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杨宗稷 页数:522
Tag标签:无
前言
自古琴产生以来的三千多年间,在中国古代音乐领域中一直居于最被敬重的地位。古琴曾经是文人、贵族的精神寄托和心性的修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感情表达和心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古琴艺术最初产生于夏商之际的民间文化生活,进而发展为祭祀先人礼仪所采用的搏拊琴瑟、祖考来格,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规范。再由商周以至春秋时期广泛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的一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继而发展至秦汉时期《聂政刺韩王》曲的正义壮伟,《猗兰操》之哲思仁心,艺术逐步走向阔大深远;然后有唐代体现古琴文化高峰之境的士心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一,经宋代进一步发展而有明清时期之经典纷呈,如《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等所体现的精致深化的发展。直至十九世纪末,在中国内外交困的衰落中,琴学琴艺才陷于存亡危机之境。至二十世纪初,则是琴人凋零已甚,琴人所能弹之曲日少,琴学琴艺传播范围日狭,以致遭世人难学、易忘、不中听一之讥。然而,令人不能不惊叹者,在现代琴学志士吾师查阜西、吴景略及另一位前辈管平湖诸大家致力于抢救古琴艺术之前,出现了一位里程碑式的琴学大家及其鸿篇巨制,这就是杨时百及其《琴学丛书》。
内容概要
《杨氏琴学丛书》编者杨宗稷。共四十三卷,约七十万言,收录资料颇多。在《琴话》、《琴粹》部分提出“以琴传声,如镜临物然”,并分析这种反映“不外象形、谐声、会意三端”。提出民间曲调对琴曲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认为一意追摹古调则“难为听者”。所录三十二曲附有工尺谱。对《幽兰》、《广陵散》等久已绝响的传统名曲作了点拍的尝试。本书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研习琴学琴艺的资料。
作者简介
杨宗稷(1865-1933),琴学家。字时百,宁远县清水桥人。20岁开始学习古琴。1901年,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聘其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4年,选为学部理事。1906年,调邮电部侍郎。1908年,到南京拜全国著名琴师黄勉之为师,苦学3年,琴技大进,达到心弦合一境界。1917年后,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自号“九疑山人”,称自己的居室为“半百琴斋”,并举办九疑琴社。1922年春,受聘到北京大学教授古琴。是年冬,又受阎锡山之聘授琴于太原。1933年病逝。他是当时公认的琴学宗师,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4卷、《琴话》4卷、《琴学漫录》2卷、《琴镜补》3卷、《琴瑟全谱》3卷、《琴学问答》1卷、《藏琴录》1卷,后人合刊为《琴学丛书》。
书籍目录
琴学丛书总序琴学丛书总目琴粹四卷 琴粹一 琴粹二 琴粹三 琴粹四琴话四卷 琴话卷一 琴话卷二 琴话卷三 琴话卷四琴谱三卷 琴谱卷一 琴谱卷二 琴谱卷三琴学随笔二卷 琴学随笔卷之一 琴学随笔卷之二琴馀漫录二卷 琴馀漫录卷之一 琴馀漫录卷之二琴镜九卷 琴镜卷一 琴镜卷二 琴镜卷三 琴镜卷四 琴镜卷五 琴镜卷六 琴镜卷七 琴镜卷八 琴镜卷九琴镜补三卷 琴镜补卷一 琴镜补卷二 ……琴瑟合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琴瑟新谱四卷琴镜续四卷琴镜释疑一卷幽兰和声一卷声律通考详书一卷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杨氏琴学丛书(43卷)》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研习琴学琴艺的资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