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戈登·利文斯顿 页数:202 字数:11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过去的八年里,戈登·利文斯顿一直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人——尽管我和他只有一面之缘。我们都不年轻,却受益于年轻人的交流方式:我们在网上相遇,在一个失独父母的在线社区。当我的孩子去世时,他和其他几个人正是我所需要的慰藉,他们能真正理解我们正在跌入的深渊,并像我们的救命稻草一样,帮助我们停止坠落。 在那些日子里,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戈登稳健的口才具有的意义。戈登两次跌入痛苦的深谷,那是残酷的事实,甚至对我们那些处于深渊之中的人而言都感觉深不可测。 我很庆幸能结识戈登·利文斯顿,并感受他不带忏悔的直言不讳和慈悲之心。就像他可靠的文字一样,戈登没有布道,也没有评判:他照亮了我所处的位置,然后把那丝亮光举出来,以便我能看到落脚点和暗礁,让我重新找回丰富的人生。 关于利文斯顿,这些年来我的了解是:不管我们坠入的是共同的深沟险壑,还是更像爱丽丝坠入到仙境——“我太小,我太大,一切都不是应有的方式”——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戈登明智的声音表达了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甚至比非凡的生活所提供的真知灼见还要伟大。 本书中的散文给了每位读者一扇窗,我在过去的八年里有幸身临其境。当需要沉思的声音时,这是一本我们所有人都能读的书,就像我常常从书架上找到标有“戈登”的文件夹一样——他写的邮件和发的帖子合集。当我需要一个既严厉苛刻又安慰人心、既充满希望又不愿提供任何担保的声音时,这就是我的精神家园。因为他知道,其他人也能够认识到,生活于我们而言自有其道,我们所希望做的就是在颠簸的旅程中保持平衡。 他曾经给我写道:“我知道的一切就是我的感受和我的希望。”这是经典的戈登式轻描淡写;他似乎还知道我的感受和我的希望以及你的感受和你的希望,还有这些感受中哪些是真诚的以及哪些是可实现的。 戈登同时还是一名飞行员,他继续写道:“我希望当空速指示器达到六十的时候,我能拉起操纵杆,并且那个东西能飞起来。物理学已经向我解释了不下百遍。伯努利恰巧是正确的。但那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奇迹。”而这些话很确切,因为尽管经历坎坷,戈登还是设法保持了天真无邪的信念。 读他的作品时,我想起了一个自我提高电视系列剧的预告片:“你的朋友不会告诉你……但我们不是你的朋友,并且我们将会成为你的朋友。”好吧,或许那就是真正的朋友做的事情:说出那些硬道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变得更坚强、更美好、更慷慨、更勇敢、更友善。 戈登所说的话并不总是悦耳动听。他会把你从安逸的椅子上拉起来,哪怕你本来指望坐在那里看电视直到关灯睡觉——当然他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与此同时,他警告我们所能控制的东西如此之少,提醒我们选择的自由总是存在。就像一位聪明的父母那样,他把我们推向正确的方向……用他带着天鹅绒手套的手。 我和戈登来自不同的世界,并且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具有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在我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像我们在某些事情上确实出现的那样——甚至包括这些文章里的内容——我依然欣赏他如此中肯地表达自己的论点,不含恶意也没有无礼,让当下的大多数对话自愧不如。并且——当我们有分歧时,让我失望的是——他为自己的观点做出了最好的论证。 能有机会为本书作序,把戈登·利文斯顿介绍给那些还不知道他风度的人,我感觉非常高兴。最重要的是,我很感激有机会重复戈登写给他儿子卢卡斯的话,戈登捐献的骨髓没能创造他们两人都理应获得的医学奇迹,在六岁时卢卡斯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我爱你的声音。” 伊丽莎白·爱德华兹
内容概要
我的诊疗室里,开始接待越来越多的心理病人——他们焦虑、迷茫,甚至生不如死……
药物只能让人的神经暂时放松,但如果他们一直深陷在自己的悲观情绪里,终将会与幸福擦肩而过。
人活着,不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希望;人活着,要学会扮演自己的每一个角色,要敢于改变自己——毕竟,世界的样子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了你而改变……
作者简介
戈登·利文斯顿,美国医学博士,西点军校和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生,自1967年开始任医师至今。
他是心理学家,同时也经常给《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巴尔的摩太阳报》、《读者文摘》撰稿。
译者介绍
刘建周,毕业于上海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主要译著包括:《孽火照出我的美丽》、《奔向华尔街》、《达?芬奇骗局》、《疯狂天才》、《小心!不要被常识骗了》和《奥巴马的权力之路》等。
书籍目录
NO.1 如果地图和实际状况不一致,那一定是地图错了。
NO.2 人如其行。
NO.3 如果一个想法的产生不合逻辑,那就难以用逻辑来消除它。
NO.4 儿时受到的大部分创伤,已经变成了过去时。
NO.5 任何关系都掌握在最不在乎的人手中。
NO.6 感觉跟着行为走。
NO.7 只要勇敢,自有神助。
NO.8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
NO.9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为什么”和“为什么不”,诀窍在于知道问哪一个。
NO.10 我们最大的强项也是最致命的弱点。
NO.11 我们为自己建造的监狱最牢固。
NO.12 老年问题常常很严重但却没意思。
NO.13 幸福是终极风险。
NO.14 真爱是伊甸园的苹果。
NO.15 只有坏事才会传千里。
NO.16 并非所有游荡的人都是迷路者。
NO.17 单相思,痛苦但并不浪漫。
NO.18 没有什么比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更无意义或者更常见的了。
NO.19 我们徒劳地逃避真相。
NO.20 对自己撒谎是个糟糕的想法。
NO.21 我们都喜欢完美陌生人的神话。
NO.22 爱永远不会失去,即使死亡也夺不走。
NO.23 没有人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
NO.24 生病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从责任中解脱。
NO.25 我们害怕错事。
NO.26 父母在塑造孩子的行为方面作用不大,糟糕的地方除外。
NO.27 唯一真正的乐园是已经失去的乐园。
NO.28 在所有形式的勇气中,笑对人生的能力最值得推崇。
NO.29 心理健康需要有自由的选择权。
NO.30 宽恕是一种放手,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章节摘录
人如其行。人们常常向我寻求药物治疗。他们深陷于自己的悲伤情绪中,筋疲力尽,对那些之前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东西失去了兴致。他们深受失眠或嗜睡的困扰,胃口全无或者暴饮暴食。他们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常常感觉生不如死,难以记起幸福的模样。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当然,每个故事都不尽相同,不过其中有些重复出现的主题:他们的家人也过着类似灰心丧气的生活。他们发现自己现在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全是矛盾、冲突或者“冷若冰霜”,几乎没有激情满怀或亲密无间。他们的生活周而复始——工作不顺心,朋友少得可怜,烦恼多得离谱……他们感觉快乐都是别人的,而自己什么都没有。我是这样对他们说的:好消息是,对于抑郁症我们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坏消息是,药物治疗不会让你重拾幸福。幸福不是将绝望赶走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正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所以仅靠药物远远不够,人们还需要带着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总是不停地谈论需要什么、打算怎样,这些是梦想和愿望,对于改变我们的情绪作用不大。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不取决于我们如何想,不取决于我们如何说,也不取决于我们如何感受,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做。反过来说,对他人做出评判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对方的承诺,而是对方的行动。这种简单的法则可以让我们避免影响人类关系的大多数痛苦和误解。“说归说,做归做,说的总比做的多。”我们太爱豪言壮语,但告诉自己或别人的大部分话后来都成了谎言。在学会更多地关注人们的所做而不是所说之前,有多少次我们感觉受到背叛,并震惊于人们的言行不一?生活中出现的大多数伤心往事都是由于忽视了这样的现实:以前的表现是未来行为最好的风向标。伍迪•艾伦的至理名言是:“生活里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作秀。”我们在不计其数的小事中展现勇敢,承担责任或者努力尝试可能会改善我们生活的新事情。很多人都害怕风险,相比之下宁愿选择枯燥乏味、循规蹈矩和老调重弹。这就解释了那种无法抗拒的厌倦感,而这正是我们时代的标志性特征。通过寻欢作乐而疯狂地尝试克服这种倦怠,到最后其实没有意义。对“为什么”这个问题做出的回答,才是沉重地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我们为什么会在这儿?为什么选择自己所过的生活?何苦呢?一则流行的汽车贴纸里包含着绝望的答案:“管他呢!”总而言之,我们得到的不是自己应得的,而是预料的结果。如果问一个成功的棒球击球手,他踏入场地时将会发生什么,你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要一击中的!”如果你指出比赛中最好的击球手击球时三次中有两次都无功而返时,任何优秀的球员都会说:“耶,但这是属于我的时刻。”幸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工作有意义,人际关系融洽并且快乐有保证,想不幸福都难。我使用的“工作”这个术语包括任何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活动,无论是否有酬劳。如果我们有副业,这种副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人们在高尔夫课程或桥牌桌上追求一般化,并因此感到快乐和生命的意义,这是对人类生活多样化的礼赞。如果我们都喜欢同一样东西,试想交通状况会变得多么糟糕。定义“爱”是一件公认的难事,因为“感觉”本身的基础就神秘莫测,一个人很难搞清楚“我为什么爱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人们普遍认为爱一个人很难用语言来概括。这种定义怎么样——当某人的需要和渴望与我们自己同样重要时,我们就爱这个人。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对他人幸福的关切超过对自己的关切,或者与我们对自己的关切没什么两样。我使用这样的问题来帮人们决定是否真正爱某个人——“你愿意为这个人挡子弹吗?”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极端的标准,因为很少有人会面对如此大的牺牲,而且当自卫本能与对他人的爱发生冲突时,没人能肯定地说我们会怎么做,但仅仅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就能澄清我们的爱恋性质。我们会考虑牺牲自己去保护的人非常有限:我们的孩子,当然会;我们的配偶或其他“爱人”,或许会。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在这种抉择面前犹豫了,那么又怎么能假装自己爱他们?更常见的是,我们在平凡的点滴中都会展现出某人对我们的重要程度,在所有这些寻常的方面,爱和不爱的感觉显而易见,特别是我们愿意为对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能表明爱的深浅。重点在于,爱需要通过行为来表现。还是那句话,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在乎谁和在乎什么,不是取决于我们做出什么承诺,而是取决于我们怎样去做。我总是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语言动物,很多时候都用语言进行解释——还有欺骗。最糟糕的欺骗当然是自我欺骗。我们选择相信的东西与深感需要的东西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内心承载的梦想,完美无瑕的爱,那种只有好妈妈才有的无条件的包容。面对最糟糕的自我欺骗和梦想幻灭,这种渴望让我们不堪一击。我们沉溺于这样的一种希望中,希望我们最终会找到那个永远爱我们的人。因此,当有人声称会这样做,并且说出那些我们期待已久的话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忽视那些不一致的行为,这并不令人惊讶。当我听到某人说“他做了一些欠考虑的事情,但我知道他爱我”的时候,我通常会问:“我们是否有可能故意伤害深爱的人?我们会对自己这样做吗?我们会爱那辆从我们身上碾压过去的卡车吗?”真爱要求我们能够做到的另外一件事情是——有勇气让自己在另一个人面前完全抛开戒心。这样做的风险显而易见。谁没有因为信任了不该信任的人而心碎过?这种伤痛就是愤世嫉俗主义者最好的借口,他们对爱的看法遍及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并制造了一种竞争性的游戏,让我们因此产生挫败感,无法相互信任。人们常常处于极端的孤独和自我欺骗之间。我们幸福的最佳机会存在于两者中间的某个地方。最后,我们准备好付出多少,就有资格收获多少。这就是如下谚语的真谛所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对别人的很多不满都反映了我们自己的缺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利文斯顿字字贴近事实,他的智慧极其难得。市面上充斥着许许多多空洞虚假、不痛不痒的自助类书籍,您手上的这本却犹若珠玉,卓尔不群。——《出版人周刊》重点书评
编辑推荐
《你怎样世界就怎样》编辑推荐:一位拥有40年心理咨询经验的心理医师;一位参加过越战的士兵;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心理,也没有人比他更懂得焦虑、迷茫,或者是生不如死。生活在一个抑郁的世界里,戾气恒生,而这份抑郁和戾气,唯有利文斯顿可以帮助我们化解。
名人推荐
书里说人生局限源自童年的精神创伤。干你的活儿、过你的日子去吧,伙计。别再纠缠对与错了,每个人难免碰到问题,人生总是如此……——昆西•琼斯(迈克尔•杰克逊恩师)推荐语“戈登•利文斯顿扎根于现实,他关注事情本身,而非我们期望或希望的那个样子……它跟通常意义上的畅销人生导师给你强势的人生动力和实时指导决然不同。利文斯顿更悲观、也更智慧。他比菲尔博士更务实,他清醒又痛苦地认识到人生的局限和丧失,他只是努力同你分担一点伤痛。他的思考连贯成段,本书能让你看到一个整体的人生,而不是令人兴奋的话语片段。——洛葛仙妮•罗伯特,《华盛顿邮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