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吴臻 页数:165 字数:101000
内容概要
本书为亚历山大个人传记,专为青少年而写,通过记叙他空前的军事功绩,展现其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寂美的荣耀一生。他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青少年读此书,不仅能学习亚历山大的足智多谋,沉着冷静,还能感受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
书籍目录
马其顿:传奇的开始
腓力:父辈的旗帜
少年天子:初露锋芒
波斯帝国:末日之殇
高加米拉:最后的决战
东方化与希腊化:鱼和熊掌
印度:未完成的远征
亚历山大之死:迷雾重重
后亚历山大时代:群雄共逐之
章节摘录
一位国王得到了一匹不可多得的骏马,名驹就和名人一样,有着古怪的小脾气,也不肯轻易让人驯服。很多的勇士都跃跃欲试,希望在国王面前有个博眼球的机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匹烈马”,国王在看完了大家的表演之后,示意侍从把它牵走。 “我来试试吧”。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了。一个长相清秀的小男孩目光坚定的看着这匹马,“他之所以没有被驯服,是因为还没有勇士具备匹配它的技巧和勇气”。 看到是国王最疼爱的幼子,大家对此都不以为然。国王也没有在意,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这样说自己的长辈,难道你比他们懂得更多?更会驾驭这匹马?” 小男孩一定肯定以及确定:“是的,我的确比他们更会驾驭。” 大家听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童言无忌嘛。但是小孩子么,总归不要直接打击的好。于是国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允许他一试。但他们也同时约定好,如果儿子成功了,那么他的父亲将为这匹马买单,如果他没能驯服,那他就得自掏腰包了。——可见,父母教育子女时的奖惩措施还是要做好的。 小男孩在此前的观察中,就注意到这匹马虽然性子暴躁,但他似乎很怕自己的影子。于是他把马头转向了太阳,并用手轻拍着马背,然后迅速的跳到了马上。他体会到了一种自由自在迎风飞翔的惬意和豪情,而观看的众人,则发出了连番的叫好声,谁都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小男孩真的做到了。 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亚历山大,而这位国王,就是他的父亲腓力(腓力二世,马其顿阿吉德王朝国王。阿敏塔斯三世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亲)。 通过这次“驯马”,腓力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并不像从前想象的那样。他对亚历山大说:“马其顿(马其顿地区古为希腊文明北端的边疆地区,该地公元前四世纪时崛起的马其顿帝国曾征服小亚细亚、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腊文明传播到中东各地。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由上、下马其顿两地区组成。上马其顿是高原山区,仅有几个关隘与外界相通。下马其顿土地肥沃,适于农业,是马其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对于上马其顿有传统上的宗主权。)太小了,恐怕容不下你将来的作为,你应该去找一个和自己相称的王国。” 而这匹马,也找到了自己愿意跟随的主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宝马方能配英雄。就如乌骓之于项羽,赤兔之于关羽。亚历山大给它取名叫做布赛勒斯。在其后的几十年中,它跟随自己的主人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直到自己二十九岁高龄去世。它死后,亚历山大极为悲痛,于是下令建造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来纪念它。 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这是一匹传奇的马,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而这一切,都要从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和马其顿说起。 在希腊,雅典、斯巴达、底比斯是三个最大的城邦。城邦(polis),意味着政治上的完全独立。而英语的政治(political)一词,正是源于此。希腊世界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每个城邦都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总有城邦希望能够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斯巴达通过伯罗奔尼撒同盟统领了大部分的城邦,雅典在抵御波斯入侵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并且一项我们所熟知的体育运动——马拉松(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的确定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斐里庇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得斯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得斯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比赛,正是由这场战役中而来。此后,雅典的海军一直是希腊的NO.1,它的海上霸权由此确立。一山不容二虎,到了公元前431年,为了确立最后的霸权到底花落谁家,这二个城邦终于大打出手,在史书中,它被称作“伯罗奔尼撒战争”。 本来两个城邦的实力势均力敌,倘若一对一的捉对厮杀,还真难说最后鹿死谁手。 但是斯巴达(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于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塞,三面环山,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看到没有绝对胜出的希望,就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决定请一位强力的外援来打破这个僵局,这位外援就是对希腊世界觊觎很久的波斯帝国。当然咯,外援不是白请的,那也是要付出真金实银的代价,否则别人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来帮两个不相干的人打架呢。而波斯,看中的就是小亚细亚的希腊地区。 通过波斯的人力物力支持,斯巴达战胜了雅典,他们打算接受雅典在海上的势力范围。过度的扩张,自然导致了树敌更多。而底比斯,作为斯巴达曾经的盟国,不仅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还感受到了斯巴达强盛的威胁,说不一定,下一个要被打压的就是自己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底比斯与雅典联合起来,抵制斯巴达的不可一世。 被孤立的斯巴达眼见希腊世界没有靠得住的盟友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彻底的和波斯(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站到了一起,国王与波斯的薛西斯二世签订了《共同条约》,里面规定,所有的希腊城邦,无论大小,都拥有自治权——当然这份条约并不包括小亚细亚的那些城邦和塞浦路斯岛。他们就是送给波斯的礼物。中原的幽云十六州, 也是因为相似的原因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人的。 这次历时三十年之久的战争,使得希腊的各城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连年征战,摧毁了各城邦的农业,造就了大量无家可归的无产者,从前的“闲时为民,战时为兵”的古老征兵制度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佣兵制度——士兵的职业化。到了亚历山大与大流士打仗的时候,为波斯服役的希腊士兵居然比亚历山大这个“希腊盟军盟主”麾下的希腊士兵还要多。 在这之后,轮到了底比斯(位于爱琴海西北希腊中东部的波提亚。起初被称作马克西尼城,于公元前四世纪达到极盛。与雅典,斯巴达并成为希腊三大主要城邦。在公元前四世纪初,底比斯人于留克特拉战役打败了当时的希腊世界的霸主——斯巴达,从此成为希腊最强大的城邦。)人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们对内进行了军事改革,对外重建了被解散的比奥提亚同盟,在公元前371年,他们大败斯巴达,成了希腊半岛新的霸主。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腓力曾经作为人质,待在底比斯长达三年。 十年后,底比斯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哄哄之后。希腊再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这一次,终于轮到马其顿这个在希腊世界被边缘化的国家隆重登场了。 马其顿包括现在的希腊北部,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的一部分。但当时的马其顿是很受其他希腊国家的歧视的,比如说,整个希腊世界的省会,节日运动会,对别人来说事全民省会,但对于马其顿而言,却只有国王才能参加。这个可怜巴巴的名额,还是有一位马其顿国王编造了一个故事说他们的家族是希腊神仙海克里斯的后代才争取来的。而原因就在于马其顿在占领了伊利里亚(伊利里亚,古地区名。在今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包括亚德里亚海东岸及其内地,大致相当于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部分地区。最早居民为史前时期一个说印欧语的民族伊利里亚人,形成松散部落联盟。公元前35年至公元前33年被罗马征服,成为罗马的一省,将该地称为伊利里肯省。)和色雷斯部落的土地后,与他们互相通婚,于是在希腊其他城邦看来,他们的血统就不纯粹了,他们不是文明的希腊人,而成了野蛮人了。但实际上,要使两种文明或者两个民族能够很好地融合,最佳的途径无非两种:要么通婚,要么通商,或者两者兼具。然而,当时的希腊人都没能料到,就是这个其他希腊国家眼里的野蛮民族,后来控制了大部分的希腊半岛,成为远征波斯的盟主。 在当时的马其顿,狩猎是一种文化标志,他标志着这个人的阶级地位和身份,代表的是一种勇气和意志。就像满清立国的几百年,虽然他们早已远离了游牧民族的那片草原,但每年仍然要通过春冬两季在皇家牧场的狩猎来提醒贵族子弟,这个民族是由马背而得天下的。这是一种仪式。对于马其顿这个国家而言,地理位置着实算不得优越,他们在高地里,不得不面对多种凶猛野生动物的危险,只有一个马其顿男人,能够自己杀死一只猛兽,他才能够算的上是真正的成年,真正的男人,然后就可以在酒宴上畅饮自己胜利的烈酒;而通过战场的厮杀,他能够杀死一个敌人,获得一个勋章或者一条绶带,那更是获得了社会的肯定。 在很久以前,马其顿的国土可以分成两半——西边的高地和东边的平原。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东部马其顿出现了君主政权,首都设在埃加伊。到了公元前五世纪,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了马其顿半个世纪。公元前五世纪末,阿基德国王从政治上将马其顿高地和低地统一了起来。统一后的马其顿,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因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必须有其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各种考量。所以中国古代才会有那么多的古都。马其顿的首都由埃加伊迁到了佩拉,而前者成了祭祀之地和皇家墓地,就像明代的首都迁到北京后,南京城内也留有一套象征性的行政系统。在阿基德死后,马其顿很是混乱了一阵子,其中大概换了七任国王,直到阿敏塔斯三世成功的将局势hold住。这个人,就是亚历山大的祖父,腓力的父亲。 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使得马其顿成为了希腊半岛最强大的国家,使得国土范围不断地扩张,并且一手缔造了科林斯同盟(科林斯同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8/337年冬季创建的希腊城邦同盟。旨在联合整个希腊世界的军事力量与波斯较量。同盟的主要条款:* 成员城邦共同组建军事力量。* 最高审议会议,即各城邦的代表大会,在科林斯召开。* 同盟会制止任何针对同盟成员的侵略和颠覆行为。* 同盟军按照各城邦的人口来征兵。* 腓力二世是同盟军的最高统帅。后来条款还增加了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底比斯和安布拉基亚驻军。有如此不平等的条款,是因为腓力于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打败了底比斯和雅典的联军。)——日后的亚历山大正是通过这个平台指挥着希腊联军向世界各地进攻。 马其顿地理位置的二元世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至今仍困扰中国多年的“城乡居民二元化”。而腓力不但实现了高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平原富庶的农业产地之间的统一,还缩小了高地居民和平原居民的生活物质差别,而这些又是马其顿军事改革的物质基础。同时,腓力还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矿场的开采,这使得他每年可以获得1000塔伦的额外丰盛收入——相当于雅典鼎盛时期的收入。财政上的富裕,保证了国家的正常发展和军队的建设。 马其顿军队的核心有国王和他身边的贵族组成。这些贵族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伙伴”。这是个荣誉的称号。腓力在高地和低地统一后,还曾广泛的吸收了高地的贵族进入“伙伴”的行列,以扩大统治基础。之后,他还自己创新了一个组织:王室侍从。就是从马其顿的贵族子弟中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既需要在礼仪中担任侍从,也需要在宫廷里担任守卫。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就跟国王一直待在一起,其实是种“人质”的作用,以保证他们的父亲不会做出背叛国王的事情;而长大后,他们就可以顺利的转为“伙伴”。这样的一群人,就是“太子党”的骨干。可见,即便是在古代,一个好爸爸的影响,还是至关重要的。 亚历山大虽然在后来和自己的父亲因为父母的不合有了间隙,但他对于腓力对马其顿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还是相当肯定的: 腓力即位之时,你们还是一群一贫如洗的游民,你们中的大多数还穿着兽皮,在山上放牧着自己的羊群。为了这几只羊,你们与邻近的伊利里亚人、色雷斯(色雷斯是巴尔干半岛的一地区,为保加利亚最大的地区。位置在巴尔干山的南边、爱琴海以北,西邻马其顿,东滨黑海,东南是土耳其海峡。前3500年开始色雷斯人一直占领着保加利亚,不敌罗马人的色雷斯王国遂分裂成两个国家。后罗马人将色雷斯吞并,作为帝国的一个行省。位于希腊东北部,是希腊与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各国接壤的桥头堡,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连接点。)人大打出手,却胜绩全无。是他让你们脱下兽皮,披上斗篷。是他将你们从山上带到了平原。是他使你们敢于同周围的野蛮人厮杀,从此不用再依赖山上的天然屏障保命,而是凭借自己的英勇;是他让你们住到了城里;是他订立了完美的法律和制度,使你们成为文明人。 有着这样不凡的父亲,年幼的亚历山大,自然也流露出了不平凡的品质。 亚历山大自出生就带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他的父亲腓力在色雷斯浴血奋战,这时有三个喜事同时传来:马其顿将军在伊利里亚打了胜仗,他的马在竞赛中得了第一,他的王后为他诞下了小王子——亚历山大。预言家们告诉腓力,这意味着这位王子是上帝赐予他的礼物,不仅他,包括整个的马其顿帝国,将会所向无敌。 有一次,他替腓力接待远道而来的波斯使者,进退有度,彬彬有礼,很是有副外交家的气质。而他交谈的话题,也不仅仅限于今天天气真好,你吃了吗,你好我好大家好之类的客套辞令,他很认真问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通往亚洲的路途有多远?道路好走吗?波斯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的部队怎么打仗的? 使者们不过把这当做西方少年对没去过的东方的好奇,但还是夸奖了这位小王子认真好学,他们并没有想到,亚历山大的远征计划,竟然在这么早就已开始筹划;更没有想到,十年后亚历山大真的踏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与现在很多的“富二代”躺在父辈们的成就上不思进取的享乐不同,作为王国继承人的亚历山大,最关心的并不是可以从父亲那里可以继承到多少的财产挥霍玩乐,而是担心,父亲太过厉害,留给自己的发挥空间不多。 而开头的驯马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一个极为类似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正是古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被各大电视剧、电影演绎过许多次的则天大帝。 亚历山大十三岁的时候,腓力给他指定了一位家庭教师——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的父亲曾经在腓力的父亲在世时担任过马其顿宫廷的御医,因此他对这个家族非常的熟悉。这个赫赫有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对亚历山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老师,柏拉图曾经写过一本书《理想国》。他说最理想的政府,就是国家交由哲学家国王来治理。 亚历山大跟着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政治学等各学科,这种一对一的专门教学方式代表着学问的口耳相传。以至于当亚历山大前往遥远的亚洲开始征服的时候,他听说亚里士多德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便写了封信表达自己的担忧:你把口授的奥秘学问公开出版,实属不当;如果你特别传授我的奥秘知识,别人也都可以获悉,我还有什么可以胜过旁人的呢?就我而言,我确实的告诉你,我宁愿在高深的学识方面胜过旁人,而不愿在我的权力和领域的范围方面胜过旁人。 亚里士多德不愧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回了一封很玄的短信:这些学说虽然出版了,但等于没出版;因为这些有关形而上的著作对于一般人是没有用的,仅仅对于那些已经熟悉这类学问的人,可以温故知新。当然,亚历山大的担忧未免过虑,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老师所带的班中,有人学习成绩优秀,有人不思进取。 在他的教导下,亚历山大终身保持了对希腊文化的尊敬和热爱。《伊利亚特》是亚历山大最爱看的史诗。而亚里士多德对于波斯人的憎恨,也影响到了日后亚历山大对波斯的一意征伐。 公元前340年,亚历山大离开了这个地方,回到了国都佩拉(由阿基德国王建立,作为他王国的首都,以取代旧都埃加伊。之后,它成为腓力二世及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活动中心。前168年, 佩拉遭罗马人洗劫,国库被运返罗马。其后,该城市在一场地震中被摧毁,又在一片颓垣败瓦中重建。)。这时他的父亲正在拜占庭作战,他被要求摄政。也就是监国。各种国家大事,包括一国之玺,都由他负责。 与此同时,一些色雷斯的部落,看到腓力不在国内,而小王子显然缺乏战争的经验,估摸着马其顿军队将没有一个优秀的统帅,于是揭竿而起。遗憾的是,他们低估了亚历山大的能力。亚历山大很快的荡平了这支起义的部队,这次战斗让亚历山大看到了自己对于战争的天赋,和对于胜仗的渴望。战后,依照惯例,亚历山大在当地建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他多年的无数次戎马生涯中,他建立了很多这样的城市。其中有些早已灰飞烟灭,只有那些断垣残骸无声的见证着这段历史。 ……
编辑推荐
他胆大心细,重振马其顿于乱世;他目光远大,渴望征服更辽阔的疆域;他足智多谋,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的帝国。他的一生最准确地诠释了光荣与冒险,他的睿智果敢成就了空前辽阔的马其顿帝国,他就是世界之王亚历山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