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艺术研究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屈云东  页数:1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行我速(速写艺术研究)》作者屈云东将十几年的速写教学经历通过本书作了一个梳理,将教学经验和对速写的热爱通过思考总结诉诸文字,完整了现有的教学体系,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成熟了教学方法。试图通过大量的速写范例和生动的文字语言直观地表达出我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由“学—会—精—通—化”形成递进的教学链条,从而完善了速写的教学体系。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速写对物象的感受、体验、表达和塑造,尊重作画时的第一感受,强调发挥中国传统水墨画用线的灵活和多变技巧,力图找到传统与现代、写实和写意之间的平衡与结合点,真实地体现速写应有的地位和品位。

作者简介

屈云东,任职于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及速写艺术研究等。
在《装饰》、《求索》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新编美术院校考题全解——速写》、《如何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我把绝招告诉你——快速掌握人物速写诀窍》等速写类图书6部。参编《艺术设计审美基础》、《美术鉴赏》、《装饰基础》等艺术类教材多部。指导和绘制《大话红楼系列》、《墨鱼仔成功漫画系列》卡通图书12部。美术作品及论文获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奖项若干。

书籍目录

自序
速写说
一、速写的概念
二、速写的重要性
三、速写的优势
四、速写可以是一门传达视觉冲击力的艺术
五、速写的学习方法
壹学 聪明好学、学以致用
一、炭笔、炭棒始终觉得最合适
二、立意:激情在燃烧
三、比例与结构
四、透视与解剖
五、线和调子
六、形与写实
七、空间
八、移花接木,为我所用——速写与临摹
九、速写、记忆、默写——速写其实等于写生加默写
十、速写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对象
贰会 心领神会、融会贯通
一、局部入手与整体观察——速写的作画步骤
二、速写用笔的“稳、准、狠”
三、千锤百炼一条线,线条一定要有变化
四、将错就错,线条画错又如何
五、节奏与韵律
六、人像的局部画法:通过临摹,各个击破,成就整体
七、写生即是创作
八、用直觉作画——连续线速写
叁精 业精于勤、精益求精
一、速写与速写味
二、我为“速”狂——谈速写快画
三、速写的主观处理
四、生动为王——动态一定要学会夸张
五、形神夸张、神形兼备
六、曲线感悟
七、得意忘形
八、速写的残缺美: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九、没有灵感照常劳动
十、人物组合速写的练习方法
肆通 通则不痛、神通广大
一、表现性速写—写生的目的不是记录
二、具象中不忘意象——速写的意象表达
三、速写的当代性——自由速写的自由表达
四、线性意识
五、线条的张力——线的审美与效果
六、以线寄情
七、线条迹象说
八、速写的综合材料技法表达
九、线条的魅力——水墨速写
十、草书与速写
十一、书到高度是画,画到高度是写
十二、速写作为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让思绪看得见
十三、 “大速写观”——设计速写、创意速写
十四、场景速写
伍化 出神入化、变化莫测
一、出神入化、法无定法
二、大师与“极值原理”
三、儿童画,体验涂抹的乐趣
四、天赋与境界
五、速写与传神
六、风格是“妙不可言”的
七、速写与隋感
八、大师速写欣赏
九、大师语录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具象中不忘意象,当我们不再把再现对象的表象作为我们的主要责任时,当我们意识到必须艺术地表现对象时,我们看对象时的方法就改变了,眼前客观对象的表象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它仅仅作为原始认识的第一信号而出现。我们通过视觉而感知到了诸如人物、静物的形状、色彩,但是,随着思维的发展,我们很快就会对这些形状、色彩视而不见,脑海里不断出现的是由这些形状和色彩而联想起的别的形状和色彩,这种心中的形状和色彩的集合,就产生了新的心中的形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象。  这种由现实的形象到心中的形象的产生过程即是想象,想象的结果,就是各种意象的产生。这意象是客观形象在作者心中的替代物,它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活动。意象的产生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作者以往对事物的感知经验,意象是对记忆痕迹的加工润饰,特别是在绘画中能更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点。在速写写生中画家头脑中意象的产生,是眼前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过去的记忆印象和想象意识的综合产物。它的目的不是企图再现以往的知觉,也不仅仅是为了再现对现在事物的感觉印象,而是体现了新的欲望和需求,虽然这种欲望和需求是不明朗的、朦胧的、模糊的,但却是创造的萌芽。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速写艺术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文字占了大篇幅
  •   写意派 画面有点乱 与我的大多数同学和老师的风格有点冲突 不过思想和内容 画风都可以
  •   买了送人,不知道怎么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