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最著名的50幅画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轻阅读》编委会 编  页数:128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故宫:  “殿宇的海洋”  北京故宫亦称“紫禁城”,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被人们称做“殿宇的海洋”。  明清时的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而内城又包括皇城和宫城,处在森严壁垒中心的宫城—故宫,是明清帝王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绕以周长3000多米,高10米的红色围墙,总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故宫建筑讲究风水,虽处于平坦开阔的地带,亦有意形成“前水后山”型的布局。“前水”指的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后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土山—万岁山(清代改称景山)。  故宫建筑讲究轴线对称,其主体建筑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两侧建筑依次向左右展开。这条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天安门、前门及外城的南门永定门,向北经景山、钟楼,至鼓楼结束,宫城的轴线与北京城的轴线重合,8千米长的轴线纵贯全城。  故宫建筑的布局,完全遵循“前朝后寝”的古制。故宫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的主要宫殿,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这部分宫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最高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由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区域,在清代也做皇帝进行日常政治活动的地方。前后两部宫殿,按中国建筑以4根柱子当中的空间为一间计算,全部宫殿共9000多间,是名副其实的“殿宇的海洋”。  故宫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更是古代无数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1914年,故宫的前朝部分改成了古物陈列所,内廷仍由逊位的皇帝居住。1924年,随着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宫,这座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宫,作为我国最大最精美的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游览胜地。  游览故宫的主要路线,一般先通过天安门城楼,由南部的午门而入,穿过太和门,依次经过外朝三大殿、内廷后三宫、御花园,由北门(神武门)而出,至附近的景山公园。故宫周围的建筑,除了皇家建筑外,大多为带有青灰屋顶的四合院建筑。当人们登上景山南望,金色海洋般的故宫处在灰色的背景之中,越发显得气度恢弘,庄严华贵。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上有崇楼五座,以游廊相连,东西各有一座阙亭,形如雁翅,俗称“五凤楼”。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当中是正门,正门左右侧各有一门,另外左右还有两个掖门。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侧门,宗室王公出入右侧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时,文武百官才由两掖门出入。午门正中门楼左右的两座阙亭,内设钟鼓。何时鸣钟,何时击鼓,都有规定。皇帝祭祀坛庙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时则钟鼓齐鸣。明清两代,每逢战争凯旋,皇帝都将亲临午门举行献俘典礼。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还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叫“颁朔之礼”。

内容概要

  《轻阅读:品·中国最著名的50幅画》精心挑选和收录了50幅中国历代绘画名家的名作。为了便于读者鉴赏,《轻阅读:品·中国最著名的50幅画》对每幅画作都做了精细解读,并简要介绍了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色。全书文字精炼生动,力求将深奥的绘画术语转化成简洁明快、易于理解的语言,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使读者可以轻松读透中国绘画的深厚内涵。

作者简介

  《轻阅读》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书籍目录

NO.01 女史箴图NO.02 洛神赋图NO.03 职贡图NO.04 游春图NO.05 步辇图NO.06 历代帝王图NO.07 天王送子图NO.08 虢国夫人游春图NO.09 江帆楼阁图NO.10 明皇幸蜀图NO.11 雪溪图NO.12 五牛图NO.13 簪花仕女图NO.14 关山行旅图NO.15 写生珍禽图NO.16 韩熙载夜宴图NO.17 秋山问道图NO.18 雪山萧寺图NO.19 双喜图NO.20 墨竹图NO.21 早春图NO.22 五马图NO.23 瑞鹤图NO.24 清明上河图NO.25 千里江山图NO.26 秋庭戏婴图NO.27 采薇图NO.28 潇湘奇观图NO.29 泼墨仙人图NO.30 踏歌图NO.31 溪山清远图NO.32 江山秋色图NO.33 岁寒三友图NO.34 墨兰图NO.35 秋郊饮马图NO.36 富春山居图NO.37 渔父图NO.38 幽涧寒松图NO.39 墨梅图NO.40 庐山高图NO.41 秋风纨扇图NO.42 康熙南巡图(第九卷)NO.43 层峦叠嶂图NO.44 蜂猴图NO.45 柱石图NO.46 兰竹图NO.47 醉钟馗图NO.48 梅鹤图NO.49 桃实图NO.50 虾……

章节摘录

  《女史箴》为西晋张华所写的文章,主要是教育宫廷妇女的德行规范,实为嘲讽当时暴戾荒淫的贾后。此文在当时被称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作。顾恺之把此文分段,逐段描绘成画,还在画侧题写了箴文。  《女史箴图》描绘宫中女子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再现了中国古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景。此画绘画技巧丰富成熟,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描绘得非常生动,仕女姿态端庄娴静,神态栩栩如生,同箴文内容一致;画中线条匀细而流动,犹如蚕丝,韵律之美十足。此外,画中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画对布局的处理,且笔法独到,设色秀丽典雅,使整幅画跃动着“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的动感和飘逸气息。《女史箴图》完美体现了顾恺之的“迁想妙得”的绘画思想与娴熟的绘画技巧。  NO.02  洛神赋图  名画解读  曹植的《洛神赋》通篇文辞优美,描写富有情感,神人之恋缠绵甜蜜,凄婉动人。顾恺之读后非常感动,就以此为题画成名作《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作为诗、画结合的典范,是当时绘画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将曹植与洛神真挚的爱情故事描绘得细致曲折却又层次分明。画中人物分布疏密得宜,时空不同却交替、重叠、交换自然;而在描绘山川景物时,又将空间美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全画笔法细劲古朴,好似“春蚕吐丝”,画中山川树石画法浑然天成,可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充分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该图主要描绘洛神的貌美以及她同曹植间似有似无的情感脉络。顾恺之巧妙地将诗人的幻想形象地体现在造型艺术上。画中有身穿红色长衫、在洛水边静坐的曹植,在他身后还有三个侍者手执宫扇、两名侍者手捧诗书,洋溢着浓郁的贵族文人风度。曹植看着日思夜想的洛神,神色中流露出无限爱意;而云髻高盘的洛神,手持麈尾,也满是依恋地注视着曹植。曹植跟洛神似乎是在交谈,又好像在倾诉,二人含情脉脉。顾恺之将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之情表现得恰到好处。这幅图卷不论是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还是笔墨的表现形式,都堪称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朵奇葩。  NO.03  职贡图  画家简介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萧绎聪敏好学,最擅长书画,他对当时绘画技法掌握比较全面,尤其擅画佛像、鹿、鹤,更善于景物写生和外国人物像。现存作品为《职贡图》残卷。  名画解读  所谓职贡,指的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外邦各国与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进贡。《职贡图》是对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外交状况的真实记录。  ……

编辑推荐

  经典:阅读中不能忽视之“重”!在一切作品中,经典的分量是最重的。经典意味着时间的淘沥、文明的传承、智慧的结晶。举凡文学、历史、艺术……只要经典,必有最广泛的观众。因此,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经典作品,便有了最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号召力。《轻阅读-人文手卷》书系所选书目,均是经典领域中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在吸引读者方面有天然说服力。  浅阅读:阅读中不能忽略之“轻”!在各种信息不断泛滥、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汲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阅读普遍呈现出一种“轻浅”特征,人们对厚重的大部头经典图书越来越敬而远之。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对经典的敬惧感,增加此类图书的亲和力,便可有效促进销售。《轻阅读-人文手卷》紧扣“轻”字,全力塑建经典阅读“轻模式”,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书名:书名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轻阅读”在信息传递上一语中的、直指人心,兼具与众不同的小资情调;“人文手卷”之“手卷”概念来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典型形制:卷轴长卷。后经衍伸,凡篇幅精简、长短适度、形制入手随形的图书形式均可称为“手卷”。“人文手卷”借手卷二字,传递形制轻巧之意,颇具历史文化内涵,与“轻阅读”相得益彰。  视觉:在消费时,“好看”往往指形式,而不是内容。人们偏爱一切美的事物,被形式引诱导致的消费远远大于内容。美女如此,香车如此,华服如此,豪宅如此,图书也如此。基于此,《轻阅读》在“好看”上力求尽美尽善:  封面设计:前所未有的惊艳。大胆突破经典惯有之典雅、厚重形象,在色彩、纹饰上均以繁花似锦、光鲜亮丽为第一要义,辅以水晶塑料书封,绝对抢眼、惊艳。  内文设计:摄人心魄的妖艳。业界顶级设计师亲自操刀,逐一精雕细琢,彩色印刷,页页不同,本本不同,每部书的翻阅都变是一次醉人的视觉旅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中国最著名的50幅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