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马芳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马芳 页数:92
内容概要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古老的剪刀在历史的纸页上翻飞出绚烂的五千年文明。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诉的艺术手法,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空和透空的艺术语言。
书籍目录
代序 话说 剪纸人物 习俗 传说 艺术风格 吉祥的祝愿 应用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元宵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谓之“走马灯”,刻镂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 山西地处华北高原,历来降雨量就少,尤其是春季十年九旱。旧时,遇到久旱不雨,人们无力自救,便将希望寄于龙,到二月初二时,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如遇久雨,南北各地都有剪“扫晴娘”并系之倒挂于廊檐下的习俗,其意谓扫晴娘可扫去天上的雨点,雨止则焚之。这类剪纸大都造型简洁夸张,轮廓分明,少有浮饰,呈现出拙稚的野味。 作为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的民间剪纸,是人们生活中最廉价的装饰品,也是最能体现人们意愿的精神产品。 [墙花] 墙花,顾名思义是贴在墙上的花。它篇幅较大,而且带有浓厚的故事情节,如《八仙》、《娶亲》、《老爷送外甥》、《老鼠嫁女》。这类大型的剪纸在山西的山庄窝铺是常见的。早先的墙花很可能是充当年画来美化居室、点缀环境的。现在虽说五彩胶印的年画既经济又美观,可是多少年来在山村形成贴墙花的习俗一直存在。墙花能延续至今,固然不能排斥传统的生活习俗,也不能忽视墙花的作者是农村广大劳动妇女这一因素。她们是生活美的创造者又是表现者,最懂得人民的愿望和审美习惯,她们灵秀的悟性和对生活的真诚热爱是一体的,她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去表现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与事。就凭这一点,剪纸所蕴含的情感是任何印刷品都取代不了的。 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在上面贴“鱼” (鱼谐余),粮仓上贴鱼象征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 早先刺绣底样除笔绘外,大都是用薄而韧性强的纸剪出所要绣的图纹,然后贴在底缎上再施以绣工。剪样的做法很简便也很经济,既多产又来得快,只要找张薄纸依样就可以剪出多张,而且还不走样。它比手绘流传面广,因此,在民间散存着相当数量的刺绣底样。刺绣纹样采用最多的是动物、植物以及几何图形。这些剪纸,手法简练、概括,富有抽象趣味。常见的饰物有“枕头顶”、“鞋面”、“衣领”、“袖边”等。所剪的内容由绣品的用途而定,像婚嫁用的“枕头顶”、“鞋面”,多取“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戏珠”、“麒麟送子”、“鱼戏莲”、“如意石榴”等吉语嘉言,喜庆祝福的内容。
编辑推荐
《民间喜庆剪纸》系统全面介绍了剪纸这项民间工艺在中国的发展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