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舒惠芳,沈泓 著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前言
金铜佛像是近10年来中国收藏市场的大热门,具有收藏风向标的意义。且不说嘉德的“尊崇之美”,天津文物的“十方宝像”、翰海的“菩捉主义”、“经辩”,匡时的“般若光辉”、“菩提妙相”,香港苏富比的“佛华普照”等金铜佛像拍卖会一场比一场壮观,单说2006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佛像拍卖专场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就以1.166亿港元成交,被来自福建厦门的买家蔡铭超收入囊中,这1.166亿港元的成交天价,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盛世兴收藏”,金铜佛像的大兴,与国家的强盛和生活的富裕密切相关,而金铜佛像的价值在短短10年内骤然提升,则与金铜佛像本身的特性有关。金铜佛像本身是精美的艺术品。古代供奉金铜佛像的都是达官贵人、富豪之家。他们不惜重金,要求艺人以最好的材料、最精湛的艺术技法,创作出最完美的金铜佛像。因此,在雄厚的资金实力的支持下,艺人们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地制作出一尊尊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金铜佛像。他们是把金铜佛像当成艺术品来雕琢的,自然这些金铜佛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金铜佛像是艺术品,但又不是普通的艺术品,它首先是佛像,是被千万信徒虔诚崇拜的神像。所以,无论是创作者,还是供奉者,或出资者,都把金铜佛像当成神来尊重,都不能容忍金铜佛像本身有丝毫的瑕疵和差池。特别是制作金铜佛像的艺人,他们通常本身就是佛教徒,即使不是佛教徒,也是带着一颗虔敬的心来创作金铜佛像,所以通常鎏金佛像都没有次品,因为即使有次品,也都销毁重铸了。本书从金铜佛像收藏投资市场热切入,侧重文化源流探幽,介绍了收藏鉴赏知识,重点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兴起源流与佛像源流的关系,不同时期的金铜佛像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金铜佛像的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格,几种著名的造型,汉式、藏式佛教造像常见题材,金铜佛像的价值判断、辨伪、收藏投资方法与技巧等内容,注重收藏鉴赏的实用性,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性。
内容概要
金铜佛像本身是精美的艺术品。古代供奉金铜佛像的都是达官贵人、富豪之家。他们不惜重金,要求艺人以最好的材料、最精湛的艺术技法,创作出最完美的金铜佛像。因此,在雄厚的资金实力的支持下,艺人们竭尽全力,精益求精地制作出一尊尊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金铜佛像。他们是把金铜佛像当成艺术品来雕琢的,自然这些金铜佛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作者简介
舒惠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笔名千秋雪、愚妇,出版有散文集《愚妇戏语》(上下卷)、《古代瓷器》《古典家具》、《凡尘俗子》等,担任多部全国发行的高校教材主编和编审,广东省社科项目“佛山年画艺术特色和当代性研究”负责人。沈泓,湖北江陵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19家出版社分别出版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11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6部、《收藏创富丛书、7部、一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鉴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著50多部。著作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被购买版权,在国内也多次再版,出修订版,甚至因热销而被大量盗版。现居深圳。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拍卖市场热火朝天第二章 佛教走进中国第三章 金铜佛像为何大盛第四章 佛像的种种类别第五章 金铜佛像的工艺第六章 佛像的文化源流第七章 明清金铜佛像收藏第八章 金铜佛像的鉴赏第九章 金铜佛像的价值判断第十章 金铜佛像的收藏第十一章 金铜佛像的保养第十二章 金铜佛像的鉴真辨伪
章节摘录
插图: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这种在银器花纹处鎏金的做法,唐代以后十分盛行,金花银盘亦为唐代金铜器中很有特色的主要品种。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汉王朝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大一统封建帝国,国力十分强盛。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抑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更少见,可能因为这个时期鎏金的盛行,遂以鎏金器充代之故。迄今考古发掘中所见汉代金银器皿,大多为银制,银质的碗、盘、壶、盒等,在各地均有发现。一般器型较简洁,多为素面。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将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金钿工艺的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后记
金铜佛像收藏并非笔者的长项,但我一直喜爱这一藏品,关注这一收藏领域。我欣喜地看到,近几年来,金铜佛像在中国收藏界和拍卖场异军突起,一飞冲天。金铜佛像收藏大热,是由其本身特性所决定的。当代信佛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富裕起来的人、一些成功的商家和老板,更是对佛虔诚。当代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越有钱的人越不相信自己,而越是相信命运,相信冥冥中有佛和神在保佑他们。而他们信佛的方式和尊崇佛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到寺庙烧香拜佛,一是收藏佛像以求佛保佑。金铜佛像收藏的兴起,是因这样两类人群收藏而形成的。~类是收藏家,他们看中的是金铜佛像的特性:精美的艺术性和尊贵无瑕的佛光普照:一类是有钱人,他们收藏佛像是感谢命运又祈求佛祖继续赐福。任何藏品,只要收藏家一致看好,其价值就会稳步攀升。如果老板和商人看好,就会有大量资金注入,从而导致价格大涨。金铜佛像恰恰遇到了这两类藏家的同时看好,其收藏脉搏发生交汇共振,所以创造出了单件金铜佛像破亿元的天价。金铜佛像受到藏界和市场关注固然可喜。但也存在隐忧和误区,表现在藏界过多关注市场价格的暴涨,而对其文化价值的重视不够;过于关注投资升值,而鉴赏品位淡化;过于关注外观的好看(艺术性),而忽略历史价值。因此,笔者写此后记的2009年7月,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金铜佛像市场走向淡静,进入调整期。调整其实是好事,意味着长线向好的趋势,这又给金铜佛像的收藏者提供了未来的机会。作者欢迎同好交流,请读者批评指正。沈泓2009年7月8日于深圳
编辑推荐
《金铜佛像鉴赏与收藏》:金铜佛像是近10年来中国收藏市场的大热门,具有收藏风向标的意义。且不说嘉德的“尊崇之美”,天津文物的“十方宝像”、翰海的“菩捉主义”、“经辩”,匡时的“般若光辉”、“菩提妙相”,香港苏富比的“佛华普照”等金铜佛像拍卖会一场比一场壮观,单说2006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佛像拍卖专场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就以1.166亿港元成交,被来自福建厦门的买家蔡铭超收入囊中,这1.166亿港元的成交天价,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