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萧凯茵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我空了 某一天我在一个介绍某画展的网页里面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画家在分享自己的创造体会时这样说道:“So, how do I know when a painting is finished? When all the parts are working in harmony. When I am empty and it is full. When I know that one more move will alter everything or change the entire meaning of the work.”(所以,我怎么知道我何时算是画完了一幅油画?那就是当所有的部分都彼此和谐,当我已经掏空,当它已经盈满,当我知道再牵任何一发就会动全身或者改变作品要传达的全部意义时。) 当时我就知道,当我日后完成这篇小说,开始写后记的时候,第一句话就应该是:现在我空了。因为这就是此时此刻我应有的感受。 在我写上“终”之前,我还可以在整篇小说上面任意更改,只要我乐意,甚至可以增减一些分量很重的情节,改变一个人的生死;但一旦我写上了“终”,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连一个字——除非是错字——我都无法再改。当然,这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而是一种我自以为的规矩,是一种跟故事之间的协议、契约。我们之间有一条界线,有一个共同认同的原则要去遵守,它尊重我的自由,我尊重它的完整和独立。 就是因为我跟我的故事之间存在这样一种私人的、微妙的关系,我有了写这个故事的想法。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人,有过一些电影和小说都曾经尝试过书写创作者以及虚构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常常要说的,不外乎是命运与抗争,但我这次想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些许不同的东西。而至于这些,我相信在故事里面我已经写得再清楚不过,完全不用画蛇添足地解释了。 令我有点想不到的是,在现实与虚构的两条叙事线之中,虚构的故事居然出乎意料地好写,写起来非常顺手;反倒是原本以为不会成为问题的现实故事,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工夫去适应。可能正因为努力想把真实从虚幻中区别出来,反而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虚构故事中的巧合、戏剧的桥段,全部不敢随便用在现实故事中,我作为一个作者,所有的戏法在那个世界里都失效了——对,这就是我们所居的现实。 我记得曾经有个演员说过,演员每一次都是在用生命来表演。我想说,我写完这本书,真心觉得作者也是这样,每一次都是在用生命来写作。写作都在源源不断地消耗我们对生活所有的激情,而那些激情都是有限的,一旦在我们所创造的虚构情境中耗尽,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就会钝化。 总结一下,在这段时间里,是音乐和电视剧成瘾、现实生活胁迫以及末日恐慌拯救过一个灵感枯竭的我。基本上,每一次写完都可以列一个此书的OST歌单了。写作的时候需要音乐,我需要它们来提醒我心灰、心碎与心死的感觉。我在截稿的前一天,还被黄金档电视剧勾引得欲罢不能,但若非它们,可能我根本撑不过那晚,根本没法一口气把最后一章写完。我庆幸除了那些只存在于虚幻中的世界之外,我还拥有真实的生活。我想我又要列一长串感谢的名单了。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每次在前线奋战的时候都在后方给我支援。尤其想借这个机会鼓励和多谢一下我那快要高考的表妹Nini。我想感谢在这期间帮我处理过很多事情、鼓励我渡过很多难关的许多朋友,小文、小璇、Tibby、蕉蕉、Vip等等,不能一一列举。更重要的是,要谢谢四爷给我的机会和帮助,感谢公司的编辑雯静和痕痕,还有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作者,你们都懂的。也幸而有2012末日传说的存在,每一天都在提醒我这也许是我的最后一天,而每次我想拖延的时候,只要想到自己有可能在死之前还没能写出或者写完牛逼的小说,就觉得浑身哆嗦,然后动力十足。 这书写到一半我就发誓,下一本一定是短篇集,暂时不写长的了,真的熬不住,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记忆力超差的人来说,只要两个星期,我就会把之前的人设和剧情设定基本忘光了,写后半截的时候很难再进入原来的那个情境。如果不是因为这次那么喜欢这个稍微需要点长度的故事,我都盘算着写短篇集的。 相比于上一本书而言,这次终于不再是那么彻底的现实主义风格。我在这本书里面展露出对童话的迷恋,可能是与最近在看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有关。他提到童话的魅力,因为它的简洁、它的张力和它的浪漫,让我仿佛遇见梦中情人一样心动。 写这本书,说实话,我只通宵过一个晚上,其他都是在白天或午夜完成的。唯一通宵的那天是最后一天,一晚上完成了最后一章。那晚我经历了从吃完火锅饱到撑一直到清晨饥肠辘辘的感觉,伴随着最后一章的写就,那些食物也就消化殆尽了,仿佛那被吸收的能量,最终都变成了一块一块的文字。 凌晨四点半我写好最后一章,发给我的编辑雯静时,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为防她收不到离线文件,还是发了一个备份去她的邮箱。结果一秒钟内,她的邮箱就自动回复了一封邮件:“您好,您的稿件已收到。《最小说》感谢您的参与投稿。”你能明白这样一种感受么?就是作为一个作者已经距离第一次投稿差不多有五年的今天,在写完第二本书但天还没亮的这个大清早,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最后,真的不要再问我,这些故事里哪些是真的,因为里面没有一个是真的;哪些人物在现实中有原型,哪些事件是我真实经历过的,因为即使有,他们在这个故事里也早就不是现实中的那个人那件事了。也别再问,哪些性格是根据我自己来塑造的,哪些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你动动脑子想想,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会告诉你么?我跟我笔下的故事、人物有一份契约,跟阅读故事的你也有一份不一样的契约,从你翻开这本书开始,到你结束阅读为止,对于书中的世界你有绝对的知情权,而另外一个世界的事,你不必知道。 2012年1月10日 于中山
内容概要
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过着全然两样的生活,却在隐隐中有着一一对应的奇妙经历。她们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一个感情失意,总是充当他人恋情的配角和陪衬;一个事业失意,是给别人卖命的无名枪手。
她们没有交集,不是亲人、朋友,不是分别身处平行世界。她们从不相遇。
然而她们以某种方式进行着对抗,为着突破自己所处的困局把对方当成敌人。在对抗的过程中,她们逐渐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不禁惺惺相惜。虽然不曾见面,没有交谈,互不相让,她们却渐渐成为离彼此内心最近的人。整个故事在错综复杂的角力之下,朝着彼此都想不到的方向失控地发展……
作者简介
最世文化签约作者,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决赛冠军。已出版长篇小说《迷津》,获得王蒙、张抗抗、张颐武、安波舜等文学大师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顶级文学新人大赛冠军标杆作品”。郭敬明郑重推荐,并评价萧凯茵的文字“像是浩瀚的大海,隐藏着摧毁的力量,让人无法自拔”。
书籍目录
天台花园
最后一封信和最后一篇日记
巡礼
无名章节Ⅱ
一楼餐厅
无名章节Ⅰ
后记
章节摘录
001 ﹥﹥﹥ 2011 年11 月29 日 天气 晴 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开始记日记。 我从来没有写过,或是说坚持写过日记。是什么代替了我二十多年以来的日记?是一个我可以源源不断滔滔不绝倾诉的对象。那么多年来,那人换了又换,一个人听腻了我的诉说,或是我听腻了他的回应,然后换另一个人。最早的时候那可能是家人,然后变成了同学、朋友、情人、陌生人,最后,那个人变成了我自己——这就是日记的开始。就像日记开始之前每个平凡的一天那样,我踏入大门的时候,其他人可能还挤在地铁或公车上,又或者是夹着面包一路狂奔。我也有那种时候,但都必须发生在所有人之前。在折射着清晨阳光的大片玻璃底下,我直直地走入电梯,坐在专属的小凳子上,然后基本就一直待到中午,下午跟我的同事换班。每一周我跟她轮换一次。公司只规定了上下班高峰期内必须在里面工作,其余时间被默认为可以在外面休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习惯了电梯上上下下,我走在平地上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平稳得慌,还觉得头有点晕晕涨涨。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坐在电梯里。这个运动不息的封闭金属匣子,如果从天空的高处上看,大概也就像是一直静止从未移动过似的。我很久以前会晕车,在汽车上隔着玻璃看窗外飞驰的风景的时候,我会试图让自己相信,车并没有在动,变幻的风景只是在玻璃上播放的运动影像。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自欺久了,连自己都开始相信,每一次的远行,其实都没有离开原来的地方。 这栋楼里有餐厅、有公司,可能每个人都认得我这张脸,却几乎没有人知道我叫什么名字,甚至姓什么。但有些人总是会假装知道并记得,比如顶楼那个高高瘦瘦、总是很匆忙的白领男。他总是比很多人早到,步履紧凑地走进来,手表在手腕上滴答滴答轻轻地响。今天他进电梯的时候喊了我一句王小姐早上好,我也微笑应许。等到他看到第二个人进来喊一声李小姐,我也点头应许的时候,我看见他面露尴尬。电梯叮一声到了二十层,除了他和我之外最后一个人离开了电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气息,在他们身体附近方圆一米左右的空间内尤为明显。在这个金属匣子里待久了,人进进出出,我能感觉到,他们的这些不同。在他的附近,即使不看着他,我也能感觉到,有一种单调而密集的气场,可能是他不自主地用手指敲打手表表面金属的声音,也可能是他急促的呼吸,总之无法具述。跟他单独待在电梯里,我会沉默,而且心情也会跟着变得急躁,时间会变慢,指针的滴答声会在其他频率更快的细小声音中显得非常拖延。然后他偷偷凑近来,我能感觉到我们两个之间的空气细细碎碎地往四处流走变薄。电梯稳稳当当地往顶楼去,可能因为在上升的原因,我感到自己的重心一直在往下沉,而血液却一直在往脑袋上涌,似乎要撑破头皮了。我甚至能听见他西装布料因为微小的动作而摩擦的声音。 在这些空气流动也好声音也好一切停止的时候,我听见他跟我说:“刚刚真是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姓李……”我紧绷的神经突然就舒张了,而且突然还觉得特别想笑。但我忍住了,保持住一贯的微笑,转过头去对他说:“没关系,因为其实我姓杜。” P.S. 如果之后每天都是大晴天,在填写天气一栏时就仿佛签上的都是自己的名字似的。 002 ﹥﹥﹥ 2011 年12 月2 日 天气 晴 闹钟响起的时候,我在梦里正好坐着电梯到了二十七层。但是现实里,那栋大楼只有二十六层。 “中午好啊,杜小姐。”他跨入电梯,离我最近的时候,突然非常轻声而迅速地说了一句,我差点没有反应过来。他今天似乎特别地赶时间,我见他着急,便从电梯门探出头去,看到大门那儿蜂拥而来各个楼层的人——我基本都认得什么人去哪层楼,着什么公司制服,或者什么类的人,那种印象深刻得就好像他们的脑袋上空都吊着一个标签明晃晃地写着似的——大概都是刚刚吃完饭回来。我猛地把脑袋收回来,在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中毫不迟疑地猛戳关门按钮!他惊讶地瞪圆眼睛张大嘴巴看着我却也没有伸手阻止:“这样……真的没问题?”“管他们呢。”电梯不紧不慢又及时地关上,把“喂!等一等”的嘈杂声通通甩在下面,轻盈地往顶楼咻地升去。然后,我们在显得空旷的电梯里忍不住大笑。 他跟我解释说,刚刚喊我那一声,怕声音太大,被其他人不小心听到会尴尬,因为真的,这楼里喊我王小姐李小姐张小姐什么小姐的都有。我一听就笑了,我能感觉到,他希望这成为我们之间的秘密。这一点让他周围的气息又有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就好像我知道,这个人知道我的事比别人多了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电梯在顶楼打开门。“谢谢你帮我省了……九分钟。”他低头看看表,走到门外,把准确的时间报了出来。“不客气啊。” 就在电梯门正缓缓关上的时候,它又轰的一声往外张开,就好像是出于敬畏往两边退下似的。我知道是有人在外面按了金属钮。我不惊奇,因为这栋楼里每个人每天几点做什么,我都大概记得。这个时间,这个楼层,我记得没错,是二楼花店的女孩从天台上下来。她每天中午都会到天台的温室和花园里打理花草,等到时机合适就会摘下一束拿到二楼去卖。今天她穿着与平时无异的格子围裙,把头发扎在脑后,带着不知名的花香,进入了我的电梯。她每天都会在围裙口袋里放一朵不同的花,今天是向日葵。“向日葵的花语是什么?”“相遇与错过。” 他倒是挺惊奇的。下班的时候他在电梯里问我:“我怎么从不知道……”“因为那个地方电梯到不了,要从一个很隐秘的楼梯上去。我去过一次,是因为那个花店的女孩找我帮忙搬东西。那确实是个仙境一样的地方,想不到吧。 尤其在太阳好的时候,感觉那儿好像是离尘世最远,却离大地最贴近的地方——但那明明是在天台。”“哦……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那女孩。”“哈,感谢我吧,是我让你早到了那九分钟,你才知道天台有这么个地方。”“是啊!哈哈,明天上去看看!”“明天我可不能再干这种缺德的事了!” ……
编辑推荐
命运与孤独,在萧凯茵的笔下以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描绘出现实主义的感观。《看不见的打字机》题材独特,形式新颖。两个人物间看似疏离实则微妙紧密,两者的故事穿插进行,打破传统叙事格局,通过书信和日记这种极为个人的视角窥得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脉络。一部作品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故事的新颖独到,能将一个陈腔滥调的主题诠释出独特的人生感悟与哲思,这才是最抓人心和意犹未尽的妙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