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立芳,李湘树 编著 页数:328
内容概要
《湖湘民间杂艺》收集除湖湘刺绣、织锦、印染、壁画、陶瓷、石木竹雕、木刻版画等民间美术大类之外的民间美术杂项。它包括编织、纸扎、食雕画、木作、银器、针黹、车船、铁器诸类,大者如房屋舟楫,小者如寸许小物,包罗万象。这些民间杂艺长期蕴藏流行辗转于民间,蕴含极大的民俗民艺价值,有待我们整理挖掘,尤其是系统整理挖掘。如凤凰纸扎,本身就是民间祭祀的重要道具,是古傩戏至今存活于民间的活标本;而散见于神秘祭祀场所的师公道士道场法器的木雕竹雕散件,其创作使用程序极其庄严繁琐,之于现代文明已绝迹多年;棕编则主要凝聚了民间百姓的生活情趣和民俗智慧,其造型的朴拙生趣,迥异于古典传统和现代意蕴,它甚至只以个人的手艺与情趣而承传;靖州蜜雕,直接来自于地头农家,又承接了古史传统,具有相当狭窄的地域性;活跃于数十年前走街串巷的糖画手艺,其活灵活现的传统戏曲小说造型形象,如今与现代文明已渐行渐远,它们带给城镇儿童的欢喜,正被千篇一律的平面卡通形象取代;至于更小的零敲碎打的针针线线(针黹)、敲敲打打(木、石、铁件),其制作工艺、流程、审美情趣,也已经或正在与它的手艺人一起迈进博物馆了。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神秘戏俗——纸扎 一、祭祀民俗催生 二、凤凰城内传人——纸扎艺人聂胡子 三、神秘审美境界 四、具体作品赏析 五、繁复制作工艺第二章 雕琢精工——银饰 一、银生楚山雕镂新 二、白银饰美苗为先 三、被坚守与被侵蚀——苗银传承艺人龙米谷 1.游刃有余须锻锤 2.鱼龙混杂看坚贞 四、绝伦精美有绮丽——银饰工艺浅说 1.苗银的工艺过程 2.苗银制品赏析第三章 结绳心巧——绳结 一、心有千千结——中国绳结概说 二、不老情凝同心结——李立芳的中国结艺 三、丝绳婉转适匠”——绳结工艺简说 1.材料、工具与要诀 2.几种基本结法及变化第四章 叶上生机——编织 上篇 棕编 一、走街串巷卖艺郎——游方的棕编艺人 二、青出于蓝胜于蓝——棕编艺人王文定 三、源于自然超自然——王文定的棕编工艺 (一)工艺分类 (二)工艺程序 (三)棕编蚱蜢编织技法 四、意态风神裁巧思——王文定作品赏析 下篇 竹编 一、风摇青玉巧编织 二、竹艺匠心散清韵——竹编艺术赏析第五章 口眼之系——食雕 上篇 雕花蜜饯 一、青花瓷罐雕美玉 二、历史传说蕴神思 三、蜜雕乡里话绝技 四、且琢且雕有讲究 下篇 糖画 一、传神韵味 二、传说与艺人 三、制作流程与行话第六章 妙手慧心——针黹 一、五色丝缠簪榴花 1.凝结民间 2.应用日常 二、荆楚三苗织锦绣 1.渊源所在 2.纹样构成 三、枕顶吉祥看寿喜 四、审美魅力走金针 1.稚拙风华 2.朴雅风范第七章 樯帆楼阁——民居舟车第八章 木石之琢——小木作、石雕、铁器第九章 流风时韵——传统伞扇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则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旱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福”谐音,寓意福运迭至。 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结成绳,挂于小孩脖部,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祛病除灾,用红绳子扎于腰际。云南的彝族,至今还有这样的习俗:女婴诞生以后,父母就在她的头上盘绕几圈红头绳。因为他们相信,红头绳是纯洁、和平、美满的象征,戴上它可以免去天灾人祸。所以岁复一岁,年年更换,一直到少女出嫁。江苏南京民间还有这样的习俗,新人成婚时要在手指上戴环形花结,名日“四箍结”,有坚守婚约以成白头之好的含义。在七夕节时,人们要互送五彩绳,即把系在孩子手腕上或脖子上的编结丝绳解下来,扔到屋顶上,也叫“送健绳”,可以让喜鹊衔上天去给牛郎织女搭桥相会。另外。苗族有“送腰带”,侗族有“抛绣球”,傣族有“丢包”的民俗。所有这些无不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在寄寓吉祥。 中国女性含蓄、端庄,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故“结”就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织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涵其中。 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结”作为寄情寓意的象征物,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咏颂。“交丝结龙凤,镂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这是北周诗人庾信在《题结线袋子》中描述有关编结的诗句。前两句展示了编结制品的精美,后两句讲述编结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文化价值。 《诗经·豳风·东山》一诗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悦巾,一面叮嘱许多礼节的情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