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建伟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详尽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再到辛亥革命爆发,建立共和政体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全景展现清末民初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之政局。
重磅观点摘编:
1、康有为并不是圣人君子而是是一历史巨骗。公车未上书,拟“伪诏”,篡改谭嗣同绝笔诗,甚至主张与日本“合邦”。也正是因为他的激进改革思路彻底葬送了戊戌变法而导致了戊戌政变。康有为如此作为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怀有个人野心。
2、慈禧也是温和的改革派,也有其作为“女政治家”的品行和素养。戊戌变法中她始终是站在改革一派,只不过她更倾向于温和改革,维护皇权。
3、晚清乃至辛亥后的政治中,权争始终是政治改革的梦魇。每一次改革、革命都伴随着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
4、李鸿章不是卖国贼而是一代政治家。辛丑条约是在李鸿章忍辱负重进行了种种努力下争取到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5.袁世凯是治世之能臣,一直是大力倡行新政,并践行新政... (展开全部)
详尽描述了从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再到辛亥革命爆发,建立共和政体的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全景展现清末民初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之政局。
重磅观点摘编:
1、康有为并不是圣人君子而是是一历史巨骗。公车未上书,拟“伪诏”,篡改谭嗣同绝笔诗,甚至主张与日本“合邦”。也正是因为他的激进改革思路彻底葬送了戊戌变法而导致了戊戌政变。康有为如此作为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怀有个人野心。
2、慈禧也是温和的改革派,也有其作为“女政治家”的品行和素养。戊戌变法中她始终是站在改革一派,只不过她更倾向于温和改革,维护皇权。
3、晚清乃至辛亥后的政治中,权争始终是政治改革的梦魇。每一次改革、革命都伴随着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
4、李鸿章不是卖国贼而是一代政治家。辛丑条约是在李鸿章忍辱负重进行了种种努力下争取到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5.袁世凯是治世之能臣,一直是大力倡行新政,并践行新政,维护共和政体。他并未签订二十一条,而是通过外交努力最大程度地挽回了国家的损失。《辛丑条约》签订后,在侵略者不允许驻军天津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首支警察部队。他也不是刺杀黄兴的幕后指挥。所谓“卖国贼”“窃国大盗”“复辟狂”的评价都是不公允的。
6、一代革命家孙中山身上也不乏专制主义和投机色彩,为争取权利,他甚至有让日本和美国接管中国的卖国想法。
7、以义和团为代表的狭隘民族主义、迷信愚昧、盲目排外是国家的大敌。
8、晚清的改革和辛亥革命给当下的启示是:不进行宪政改革,或者放慢改革步伐只能导致革命,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温和改革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作者简介
张建伟
记者,作家,剧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主要著述有:
新闻文集
《第五代》
《命运备忘录》
《深呼吸》
书籍目录
修订版总序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戴着镣铐跳舞
1.光绪皇帝发了一句牢骚
2.慈禧太后发了三道谕旨
3.权欲在心要发芽
4.有压迫就有反抗
第二章 首辅被罢
1.状元.宰相.帝师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鬼子六”抱疾论翁
4.死者与生者擦肩而过
第三章 操刀授柄
1.毛遂自荐
2.秀才遇到兵
3.一支笔横扫千军?
4.一个皇帝和一个知识分子关于改革的对话
5.期待的与被期待的
第四章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1.帝阍沈沈叫不得
2.万木森森一草堂
3.新学伪经案
4.康梁公车未上书
5.告别革命
第五章 为渊驱鱼
1.改革的太阳亮了
2.抓了一个反改革典型
3.兔子要吃窝边草
4.王照的苦心
5.但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
6.《密诏》疑云
第六章 秀才造反
1.毕永年日记
2.诡谋直记(上)
3.泪洒乾坤焉置我
4.诡谋直记(下)
5.谭嗣同狱中题壁诗考
第七章 袁世凯的问题
1.在宫廷政治中,幸运常常是伪装
2.山雨欲来风满楼
3.伊藤博文高吟低唱
4.张之洞隔江劝学
5.谭嗣同夜探袁世凯
6.日本海上的SOS
7.在昏暗的宫殿里,有一个可怜的皇帝
8.王顾左右而言他
9.解决生死问题,留下道德问题
第八章 政变
1.一个世纪的考证
2.告密
3.圆明园金窖
4.伊藤博文触电
第九章 老太后的心事
1.三审光绪皇帝
2.只一张旧船票,怎能三次登上龙船
第十章 永远的戊戌年
1.逃出虎口
2.与孙中山的决裂
3.康梁反目
4.两个康有为
5.诸天游
戊戌变法大事记
引用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我的印象里,康有为先生是近代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给我们带来了真理、勇气和智慧,于是便在1996年写了康先生和戊戌变法的事儿,并在1997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但就在获奖的那一天,我觉得我的写作在什么地方出了点问题。 那天是1997年12月26日,我正在香港购物。1997是香港回归的一年,我曾经两度赴港采访,这是第二次。那天是圣诞节,我到宝丽金的专门店淘了一堆CD后就钻进了书店,然后就发现了黄彰健先生。 我早就知道黄彰健先生,他是台湾的戊戌史研究专家,他写了一本《戊戌变法史研究》,大陆曾有介绍,但我始终没找到此书,在写康有为和戊戌变法时,我去过的书店和图书馆都没有《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温故戊戌年(插图本)》,而那篇历史报告就在没有看到黄彰健先生的书的情况下,写了出来。 现在,我发现了他的书,自然如获至宝。那《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温故戊戌年(插图本)》有A4复印纸那么大,封面是灰色的,没有图,只有一些字,写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五十四《戊戌变法史研究》黄彰健”。翻开扉页,又知道此书是“'科学委员会'资助”出版的,怪不得灰不溜秋的,像本大学生用的讲义。再看出版时间,是1970年,书里的部分纸张已经被水洇过,估计在书店地下室里压得过于长久。但价格却很贵,120港币,便和书店的经理砍价,无论如何砍不下来,说是只有这一本,已经绝版了等等。我自然不相信,但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 那天剩下的时间,我便读《走向共和·晚清历史报告:温故戊戌年(插图本)》,刚读了序言,我便再也高兴不起来。 黄彰健先生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伪造衣带诏,对外伪称保皇……并否认突围颐和园。他们将游说袁世凯武装夺权,亦说成为保光绪;将政变的责任完全归之于旧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部作品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大胆地突破了五十年来,甚至近百年来历史学界已经形成的刻板的脸谱化的形象,并大体上使众多历史人物更接近于其历史真实的面目。 ——历史学教授,著名学者萧功秦
编辑推荐
《走向共各》编剧张建假,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晚清辛亥历史,史家胆识小说笔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