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美术 作者:安庆丰 页数:160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东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闻名,不知曾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追慕者、崇拜者和各类文化爱好者为之痴迷、为之探索为之研究。文房四宝是东方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播、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工具。文房四宝不仅作为文房用具,还创造和演绎了东方文化中特有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还为我国书法绘画艺术领域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书法家和画家,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凝聚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自豪的民族精神紧紧地融为一体,凝结成为我们华夏子孙骄傲的灵魂和信心。而砚则是骄傲的关键所在。在“文房四宝”之中,砚的历史最为悠久。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干世界。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已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脑、键盘、鼠标已成为今天书桌上无可争辩的“霸主”。书写方式的改变,致使这些传统文房工具的使用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今天姑且不论毛笔是否还有人会使用,而事实上,那些80后,甚至是70后的人都未必能将砚台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讲述清楚,甚至连“四大名砚”都说不全,就连钢笔类的硬笔,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似乎有些悲哀。
内容概要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洮肚痛帖》、洮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洮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洮砚,主要是指甘肃省洮河绿石砚,也有其他颜色,诸如赭石色、米黄色等等,其品种很丰富。其历史悠久,为“四大名砚”之一。据史料记载,始刻于唐,兴盛于宋、明。洮砚,绿如蓝,润如玉,我国历代文人墨客赞美有加。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有洮刘晦叔洮河石研》诗曰:“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又有宋代大鉴赏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作者简介
安庆丰,1948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社科部。1965年开始接触洮砚。改革开放以后,与几位热爱洮砚的朋友经常交流洮砚的知识,加深了对洮砚的认识。2002年底,为甘肃地区第一个洮砚专营公司网站撰写相关文章,全面系统地介绍洮砚相关知识,在系统研究洮砚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2003年,携洮砚参加了全国文房四宝展,引起各方关注。2004年,在《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多次发表文章,对普及洮砚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做了一定的工作。在其后多年里,作者从多渠道、多角度地搜集、整理、研究洮砚文化,对洮砚产地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对洮砚的历史沿革、传承和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砚与书法艺术 二、“四大名砚”与洮砚 三、洮砚相关著述 (一)唐代 (二)宋代 (三)金代 (四)明代 (五)清代 (六)民国 (七)近现代第二章 洮砚的发展 一、解析洮砚名不见经传的原因 (一)地处偏远,交通不畅 (二)文化落后 (三)经济落后 (四)取材艰难 二、洮砚的发展 (一)洮砚由砥砺发展而来 (二)笔者所见的汉代砚板 (三)唐代洮河砚现身世上 三、洮砚史上的三次开采高潮 (一)宋代 (二)明代 (三)新中国成立后第三章 名人与洮砚 一、历史名人与洮砚 (一)文成公主与洮砚 (二)王韶与洮砚 1.王韶治理洮河流域的政治背景 2.王韶的施政方略 3.洮砚走出洮砚乡 4.洮砚发展跌入低谷 (三)王喇嘛与洮砚 (四)朱元璋与洮砚 1.恢复“茶马互市” 2.多种政策化解边境少数民族矛盾 3.外交使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五)乾隆与洮砚 (六)藏王与洮砚 (七)韩军一与洮砚 1.洮州 2.洮水 3.洮石 二、现代名人与洮砚 (一)赵朴初与洮砚 (二)启功与洮砚 (三)方毅与洮砚 (四)林家英与洮砚第四章 走近洮砚乡 一、从兰州到洮砚产地 二、九甸峡又叫酒店峡 三、包舍口曾名宝石口 四、喇嘛崖在洮河东岸 五、红嘴绿鹦哥 六、水抱城庄与水泉湾第五章 洮砚的特征及石品 一、洮砚的五大特征 (一)结构紧密 (二)莹润细腻 (三)硬度适中 (四)色泽雅丽 (五)声音如磬 二、洮河砚材划分原则 三、洮河砚材的划分办法 (一)以石色的不同分类 1.鸭头绿 2.玄璞 3.辉绿 4.翠绿 5.淡绿 6.瓜皮黄 7.虎皮黄 8.紫石 9.革肝红 10.阴阳石 11.白色石 (二)、以石纹的不同分类 1.水波纹型 2.云气纹型 3.湔墨点型 4.紫睛石型 5.无纹石型 6.鹊桥纹型 7.洮水流珠型 (三)以膘皮的不同分类 1.喇嘛崖出产的膘皮 2.水泉湾出产的膘皮 3.蝎子岩、卡日山以及达勿中沟出产的膘皮 4.卡古沟所产的膘皮 四、洮砚石材的石病 (一)筋骨过多,横穿肌体 (二)石体中的铜钉 (三)硬筋 (四)人为的裂纹第六章 洮砚的鉴赏、收藏与保养 一、砚的鉴赏标准 (一)石质的标准 (二)发墨的标准 (三)利笔的标准 二、如何鉴赏洮砚 (一)砚之“质” (二)砚之“品” (三)砚之“膘” (四)砚之“声” (五)砚之“形” (六)砚之“艺” 三、洮砚真伪鉴别 (一)鉴别洮砚的方法 1.借鉴他人的经验 2.熟悉和了解洮砚的特征 3.了解其他砚的特点 (二)与洮砚相似的砚种 1.围岩石砚 2.洮石砚 5.灵岩石砚 4.祁门石砚 5.山西青石砚 6.湖南沣石砚 四、洮砚保养及其他 (一)关于使用 1.开封和启锋 2.研磨 (二)关于清洗 (三)关于养护 1.远离火 2.常近水 3.多盘玩 (四)关于保存 1.“存” 2.“放”第七章 洮砚及洮砚队伍的现状 一、喇嘛崖下部浸没于水中 二、新砚材正在替代老砚材 (一)老坑砚材存量有限 (二)新砚材现已出现 (三)新老砚材的更替是时间问题 三、生产力量“兵分三路” (一)卓尼、岷县及临潭 (二)兰州、临洮 (三)瓜州 四、销售网络渐趋形成 五、纹饰题材和表现形式有所创新 (一)纹饰题材的创新 (二)雕刻风格的创新 (三)工艺水平的创新 1.充分利用膘皮 2.巧用“俏色” 3.借用“水纹” 4.规避石病,变废为宝 5.人物雕刻应用广泛 六、价值取向产生变化 (一)老坑石料绝产,价值凸显 (二)物价的变化引起消费观念的变化 (三)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动了砚文化的发展第八章 洮砚制砚名家 一、传说中的古代制砚人 二、现今制砚大师 (一)李茂棣 (二)张建材 (三)包述吉 三、中青年砚雕艺人 (一)王玉明 (二)刘爱军 (三)包新明 四、新一代砚雕传人 (一)马万荣 (二)李满平 (三)李海平 (四)何林财第九章 精品赏析
章节摘录
插图:唐秉均《文房肆考图说》日:“陕西临洮府,洮河绿石,色绿如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此石产于大河深水之中,甚难得也。”张鉴赞洮砚日:“我闻德寿日写经,一百九砚同繁星。采来宁向洮河绿,琢出浑似端溪青。”清光绪三十三年刻本《洮州厅志》:“洮砚石,出喇嘛崖。在厅治东北,距城九十里。其道由城至石门口渡洮河,经岷地哇儿沟下石门峡,交咎、杨土司界,过丁哈族、卡古族、纳儿族,路径迂折陡险。其崖西邻洮水,凳道盘空,崖半横凿一径缘崖而过。其石即于径侧凿坑取之。向犹浅,今则渐深,用力倍难。闻崖底石甚美,理亦近是,然洮水到此绝流,驶浪激崖而转,不可至也。又山险峻,神亦灵异,夏秋间或凿取之,辄降冰雹,灾及数十百里焉!”(六)民国陈宝全《西北论衡》第九卷所著《甘肃的一角》:“临潭城北喇嘛崖,属杨复兴土司之拉卜什旗管辖,产有水成岩之洮砚石,为国内文房鉴赏玩品。石带绿色,质含水分,著墨于内,经久不涸。邑人曾咏为:‘鹦哥佳色自洮来,压倒端溪生面开。取出绿波犹带水,女娲留得补天材。’又云:‘洮砚质如何?黄膘带绿波,终日水还在,隔宿墨犹活。”
编辑推荐
《中国名砚·洮砚》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