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熊召政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集分为四辑,第一辑名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收录的主要是游记类散文,抒发作者对古迹的追思;第二辑名为“菩提本无树”,主要是记述游览佛教圣地的见闻和对佛教的感悟;第三辑名为“最后的童话”,主要是山水游记,陶醉在自然之大美中怡然自乐;第四辑名为“寒山寺钟声”,主要介绍所游览的庙宇堂寺。
作者文采斐然,对黄鹤楼、西湖、蓝田等许多游客和读者们观赏、游历或耳闻过的景致,生发出无尽历史追思,也道出胜地所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
作者简介
熊召政,1953年12月出生,湖北省英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二十余年,已出版小说、散文、诗集、旧体诗词集、历史札记、书法集及演讲集等著作三十余种。并获得多种创作奖项。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
书籍目录
第一辑?烟花三月下扬州
1. 烟花三月下扬州
2. 饮一口汩罗江
3. 水墨江南
4. 访洛阳白园
5. 阆中小记
6. 桃花潭记
7. 宣纸试墨记
8. 长白山秋色
9. 漫步在蛇骨塔下
10. 周庄的迷楼
11. 说不尽的老房子
12. 雪窦飞瀑
13. 游九曲溪
14. 鹿回头看海
15. 黄山听雨
16. 在西峰的夕照中
17. 登黄鹤楼
18. 雨中登滕王阁
19. 岳阳楼散记
20. 九寨沟三记
21. 黄龙沟一日
22. 游蓝田记
23. 双桥沟游记
24. 镜泊湖的黄昏
25. 茅台镇夜饮
26. 诗中的三峡
27. 衡山的日出
28. 东湖两品
29. 踏青赏梅
30. 飞越天山
31. 龙井问茶
32. 峨嵋山散记
第二辑?菩提本无树
1. 孤山踏雨
2. 鸡足山中
3. 九华山礼佛记
4. 永远的楼观台
5. 东山访废寺
6. 龙舟
7. 问花笑谁
8. 关于弥勒佛的对联
9. 欢喜佛与媚态观音
10. 地藏菩萨的誓言
11. 鸟与僧
12. 石阶上的化石
13. 自古名山待圣人
14. 菩提本无树
第三辑?最后的童话
1. 天堂中的花园
2. 最后的童话
3. 清江行
4. 穿越柴达木盆地
5. 鸡鸣山中泡温泉
6. 廊桥何处不遗梦
7. 吴家山避暑手记
8. 金鞭溪记
9. 收藏积雪
10. 游远安金家湾记
11. 天堂河谷记
12. 在龙船调的故乡
13. 桃花溪印象
14. 啊,纳木措!
15. 米立奇的晚宴
16. 瓦里沃的夜晚
17. 索罟湾半日
18. 银座
19. 箱银
20. 海啸的颜色是什么
第四辑?寒山寺钟声
1. 厉山本记
2. 漫步羑里城
3. 嶓溪半日
4. 绥中碣石记
5. 芒砀山记
6. 访严子陵钓台
7. 惦记汉中
8. 对汉江的期待
9. 谒汤阴岳飞庙
10. 初到双峰荷叶乡
11. 运河是一段乡愁
12. 二十四桥明月
13. 访云山古寺
14. 洪湖水,浪打浪
15. 一杯香茶敬亲人
16. 访成都杜甫草堂
17. 谒张居正墓
18. 再谒张居正墓园
19. 怎一个愁字了得
20. 辽上京的黎明
21. 寒山寺的钟声
22. 游洞庭西山记
章节摘录
第一辑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儿时就背诵唐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绝句,童稚时只觉得它好,但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了。中年以后,才悟出这诗的妙处全在“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上。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第一站盘桓之地,都定在扬州。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有人终生困顿潦倒,喝凉水都塞牙;有人少年得志,到老也无灾咎。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比起杭州、苏州,它受到蹂躏最多。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乾隆年间李斗先生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尽管张岱才情很高,是一代大家,但作为城市的记录,他之考证与阐释,均没有下到李斗那样的工夫。李斗之后,另一位扬州人焦循写的一本《扬州图经》,也是一本好书,但史的味道太浓,非专门的稽古钩沉之士,恐怕很难读它。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了。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汇,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儿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取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三个人支张桌子,弄台电脑,派出的名片却是“亚洲咨询公司”一类;两三张食桌的厅堂,美其名曰“食街”。总之,能吹到多大就吹到多大。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焦循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