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美术 作者:汪向群 页数:160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东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闻名,不知曾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追慕者、崇拜者和各类文化爱好者为之痴迷、为之探索为之研究。文房四宝是东方传统历史文化得以传播、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工具。文房四宝不仅作为文房用具,还创造和演绎了东方文化中特有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还为我国书法绘画艺术领域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书法家和画家,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凝聚的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和自豪的民族精神紧紧地融为一体,凝结成为我们华夏子孙骄傲的灵魂和信心。而砚则是骄傲的关键所在。在“文房四宝”之中,砚的历史最为悠久。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干世界。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已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快捷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电脑、键盘、鼠标已成为今天书桌上无可争辩的“霸主”。书写方式的改变,致使这些传统文房工具的使用几率越来越小,我们今天姑且不论毛笔是否还有人会使用,而事实上,那些80后,甚至是70后的人都未必能将砚台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讲述清楚,甚至连“四大名砚”都说不全,就连钢笔类的硬笔,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少,更不用说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这似乎有些悲哀。
内容概要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产自古代歙州而得名。其石质结构为板页岩层状,石品众多,质地细腻。其中石色大多为黑色,还有少量的黄褐色等;其石品有金晕类、金星类、还有眉纹类、罗纹类、鱼子类和彩带等多种,如要细分,则又可细分出数十种石品。如金星类就可分为雨点金星、雨丝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等等。以之为砚,不但砚体多布有眉纹、金星、罗纹等各种石品纹理,极为美观,而且石质细润,抚之犹如孩儿面、美人肤,手感滑嫩,易于下墨,且发墨如油,养毫利笔,故而历代文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在《砚山行》中就说歙砚“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清乾隆时期的收藏家徐毅在《歙砚辑考》中对其评价说“歙石之粹然者,温润静洁,纹理缜密,抚之若柔肤,磨之如利锋,方以端溪,其质其色,无不远胜。”故而,歙砚在民间又素有“乌金”之誉。
作者简介
汪向群,1964年出生,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毕业于重庆轻工学院。1981年拜砚雕大师方建尘、胡震龙学艺,1991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1992年任安徽歙砚厂设计室主任,2000年到北京发展。个人艺术传略及作品先后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和刊载。现为安徽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民间文化传承人,中国黄山歙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四宝收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徽州掠影 二、乌金琢砚话歙石 三、歙砚名称渊源之我见第二章 歙砚的历史沿革 一、唐代以前的歙砚 二、唐代的歙砚 三、宋元时期的歙砚 四、明清时期的歙砚 五、近现代的歙砚第三章 歙砚的历史地位及相关著述 一、歙砚的历史地位 二、歙砚相关著作及评述第四章 歙砚砚石产出分布及坑口 一、歙砚砚石产地分布及环境 (一)地理环境和产地位置 (二)地质环境和砚石成因 二、歙砚石的结构特征 三、歙砚产石坑口 (一)江西省婺源县 (二)安徽省歙县 (三)安徽省休宁县 (四)安徽省祁门县 (五)安徽省黟县第五章 歙砚的石品石质 一、歙砚的石品种类 (一)眉纹类 (二)罗纹类 (三)金星类 (四)金晕类 (五)鱼子纹类 (六)其他类 二、判定歙石品质优劣的标准 (一)泥质或粉砂质板岩 (二)结构致密均匀 (三)硬度适中 (四)结构完整 (五)要有厚度和块度 (六)色泽匀净、纹理清晰 三、歙石真伪辨别第六章 歙砚砚雕艺术 一、历史上的砚雕风格 (一)粤派 (二)徽派 (三)文人派 (四)苏派(吴门派) (五)海派 (六)官作 二、古代歙砚砚雕艺术 三、徽派砚雕艺术的形成 (一)徽派文化的影响 (二)姊妹雕刻艺术的影响 (三)清新灵秀的人文特色 四、现当代歙砚砚雕艺术 (一)歙砚的造型 (二)歙砚的雕刻题材 (三)歙砚的雕刻风格 五、歙砚的创作理念与误区 (一)以制作代替创作 (二)以工艺代替艺术 (三)以求怪代替求新 六、歙砚的制作过程 (一)选料 (二)构思 (三)出坯 (四)雕刻 (五)磨光 (六)上光 (七)包装 七、当代砚雕艺术风格及代表人物 (一)写意型 (二)写实型 (三)创新型 (四)文人砚第七章 歙砚的鉴赏与收藏 一、歙砚的鉴赏标准 (一)质 (二)工 (三)品 (四)铭 (五)饰 二、歙砚的挑选方法 (一)看 (二)摸 (三),敲 (四)掂 (五)洗 (六)刻 三、砚的保养及收藏 (一)用前发砚 (二)正确研磨 (三)及时清洗 (四)水养油护 (五)妥善存放 四、近年歙砚价格变化刍议第八章 精品赏析
后记
望着眼前即将付印的书稿,我感到一丝欣慰。中国砚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歙砚大的论述也有很多。特别是当代的程明铭、胡中泰、陈国源等许多专家、学者都写出了鸿篇巨著,对歙砚进行了深入、全面、科学的介绍,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才疏学浅的我,要想独辟蹊径再谈歙砚,实为犯难,故踌躇再三。只因有一个制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强烈支撑,再加上制砚界、收藏界的许多前辈、同仁和朋友们热情的鼓励、大力的帮助和多方面的支持,终使我在历经两个寒暑,前后三次增删后才得以完成,算是为歙砚艺术的发展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了却了自己多年来的一个愿望。砚从远古走来,在传播华夏五千年文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我们的砚雕家、鉴赏家、收藏家和广大砚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歙砚必将继往开来,步入更加灿烂的新时代!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本书的特邀顾问程明铭老师,老师为,此书的出版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使的本书增色不少。再者,还要感谢为本书提供精美藏品的刘凤粤女士,付磊、宁夏、贾佳、张国庆、张津育、朱杰、张记平、王征、耿树章等先生,为本书提供名家名作资料的凌红军先生,为本书提供地质图片资料的吴果成先生以及对本书文字进行了校勘和润色的关键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中国名砚·歙砚》是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