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与批评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湖南美术  作者:易建芳  页数:117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请我任教班级的学生们写一篇关于他们自己画展的评论时,我收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这是一次典型的学院派展览”,“这次展览非常成功”,“这是一次毫无意义的展览”……这件事给我两点启示:其一,多种不同的意见让我惊叹人们对于同一件事物或现象居然有如此不同的理解。作为人类文化现象之一的美术,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中的多样性。无论是学生们的一个简单判断还是大师们的分析判断,背后都潜藏着受到种族、国家、社会地位、文化等因素影响的判断标准与方法,不同的标准与方法导致了鉴赏与批评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放弃了对绝对性的追求,充分尊重文化理解上的差异及意义的多重性。其二,鉴赏与其他许多事物一样,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这是一张毫无意义的作品”或是“这是一件伟大的作品”,类似的价值判断不是本教材的目的,本教材希望探索不同的方法带来的鉴赏与批评过程中的乐趣:对美术文化的深入理解,对智者思想火花的探析,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再一次探讨,鉴赏与批评者自身眼界的拓展。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材:美术鉴赏与批评》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美术、如何谈论美术现象、美术现象的描述与阐释等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西方之间的差异等,着重从美术本体语言角度、心理分析角度、文化与社会角度,选择了一些著名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批评家及其观点、方法和经典范例,全面而深入地为读者呈现了形式主义、心理学、图像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多元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启发读者开拓思维,获得对美术文化的深入理解。  想了解艺术的人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知道,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活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艺术家创造的艺术是不是神奇的、不可理解的事物?如果艺术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理解艺术?怎样才算是理解了艺术?

作者简介

易建芳,湖南岳阳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进修,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的教学工作。先后参编湖南省高校美术教材多部,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亦涉足艺术创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单元 谈论美术现象第一讲 什么是美术第一讲 如何谈论美术现象第三讲 美术现象的描述第四讲 美术现象的闸释第二单元 美术鉴赏第一讲 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二讲 美术鉴赏活动的特点第三讲 中两美术攀赏活动的对比第四讲 美术鉴赏的方式第三单元 美术批评第一讲 什么是美术批评第一讲 美术批评与美术鉴赏的差异第三讲 中国美术批评的发展第四讲 两方美术批评的发展第四单元 美术本体语言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讲 形式主义鉴赏与批评的发展历史第二讲 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形式风格理论第三讲 英同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理论第四讲 美国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文化一形式理论第五讲 对形式主义鉴赏与批评的批评第五单元 心理分析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讲 心理分析鉴赏与批评的发展历史第二讲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鉴赏与批评法第三讲 鲁道大·阿恩海姆的心理分析奖赏与批评法第四讲 恩斯特·H.贡布里希的心理分析鉴赏与批评法第五讲 对心理分析鉴赏与批评的批评第六单元 文化与社会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第一讲 文化与社会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发展历史第二讲 E.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第三讲 琳达·诺克琳和葛内塞尔达·波洛克的女性主义方法第四讲 丹纳和阿诺德·豪泽尔的社会学方法第五讲 对义化与社会角度的美术鉴赏与批评的批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许多人看来,艺术确实是秘密语言。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不满足于眼睛所看见的,我们把艺术作为一个谜语,谜底绝不是眼睛所见的线条、色彩、块面、笔触、空间及其组合效果。即使我们面对同一幅作品,视网膜接收的信息是同样的,我们每个个体所看见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是“看”与“看见”的差异。当我们试图理解作品时,差异进一步扩大,美术欣赏中出现“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并不少见。我们分析作品的形式,思索作者创作的意图,试图复原作品产生的环境,同时,我们还思考作品的文化价值等问题,当我们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阐释就出现了。阐释是读者或观者在阅读或观看中解释文本的语言符号含义的活动。欧洲哲学家乔治·伽达默尔(Hans-Geora Gadamer,1900-2002)认为阐释是赋予本身不会言语的符号以声音,意即阐释就是让符号(艺术作品的表象)及其结构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秘密。最初的阐释工作主要用于复杂的宗教经义的解释,但是经过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1834)、康德(Immanuel Kant,1724一1804)、狄尔泰(Wihelm Dilthey,1833-1911)的研究,阐释发展成一门学科,它从一般的方法论、文献学上升为认识论、历史哲学。尤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和伽达默尔建立了本体论阐释学,为阐释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阐释学(Hermeneutics)也可译为诠释学、解释学、解经学,是20世纪以来人文学科领域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门学科。赫尔墨斯(Herme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信使,他主要负责向凡人传递神的旨意,在这一过程中,他要翻译和解释神的旨意。在我们今天看来,美术教师、艺术权威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工作就比较类似于赫尔墨斯的信使工作。就阐释学本身的发展来看,学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的根源在于如何看待阐释的对象。如果我们把阐释对象当做是个体认知的客体,那么我们需要获得的是关于阐释对象的知识,阐释就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工具。但如果我们把阐释对象看做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那么我们需要获得的就肯定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知识,还有知识的建构方式和有关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后记

终于完成书稿了。结束了这些天的辛苦之后,我终于能够全面地审视我眼前的这一沓稿子了。它并不能让我完全满意。在历史的发展中,古今中外都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资料,在学界,对这些资料的整理与梳理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的论述就更加困难了。同时,美术鉴赏与批评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话题,任何一件事物,除了它的正反面,人们还能找到无数的中间地带或是周边地域,争议不可避免。此外,由于篇幅的原因,许多问题还未能展开就必须结束。复杂的问题要简单处理……想到这里,刚完成书稿的轻松感马上被焦虑取代了。但无论怎样,我意识到这本教材自有其价值,更多的意见与批评会使它成熟。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体会到,教材就如一棵知识之树的树干,鲜花的香气、果实的甜美,还需要人们沿着树干在枝叶中找寻。我希望每一个接触到这本教材的人都能把它当做找寻之旅的始发站。

编辑推荐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术鉴赏与批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我觉得都不错!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