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奋斗史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曹靖生,陈峻菁 著  页数:329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什么是“最匹配的恋人”,什么是“最投契的情侣”?在很多时候,我都会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语:“他们真是太合拍了。”“他们分手的原因就是性格不合。”“成天吵吵闹闹,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她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男人,嫁出去了,一定会生活得很幸福的。”爱情与婚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对其有着无限的向往和追求。其实,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美满爱情的向往就从未间断过,红拂夜会李靖,卓文君弃家投司马相如,这一个又一个动听而感人的故事,流传后世。但也有许多痴男怨女错过大好的姻缘,令后人为之惋惜。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愿以偿地得到理想中的爱情,为什么有些人自以为找到了幸福,可最后却还是要和幸福擦肩而过。究其原因多是因为相爱双方彼此未能够充分的理解,仅仅因为爱情而走在一起。当爱情遭遇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时,他们便会因为厌倦、冲突、误会等许多负面因素而产生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会对他们的爱情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很多时候,人们无法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所以,他们的爱情便逐渐走向消弭。我常常在我的心理工作室中接待一些受过感情伤害伤的病人,他们对我不停地抱怨自己是如何付出,却丝毫得不到回报的苦恼。“我那么爱他,对他那么好,可是他通通不理解,还说我是多管闲事。”一位“妈妈型”的妻子向我痛诉自己的丈夫。“他一点也不关心这个家,下班以后就去酒吧鬼混到三更半夜才回来,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一位妻子在抱怨爱玩儿的丈夫。“你知道自己的丈夫是7号人格,性格中不羁,玩乐的因素比较多吗?”我的提问让这位妻子惊呆了。事实上,很多来到我工作室的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和爱人是什么人格,当我向他们解释相爱的两个人需要清楚地认知彼此的性格差异和距离,才能更好地相处时,他们有些人会对我说:“可是,我测过塔罗牌,牌上说我们两个很般配啊。”我知道,有些人迷信星座、塔罗牌,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可以测算出自己的爱情之路是否顺畅,可是爱情是无法算出来的。想要找到决定恋爱婚姻幸福的密码,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自己是哪种类型的性格?这种性格有什么缺陷,有什么优势?这种性格和什么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般配,又和什么样的性格无法相处?这些都是可以从九型人格地学习中探知到的。我这么多年一直在研究人类心灵成长和心理发展方向,发现九型人格对于人们性格的精准测评真是不容小觑。其实,认识自己,洞悉他人,只是九型人格的直接目的。而九型人格的终极目标,则是要帮助人们阶段性地进行心灵的转化工作,修复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从而可以达到一种性格均衡的健康状态。九型人格是一门完善人类性格类型的学说,这是一种古老的智慧。许多行业都运用了九型人格,诸如商业中,职场上,九型人格都发挥了其巨大而准确的功效。 而我写这本书,则是将九型人格放置进了恋爱婚姻生活之中,令坠入爱河的人不再盲目地追寻不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提醒关系紧张的两个人如何拯救眼看就要失败的婚姻,更能使关系平淡的夫妻达到更加和谐的境界。在书中,我为读者描述了多种处理亲密关系的不同方式,详尽地指出了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伴侣以及和他(她)的相处之道,如何克服亲密关系发展的内在阻碍,发现爱情长相厮守的独一无二的门道和诀窍。书中有我多年的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的读者朋友,更好地经营自己的情感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内容概要

  中国最后的士大夫弃官从商,曲线应对朝廷重税盘剥,巧借官场潜规则规避官僚资本锋芒,内忧外患的时代,数次与超国民待遇的国外资本大鳄殊死搏斗。30年间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疯长,创办大小企业数十家,建设完备的公共设施,一手造就“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赢的崇高的国际声誉,被尊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一人。

作者简介

  曹靖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主任,编剧,作品《西施秘史》、《凤求凰》、《最后的谎言》等。
  陈峻菁,作家,编剧,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千寺钟》、《我,卫子夫》等八部,编剧作品《双城变奏》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恩科状元不是做官的料
 大魁天下,袁世凯深夜来访
 太和殿上痛批李鸿章,惹怒了慈禧
 性子太直不宜做官
第二章 国富还是民富,这是个大问题
 实业未办,先造牢狱之灾
 张之洞无计可施只得改税
 求助上海巨商,无功而返
 情动两江总督,商办有戏
 唐闸镇风波
第三章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状元郎四马路卖字
 凄风苦雨乌篷船
 柳暗花明,救命的织机
 商人?实业家?儒者?
第四章 与官商斗要有点智慧
 让盛宣怀吃了一个哑巴亏
 拿女人的私房钱办厂
 大生棉纱闯进上海
 官大一级压死人
 大生纱厂的标准化管理
第五章 皇帝自身难保,维新变法失败
 奏办京师大学堂 
 暗流涌动,翁同龢被罢黜
 变法失败,张謇黯然回乡
 学荷兰人围海造田
 不理慈禧太后,东南互保
第六章 战略眼光发展事业
 海垦公司赔了
 拆东墙补西墙,兄弟也急了
 分红还是继续投资?
 辛丑条约卖国,状元的末世之叹
第七章 甩开朝廷搞地方自治
 兄弟齐心办教育
 通州师范
 在日本劝业博览会上怒发冲冠
 日本学校太好了
 日本考察的收获
 学堂开张
 地方自治
第八章 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大赚了一笔
 大生纱厂在杭州一败涂地
 吴信全的儿子
 兵不厌诈,囤积棉纱
 妙计稽私,人赃并获
第九章 中国近代化第一城
 书生意气上了袁世凯的当
 一百万两全部用于南通建设
 放手大生纱厂
第十章 朝廷变洋奴,保路风潮撼神州
 起义失败
 英国人打算空手套白狼
 筹建苏铁
 辛酸建苏路
 英国人和朝廷是一伙的
 盛宣怀认贼作父,天涯何处是神州
第十一章 孙中山和袁世凯都不能成事
 针绣女神沈寿
 武昌起义,孙中山来了
 实业部长
 给袁世凯和孙中山当和事佬
 孙中山向日本人出卖国家主权
 内部风波
 再会沈寿
 共和了,做事还是这么难啊
 独裁还是独裁
 向袁世凯辞职,死了做官的心
 袁世凯穿了龙袍
第十二章 入主交通银行,想要再造一个上海
 痛失挚友
 决议再造一个上海
 不买吴佩孚的账
 梅兰芳通州唱《贵妃醉酒》
 开发吴淞,一场空欢喜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第十三章 伟大的失败英雄
 日本人要收购大生
 淮海银行挤兑风潮
 绝不能让大生纱厂落在日本人手里
 关键时刻,朋友从背后捅一刀
 借款无门
 一生心血交付国有银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太和殿上痛批李鸿章,惹怒了慈禧 张謇出列,跪拜道:“臣张謇,叩见圣母皇太后,万岁万万岁。” 慈禧道:“平身。张謇,既是你十年前就曾办过对日外交,我问你,这小日本国,自订立《天津条约》起,就在朝鲜屡屡制造事端,它到底意欲何为?是想和列强一样开放通商,多挣俩钱儿呢,还是想连朝鲜也吞并了?” 张謇道:“臣以为,日本不但想吞并朝鲜,还想连我大清也吞并了。” 慈禧不怒反笑道:“它敢!一个弹丸小国,敢打我们大清的主意,反了它不成?”张謇道:“太后!自朝鲜壬午军变时起,臣就已察觉,日本人狼子野心,不但觊觎朝鲜,而且垂涎我东三省,不但垂涎我东三省,而且对我大清的锦绣江山都已视为囊中之物。” 慈禧震惊道:“你说这话,可有凭据?”张謇道:“日本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号称东洋俾斯麦,他一直主张日本要雄飞海外,吞并朝鲜、中国、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几十年来,日人政府,上下一心,发动明治维新,走富国强兵之路,志在以朝鲜为跳板,踏上东亚大陆。同治十三年,倭寇犯我台湾;光绪五年,占琉球;光绪八年,日本军舰陈重兵于朝鲜。太后,日本人野心勃勃,一个朝鲜,绝对满足不了它的胃口!” 慈禧道:“依你这么说,这日本,还真是不可小瞧了它。”张謇道:“十年前起,日本开始以举国之力扩充海军,每年国库的六成收入都拿去买了军舰、炮艇,日本天皇不但自己带头捐出宫廷收入,甚至宣布每天只吃一顿饭,省钱买船,君民踊跃助捐,终以巨资购入英国最先进的快速巡洋舰,就是打算以国运相赌,和我们大清在海上决一胜负!” 慈禧动容道:“这么说,这场仗我们是非打不可了?” 张謇道:“这场大海战,不是大清要不要战,而是不得不战。” 慈禧道:“那……张謇,你说我们打得过小日本吗?” 张謇诚实地道:“以目前海军军势而言,大清不如日本。” 慈禧道:“胡说,堂堂大清的北洋水师,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打不过英国美国也就罢了,怎么可能连小日本海军都打不过?”张謇道:“太后,那都是因为北洋大臣李鸿章备战不力!北洋水师三年来未增一枪一炮,营官贪鄙,军纪松弛,上下无斗志,而日本海军的规模如今是北洋的三倍,厉兵秣马多年,一旦开战,北洋水师绝无胜算!”慈禧的脸色已经有些阴沉,张謇却毫无察觉,只准备借这个面圣的机会,好好抨击一下李鸿章这位位极人臣却丧权辱国的北洋大臣。侍立在旁的翁同龢到底饱经宦海沉浮,担心张謇言辞过于激烈,触怒了这位大清的实际掌权者,赶紧上前一步,准备插言。 慈禧一摆手,制止了翁同龢的插言。 慈禧道:“唔,你接着说下去,李中堂怎么个备战不力了?” 不懂得看人脸色的张謇依旧慷慨陈词道:“太后,十年前,大清无论是国力还是海军,都在日本之上,可即使如此,朝鲜平乱时,李鸿章仍然畏日如虎,约束部下不许与日军开战,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以致倭寇的气焰日益嚣张,大清军队闻倭色变。太后,如今我大清已被日本人逼入死角,若以退让求和,除了向日本人割地赔款,还有什么条件可谈?以臣之见,为今之计,只有全力备战,以战定和,中国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局,希图将来东山再起。” 慈禧听得越发不入耳,诘问道:“那依你之见,大清当如何备战?” 张謇道:“买军舰,购洋炮,练新军。” 慈禧没好气地道:“说得轻巧,朝廷哪来那么许多银子。” 张謇撩袍下跪道:“臣请太后以大清为重,停修颐和园,削减六十大寿庆典的银两,以资军用……” 慈禧怒不可遏,重重地一拍椅子扶手,厉声怒斥道:“张謇,你莠言乱政、狂悖放肆,简直是目无君上!” 生性耿直的张謇,直到此时,还是不肯退缩,他一边伏地请罪,一边仍亢声辩解道:“太后,国家危亡,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万请太后以社稷苍生为念,损一己之私,而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慈禧没想到还有这种不知死活、强项犯上的臣下,她用套着长指甲套的手指着张謇,手指发抖,气得哆嗦着嘴唇竟说不出话来道:“你,你……” 国富还是民富,这是个大问题。张之洞冷笑道:“告诉你,连盛宣怀说的那个什么官督商办,本督还是琢磨了好久才肯答应,你这个纱厂,竟打算完全用民间资金商办,那还要官府干什么?本督办实业,是为了富国,为了让朝廷国帑充实,买炮艇、练新兵、御外侮,不是为了让那些奸商钻空子发财!” 张謇道:“下官也精研过欧美列强的富国策,他们都是走藏富于民的路子,民富,则国富,大帅,只有放开手脚,让百姓也有机会经商办厂,百业并举,那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富啊!” 张之洞不耐烦道:“胡说,这纱厂、煤矿都放开了商办,将来财富尽在民间,到朝廷要用钱的时候,本督找谁要银子去?到时候,富国强兵不成,反倒催肥了一批投机奸商。本督办了几十年洋务,连这点道理还不懂吗?办实业,是要为朝廷为皇上办实业,怎么能让将本逐利的滑民来入股?” 张謇道:“大帅,民为国本,百姓富了,不就等于国家富了吗?” 张之洞道:“糊涂!百姓怎么就等于国家?枉你还是钦点的新科状元,你难道不知道,大清的江山,它姓爱新觉罗!” 张謇道:“可是,大帅,洋务运动三十年,除了让大批贪官污吏从中中饱私囊,又能为国库增加多少银子?李鸿章用的那些洋务官员,办事拖沓,吃起洋人的回扣来却手脚麻利,上下贪腐成风,盛宣怀跟着李鸿章搞了二十年洋务,聚敛私财据说已近一亿两白银,富可敌国,实在是国之大蠹……” 他话还没说完,张之洞已经把脸拉了下来道:“说纱厂,你扯盛宣怀干什么?国有大蠹,本是古今常事,汉唐宋元明,哪朝哪代没有贪官?岂是洋务运动之过?这次办纱厂,仍须走官招民办的路子,这个断断不可更改。” 盛宣怀虽是李鸿章的得力手下,却也是张之洞重用的人,湖广等诸多实业,盛宣怀都曾参与,喜欢偏袒下属的张之洞听了张謇的话,自是不悦。 眼见张之洞已发脾气,为人强项的张謇却毫不退让,他一拱手告辞道:“既然如此,大帅,你就另选能人去办纱厂吧,下官实不敢滥竽充数,混迹这种洋务官员的队伍!” 张之洞勃然大怒,一把把自己膝下的猫推到地下道:“混账!” 张謇一言不发,拂袖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四十岁就出放为封疆大吏,从来没受过下属当面顶撞的张之洞站起来厉声吩咐道:“死了张屠夫,本督还不信就非得吃带毛猪!蛰先,立刻写信到苏州和镇江,火速召来归养病母的同治状元陆润庠,还有丁忧守制的礼部给事中丁立瀛,请他们两个出山给本督办纱厂!哼,一个小小的恩科状元,居然敢这么拿腔拿调!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怒斥官商丧权辱国 沪锡段开车典礼当日,大雨倾盆,狂风呼啸,上海车站前停下了十几辆小轿车,还有几十顶绿呢大轿,一群听差为官员和洋人们打着伞,急急步入观礼棚。 临时搭建的观礼席棚内里雨漏如注,悬挂的红绸被雨水淋透,染得到处斑斑红点,犹如滴血一般。 盛宣怀与一班翎顶辉煌的官员陪着洋人等待仪式开始,他望望主席台,没见到张謇人影,便让听差把吴信全叫到身边。 盛宣怀低声地道:“张謇来了没有?” 吴信全不怀好意地一笑道:“这位老夫子怕是还在家里骂娘呢,他不会来了吧。” 盛宣怀点点头吩咐道:“那就开始吧。” 正说着,就听司仪拖长了声调高声喊道:“商部头等顾问张謇张大人到!”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张謇身穿正三品朝服,带着徐生茂逶迤而至。 盛宣怀急忙起身迎了上去,亲切地拉着张謇的手连连道乏道:“张大人辛苦了,这样的天气张大人还能亲自前来,实在令人感动。” 张謇拱手笑道:“沪宁铁路终于部分通车了,这是江苏全省第一等的大喜事,苏铁公司作为沪宁路的参股股东,可谓与有荣焉,我又岂能不来?一会儿庆典开始,我还要亲自致词祝贺呢。” 盛宣怀得意地大笑,他请张謇在自己身旁的位子上坐下:“张大人请坐这里,主持会议。” 盛宣怀示意庆典开始。 司仪大声宣布道:“沪锡段通车典礼,现在开始!” 几个工人手拿小旗,站在英国造比谢尔式机车的外踏脚上,一边观看前方路况和信号,一边挥旗指挥。 蒸汽车头后挂着几节车厢,轰鸣着驶来,经过观礼棚前。 观礼棚内的官员和洋人们都纷纷鼓掌。 盛宣怀和洋人各致颂词后,轮到了张謇讲话。 张謇从容上台,他望着台下的众人,语调深沉地道:“本人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铁路通车的庆典,所以感到十分激动,尤其是面对沪宁铁路,这样一条创造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铁路,我更是感到难以言表的激动。” 盛宣怀不解地问吴信全:“这书呆子,今天怎么帮我们讲起话来了?” 吴信全谄媚地道:“也许他已被大人制伏了?” 台上的张謇道:“沪宁铁路有四个第一,打破了世界纪录,今天本人就一一为大家道来。” 盛宣怀感觉到不妙,神情紧张了起来。一群记者拥上前去,拿着笔记本和相机,为张謇拍照并记录讲话内容。 张謇伸出指头示意道:“其一,沪宁线自光绪二十四年订约,到今天已十年时间,才修完了四分之一路段,工期之长乃世界第一。其二,沪宁铁路每公里造价九万多元,是沪杭线的三倍,创造了迄今为止世界最贵的铁路造价……” 盛宣怀赶紧一推在旁边发呆的吴信全道:“快让他别说了。” 吴信全这才回过神来,忙带着群维持秩序的打手往前台冲去。 张謇在台上侃侃而谈道:“其三,沪宁线借洋债二百九十万英镑,合计银元二千九百五十四万元,举债之巨乃世界第一!其四,沪宁线参股股东登记为中国人,可出资方却全是中英银公司,中国人借债,外国人控制路权,股东之诡异,也是世界第一!” 吴信全的手下推搡着记者们道:“别记了,有什么好记的。” 张謇在台上,愤怒地指出:“所有这些全都出之于一个原因,那就是路权的丧失!国家主权的丧失!” 记者们和打手们已经闹成一片,人潮涌到了张謇的讲台下,碰翻了他面前的麦克风,张謇索性大声喊道:“今天的庆典对于承造沪宁铁路的中英银公司确实是可喜可贺的,对于委托英人承造的中国铁路公司或许也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对于江苏的百姓,对于中国的百姓却是可悲可怜的!是一场需要用吊唁来纪念的大悲剧!” 几个记者不顾打手的阻拦,用力鼓起掌来。

后记

失败后的张謇并没有退隐,白发苍苍、衣着朴素的张謇仍不断出现在南通街头,时而视察消防设备,时而参观新电报局,时而新学校的开学典礼讲演,嘱儿童们长大要做于国家有用之人。风雨交加,张謇冒雨在通州段长江北岸上视察江堤,在雨中用手杖指指点点,他仍在关心通州的未来……晚年的张謇,这位伟大的南通之子,在失去大生集团之后,却没有失去一颗满怀强国梦想的赤子之心,他仍然在为通州的公共事业奔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26年8月24日,这位前清状元、著名实业家在视察长江北岸保塌工程时受寒,不幸病倒,病逝于通州濠南别业。通州城里万人空巷,冒雨为这位失败的英雄送行,通州政府,通州所有的学校、企业、社团均下半旗致哀……悲伤的市民们特地为他抒写了挽歌:公西归,不可回,薄海悲嗥震悼如惊雷。江淮黯黯明星失,波澜訇訇砥柱摧……在他身后,世人给了张謇公允的评价。毛泽东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我们不要忘记四个人,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胡适的评价则尤其中肯:“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一个人与一座城,一个末世状元与一个时代,他是最后的士大夫,也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精英。谨以此书,向伟大的南通之子、中国近代化先驱张謇致敬。

编辑推荐

《张謇奋斗史》编辑推荐:第一部超好看的商人小说,一生与官斗,与官僚资本斗,与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斗,张謇30年间所参与的企事业数量高达180余家,囊括工业、垦牧、交通运输、金融商贸、商会民团、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被称为中国民商第一人。第一部反官场的小说,批慈禧,别孙中山,痛骂袁世凯,一心想干实事的官场叛徒。末代状元历经清廷、民国、北洋政府等各类官场,与官场规则格格不入,一心只想干实事,终创不朽功绩。一部可以看到当下的历史读物,百年之前,清廷被迫转型,商人阶层在曲折中艰难崛起;百年之后,中国社会仍在转型,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仍在。两相对照,一部能看到当下的历史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謇奋斗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2条)

 
 

  •   仔细审视一遍张謇半生的实业活动,不难发现,他是以实业、教育为工具,在家乡南通贯彻他的近代化政策,想实现强国之梦。甲午一战,震碎了无数大清士子的肝肠,科举无用,朝廷无能,国家无望,张謇这位甲午恩科的状元,也试图另辟蹊径,为后辈读书人走出一条救国治国的新路。
    他选的创业角度很智慧,这位状元在京城时查过贸易清册,发现大清贸易逆差最大的两项是棉布与铁,遂感慨道:“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亦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这是他建立大生纱厂的初衷:实现棉纱自给,减少贸易逆差。
    宏大的理想也需要实力支持,张謇的身份非官非民,有名无财,办实业的辛苦周折真是一言难尽,我看到《张謇奋斗史》里写了一个真实的细节: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张謇甚至在上海四马路卖过字。为了拉投资,招股本,张謇在上海滩受尽委屈和白眼。好在他名声在外,又有淮军中的关系,几个坐镇两江的洋务派大臣都前后支持了他,大生纱厂终以官督商办的身份成立了,开工时,张謇五年筹资的商股也不过寥寥十五万两,主要还是靠二十五万两以机器折价入股的官方资本起家。建厂之后,张謇曾经在厂内公事厅里挂出四幅“厂儆图”,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建厂时受过投资商多少毁约、侵吞、盘剥和设局的刁难。
    大生纱厂发展得很快,因一次大战爆发,外商退出中国市场,大生纱厂以其人工低廉、就地取材、土产土销的营销方针一家独秀。由于盈利情况好,商股渐增,张謇还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垄断经营权,终于迎来了纱厂的黄金时代。经营最好时,每百两商股可分红125两白银,超过股本,一时之间各路投资蜂拥而来,银行、钱庄、中小投资商,大生纱厂在他们眼里成了会下金蛋的鸡。
    锦上添花的成长势头掩盖了很多深层的经营问题,也让张謇这位理想主义者渐忘了当初在上海滩受到的冷遇,在资本的支持下,大生二厂、三厂迅速扩建,同时还拟建另外六座纱厂,基于投资商的要求,大生盈利的55%全作分红,22%拿去实现张謇的近代化理想,建各项公益事业,折旧与公积金不足三成。在产销两旺的情况下,大生的流动资金仍常常枯竭,更换机器、提高效率、改善工人生活与劳动条件、改变营销方式这些决定企业生死的问题,几乎从来不被投资商们考虑。
    所以经营二十多载的大生纱厂成了高利贷的乐园和一个虚弱的庞然大物,它的衰落期前后不过一年时间。1917—1921年五年,大生尚获利560多万白银,为最盛时期;1922年,因外商重返中国市场,大生的棉纱出现滞销,当年,大生便只能举债度日,向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金城银行及南通钱庄借款,巨额利息令大生的财务情况更不容乐观,1923年大生一度停产,1924年,十几家南通钱庄组团入厂逼债,组成“地方金融维持会”,监督大生经营,为收回本息,所谓的“金融维持会”采取“杀鸡取卵”方式生产,不许机器保养,不许物料计划采购,短时间收回钱款后,钱庄们扬长而去。隔年,上海的四大银行与钱庄也闻风而至,接管了大生,纱厂每年所得利润,以五成还银行钱庄的本息,二成还旧欠,大生纱厂成了银团的禁脔。到了1931年,银团的条件更为苛刻,要求他们提供给大生的原料款每年先计提32万两白银正息,盈利后再分一半,这就不止是杀鸡取卵,已成了竭泽而渔。
    大生的失败,很多人归因于外商的竞争、动乱的时代,其实,更本质的原因却是民国金融业的短视和贪婪,在这种资本市场里,是不可能诞生百年企业的。
    《张謇奋斗史》不仅是一代实业家的奋斗史,也是民初金融业的进化史,近一百年时间过去了,中国民企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面对的问题和处境,却仍与百年前的大生纱厂有极大的相似性,读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从张謇这位伟大的失败英雄、这位满怀强国理想的实业先驱身上,我们可以读到的东西,深刻、痛楚而有意义。
  •   张謇不幸又有幸地存在于那个时代:41岁仍奔波于考场,为着家长的唠叨而奋斗。中举前他已经以公知身份扬名,他一生科举为官,却又先后三次辞官而去。他自知不是当官的料儿,却又为名所累,一次次跃跃欲试。他保留着士大夫的敏感、尖锐、直率与自矜,他试图为民商说话,却又自称不得不与“四民之末”的商人打交道。于是,他呈现给人们的是,在举轻若重抑或举重若轻中,穿插于仕途与商界。他试图找到自己最舒服的一面,但他充其量很短暂地如愿以偿。
    在任何时代,既得利益者所构筑的权贵势力都是社会流毒。张謇在大生起步前就面临着盛宣怀们所设下的屏障。他一生与官商斗,但他自身又何尝不是一位官商?他一生试图突破官商对商业的垄断,却不得不每每依仗于总督大人张之洞、刘坤一的关照。张謇的身份具有现代性,从体制内一员到立宪派,再到共和派,他是中国商人从官商向民商转变过程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而之后,更为纯粹,或者说接近现代商人的人是荣氏兄弟。
    无疑,张謇是近代中国商业史上一位具有教父、符号意义的人物。他是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状元实业家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成功、最具坚守意味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奋斗史》是两个编剧的心血之作,文字简约,疏略得当,一口气读完,张謇这个中国商业史上抽象的、静态的、碎片化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努力,用虚实相生的方式,还原了张謇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奋斗史,让一个商业历史人物可以在一种接近悦读的状态下,重生。
    与其财富影响力相比,张謇是当时乃至当下公众情感认同度最高的近代实业家,这也是这套系列书率先从张謇开始的讨巧之处。其实,与其将张謇作为一个符号,我更愿意将其作为一位普通人来看待。从这种意义上说,《张謇奋斗史》是在讲述一个有关男人锲而不舍的故事。
    这个男人愈挫愈勇,在历史大潮中应时而动,又被历史所挟裹,主动中掺杂着被动,推动历史前行。他后半生践行“实业报国”的理想,以一个社会公知与商人兼具的角色,肩负起了要给自己乃至这个国家以交待的使命。
  •   不错的一本书,张謇这个人,我一直都很感兴趣,今天有幸能买到一本关于他的书,很开心。张謇说过,一生与官斗,与官商斗,与超国民待遇的外资斗,干点实事不容易。确实是。他曾经和张之洞谈论到关于办厂的事情,虽然张之洞反对地说:“告诉你,本督办实业,是为了富国,为了让朝廷富起来。好卖炮艇练新兵,不是让那些奸商富起来。”但是张謇也反对地说:“下官也是在研究富国的策略。是走藏富于民的路子,民富了,国家自然就富起来了。只有放开手脚,让百姓也有机会经商办厂,那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富啊。”虽然张之洞百般反对,但是张謇还是一直坚持:只有百姓富了,国家不久自然富起来了吗?由此可见,张謇是多么有远见和头脑的一个人。读他的书,真的长了好多知识。
  •   出场伊始痛骂李鸿章,直言狂批慈禧。创业之初,也曾让张之洞、刘坤一哑口无言。更不用说官商盛宣怀了。辛亥前后,先辞孙中山,再驳袁世凯。经历了他能经历的各种官场,最终选择背对官场。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纯粹的商人,不应该和官同流合污。
  •   一百多年以前,他弃官从商,在夹缝中生存,开创民商历史;一百年后,民营企业生存依然简单,在夹缝中生存需要学习张謇。
  •   在张謇之前,商人或为奴才或为贱民,在张謇之后,商业史一度中断,如今作为公有制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仍然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甲午之后,张謇之始,荣氏兄弟和卢作孚等的跟进,创造了一个商人的盛世。可是,历史只给了我们两代人的时间,不足半个世纪。张謇,幸亏有你,中国近代商业不至于是空白。
  •   一百多年以前,身为状元的张謇逃离官场,寄望以实业救国。一百年后的今天,年轻人把公务员作为第一职业选择。可悲可叹。
  •   几乎没有一个南通人会不知道张謇。因为在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他留下来的印记。南通这座城市“一城三镇”的格局、近代工业化布局、市政基础建设、教育和文化设施……等等等等,都是张謇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没有到过南通的人都不敢相信,一个人居然能对一座城市的近代化产生如此不可替代的影响。上大学之后,我曾不止一次地带友人回南通,其中不乏一些外国朋友,他们无一例外地对张謇知之甚少。可当他们实地走访南通,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至今仍保留着鲜明的“张謇基因”后,又都无一例外地感慨:南通简直就是因为张謇而存在的!
    记得在大学本科选修“中国近代史”这门课,讲到中国近代民族资本这一段时,教授特别提到了张謇,还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他的名字,告诉大家:“这个字念jiǎn,不念qiān,不是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的那个张骞。”课堂上一阵哄笑,而我却激动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对南通人来说,张謇不是一个历史符号,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   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一本张謇活灵活现的创业奋斗史,一本再现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的铮铮铁骨传奇,值得细细品读。
  •   身为江苏人,苏商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一直是我敬仰的,张謇,难得的一本通俗读物。
  •   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当他开始痛骂李鸿章,当他开始狂批袁世凯,当他说孙中山是卖国贼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是个正直的男人,一个大写的人,即便只是如此,也值得尊敬了。
  •   所谓“在商言商,从政言政”,张謇从政为民,此路大阻,转而经商,在商为民,兴办教育,泽被后世,名垂千古,怎能不令人仰视?看看现在的官员们,他们想的什么?干的什么?“为国为民”已然成为冠冕堂皇的大话、笑话!
  •   为了讲一节课,特意买了这本书,深深的被张謇的所作所为而折服,幸亏有了一批这样的人物,才让中国在近代中曲折前行,幸亏有了张謇这样的人物,才让我们今天充满了感动,不懈的去追求。感谢张謇。
  •   一位清朝末年真正的状元,放弃个人的为官生涯,毅然投入到创办实业,复兴国家经济的洪流中,读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真实的张謇。
  •   九块六时买的,是本历史小说,从张謇41岁开始写起,涉及到盛宣怀等人物,非常好
  •   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他毅然决然了结科举梦走上实业路,可佩可敬,看看此书受,益匪浅。
  •   这本书在网上看到时,看内容非常好,就买了下来。回来后细细品读,还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张謇这个人很牛,他在那个时期做生意能做成那样,而且敢于和国家争取,真的是非常的不一般,很佩服。书的用纸非常好,质量也特别好。非常喜欢。
  •   一本不错的书,似是小说又非小说,让你最近距离地了解这位状元商人。
  •   最近我才知道,扬州大学、河海大学都是张謇创办的,其他还有许多大学,建议这些大学的学生过来膜拜张謇了。
  •   一直都想了解张謇,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挺不错的
  •   当张謇为办实业在上海四马路卖字的时候,当张謇在日本人的世界博览会上痛斥日本人的时候,当张謇在盛宣怀的铁路开通仪式上慷慨陈词的时候,我承认,我哭了。为张謇的心,为张謇的难。
  •   书中的内容很好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状,生动再现了张謇坎坷不平的创业之路,他的精神令人钦佩,他的名字应该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   刚翻了两页,感觉内容的展现形式比较引人入胜,这是我在一堆关于张謇的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本。
  •   本来对张謇只有一些皮毛的理解,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无知,为张謇伟大的心灵,感动!
  •   印象中没有听过张謇这个名字,通过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了解,看来要多读一些书,一些好书,对自己很有好处。
  •   因为喜欢张謇才买的,还没看,不过书挺厚的。
  •   作为南通人,一直对这位大师心存敬佩。之前看过这本书的一部分,这下子可以看全了。
  •   喜欢这种无私的人物,现在的中国缺少这种人物,期待这种人物的出现!
  •   好新的书,封面很不错。墨蓝色。喜欢。头像很清晰,故事很好看。
  •   内容丰富,对我的提高很大
  •   不错的书,封面很有特色,朋友一看就喜欢上了
  •   一部可以看到当下的历史读物,百年之前,清廷被迫转型,商人阶层在曲折中艰难崛起;百年之后,中国社会仍在转型,民营企业经营困难仍在。两相对照,一部能看到当下的历史读物
  •   张謇奋斗史(官场黑暗,我们更要看商人传奇。中国第一官场叛徒,民商第一人,在炮火和夹缝中参与创办大小企业180余家,历史地...
  •   民商第一人,在炮火和夹缝中参与创办大小企业180余家,历史地位直追孙中山的传奇人生。
  •   很不错的书,描述的也很详细,值得阅读
  •   书刚拿到,还没有看完,但是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那个时代的人能做出这些豪情万丈的事情真令人感动。中国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一身正气,都有愿意救国救民的人们。
    喜欢张謇,喜欢他在夹缝中生存的勇气,喜欢他作为官场叛徒的各种行动,强烈推荐!
  •   很早知道张状元,他的奋斗史不仅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工业之父,更重要的是给读书人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子!
  •   我把这种书定为有价值的书,因为能看到许多历史
  •   作者设置的情节很有意思,很吸引人
  •   难得的好书,可惜被编辑的狗血文案给糟蹋了
  •   他喜欢,就知啦
  •   封底磕坏了一处,不太严重就算了.张謇(jiǎn)不是汉代的张骞,是清末民初人.以前不太了解张謇,有次看时里面提到了张謇,恶补了下,才知道此人为状元、实业家、教育家。这次看到写张謇的小说,买来看看,还行。
  •   比较平淡 就算是了解了张謇这个人物
  •   作者是认真而卖力的,但文笔一般。
  •   内页有脏痕,封面积尘较多,不舒服
  •   思想性、心理的描写太浅,语言平淡,叙事性的注重,
  •   用了近一月的时间读完这部小说,对于这位士大夫的从商经历唏嘘感叹不已。同时也对这样一位一心致力于兴办实业,为民族发展不断贡献的开拓者敬佩万分。 无利可图不为商。着眼于眼前之利即使侥幸成功仅为小商而已,如书中的刘梦泽、吴信全之流;脚踏官商两道即使富可敌国也只是中饱私囊的巨商罢了,如书中盛宣怀之类。
  •   凑起来的内容
  •   还没看内容,不过,光摸到书的质感就让我阅读的欲望没有了
  •   书皮上上有尘土,急着看,忍了
  •   刚刚看到封面,觉得挺不错,标新立异。市面上介绍张謇的作品不多,像这种通俗写史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这本书买的比较值得收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