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詹姆斯•卡梅隆 著 页数:105 译者:张华君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们在2005年决定启动这部影片时,我觉得自己宛如1961年听到登月计划的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充满鼓舞、激情和对全新电影尝试的期许。我们要登的“月球”是潘多拉和《阿凡达》的世界。詹姆斯·卡梅隆十几年前就写成了《阿凡达》,但当时的技术条件尚无法按他设想的方式讲述这一故事。不过,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新的到来,我们终于有机会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将卡梅隆的奇妙故事搬上大银幕。对于当时我们还无法解决的突出的技术难题(有很多),我们希望能在制片过程中一一解决。事实又一次证明,这一开放的心态,这一天真的想法,既是我们最大的缺陷,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影片的制作中去。首先我们尝试了各种现有的技术,包括巨人工作室的表演捕捉系统、欧特克的实时三维动画软件MotionBuilder和格伦·德瑞的硬件,并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按前所未有的方式工作,共同打造罗伯特·莱加托(《泰坦尼克号》的视觉特效总监)最初向我们描绘的虚拟制片过程。我们搜罗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终组建了一支非凡的技术和艺术团队,尽心尽力地完成这部电影的宏伟蓝图和制作过程。其中诺兰·莫塔、丹·纽非德和克莱格.庄司等是业界新手,而赖安·彻驰、韦恩·巴洛、詹姆斯·克莱因和理查德.泰勒等都是经验丰富的业内老手,近年来一些伟大影片的标志性画面便出自他们之手。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因为卡梅隆的邀请而加人的,他们为影片本身而来。作为电影制作者,我们有责任为电影带来有启发性的讯息和契合的画面。好的电影,所包含的主题并不受限于其所属类型。就《阿凡达》一片,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卡梅隆写的剧本包含了众多熟悉而有价值的主题,它们全部以一个原创的甚至可谓幻想的世界为背景,其规模之大是前cG(电脑绘图)时代以来从未企及的。向观众呈献这一幻想世界,靠的并不全是技术,还有技术背后的艺术家,正因为有了他们,本书和最终电影的画面才能如此精美绝伦。卡梅隆的剧本提供了既令人信服又引人入胜的丰富视觉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例如,过去二十年来只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罗伯特·泽米吉斯合作的瑞克。卡特说,当他看到剧本中的艺术深度时大为震惊。
内容概要
《阿凡达的艺术》从数千张图中精选了有关风景、人物和生物的经典画面,来展现让人难以置信的潘多拉想象世界。除同道电影人彼得•杰克逊和《阿凡达》制片人乔恩•兰道的文章外,本书还包含卡梅隆撰写的富有洞见的后记、艺术家们与编剧、导演合作的感受,以及来自卡梅隆剧本(原画设计师的创作指南)的无数摘录。 在卡梅隆为我们带来了彼得•杰克逊之为“伟大飞跃”的视听盛宴之后,《阿凡达的艺术》为数百张经典绚丽影像将为您再现电影经典闪回:潘多拉星球上由生物荧光织成的光网、色彩斑谰的动植物世界、苍翠繁茂的雨林、千尺高的参天大树、星罗棋布的悬浮山、梦幻般的风光、蒲公英般漫天飞舞的“圣树种子”、悬在半空能传输NA/VI人记忆的大“水母”、各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有鳞无毛六足掠食者,以及令人血脉贲张的“保卫家园之战”中血肉之躯与冷酷铁甲的激战场景……
作者简介
彼得•杰史逊是三度摘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导演、制片人和编剧,代表作是《指环王》三部曲
乔恩•兰道是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的制片人、在大型电影制片方面能力卓著。除广受期待的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阿凡达》外,《泰坦尼克号》和史蒂文•索德伯格
书籍目录
前言导言瓦尔基里航天飞机图片介绍大力士直升机图片介绍生物实验室图片介绍悬浮山图片介绍锤头雷兽图片介绍毒狼图片介绍纳威人形象图片介绍纳威人服饰图片介绍家园树图片介绍重铠马图片介绍26号基地图片介绍真相峰图片介绍斑溪兽图片介绍霸王飞龙图片介绍AMP战甲图片介绍神龙战机图片介绍旋扇蜥蝎图片介绍树精灵图片介绍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万众企盼的故事长片回归之际,奥斯卡金像奖导演兼编剧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和《终结者》的缔造者,为我们带来了彼得•杰克逊称之为“伟大飞跃”的视听盛宴。《阿凡达》成就了电影技术上的革命,带着电影史上前所未见的视觉创新走上大荧幕,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沉醉体验。影片运用了取得突破性发展的VFX和3-D立体技术,讲述了下肢瘫痪的老兵杰克•萨利,被派去一个有着丰富生物和原始异形人类的外星世界定居和开采矿物的科幻故事。这是一次关于救赎、颠覆和爱的情感之旅。和卡梅隆其他所有电影一样,本片既有恢弘壮观的场面,又有以亲切人物为主导的情节。影片发生地是富饶而神奇的巨大行星潘多拉,而这一史诗动作巨片的配套书《阿凡达的艺术》,探讨的正是影片创作团队呈现这一神异环境的开发过程和所运用的概念艺术。除同道电影人彼得•杰克逊和《阿凡达》制片人乔恩•兰道的文章外,本书还包含卡梅隆撰写的富有洞见的后记、艺术家们与编剧/导演合作的感评,以及来自卡梅隆剧本(原画设计师的创作指南)的无数摘录。可以说,《阿凡达》聚集的制作团队,是好莱坞其他任何电影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倾注多年心血,投身到这部电影的制作中来。《阿凡达的艺术》一书展现的正是这一制作事业的最初过程,必定让您爱不释手。《阿凡达》是剧情与科技的醉人结合。影片中每样事物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不仅是服饰,还包括服饰上的纽扣;不仅是潘多拉星球上的树木,还包括树上的叶子和叶子上爬着的微小昆虫。这是一个有着完整生态系统的世界,在这里,生生不息的动植物有着熟悉又陌生的外形,大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地下藏着奇特的矿产。这是一个经年演变并遵循其内部逻辑与自然法则的世界。但在根本处,《阿凡达》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关于我们自身居住之地,关于我们所珍视的和选择毁灭的一切。它促使我们直面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想要什么?它让我们承认一个简单的真理: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必然有着共同的命运,因此人类的未来握在我们手中。虽然技术进步成就了这部电影,但影片的成功是在不露声色的技术展现中赢得的:观众完全沉浸到了潘多拉星球及其宏大壮丽的景观之中。可信度是实现这一点的关键。这一可信世界的最初概念的构思、设计和开发阶段是本书的主题,包括詹姆斯•卡梅隆本人最初构思的所有人物、生物、运载工具和环境。卡梅隆是影片各个方面的总架构师,他兼导演、编剧、剪辑师和出色的原画作者于一身,从共同制作新的摄像系统,到浸入式拍摄技术,再到组成潘多拉奇妙世界的角色阵容的概念构思和实现,处处亲自操刀。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是卡梅隆的作品,同时他团结了一支颇有建树的技术团队来协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斯特龙伯格在回顾近两年的素描—绘图—设计过程时就提到:“卡梅隆跟我说:‘我们投入时间进去,把这个做好。’”发挥创意的机会从未在制片过程中丧失,情况恰恰相反。整个制片过程在探索、创新和不到最好誓不罢休的精神指导下蓬勃开展,因此吸引了一些在当今电影业享有盛名的不懈革新的思想者,包括罗伯特•莱加托、瑞克•卡特、罗伯特•斯特龙伯格、赖安•彻驰、本•普罗克特、内维尔•佩吉,等等。艾林森回忆说:“我目睹的《阿凡达》制作全程贯穿着概念、执行和故事的交错,并在设计过程中同步运用故事情节的起伏。它是高度合成的。”这一创作的结果,从锤头雷兽到树精灵,从AMP战甲到灵魂树,实际上已入幻境。影片的大多数最初设计是卡梅隆亲自捉刀快速完成的(上图是他的纳威人服饰素描,左页上图正中是奈蒂丽带图案的脸部素描)。从鸡尾酒纸巾草图到详述“冒险之星”星际航母的工作原理和光速计算方法、分立舱动力机制、引擎热力学、架构平面图等11页文件,卡梅隆事必躬亲。……
后记
后记詹姆斯•卡梅隆 我在1995年坐下来写《阿凡达》的首稿时,思绪就像决堤的河流般涌来,三周时间就一气呵成了。那个堤坝背后的水库是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蓄积的,从上千本科幻小说和数百部电影中收纳了各种画面。每一种奇幻艺术,Analog和Eerie杂志的每一个封面,悉数涌入了这个水库。此外,我在海底的真实生命体验,从珊瑚生态系统的绽放,到潜伏在黑暗中被我们的潜艇照明灯照见的绵延数里的异形生命,都辗转成了《阿凡达》的创意来源。初稿写成,各种新奇生物和环境都齐备了之后,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无数的事物都只是像影子一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完全成形的生物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过程才能实现。
编辑推荐
《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征程》是在万众企盼的故事长片回归之际,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的导演兼编剧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和《终结者》的缔造者,为我们带来了彼得•杰克逊称之为“伟大飞跃”的视听励宴。《阿凡达》成就了电影技术上的革命,带着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视觉创新走上了大银幕,带给人身临期境的沉醉体验。影片运用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VEXT和3-D立体技术,讲棕了下肢瘫痪的老兵杰克•萨利,被派去一个有着丰富生物和原始异形人类的外星世家定居和开彩矿物的科幻故事。这是一次关于救赎、颠覆和爱的情感之旅。和卡梅隆其他所有电影一样,本片既有恢弘壮观的场面,又有以亲切人物为主导的情节。影片发生地是富饶而神奇的巨大行星潘多拉,而这一史诗动作巨片的配套书《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征程》,探讨的正是影片创作团队旺现这一神异环境的开发过程和所运用的概念艺术。从剧本到素描,从2-D原画到3-D模型和雕塑,《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征程》独特地展示了2005-2009的这四年间,影片从最初的雏形到视觉特效设计完善过程中的主要创意画面。《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征程》中收录了两百多幅彩色艺术作品,包括一些目前活跃在电影业的最知名原画设计师罗伯特·斯特龙伯路(《潘神的迷宫》、《黄金罗盘》)、韦恩•巴洛(《地狱男爵》、《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赖安•彻驰(《星际迷航》、《指环王》和本•普罗克特(《变形金刚》)的众多大师级画作。《阿凡达的艺术: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征程》也收录了卡梅隆亲笔画的十几张从未发表的素描和笔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