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28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薛彬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前言
后记:永夏 1 2009 年冬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最小说》投出了一篇短篇小说,那个时候,小说的题目还不叫《当晚》。 后来在邮箱里收到了痕痕发来的邮件,我当时正坐在高三的课堂上,端着手机盯着那窄窄的屏幕看了好久,都不敢确认这是真的。 “《最小说》的编辑联系我了。”我小声告诉我的同桌,她比我还要兴奋,用课本挡住脑袋,趴下来反复问我“是真的还是假的?” 加上痕痕的QQ 后,握着手机的手出了一手心的汗,我问她:“是痕痕吗?”她告诉我:“是。”一个月后,2010 年第一期《最小说》以新改版的面孔上市,封面上第二排第三行写着——《当晚》南羽。 后来四爷在QQ 上建议我说:“小朋友,下期开始用本名吧!” 不 夏 于是在第二期的杂志上便出现了——《云鹤》薛彬。 两年来,在《最小说》上发表过的文章数量连一只右手都占不满 。 2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东西的? 应该是在初四的时候。 语文老师推荐我跟同班的一名女生参加一个作文比赛,比赛的名字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次很严格的比赛,每个学校最多只有一个优胜的名额。 也忘记了当时写的什么,几周之后的结果是同班的那位女生得到了全校仅有的优胜奖。 后来借她的文章来看,通篇都是《夏至未至》。 那个时候才知道有郭敬明这个人。 初四那年开始戴近视镜,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由于我躲在抽屉洞里看那本刚上市不久的《悲伤逆流成河》。 再后来便知道了《最小说》这本杂志。 高中的时候的确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作文比赛,出乎意料地拿到了高中组的一等奖,全校也只有我获得了这个奖项。 后来也跟风参加过“新概念”,投出去的不到六千字的小说很争气地拿回了“入围奖”——虽然现在已经忘记了奖状被搁置在哪个抽屉里。 3 来说说这本小说吧。 高三毕业后就酝酿要写一部这样的小说,那个时候的思路还不成熟,只是想写一部能够给自己留下印象的小说。但当真的毕了业,创作欲望却一落千丈,关于这本小说、这个话题下的任何进展都为零。真正创作这个故事是从大一开始的,最原始的故事提纲只够撑起三个短篇小说。当时的想法是要把这三个短篇组成一篇看上去相对独立,又息息相关的中篇小说,可是故事越往后发展就越偏离了原本的计划。 不过,这种偏离算是好的。 从2011 年5 月开始写第一章故事,只用了三个晚上,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完结尾的时候,裹着被子在宿舍里哭得一塌糊涂。2011 年12 月才完成最后一章的创作,从字数上看好像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不过,这样的收尾竟也让我眼泪婆娑地对着屏幕坚持到天亮。 有很多“舍不得”在这本书里,有很多“遗憾”在这个故事里。 4 故事里的程海旋、陈棠毅和陆泽骁都是我虚构的,他们三个像是从我身体里分裂出来的三个细胞,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我的影子。 比如去参加艺考的陈棠毅,当年我也是拖着行李在各大学校之间奔波的。坐公交车的时候,要表现得好像自己很熟悉这些院校的线路,对考试胸有成竹,即便是后来坐过了站,也要硬着头皮下车沉稳地往回走。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一日三餐吃的都是旅馆对面的购物中心地下一楼的快餐,三块五一份的炒饭,满满一盘子,吃到底的时候,还能看到漂在油里的米粒。那年在京艺考的时候,恰好碰上元宵节, 妈妈从家赶来,到对面的购物中心买了口电子锅和两袋黑芝麻元宵,用农夫山泉给我煮了一碗元宵。窗外的礼花聒噪地绽放着,我给爸爸打电话的时候,他那边的鞭炮声和我这边的鞭炮声像是产生共鸣,让我以为我们并没有隔很远的距离。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四试名单公布的时候,我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妈妈在人群后面十指交叉像是在祈祷,我早就告诉过她不要跟我来,她坚持要陪我来看榜,还说“我就站在后面,不会打扰你”。我从人群里挤出来,冲她笑了笑,耸了耸肩膀,说:“可以回家了。”我看得到她脸上出现了失望,然后又换了表情,对我说:“没事,晚上想吃什么?”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在北京流下一滴泪,包括收拾好行李坐上火车。我在想着“这里压根儿就不属于我,我不会再回来”的时候,我都没有要哭的感觉。反而现在面对着屏幕,噼里啪啦打下这些字的时候,自己却哭得一塌糊涂。 5 对于程海旋,他是最早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人物,不过他出现的时候,是属于另外一个故事的。在初中和高中时期,男生都会有种“组织”或者“团体”的概念,拥有一帮好兄弟,做大家都喜欢的事情。我初一的时候被家里送到封闭式学校,那个学校每周都有节钢琴课,音乐老师鼓励我专门去学一下钢琴,说我很有这方面的天赋。隔周的艺术节上,高年级的一个男生乐队在台上的表演赢得了全场最响亮的欢呼声。那个时候,我开始觉得玩音乐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只是我终究没能走上这条很酷的路,这个梦想在我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就像是一颗被我丢失的玻璃球,从此便渐渐遗忘了。我把这个遗忘了的梦想重新找回来,让程海旋帮我去实现,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而陆泽骁,他应该是最贴切于我本人的形象,直到高二下学期我才决定要从理科转到文科,升入大学的时候,还是混进了经济系,面对着满页的公式和我们彼此都不熟悉的符号,脑袋像是戴了紧箍咒一样疼痛难忍。不过我还是给陆泽骁选择了比较光明的未来,这也是我所期望自己能够拥有的。 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问过周围很多朋友,也给他们讲过这个故事,他们听完后都泪眼婆娑地支持我一定要写完。而整个书写的过程中,支持着我写下来的动力,便来自他们。 6 小说写到一半的时候,搁浅了好久,那段时间非常自闭,不想跟任何人说话,编辑几次来催我写短篇、写专题、交长篇,我都回避过去了。心里浮躁而又消极地认为,这部小说不会有后续了,我写不出来了。 熬过那段最煎熬的日子之后,才慢慢有了创作的灵感和信心,直到我把整个故事写完,我趴在写字台上哭了半个小时。我承认自己是感情非常脆弱而又非常敏感的人,甚至有时候这种脆弱和敏感超过了女生。听一首歌、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都会惹得我哭好久。 我记得当初听着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的时候,在自习课上哭得稀里哗啦,同桌很不解地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举例给她,“假设毕业以后,你跟你最好的朋友分开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后,你们在街上遇到,擦身而过,彼此都没有认出对方来,你不会觉得难过么?”她听完以后也跟我一样哭了起来。我对这些遗憾终究是没有抵抗力的。 我在小说里,用尽全力写出这些遗憾,写尽这些舍不得,为的就是要自己坚强些,让自己清楚,不是所有的遗憾和舍不得都值得自己去哭。 7 第六章只分了九个小节,按照我的习惯是不会这么做的。只有十才是圆满的,缺掉一节,那就算是遗憾。 8 这本书的出版要感谢很多人。 感谢痕痕,是她在投稿箱里发现了我,也是她给了我签约最世的机会。 感谢四爷,他给了我很多写作上的建议,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写作上的软肋。平时我不敢跟他聊天,往往都是他发来“福利”(《爵迹》连载的新章节)时,我才敢拿出自己写的东西来问他哪里写得不够好。 感谢女神一般存在着的落落和笛安,之前的几次相见,你们给予我的鼓励和拥抱犹如灯塔,照亮了我夜航的路。 感谢曾经带过我的编辑,卡卡、小玉和寒夕,虽然在你们带我的时候,我都没有交出满意的稿件,但你们对我的耐心和宽容,让我很感激。以及我现在的编辑小风,她是位既温柔又细心的编辑,在这本书的创作中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董婉晴、于乐、薛絮、叶子、仇非凡、夏语、张晓萌、杜云龙、pano、张皓宸……谢谢你们给予我灵感和支持。最后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舅舅以及家人们,如果不是你们的宽容,就不会成就今天的我。 9 我知道这本书里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想,就让它们“不够好”吧,可能再过些年,这样的“不够好”能让我想起当初的我。那时候,又是不一样的感动了。 程海旋、陈棠毅、陆泽骁、娄雨晴、童幕笛……只能送你们到这里了。 往后的路,无论有多么坎坷,只要坚持,总会挨过去的。 10 最后一段要留给买这本书的你,谢谢你的阅读和包容。
内容概要
《不夏》讲述了三位少年高中毕业以后的三种不同生活走向,以及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各自内心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梦想的过程。映射着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却怀揣着“梦想”而不断反抗和挣扎的人们,在接近和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历尽的坎坷。回忆与现实时而重叠,时而分离。世事更迁,棹移人远,生活和命运将最初的梦想与最真的情意定格在主人公的回忆里,年少时肆无忌惮地膨胀、疯长的梦想,随着盛夏的远去结成仅存于记忆里的一道痂。
作者简介
薛彬,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
水瓶座,出生于1992年1月26日,高中毕业于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现大学在读。
爱好音乐、书、电影、摄影。
书籍目录
[ 第一章 海旋]
[ 第二章 棠毅]
[
第三章泽骁]
[ 第四章 眉宇]
[ 第五章 归零]
[ 第六章 不夏]
章节摘录
1 三年前的北京,冬夜,还没有下雪,夤黑色的天空中,一颗星都没有,月亮被雾笼罩着像是纸糊的灯笼。 程海旋在KTV 里哭着唱完《突然好想你》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我说的“所有人”其实只是指我、他,还有陈棠毅。 他卖力地唱出“为何我们,还是要奔向各自的幸福和遗憾中老去”这句时,我听得出他的声音颤抖到完全跟不上节拍,却仍然竭尽全力地克制着,感觉他的身体几乎是要贴到地面。陈棠毅坐在离屏幕最远的沙发一角,我本以为他是喝醉后睡着了,但借着屏幕透出的微弱的光,我还是看清了他把脸陷在沙发里身体不断抖动。 ……
编辑推荐
《不夏》是“第二届文学之新”实力作者薛彬凭借《当晚》《云鹤》连获金赏后时隔两年而成的长篇处女作。以同龄人少有的丰富见闻撰写少年人的梦想,在追梦途上历尽坎坷遍体鳞伤后回首权衡得失,那种惆怅感人流泪。其笔法独特、变化多端,让那些凡夫俗子眼花缭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