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吴猛,赵正明 主编 页数:84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教体艺[200512号),2007年又印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但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仍进展缓慢。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之难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与以下三个方面关系甚密:第一,固守原有教学模式,对课程改革意义认识不足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的关键问题。教育部教体艺12005]2号文件,对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的定位,即“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要始终把服务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办学的宗旨,充分考虑基础美术教育领域的需求,以此作为专业建设与定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夯实本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普通高等学校美术专业教师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的屏障。目前,普通高校美术院系的教师大多来自专业美术学院或曾受专业美术学院模式影响的师范大学,他们有较强的美术创作能力,但缺乏对基础美术教育的了解,缺乏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知识准备。第三,缺少与“指导方案”相匹配的教材,是制约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发展的瓶颈。专业建设关键是课程设置,而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在于教材的建设,自教育部下达《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教体艺[2005]2号)后,尽管有部分院校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的尝试,但是在教学中只能依托东拼西凑的教材或无教材可循,大大降低了教学效能。为了推动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我们联系了几所勇于改革的高校和一部分勇于挑战的教师,编写了这套《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材》。本套教材以基础美术教育为纽带,在适应和贴近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对教材的体例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了单元提示、案例导入、学习内容、延伸与拓展、单元小结的结构形式。学习内容分技能、理论两类课程展开,技能类包括兴趣激发、尝试练习、原理呈现、实践领会,理论类包括兴趣激发、引发讨论、知识呈现、思维拓展。在延伸与拓展中有知识点击、思考练习、学习研究、相关文献,旨在拓展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本套教材的推出,属一家之言,难免出现错误,还望老师和同学们多提宝贵意见,如果本套教材有助于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便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内容概要
透视学是美术专业的一门基本技法理论,是绘画和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本书从透视的分类、透视的产生以及透视学的发展历史入手,一步步深入浅出地探究直线形体透视、曲线形体透视、阴影及反影透视、散点透视等各种透视的产生规律、作图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在绘厩、艺术设计、动漫等视觉艺术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从而揭乐出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透视空间关系。
作者简介
吴猛,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湘南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赵正明,从事美术教育二十多年,作品在省市多次展出并获奖,现为湖南省邵阳学院美术教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单元 透视基础知识 第一讲 透视学的概述 第二讲 透视学发展简述 第三讲 透视的产生 第四讲 透视学的基本术语第二单元 直线形体透视 第一讲 平行透视 第二讲 成角透视 第三讲 倾斜透视 第四讲 视点位置的选择 第五讲 人物场景透视第三单元 曲线形体透视 第一讲 平面曲线透视 第二讲 曲面体透视第四单元 阴影及反影透视 第一讲 阴影透视 第二讲 反影透视第五单元 室内透视图 第一讲 室内设计中三视图的基础知识 第二讲 平行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讲 成角透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讲 室内透视理想构图的快速画法第六单元 散点透视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第一讲 散点透视概述 第二讲 散点透视的种类第七单元 透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一讲 平行透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二讲 成角透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三讲 倾斜透视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四讲 视平线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五讲 心点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 第六讲 远物距、近物距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透视学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面对纯自然的景物,人类共有的视觉经验很难从感性思考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当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如建筑、生活生产工具等产品后,才完成对物质空间认识的飞跃。透视学是历代画家对视觉空间不断探索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绘画和建筑艺术实践密不可分。在西方,对透视的研究始发于希腊和罗马,此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透视学理论,仍处在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阶段。但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客观物体视觉空间规律的探索,因为人们特别是画家们总想通过画笔准确地描绘自然景观或使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真实的物理空间,满足人们欣赏的需求。然而他们一直没有找到解读透视规律的切入点,而这切入点却正是与绘画艺术相去甚远甚至相反的门类——科学。文艺复兴的出现终于使中世纪的人们看到了文明与科学的曙光,迎来了人类思想的自由与解放。人类对科学的不断探求使透视学得以飞速发展。14世纪下半期至16世纪末(相当于我国元代至明代末期),发源于当时西方工商业最发达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彻底动摇千年封建经济基础的运动,也是一场彻底铲除封建残余和迷信思想的运动,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飞跃,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开端。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主张个性解放,孕育了近代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后记
透视既是一种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也是一种空间和构图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形式,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突出主题内容、深化意境有力的表现方法。西方透视注重科学性,即客观性、真实性,属焦点透视,往往表现为写实性。而中国画对透视的理解注重浪漫化,即主观性、灵活性,属散点透视,往往表现为写意性。同时中国画对于透视的认识与运用已成为中国画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着不一般的意义。透视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了绘画的范畴,在艺术设计、艺术创作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特别是在数字化领域,透视有着更新的应用方向。这正是本书编写的目的之一。己丑夏月,烈日炎炎,挥汗如雨。历经分编、统编,一审、再审等多次修改,《透视学》一书终于完稿,顿觉神清气爽,有一丝凉意。终究近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一班人马在网络上往来穿梭、频繁交流,真正地要感谢这个数字时代,退回到十多年前这将是个非常复杂繁重的事儿,难以想象。轻松过后又生出许多不安来,虽然本书在原版的基础上多有改动、更新和充实,力争与时俱进,贴紧当前透视学学科的发展趋向,但是否能得到广泛认同,还有待检·验,在此恳请广大读者、同行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同类教材和资料,对其作者及出版社一并感谢!但愿夏天过后是一个丰硕的季节。
编辑推荐
《透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