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砚·端砚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美术  作者:柳新祥  页数:160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东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闻名,不知曾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追慕者、崇拜者和各类文化爱好者为之痴迷、为之探索为之研究。文房四宝是东方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播、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工具。  文房四宝不仅作为文房用具,还创造和演绎了东方文化中特有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还为我国书法绘画艺术领域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书法家和画家,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凝聚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自豪的民族精神紧紧地融为一体,凝结成为我们华夏子孙骄傲的灵魂和信心。  而砚则是骄傲的关键所在。在“文房四宝”之中,砚的历史最为悠久。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干世界。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已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脑、键盘、鼠标已成为今天书桌上无可争辩的“霸主”。书写方式的改变,致使这些传统文房工具的使用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今天姑且不论毛笔是否还有人会使用,而事实上,那些80后,甚至是70后的人都未必能将砚台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讲述清楚,甚至连“四大名砚”都说不全,就连钢笔类的硬笔,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似乎有些悲哀。

内容概要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西江羚羊峡南麓斧柯山端溪水一带,和对岸羚山以及北岭山山脉南坡一带,用此地砚石制成的砚.故称端砚。端砚以其“致密、坚实、细腻、幼嫩、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的天然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工艺制作位居“四大名砚”之首,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砚”,是文房中的“宝中宝”,千百年来受到历代帝王将相以及文人墨客的宠爱和推崇。

作者简介

柳新祥,1959年生,祖籍江苏泰兴。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肇庆市博物馆古端砚鉴定专家。1978年在北京工作,从事历代古砚修复、仿制和砚史研究。1983年作为砚雕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四大名砚”之端砚  二、名贯古今何为“贵”    (一)采石不易    (二)刚而实柔的石质    (三)美妙的石品花纹    (四)奇特的石眼  三、端砚与砚文化第二章  端砚历史沿革  一、唐代端砚  二、宋代端砚  三、元代端砚  四、明代端砚  五、清代端砚  六、近现代端砚第三章  端石的形成及地理环境  一、端石的地质与地理环境  二、端石矿坑分布范围    (一)端溪矿区    (二)西岸矿区    (三)羚羊山矿区    (四)北岭山矿区    (五)蕉园坑矿区    (六)典水矿区  三、端石的结构特征  四、历史名坑    (一)老坑    (二)麻子坑    (三)坑仔岩    (四)宣德岩    (五)朝天岩    (六)面罗蕉    (七)古塔岩    (八)梅花坑    (九)绿端    (十)宋坑    (十一)白端  五、近现代坑口    (一)仿麻子坑    (二)磨刀坑蕉白岩    (三)大西洞、沙浦大西洞    (四)大坑头    (五)白线岩    (六)厕村宋坑    (七)木纹石    (八)有冻岩    (九)斧柯东    (十)端溪石第四章  端砚的石品  一、端砚石品概说  二、端砚石品的划分办法    (一)石品      1.晕块类      2.线纹类      3.斑点类      4.石疵类    (二)石眼      1.从形态来分辨      2.从神态来区分      3.从艺术造型来划分    (三)其他类第五章  端砚砚雕艺术  一、砚雕艺术与端砚  二、端砚砚雕艺术    (一)表现形式      1.深雕      2.镂空雕      3.浅浮雕      4.浅雕      5.线刻      6.薄意雕      7.俏色    (二)表现题材      1.传统题材      2.现代题材    (三)端砚雕刻工艺流程      1.采石      2.维料制璞      5.设计      4.雕刻      5.打磨      6.配盒      7.打蜡  三、端砚砚雕名家    (一)宋代以前    (二)宋元时期    (三)清代    (四)近代    (五)当代第六章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  一、鉴赏    (一)石之鉴赏      1.石质      2.石色      3.石品    (二)型之鉴赏      1.传统造型      2.现代造型    (三)艺之鉴赏    (四)饰之鉴赏      1.纹饰      2.铭文      3.包装  二、收藏    (一)收藏的必要性      1.卓越的质地      2.高妙的砚雕艺术    (二)收藏的必然性      1.优质砚材越来越少      2.市场价格越来越高第七章  精品赏析

章节摘录

  一、“四大名砚”之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西江羚羊峡南麓斧柯山端溪水一带,和对岸羚山以及北岭山山脉南坡一带,用此地砚石制成的砚,故称端砚。  据史籍记载:肇庆古属端州。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1年)始立高要县治。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置端州,辖高要九县。宋绍圣三年,赵倍受封于端州为端王。元符三年赵佶继承皇位,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御书“肇庆府”赐守臣,至此端州更名为肇庆。  端砚始于何时,曾引起不少议i"e。据清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武德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元年为公元618年,根据此说,端砚问世已有1390多年的历史了。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I-~o唐代箕形砚和1965if-广州动物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证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砚、纸、笔、墨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的“文房四宝”。“论文房四宝者,唯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久墨则酥脆,难以使用,墨陈则失去胶性,而易于散碎,均难久蓄。唯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为留千古永存者”。它凭着其雕刻艺术和“传万世而不朽”的坚固性质,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砚文化历史。砚不仅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有着重要的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端砚,因其质:t-tg上乘、工艺制作和雕刻艺术精湛,又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文房四宝中的“宝中宝”。

编辑推荐

  《中国名砚:端砚》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中国名砚——端砚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端砚历史沿革、端砚的石品、端砚砚雕艺术、端砚的鉴赏与收藏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名砚·端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是介绍中国名砚丛书中的一本专门介绍端砚的专业书籍。作者柳新祥,1959年出生,江苏泰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广东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从事砚雕艺术三十多年。以自己的砚艺倾心撰写了此书,所以说该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全书对端砚的历史沿革、砚石的形成及地理分布、石品石质、雕刻艺术、鉴赏收藏都做了详尽的阐述。该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尤其在石品石质和鉴别方面有独到之处,读后令人感到受益匪浅。应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是我看过的有关端砚介绍的最好的一本书。
  •   内容详实,图片精美
  •   图清晰,标注规范。讲的很详细。
  •   应该介绍的更简单一点,不用这么专业。
  •   是一本用心之作,插图清晰,图文并茂,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