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50年代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崔露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60年前,在上甘岭的43个日日夜夜,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的较量,为世界所瞩目。上甘岭战役,举世闻名,天下惊叹。经此一战,美军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志愿军威名远播全世界,新中国的根基更加牢固。60年来,关于上甘岭战役的书籍、回忆文章、评述可谓汗牛充栋,但都不及本书这样鲜活、这样真实,这样震颤我们的神经!《我的1950年代——上甘岭亲历记》第一次集体呈现上甘岭战役亲历者的心声,第一次呈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历史细节!上至军长、师长,下至普通士兵、通讯员,他们第一次集体开口说话,将最真实的历史留给21世纪!铁血英雄们的口述历史独一无二,无法替代!

作者简介

  崔露,湖北大学教师,美学硕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甘岭战役指挥员崔建功将军的孙女。9岁时开始在杂志上登载有关上甘岭战役的撰文,上中学时曾任湖北文艺广播电台、武汉电视台小记者;上大学二年级时出版27万字的《情系上甘岭——记上甘岭将士的妻子们》(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书名)一书,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2002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近年来先后编印和出版《理想、战斗、学习——记上甘岭主将崔建功》、电视剧文学剧本《上甘岭》,与画家王发星合作出版连环画《上甘岭》。曾多次赴北京、南京、郑州、广州、昆明、武汉、孝感、咸宁等地,采访了数十位上甘岭将士,并对其录像数十个小时,用该视频资料与香港凤凰卫视、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空降兵某部等多家机构合作编拍了多部反映上甘岭战役的电视片。所写的《谈判桌前的较量》、《心系上甘岭》、《难忘上甘岭》、《上甘岭上的八位“王成”》、《坑道里的党支部》、《叩访向守志上将》、《他陪同毛岸英的爱人扫墓》、《在朝鲜战场结为夫妻》等关于朝鲜战争的文稿,被国内多家报刊杂志登载。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地下长城
坑道和保证坑道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整套坑道战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伟大创举,是以步兵为主的中朝人民军队战胜现代化装备的美军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新篇章,将成为我军在未来反侵略战中的重要作战手段之一。
第二章 狙击兵岭
在阵地战中,敌我双方对峙,一线守备部队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积极开展袭击、伏击和狙击活动,主动制敌,争取前沿部队行动的有利条件,掩护前沿阵地进行坑道筑城,改善了防御态势。狙击手在世界战史上早已有之,但都是少数狙击兵进行猎杀行动的一种补充战术。而志愿军进行群众性的、带有战略色彩的大规模狙击运动,是世界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争取战略主动权的狙击行动一直进行到整个朝鲜战争结束。
第三章 寸土不让
能否抗住战役中敌人发起的第一个突然性的强大冲击波,是对一个战斗集体军政素质的严峻考验。它需要指挥员“骤然临之而不惊”,适时调整部署从而掌握战役的主动权,还需要士气旺盛、前仆后继、英勇作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章 坚守坑道
坑道战是地道战、壕沟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创造,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坑道斗争,是在战役实践中新的战斗形式,是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的有效手段。这一招拖垮了敌人,掩护了我军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为最后夺取和巩固阵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章 烈火金刚
潜伏战术,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根据敌情和地形,创造的一种攻击敌人防御阵地的战术。为了减少攻击部队在敌火下长距离冲锋所造成的伤亡,在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我军将大批的突击人员秘密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仅数十米的乱草丛中,待到次日黄昏,出敌不意,突然发起进攻,一举夺取敌人的阵地。
第六章 战史丰碑
在我军与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表面阵地的反复争夺后,我军依托坑道已大量地消灭、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进行了决定性大反击后,我军坚决击退敌人的连续反冲击,不让敌人再行攻占我表面阵地,使敌人付出巨大伤亡后仍无寸土之功,而不得不放弃对我阵地的争夺和进攻。
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形成了上甘岭精神。此后,美军在朝鲜再也无力发起一场较大的攻势,胜利的天平已彻底倒向中朝一方。美军打心眼里承认我军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视中国军队为最强硬的对手。上甘岭,已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精神的象征。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地下长城  坑道和保证坑道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整套坑道战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伟大创举,是以步兵为主的中朝人民军队战胜现代化装备的美军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新篇章,将成为我军在未来反侵略战中的重要作战手段之一。  ★秦基伟军长  我军在谷山地区经过九个半月的整训,充实了兵员,加强了装备,养得兵强马壮,士气十分高昂。  1952年3、4月间,兵团命令我军接替第26军防务,在朝鲜中线的平(康)、金(化)、淮(阳)地区,约三十公里宽的正面上担任防御作战任务。  当面之敌为美2师、韩2师和韩9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其前沿位于391高地、中墨谷、下甘岭、下所里、外也洞一线。  接到命令后,我和参谋长张蕴钰同志带领军前指及全军排以上干部一千一百多人到26军学习防御作战经验,磋商交接事宜。  老大哥部队很热情,专门派人给我们介绍了经验,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不死守阵地,阵地可以放手让给敌人,等他占领了,给他一顿炮火,然后再夺回来。也就是说以阵地为诱饵,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  我仔细地观察了他们的阵地,工事多为土木结构,掘开式,有单人掩体、交通壕、猫儿洞,也有半截子坑道。  我当时心里琢磨:老大哥部队的打法有一定的依据。他们是首批入朝,仓促应战。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防御设施来不及完善,在当时我整个防线还未完全稳定下来的情况下,这种战法确实可以达到大量杀伤敌人的目的。但现在我们是坚守防御,就必须确立新的作战指导思想。我同张蕴钰和师长们交换意见,他们也是这个看法。大家都认为要坚守阵地,把敌人挡在防线以外打,就要从工事上做文章,在26军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改造阵地工事,进行大规模的筑城作业,建设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以保障防御作战的胜利。  我军防区东起忠贤山,西至发利峰,正面宽约三十公里,纵深二十余公里。防区西部为平康平川,是东海岸元山至西海岸汶山公路的连接点,又有汉城至元山的铁路纵贯防区中央,交通便利,有利于敌坦克和机械部队机动。防区内西方山、斗流峰、五圣山等主要制高点,为中线战场的门户。敌战略要点金化、铁原在我瞰视和控制之下。地形北陡南缓,北高南低,便于我军防御和反击作战。  第44师配属步兵第87团和炮兵第9团(欠第3营),防守300.5高地、芝村、两双岭、知足里地域,阻敌由王在峰、西方山、斗流峰向平康方向突破。  第45师配属炮兵第9团第3营、炮兵第20团(欠第1营),防守597.9高地、芹洞、723高地、安长洞地域,阻敌向上甘岭、五圣山、忠贤山方向突破。  第29师(欠87团)为军第二梯队,配置在霹雳岩山、726高地、塔洞、马背岩地区,随时准备支援第一梯队师作战。  4月下旬,军政治部根据军党委会精神,发出了“紧急动员起来,突击筑城,准备粉碎敌人进攻”的指示。军、师、团均成立了筑城办公室。①  ★崔建功师长  1952年3月份,我们45师接的防,上甘岭阵地原来是26军他们先在,他们在的时候没有一个坑道,都是石头、树林。我记得很清楚把防接了以后,每天敌人的炮火打得我们要伤亡十来个人。上去了一个星期,我就算这个账,这样还得了!这样零打就把我的队伍打完了,一天十来个人,十来天一个连,一个连就搭进去了,这样消耗下去不得了,所以才开始挖坑道。  上去以后首先就是每天做坑道工事。当时的口号就是你打我挖,我打你挖,白天晚间都不停,多流汗少流血。我们上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造阵地。其次必须跟敌人斗争,把斗争的焦点推向敌方,斗争的焦点要是在我方那就被动了。打到敌人怕我们,而不是我们怕敌人。当时上去提出这种口号。  那时正值春暖解冻时期,我师从友邻接收的掘开式工事不断倒塌,阵地内道路泥泞,运输机动困难,加上敌人空军和地面炮火的轰击,损失很大。这种情况下,若遇敌大举进攻,是不能抗住敌人的。为坚守阵地,粉碎敌人进攻,必须加强阵地的坚固性,使之不怕炸、不怕轰、不怕打,建设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阵地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我师的口号是“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但工事不坚固,人员伤亡过大,岂不是人亡地失两头空。我们必须构筑坑道,站稳脚跟。  师里本着先一线,后二线的原则。坑道要以发扬火力与反击敌军为第一要求,同时兼顾屯兵,储藏粮弹。各坑道阵地要能互相支援,要按具体规定的长度尺码施工。  中朝军队粉碎了敌人去年的“夏季有限攻势”和“秋季重点攻势”,美国佬是不会甘心的。要准备随时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重点进攻,首先要构筑坑道,巩固阵地。师党委决定:广泛开展筑城立功运动,推广典型经验,加速筑城进度。  ★志愿军15军44师师长向守志  坑道是逼出来的,我们上阵地前(友军部队交防的阵地)是掘开式,我们是4月份上阵地,4、5、6、7、8月,半年时间我们打坑道,到9月底,我们全师基本上都有坑道了。  ★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作战股参谋郑宣凯  当时中朝军队沿三八线一带建立了五百里的防线,与美军已形成了一年多的对峙局面。志愿军司令部遵照毛泽东主席“积极防御、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建立和依托坚固的坑道阵地,打算与美军长期作战。美帝国主义寸步难进,耗又耗不过我们,那他只有老老实实地结束朝鲜战争。  ★秦基伟军长  第45师提出“以阵地为家”的口号,决心把五圣山建成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的坑道式防御体系。在筑城作业中,战士们琢磨出不少办法,譬如装炸药打炮眼,摸索出了“打斜眼、打水眼、空心装药爆破法”及“深打眼、少装药、紧填塞、放群炮、快排烟”等先进施工方法。为解决炸药不足,战士们在敌人的火力下拉回了许多没有爆炸的炸弹和炮弹,组织专人拆卸,仅45师就拆出炸药三千七百多公斤。  部队一边抗击敌人进攻,一边紧锣密鼓地构筑工事。①  ★志愿军15军45师作战科科长宋新安  我们师长崔建功提出,以阵地为家,没有以阵地为家的思想,建设阵地就不会花那么大力气,能应付战斗就算了,不会当成一个家。假如是以阵地为家,你在这上头吃喝拉撒、战斗、保障、观察、指挥、通讯各方面都得建设好,所以阵地为家的思想非常重要。所以全师都统一这个思想,这个时候思想就一致了。要想能打赢这个仗,就必须把这个阵地当成你的家。敌人、强盗进了你的家里头,他是不愿出去的。他是到你家来打,你是各方面都熟悉,敌人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熟悉。这样我们就占有优势。  坑道要挖多深多厚,一开始说比那个掘开式工事强。掘开式工事是挖个坑,上头拼上木料,木料上头盖上土,连一个一五五炮弹都顶不住,一炮打中就没了。这个坑道起码要顶住敌人大的炮弹,班的都是2公尺、3公尺,连的坑道有十几公尺。后来陈云同志到朝鲜去,说连的坑道顶层必须有20公尺厚,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开始建设。  开始建设阵地的时候,当然困难很多,也没有工具,没炸药,没有什么东西,都是战士自己找到敌人没打响的炮弹,就卸下来当炸药。敌人的坦克,上头那钢铁卸下来就弄成这个火炉,铁匠铺就打钢条、打铁锹等东西。反正工具都是战场上自己弄的。那你烧什么都得弄木炭,弄木炭的时候就烧那个东西,打锤做工具,打炮眼打一个眼一个眼的那个东西。首先要解决这些组织、物资、器材这方面吧,另外就是技术。基本上已经弄了3个月了,弄了3个月我去检查阵地。结果呢,那个工事做的呀,进度很慢。一天只能打个二三十公分。战士累了,他在那打呀打呀打的累得不行了他就歇歇,放一炮大家歇一歇,就在那清渣子。所以这样的话进度很慢。  检查133团的8连,他们有一个办法,一天可以打一公尺。我说:你们怎么搞啊?他们说,我们不是一回放一炮,我们一回放他五炮。中间打一个炮眼,四个角打四个炮眼,一共打五个炮眼。这五个炮眼要打一公尺,每一个炮眼都打一公尺,我们把这五个炮眼打好了以后,都填好,我们一起放炮。这放一次炮就一公尺,这样呢,这个坑道坚固程度还好,往外出石头的时间还短。排烟呐,你那里头一放炮里头的烟就排不出来,所以这样就等好长时间。所以后来我给他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就是:深打眼,少装药,紧填塞,放群炮。这样进度就快了。开始好多单位都不行,后来我就推广这个经验,结果按这个经验整个进度就快了,在群众当中真有英雄,确实很多创造都是群众创造的。只要上头指导方针正确了,这群众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许多困难都能克服。所以以后我又去看上甘岭这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我一看,好家伙,真是五圣山的两扇门,他过不了这个门槛,他就不可以占了五圣山。那这两个阵地呀,是重中之重的阵地。必须坚守,只要把这守住了,那我们后头这一套系统都可以支援这两个点。这样的话呢他就能守住,反击也容易。如果你把这两个阵地丢了以后,你就只能跑那个高山上了,这时候作战就被动了。所以后边呢就天天观察我们那个团的指挥所,师的观察所都是在100和106.1,一百六十公尺的那个置点上可以向下观察。  ★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2营副教导员齐润庭  4月18日,司政机关和连以上干部参加了军里召开的“修筑工事,加固工事,构筑坑道,站稳脚跟”的动员大会。秦军长传达了军党委会议精神,肯定了我师“以阵地为家”的口号。会后师团成立了筑城办公室。师领导、作战科长、工兵主任和各团领导亲自到阵地勘察,根据各阵地具体情况,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吸取友邻先进经验,按上级颁发的筑城技术标准,制订了全师筑城计划。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1950年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此书记录了上甘岭战斗中英雄们的一些非常动人的英雄事迹,非常感人,非常值得一看
  •   hao shu
  •   为我岳父买的,抗美援朝。他过过江。
  •   有收获 希望再来 下次还会关顾哦
  •   只能说内容稀薄也带来了印刷的稀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