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砚--红丝砚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傅绍祥  页数:160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东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闻名,不知曾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追慕者、崇拜者和各类文化爱好者为之痴迷、为之探索为之研究。文房四宝是东方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播、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工具。文房四宝不仅作为文房用具,还创造和演绎了东方文化中特有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还为我国书法绘画艺术领域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书法家和画家,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凝聚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自豪的民族精神紧紧地融为一体,凝结成为我们华夏子孙骄傲的灵魂和信心。而砚则是骄傲的关键所在。在“文房四宝”之中,砚的历史最为悠久。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干世界。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已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脑、键盘、鼠标已成为今天书桌上无可争辩的“霸主”。书写方式的改变,致使这些传统文房工具的使用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今天姑且不论毛笔是否还有人会使用,而事实上,那些80后,甚至是70后的人都未必能将砚台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讲述清楚,甚至连“四大名砚”都说不全,就连钢笔类的硬笔,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似乎有些悲哀。

内容概要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红丝石,因其色红黄相间而又有或红或黄的丝纹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唐中和年间曾采于青州黑山,后陆续开采于山东临朐老崖崮,是一种制砚极佳的石料。用红丝石制砚,名红丝砚。自唐至今,历代典籍对红丝石、红丝砚多有记载,并有许多文入墨客以诗辞赋铭等高度赞誉,唐宋时期红丝砚以其质地细腻温润、色彩鲜艳华丽、纹理奇特多姿的显著特点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十分重视和喜用青州红丝砚,他在《论砚》中有:“青州石末砚第一,绛州次之”“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等论述。

作者简介

傅绍祥,1957年生,山东省临朐县人,大专学历。二十余年来,受石可先生影响和指导,潜心于红丝砚的研究、创意和开发,并擅刻砚铭。其砚铭作品被国内外收藏爱好者所收藏。砚专业论文分别被《收藏》、《宝藏》等国家级杂志发表。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山东临朐红丝砚艺术馆馆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红丝砚之渊源  二、红丝砚之历史地位  三、青州红丝砚  四、临朐红丝砚第二章  历代文人论红丝  一、宋代    (一)唐询    (二)欧阳修    (三)蔡襄    (四)王辟之    (五)苏轼    (六)米芾    (七)杜绾    (八)李石    (九)高似孙    (十)李之彦  二、明代    (一)余怀  三、清代    (一)高凤翰    (二)纪昀    (三)于敏中    (四)沈心    (五)盛百二    (六)邓之诚  四、近现代    (一)赵朴初    (二)启功    (三)陈秉忱    (四)周汝昌    (五)娄师白    (六)端木蕻良    (七)魏启后    (八)王学仲    (九)梅舒适    (十)石可第三章  历史上的红丝砚  一、唐代红丝砚  二、宋代红丝砚  三、元明时期的红丝砚  四、清代红丝砚  五、民国时期的红丝砚第四章  红丝砚的恢复与发展  一、红丝砚的恢复期  二、红丝砚的发展期  三、红丝砚的提高期  四、红丝砚的繁荣期第五章  红丝石的形成与分布  一、红丝石的形成  二、红丝石的分布    (一)红丝石的区域分布    (二)红丝石的坑别分布    (三)红丝石的地下分布状态第六章  红丝砚的石品  一、以石质的不同划分    (一)细腻质润    (二)质硬理滑    (三)质地略软  二、以石色的不同划分  三、以石纹的不同划分  四、以色纹的组合划分    (一)红底黄纹    (二)红底红纹    (三)红底无纹    (四)黄底红纹    (五)灰黄底淡红丝纹    (六)灰红底紫丝纹  五、石眼、墨雨  六、瑕疵第七章  红丝砚的实用与观赏  一、红丝砚的实用  二、红丝砚的观赏    (一)温润如玉的质地美    (二)艳丽多姿的色彩美    (三)变化莫测的纹理美    (四)古朴自然的形状美  三、红丝砚的收藏    (一)石质与纹理的关系    (二)大与小的关系    (三)雕刻繁杂与简洁的关系    (四)收藏方向要明确第八章  红丝砚的制作  一、红丝砚制作遵循的普遍规律    (一)造型稳定、协调、匀称    (二)砚堂、砚池要大方实用    (三)砚的外形几何尺寸要协调    (四)雕刻要与砚的造型相协调    (五)砚背要精心处理  二、红丝砚制作的特殊规律    (一)巧用自然形    (二)巧用纹理    (三)巧用颜色  三、红丝砚雕刻的艺术风格第九章  红丝砚砚铭的雕刻  一、砚铭的种类    (一)凸显砚主题的铭文    (二)对砚进行品评的铭文    (三)记事或纪念类砚铭    (四)装饰类砚铭  二、砚铭的功能  三、砚铭的创作  四、砚铭的书写  五、砚铭的镌刻    (一)镌刻的位置    (二)镌刻的方法    (三)镌刻的方式  六、红丝砚砚铬第十章  红丝砚的发展与展望  一、红丝砚发展的局限性  二、红丝砚的发展方向    (一)珍惜石料,向精品化发展    (二)因材适宜,向特点化发展第十一章  精品赏析

章节摘录

插图:一、红丝砚之渊源红丝石,因其色红黄相间而又有或红或黄的丝.纹而得名。根据史料记载,唐中和年间曾采于青州黑山,后陆续开采于山东临朐老崖崮,是一种制砚极佳的石料。用红丝石制砚,名红丝砚。自唐至今,历代典籍对红丝石、红丝砚多有记载,并有许多文人墨客以诗辞赋铭等高度赞誉,唐宋时期红丝砚以其质地细腻温润、色彩鲜艳华丽、纹理奇特多姿的显著特点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由于资源稀少加之开采条件所限,四大名砚中的红丝砚后被澄泥砚所取代。唐宋时,红丝石的产地青州、临朐均属青州府所辖,所以,红丝砚亦称“青州红丝砚”。现在的青州市和临朐县则同属潍坊市所辖。因为历史上的青州府与现在的青外I市的行政区域概念已完全不同,所以历史上的青州红丝砚随着行政区域的变革而演化为青州红丝砚和临朐红丝砚。青州黑山距临朐老崖崮直线距离仅20几公里,目前这一距离内的其他地方已有红丝石发现,其石质大同小异。看来,青州黑山和临朐老崖崮只不过是历史上开采红丝石的两个点。所以,青州红丝砚和临朐红丝砚只是行政区域和习惯叫法不同,二者属同一石脉,统称红丝砚。自唐中和年间至今,红丝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来,红丝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其中也有曲折的发展过程,甚至还有许多至今不为人知的经历和故事。特别是红丝砚的发展有比较长的一个断档期,历史资料也远远不如端歙等砚多。所以,对于红丝砚一直有着种种传说,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民间爱好者,对红丝砚也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后记

红丝砚是历史名砚,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也曾经名列“四大名砚”之首。然而红丝砚的发展却没有像其他历史名砚一样繁荣,甚至还落后于一些发展较晚、名不见经传的新砚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由于红丝砚的宣传不够、专业系统介绍得不多,致使许多砚爱好者对它缺乏认识、了解。不管是古籍还是新著,端歙等砚的专业书籍一本接一本,而系统介绍红丝砚的专业书籍至今空白。鉴于此,本人虽然深知自己学术浅薄,力不从心,却觉得十分有必要、也有责任写这本《红丝砚》。决心好下,说说也容易,但真正要整理成文,并且成书出版,对本人而言,却有着极大的压力,诚惶诚恐之心恐怕也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好歹20余年来,本人从爱砚到爱好红丝砚,期间虽然几乎占用了所有的业余时间,甚至连“书法爱好”也放之其次了,却接触了许多红丝砚爱好者,积累了一些有关红丝砚的历史,资料,在红丝砚文化的研究上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并在2004年将其整理成了一本未经正式出版的《中国历史名砚——红丝砚》。又鉴于此,才敢在诸多老师和同道面前班门弄斧。本书旨在系统而全面地介绍红丝砚,书中对历代名人给予红丝砚的品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介绍原文的前提下,掺入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仅供红丝砚爱好者研讨。而更多的还是本人对红丝砚研究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属一己之见。如能为红丝砚爱好者所参考和借鉴、对红丝砚的发展与宣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人将倍感欣慰。本书的编写,离不开各方面人士的支持。石可先生、王庆德先生为原书所作的序言仍是本人编写本书的动力;故宫博物院的金运昌老师为支持本书编写,特作诗两首以鼓励;姜书璞、刘克唐先生也积极提供自己的砚铭作品,为本书增辉不少;淄博的红丝砚爱好者更是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无私的支持;青州、临朐的红丝砚爱好者积极参与;王兆杰先生在图片的拍摄、李风亮、冯元钊老师在文字的修整与校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深表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名砚·红丝砚》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名砚--红丝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很好!竖一个(大拇哥)
  •   送朋友的一套书中的一本,她很喜欢
  •   增长了知识。书不错。
  •   就是我想要的书,比较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