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宋笑冰 页数:215 字数:13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心中的战神——李世民》为李世民个人传记,专为青少年而写,通过通俗生动的文字,精美时尚的插图讲述了千古一帝李世民荡平刘武周、大败宋金刚、逼降王世充、生擒窦建德、弑兄上位、大治天下、宾服四方,风云激荡的一生以及不世出的军事才能与思想。
翻阅《我心中的战神——李世民》,小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传主纵横四海的豪情,俾睨天下的胆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往直前,就能超越自我,挑战极限,铸就传奇。
书籍目录
一、 少年英豪
二、 锋芒初露
三、 太原起兵
四、 进军关中
五、 夺取长安
六、 大破薛举
七、 收复太原
八、 大战王世充
九、 兵胜虎牢
十、 平定刘黑闼
十一、 兄弟夺权
十二、 玄武兵变
十三、 太宗继位
十四、 平定突厥
十五、 虚心英主
十六、 统一边疆
十七、 安定西域
十八、 东宫之乱
十九、 亲征高丽
二十、 贞观晚歌
章节摘录
一 少年英豪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十二月,虽然正值隆冬时节,阳光却毫不吝啬地照耀着整个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融融的暖意。一大早,坐落在渭水北岸武功县境内的李家大宅便是一片忙碌景象。仆人们进进出出,脸上不时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李夫人窦氏怀胎十月,即将临盆。产婆和郎中已经被请入府内,李家上上下下都在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做着准备。只有李家的主人李渊因为公务身在长安,无法与家人分享这份喜悦。 李家可谓门第显赫,自十六国以来,在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跻身关陇贵族之列。李渊的祖父李虎曾是八柱国之一。李虎死后,被北周皇帝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在北周官拜中正大夫,为官清正廉明,之后又担任柱国大将军,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就去世了,“唐国公”的爵位由年幼的李渊承袭。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姐姐,李渊自幼丧父,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他的姨妈独孤氏的照顾,也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喜爱。二十一岁时,李渊凭借精湛的射箭本领,娶到了贤惠的窦氏。 关于李渊娶妻,还有一段“雀屏中举”的佳话。 据说,窦氏长大之后,因为才貌出众,求婚的人很多。窦氏的父母知道女儿才识过人,所以,为她选择婚配时特别慎重。经过反复商议,父母决定通过比试射箭为女儿选择夫婿。窦氏的父母命人在门屏上画两只孔雀,让求婚者各射两箭,谁能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就将女儿许配给谁。 接连数日,前来参加射箭的男子多达百人,但没有一个人成功。最后,李渊参加了弯弓搭箭,两箭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窦氏因此嫁给了李渊,婚后夫妻两人非常恩爱,过着富足的生活。 窦氏嫁到李家不久,便怀孕生下长子李建成,现已是第二个了。一阵阵痛过后,一声嘹亮的啼哭在李家大宅响起,窦氏顺利地产下一名男婴。产婆忙向窦氏报喜道:“恭喜夫人,是位公子。”听到这个消息,李府上下一片欢喜。这时,刚刚出世的男婴极力扭动着手脚,再次大声啼哭起来,仆人连忙抱起孩子,轻轻拍打了几下。等孩子安静下来,仆人把他抱到了窦氏的身边,说道:“夫人,听公子的哭声就知道,他将来一定是一个大英雄。”窦氏欣慰地笑了。 这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孩子就是后来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据李府的家丁说,在李世民出生之前,有两条巨龙盘旋在李府上空的祥云之间,整整三天之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或许,这将意味着,这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婴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李世民出生后,李渊和窦氏并没有给他取名,而是按照兄弟排行称呼他为“二郎”。 李世民出生时,恰好是在隋朝最强盛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于公元589年灭掉陈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状况。隋文帝励精图治、勤俭治国,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政治制度、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经济,赢得了民心。生逢盛世,又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小世民的命运好得简直让人嫉妒。 李世民出生两年后,李渊接到朝廷的调令,离开武功县,到岐州(今陕西凤翔县)担任刺史。李家也随之搬到了岐州。岁月倏忽,转眼李世民已经四岁了。 这一日,天高气爽,微风习习,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外出郊游。李渊正和随从说笑,迎面走来一位相面书生。书生看到李渊,紧走几步迎上来说:“先生,从相貌来看,您是贵人啊!而且还有一位大富大贵的儿子。” 李渊听到书生的话感到很惊讶,于是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儿子。当看到李渊旁边的李世民时,书生竟然连连赞叹说:“您的儿子有龙凤的英姿,散发着太阳一样的光芒啊!他年近二十岁的时候,必定能济世安民!” 听到书生的话,李渊大吃一惊,但表面上却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多谢先生赞誉!”书生等李渊把话说完,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冲李渊一抱拳,扬长而去。李渊看着书生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到家后,夫人窦氏正好找李渊商量给二郎取个正式的名字,李渊就将白天遇到书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夫人。窦氏笑着说:“那就按照‘济世安民’的意思给二郎取名世民怎么样?”李渊点头说:“我也正是这个意思。只是这书生说出这样的话……” 窦氏知道丈夫为什么欲言又止。最近正有一个传闻,说隋文帝杨坚做了一个梦,梦到洪水淹没了都城长安,洪水过后,万物凋敝,唯独有一颗李子树生机勃勃。杨坚找人解梦之后,怀疑姓名中带水的李姓人将要造反。李渊正好姓李,而且名字中带水(渊字有个三点水),正应图谶,本来心中就很恐惧,现在书生竟然说出“济世安民”的话,这可能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啊! 夫妻两人担心相面书生会把这些话泄露出去,商量后决定派人寻找这个书生。第二天,李渊派人在岐州四处打探那个相面书生的消息,竟然没有找到他的踪迹,只好作罢。从那以后,李渊夫妇对二儿子李世民更是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李世民出身关陇贵族,李氏家族从李虎开始就定居于西北,到李世民已经有四世,世代均为武将,军事根基很深,李氏家族的成员自幼就熟读兵书,演习骑射。而且关陇地区有尚武的习俗,孩子从小就要学习武艺。 受到李氏家族尚武风气的影响,李世民从小就对军事知识和骑射教育很感兴趣,而且还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军事天赋。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小世民就已经开始拉弓射箭,练习骑射了。 小小年纪就习练弓马,大强度的军事训练使小世民常常受伤。稚嫩的小手被粗硬的弓箭磨出血泡,从战马上摔落是常有的事。但小世民从不怯懦,反而常常乐在其中。随着日积月累的练习,李世民年纪轻轻就武艺精湛、精于骑射,他所用的箭要比其他人的箭大一倍,且有百步穿杨之技,后来他登上皇位后回忆说:“朕年幼的时候爱好骑马射箭,自以为可以深知它的妙处。” 除了倾心骑射,李世民还对兵书有着莫大的兴趣。在少年时代,李世民就熟读兵书,对《孙子兵法》能背诵如流,在同父亲和兄弟一起谈论兵法以及如何排兵布阵时,他总是表现得见识超群,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早期从家庭中得到的良好军事熏陶,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些为他以后征战沙场、纵横杀敌提供了丰富的军事营养。 天资聪慧,有胆识,这已经是很难能可贵的了。难得的是,小小的二郎李世民,竟然还有着非凡的抱负。 公元604年,李世民五岁那年的一天,朝中当权的孙丞相到李渊负责的军营视察军队的操练情况。当地的官员听说朝中大臣来访,倾巢出动前去迎接。孙丞相倚仗着自己曾立下战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碍于他的权势,地方官员们唯恐招待不周,使出浑身解数殷勤招待。 这天,喜欢舞刀弄枪的李世民正由仆人陪同着在军队营地里欣赏士兵们操练。听到不远处传来嘈杂的人声,抬眼望去,只见一群官员簇拥着身着紫色官服的人向军营走去,旁边的地方官员脸上满是谄媚的笑容,而身着紫色官服的人却趾高气扬。李世民看在眼里,就问:“那个穿紫色衣服的人是谁啊?怎么那么神气?”仆人赶忙说:“公子,那是当今的孙丞相,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你可不要乱说话。”听罢,李世民心想,做个丞相有什么了不起的,随口说道:“哼,我要做就做皇帝!”仆人听了,吃了一惊,赶紧用手堵住了李世民的嘴。他想不到世民小小年纪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出身于王侯之家,李世民自然不会是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人,他自小就受到翰墨的熏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诗词文章也写得不错。这应该也与母亲窦氏对他的影响教诲有关。窦夫人文章写得很好,而且善于书法,她模仿李渊的笔迹写字,别人竟然辨别不出来。 李渊和夫人窦氏的言传身教,使自幼天资聪慧的李世民见识深远,遇事冷静果断,不拘小节。李氏家族近二百年的军事和贵族积累,使李世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财富、思想以及政治上有了丰厚的积累。而且,这一时期,李氏家族经历了世事的沉浮,这使李世民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冒险精神。 在这样的氛围下,少年李世民飞快地成长着,转眼已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古时候人们习惯早婚,十六岁那年,李世民与十三岁的长孙氏(即后来的长孙皇后)成了婚。 长孙氏是河南洛阳人,祖先是北魏皇族拓跋氏,因为担任过宗室长,有着卓著的功勋,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名门望族,长孙氏的祖父长孙兕为北周左将军,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他射技高超,曾经一箭射中双雕,令突厥可汗赞不绝口,连称佩服。母亲是隋朝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长孙氏八岁时,父亲长孙晟去世,长孙氏与哥哥长孙无忌被舅父高士廉收养。高氏为渤海著名的士族,高士廉的祖辈和父辈历任北魏、北齐、隋朝要职,高士廉青年时期就有才识度量,他博阅群书,很有才华,在当地也有很高的名望,大文豪薛道衡等人是他的好朋友。在这样有着极高文化素养的家庭环境中,长孙兄妹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哥哥长孙无忌才华横溢,妹妹长孙氏从小知书达理。 如果说李世民尚武,那么长孙氏就善文。高士廉很看重李世民,便做主将长孙氏嫁给了他。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就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在少年时期就是好朋友了,妹妹嫁给李世民后,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这门婚姻不仅使李世民娶到了一个贤良的妻子,更为李世民带来了可靠的智囊长孙无忌。 李世民十七岁时,母亲窦氏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窦氏良好的文化修养、高尚的品德情操对李世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直崇敬母亲。无比悲痛的李世民将母亲的灵柩护送到武功县安葬。遭遇人生变故,悲伤过后的李世民变得沉稳成熟,他逐渐开始考虑自己和李家的前途。 为了增长见识,回到武功后,李世民经常在长安逗留,结交了很多朋友。 一天,李世民受邀参加朋友聚会,召集聚会的主人名叫王珪。王珪的叔父王颇是汉王杨谅的手下。杨广登基的时候,杨谅起兵造反,被镇压后,王颇因为参与了这件事被杀。王珪是王颇的近亲,因此也被株连,但王珪不甘心就此白白送命,就逃到了外地,到处结交江湖豪杰。十年之后,王珪才又回到了长安。王珪的母亲见儿子整天在外面游荡,听说还交了很多朋友,担心他做坏事,就对他说:“你成天在外面交游,也应该把你的朋友们带回家让我看看啊!”王珪遵从母亲的吩咐,准备请朋友到家里来,但是手头很拮据,没有钱请客。他的妻子很贤惠,看到丈夫为难,就把蓄了很久的长头发剪了下来,让王珪拿去换钱置办了丰盛的宴席。 参加宴席的人很多,其中有不少是当时的名流雅士。王珪的母亲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客人的言谈举止,突然,她盯着其中两位说:“这两位客人以后一定能做宰相,我儿子的富贵就不用操心了。”王珪的母亲所说的两个人,正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王珪听到母亲夸赞自己的朋友,十分高兴,正要炫耀一番,却听到妻子说:“今后你们能够成就功名,要依靠其中的那位少年。”王珪顺着妻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末座最年轻的一个少年人。 他疑惑地对妻子说:“你说的是李家二公子?” 王珪的妻子说:“是的,难道你忘记了袁先生的话?” 王珪拍了一下脑袋,恍然大悟地说:“原来如此!” 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王珪的妻子说的袁先生正是当时的一位出色相士袁天罡。 袁天罡的名气很大,民间传说他对世事的预言能够百言百中。隋炀帝大业初年,袁天罡来到了东都洛阳。当时恰好在洛阳的王珪和朋友韦挺、杜淹听说袁天罡在洛阳,就结伴同行,请袁天罡为他们测算未来。袁天罡观察了他们三人的脾气性格,行为举止,然后掐指算道:“你们三个以后都会成为朝廷重臣,而你们的命运会因为一个少年而发生改变。” 当时,王珪把袁天罡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对此深信不疑,王珪倒是不以为然,逐渐淡忘了当年算卦的事情。今天,妻子的话提醒了他。原本王珪对李世民了解不多,现在仔细看来,这个少年面如冠玉、器宇轩昂,举手投足之间颇有王者的风范。王珪心中不禁一阵欣喜。 少年李世民参加王珪宴会的故事,被王家几代人口口相传。后来,王珪的孙子王砅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唐朝诗人杜甫,杜甫写了一首诗《送重表侄王砅评事》,诗中写道:“次问最少年,虬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当时,李世民不足十七岁,因为唐朝用旧历计算年龄,所以有十八九之说。 正所谓世事难料,让王珪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末座少年不久就会纵横沙场崭露头角。 ……
编辑推荐
在瓦解暴隋的统治中,他是急先锋;在唐初六大战役中,他率领其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为大唐帝国一统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他从一位武将转型为皇帝,成为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他就是千古一帝李世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