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强 主编 页数:166
前言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益趋向商品化,货币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至于社会中有这样的说法:“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愈益频繁,货币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社会生活与其结合得十分紧密,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可以用其表现,GDP、CP、恩格尔系数等等,都是与货币表现分不开的。 货币是实现价值的最具体、最重要的手段。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各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钱币恰恰是承担了这样的基本职能者。 货币的典型表现形式是钱币。钱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大类。本书的内容,仅涉及中国古代纸币及其传承沿革状况。 由于纸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促成了人们对纸币的喜好,进而收藏,继而研究,纸币成为收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目己所需要的物资。牲畜、盐、稀有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随着生产力的最原始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泛,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货币所取代,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但是金银开采量很少,不能满足社会流通需要,同时,随着古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进步,开采业、冶炼业、铸造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铸币应运而生。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了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 中国是最早在市场上流通纸币的国家。纸币的产生于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周代的“质剂”是券书,就已经具有了纸币含义;也有人认为,汉武帝日寸期的白鹿皮币,就是最早的纸币。但是这些都没有直接的货币本质意义。 我国纸币产生的前奏应该是唐朝后期的“柜坊”和“飞钱”。唐朝时已经形成了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多处城市商业中心。国内交通发达,道路遍布全国,其时共有驿站一千四百余所,带动了商品交流发展。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发展快速,国家的经济财政亦依赖南方的补给,当时有所谓“扬一益二”的说法;而江南最大城市苏州的繁华程度在中唐时已逐步超越扬州和洛阳。苏州在唐时“甲郡标天下”(白居易《自到群斋走笔题二十四韵》),列为江南唯一“雄州”(《唐会要》)。“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白居易《苏州刺史谢上表》)。商业的发达,使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大城市中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经营钱物寄付,代人保管钱物,向存钱物者收取一定的柜租,凭书帖或信物支付。
内容概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正是在这佯的激励机制下,古代的读书人总在拼命读书,希望能够中举获得功名,“十载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正是这样的教育机制下的产物。 每天读书,刚开始是吃苫,逐渐形成习惯,最后成为一种乐趣,这就是人们所崇尚的“书房之乐。”很多读书人在功成名就以后,仍以每天读书为人生一大乐事,布置一间书斋,书斋里摆设许多读书用具、书籍,还有很多于书房相关的东西,于是,在一间十分雅致的书房里,读书写字吟诗赋对,条件好的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美人相伴的读书雅意,再漫长寂寞的夜也被不寂寞的文房环境所驱赶。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懂憬的意境!于是,文人的文房布置,越来越有品位,越来越令美人喜爱,更演绎出才子佳人的千古佳话。《西厢记》恰好成为这种演绎的最佳佐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样的文房清供目然引起人们的钦羡与共鸣。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置放典章文献的地方。《梁书?江革传》记载:“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当时的“文房”似乎类似今天的档案馆。到唐代时,“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唐诗人杜牧在《奉和门下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一诗中吟诵:“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此处的“文房”,就已经是指文人的书斋。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宋米芾在《画史》中也说:“大年收得南唐集贤院御书印,乃墨用于文房书画者。”后来“文房”引申义就有所变化了,厂义指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云:”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这里的“文房”,显而易见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可见,文房缘起于秦汉,发展期为唐宋,到明清由于皇室的重视,得到地位的提升,演绎出“清供”的雅致高度,使收藏其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为笔、墨、纸、砚四宝,随着文房用途的拓展,围绕着四宝又形成了一些辅助用具:笔格、笔筒、笔床、笔船、笔屏、笔洗、笔舐、臂搁、水丞、水盂、水注、镇尺、镇纸、墨盒、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部属文房古玩,因使用便利,亦渐被文人视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这些文具不仅具有买用价值,同时亦为书案上清雅的陈设品,由于其与文化知识息息相关,其中含有“清清白白,专供文房”的意义,故雅称之为文房清供,又因多有精美的工艺造型而称为文玩。 文房清供都是根据文房案头的买际需要而出现的,品类繁多、制作精良,由于这些文房用具成为书房里书案上的装饰、陈设工艺美术品,具有不同寻常的高雅氛围,终为文人所喜爱,又被收藏家们所珍藏。 文房清供不仅种类丰富,工艺技法精湛,而且所用的材料涵盖面非常大,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文房清供的制作材料以质地可分为:瓷、铜、玉、竹、木、石、牙、角等品种。由于文玩琳琅满目,每个文人又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置办珍稀的材质物品,包括珍稀的各色玉石、贵金属、漆器、高档陶瓷、琉璃器、珐琅以及精美异常的竹木牙角匏诸品类。这些珍罕材质类文房多是成组出现,如紫檀的笔筒、紫檀的枕木、镇纸,或者紫檀的笔架、墨床,而产量较少的石材,如田黄石则会做成印章之类。
作者简介
李强,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长沙,致公党员,副教授。香港东方文化艺术中心书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华收藏学会常务理事。 1979年进入收藏领域,收藏类别繁杂,邮票、钱币、字画、瓷器、铜器、竹木雕刻、杂件等等均有涉猎。
主要研究:科举教育、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