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岩松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青春·后青春》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的图书、音像作品套装,内含:
《幸福了吗》(口袋版,附赠《白岩松耶鲁演讲》DVD)
《幸福了吗》32开“口袋本”于2011年3月成功推出,以更紧凑便携的外形,承载完全相同的内容,短短一个月内销售6万册,证明了市场对这种采用国际开本、引领低碳潮流的出版物的认可。
《痛并快乐着》(口袋版,附赠《那十年——1990-2000值得珍藏的影像与文字》DVD)
《痛并快乐着》作为一本经典之作,10年前就已创造
70万册的销售纪录,新版(16开)自2010年11月上市至今,销量突破15万册,充分证明了白岩松在读者中的强大号召力。此次,《痛并快乐着》参照其姐妹篇《幸福了吗》的形式,推出口袋本以满足更多读者需求。
《关于幸福的问与答》DVD
作者简介
白岩松,43岁,中央电视台《新闻1+1》《新闻周刊》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曾主持《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感动中国》等节目,出版作品有《痛并快乐着》、《岩松看美国》、《岩松看日本》、《幸福了吗》。
书籍目录
幸福了吗?
代序:幸福在哪里
01 我在CCTV,是主人也是过客
02 身在名利场
03 让敏感的不再敏感
04 中国病了
05 我们都是灾民
06 与泪水相关的故事
07 古老中国的成人礼
08 十年“球事儿”
09 三进台湾
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
11 美国,美吗?
12 感动,有没有用?
13 我也是“80后”
14 成长的营养:好听的好看的
15 谁,影响并改变着我?
代后记:明天,开始信仰
痛并快乐着
代序:地平线断想
01.告别校园:在希望与迷茫中出走
02.乡居一年:无所事事的历练
03.病中人生:不请自来的领悟
04.报纸生涯:生命中的加油站
05.走进电视:略显偶然的相遇
06.流浪北京:我身边人们的生活
07.舆论监督: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08.申办奥运:我们只收获了失败吗?
09.复关谈判:中国与世界的磨合
10.香港回归:起步的兴奋与回首的遗憾
11.澳门回归:世纪末的抚慰
12.直播刺激:在恐惧中快乐
13.遭遇洪水:多买药少买点棺材
14.面对贫困:新世纪我们会司空见惯吗?
15.环保中国:拼出来的明天会怎样
16.理智情感:每日面对的内心冲突
17.改革记忆:并非个人的历史
18.泪洒天堂:生命的终结是感叹号
19.答问之间:把触动珍藏起来
20.生命故事:别问人生是什么
21.阅读体验: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一
22.足球生活: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二
23.音乐历程: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三
24.初为人父:生命中最好的奖励
25.别说我行:说我不行我就不行
26.我和电视:在欣慰与担忧中约会
27.未来:生命的一千种可能(代后记)
修订版后记:十年后的记
章节摘录
沉默的“9·11” 2001年9月12日上午,大约十点半左右,一位中年女性很愤怒地推开我办公室的房门,手指颤抖着指向我的脸,开门见山地质问我:不是说只要有大事就能看到你吗?昨天为什么没有看到你? 这一瞬间来得突然,我沉默着站立,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也惊呆了,没人回话,沉默进一步在空间里弥漫。这一瞬间显得格外漫长。 这位大姐看样并不打算久留,只为不吐不快,话音落地,又盯着我看了两眼,气鼓鼓地转身走了。 那个时候,我们并不在台内办公,而是在电视台西门对面科技情报所的楼里办公,楼外没有森严的警卫,楼内还有众多其他的办公单位,因此才会有大姐闯入我们办公室的场景出现。 这位大姐我并不认识,奇怪的是,我之后也没有再见过她。或许是被指责时的心虚让我未能记住她的容貌,又或者她只是为谴责而来,平日里并不在这座楼里办公;甚至,是我根本无法记住她的面容,因为她的话语已经让我终身难忘。 这指责有道理,我无从还嘴;或者说,她指责的不是我,是我供职的中央电视台。 之所以有这个场面出现,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 1”事件,而在这个事件的传播中,CCTV除去小小的一条新闻,几乎失语。与此同时,包括凤凰在内的媒体却全程直播,让CCTV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该是怎样一种沉默与失语呢? “9.1 1”事件发生几分钟之后,我在家中,便接到同学从福建打来的电话,他或许是从台湾媒体中获取的信息,他告诉我:美国发生了大事,火速关注媒体。又问:你们会直播吗? 我第一时间打开电视,全面搜索了一遍,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开始报道。 我马上拿起电话,给两位主任打了过去,一位是时间,时任《东方时空》总负责人,一位是陈虻,时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 电话很简短,更像是请战:美国出事了,看样是真的,如果要直播,请火速通知我,我已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电话放下不久,电视上开始出现相关的直播报道,上海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我印象中还有内地的一家卫视。像大片一样震动人心的新闻画面,直白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我为此变得更加着急,直觉告诉我:这是历史性的大事件,按理说,我们不该缺席。 我的家,离电视台五到十分钟的车程,只要定下直播,我会迅速到位。 然而,电话却迟迟不响。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一分钟的错过,便意味着新闻快速地死亡,正步人历史的阵营。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沉默电话的那一边,该是另一通电话的此起彼伏,争取、说服、焦虑、盼望……都是新闻人,都有着同样的冲动和担心,我相信时间与陈虻,我也相信中央电视台在面对大新闻时最本质的冲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