那嘴里还念叨着这个东西送人挺不错。总算登机了,终于到了北京,取行李,推行李车,那两大罐子腐乳也被他放在行李车上。他推着,一直推到停车场,才舒了口气,等着来接的人一件件把东西装进车里。车先送我们回家,然后再送他,好不容易到了我家的楼下,杨卫抢先下车帮我们拿行李。“别忘了拿腐乳!”他还叮嘱着。可真是傻了眼,也真是见鬼了!其他的东西一件不少,唯独找不到那两大罐子腐乳!它们跑哪儿去了呢?我们怎么也搞不明白。会不会落在了停车场?想也没用。杨卫也觉得挺抱歉,一个劲儿地说下回一定再带来。我倒是觉得真是可惜了他那份好心,那是他一路辛辛苦苦死活拎在手里的好心啊!就这么不给面子地飞走了,而且还是已到了家门口。看着杨卫尴尬的表情,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我当然不是为了腐乳,我是因为杨卫。 2010年7月
内容概要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连起来就成了世界。”著名艺术评论家杨卫以近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具代表性的41位艺术家为描写对象,以生动优美又不失风趣的文字深入刻画人物的精神和生活,追忆北京当代艺术圈的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简介
杨卫:湖南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浪北京,早先为艺术家,后转入艺术批评与策划,是目前中国大陆最为活跃的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之一。著有《通州艺术家演义》、《没有灵魂的现代性》、《形象的追忆》、《批评之路》、《历史的后花园》等书。
书籍目录
序因为杨卫(芒克)
老杨钊
方力钧
老芒克
岳敏君
刘治
田青
王玉北
于长江
周斌
谢德庆
朱发东
朝戈
车前子
王广义
老郭
张晓刚
老栗
李松
杨少斌
丁方
张方白
萧惠祥
赵光臣
老管
老彭德
邹跃进
附送老邹(邹跃进)
小箭师
朱青生
邹建平
杨炼
高名潞
殷双喜
邓平祥
贾方舟
王林
何多苓
赵宝山
艾敬
尚扬
李路明
附扬卫:穿时装的旧式文人(水果)
章节摘录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老芒克时我说过的一句话。我说:“你是我心目中特老的‘阿飞’。”旁边有人觉得我对老芒克似乎有所不敬,正欲出来训斥我,可老芒克却“嘿嘿”一笑,算是默许了。 说老芒克是“阿飞”,我倒真不是对他不敬,而是他在那个贫瘠的岁月突破各种思想禁忌所抒发出的一种浪漫情怀和表现出的一种先锋姿态,在我脑子里留下了一种欲飞的意向。其实, “阿飞”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一个什么坏的形象。尽管这个词在早些年所指的是一类吊儿郎当的街痞子,但在我们这些从小被拘禁的心底,街痞子也好,阿飞也罢,甚至于流氓,都一并具有了春暖花开的色彩。我现在还能想得起在那片阴云笼罩之下,时不时出现的一些亮丽风景,一些青年人穿上了喇叭裤,留上了长鬓角,他们走在灰蒙蒙的街道上,有时手里还拎着一个录音机……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正在读小学,老师曾问过我心目中的榜样,我嘴上说是邱少云、黄继光,但脑子想的却已经是“阿飞”之类。老芒克就是我小时候所崇拜的那类“阿飞”,而且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虽然,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老芒克其人,但后来我通过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才知道在我懵懂中遥想“阿飞”的那个年代,老芒克他们早已经破了天荒,换了新颜,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后来有机会看到一些他们早年在北京某些公园里朗诵诗歌的老照片,其中还有举办舞会的场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些老照片,我心里就会特别激动,就像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不仅感觉阳光灿烂,而且还能发现似乎灵魂已经大面积降临。 我一直认为老芒克是他们那一拨诗人中最有诗人气质的一个。诗人不属于现实,而属于“抱着不确定的希望为了永恒的赞扬而延长自己名声”的一类人。我记得老芒克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下放白洋淀时就写过这样一首诗:“在粗粗细细的路上/我和她并排走着/她是风。”当时就有人对这首离奇古怪的诗提出异议,认为诗人与风并没有相对运动,不可能感觉得到,可我觉得这也正是老芒克的与众不同。激情不在别处,而在自己那骚动不安的内心。早在七十年代初,老芒克跟另一个画家彭刚成立“先锋派”组织,并开始天南地北的流浪,后来又在白洋淀与诗人多多写诗较劲,以及再后来跟诗人北岛相互换取笔名,并创办著名的《今天》杂志,组织具有深远影响的“朦胧诗”活动等等,就都是源于这种内心的骚动。难怪他们那一拨的老人都把老芒克叫成“猴子”,的确,在他身上有着太多不安分的天性。 我喜欢老芒克对许多事情那种不屑的态度。如果一个诗人太在乎得失,恐怕脑子不会开花,也就蹦不出那些精彩的句子。老芒克后来尽管很少写诗,但他活着的状态就已经构成了一部生命的长诗。 本雅明为波德莱尔写过一本《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我也曾一度想为老芒克写一本《落后社会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但限于自己的功力,没敢动笔。不过,虽然我不曾动笔为老芒克写过什么东西,但那种写作冲动却一直激荡在内心。也许,我们这一代人注定了要被影响。也注定了只有在“影响的焦虑”之后才能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身处的时代与环境。老芒克他们,正是曾经影响我们、给过我们飞翔愿望的一代精英。现在的老芒克还在时间的路上跋涉着,已经拿起笔开始了画画,这使我想起了孙悟空那个猴子,想起了七十二种变化,真不知道老芒克这个“猴子”,又会有几多变数? 不久前,由画家迟耐出面张罗,我们一行人集资在通州开了一家小餐馆,股东为清一色的艺术家,其中有我,也有老芒克。我还记得在刚刚拿下那个餐馆时,老芒克说的一句话:“咱们终于有一个大食堂了!”看着老芒克那乐呵呵、近乎幼稚的表情,我想起了老阿城在一本书中提到的他。大意是这个人写诗,可读;做生意,不可信。是的,叫一个诗人出来卖画,抑或出面做生意,的确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诗歌填不饱肚子,人也不能只是架在空中。诗人老芒克,也不可能逃出生活的压力与日常的琐碎。由此我突发感慨,脑子里不禁浮现出张楚的那句歌词:上苍保佑那些吃饱了饭的人民,而我却想说:“上苍保佑那些能够吃饱饭的诗人……” ……
编辑推荐
《四十一个人》是一本介绍美术界的评论家,《四十一个人》是一本当代的中国文学,是一本随笔作品集,《四十一个人》介绍了四十一位中国美术界的著名作家,其中包括了,老杨钊、方力钧、老芒克等著名美术作家。老杨钊:生于北京,幼年随母学习中国画,后学油画、雕塑、版画。职业艺术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