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浪漫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都梁  页数:486  字数:63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引子  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钟跃民闹不清,为什么会在1968年的某一天,他和他的同伴们,包括北京机关大院、军队大院里的孩子们,突然像是中了邪,肾上腺素激增,一种青春激情和邪恶的混合物犹如一枚炸弹在这些少年们的体内爆炸,在一片红色的背景下,骤然产生一股凶猛的红色冲击波,以猛烈的力量向四周扩散。令人惊异的是,这股红色冲击波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很多年以后,钟跃民才发现,公元1968年是个多事之秋,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地球像一只涨满氢气的气球,很危险地膨胀着、躁动着,一颗小小的火星也能引起爆炸……  这年春天,苏联老大哥终于被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惹烦了,它认为这个小兄弟再不管教管教就该上房揭瓦了。于是苏联大批空降部队和装甲部队在勃列日涅夫“有限主权论”的理论指导下,长驱直入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世界为之一惊,随之舆论大哗。  三月,那个总爱唠叨“我有一个梦想……”的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全世界又是一惊,国际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国内几乎引起骚乱。马丁·路德·金作为名人载入史册,他那极富人情味的讲演和那浑厚带有磁性的男中音从此成为绝唱。  这年五月,浪漫的法国青年也闹起事来,起因竟然是青年和体育部长弗朗索瓦·米索福的一句话。这位部长先生去巴黎的农泰尔学院为一个新建成的游泳池剪彩,碰巧社会学系的德裔学生丹尼·科恩—邦迪也是个类似钟跃民之流的捣蛋鬼,他向部长先生提问:为什么在他的讲话和文章里只字不提学生们在性方面的问题?部长先生的回答很不中听,用咱中国人的说法,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建议科恩—邦迪在欲火中烧时可以跳到水中来败败火。部长的建议算是捅了马蜂窝,学生们闹起事来。  这年五月,巴黎的学生们终于起来革命了,他们攻击当权者,要求摧毁“旧秩序”。巴黎的拉丁区一时成了古希腊论坛,人人都在抗议,而抗议的对象可谓斑驳陆离,从学院的清规戒律、阶级差异到越南战争。  五月三日,警察清理巴黎大学,导致了拉丁区更剧烈的反应。  许多地方被群众自发性地接管了,工人占领了工厂,激进的医生们占领了医学会,演员们关闭了剧院,甚至一些神职人员也宣布他们“革命”了。忠于职守的警察们则使拉丁区充满催泪弹的气味,戴高乐总统终于扛不住了,他从后门溜出爱丽舍宫,去了他的家乡科隆贝。这个消息使学生们有些晕乎了,他们相信“革命”马上就要成功了。  巴黎的五月风暴使世界为之震惊,整个西方世界差不多都兴奋起来了。对于法兰西人来说,他们几乎个个都算得上是老革命了,他们的革命传统至少能上溯到1789年,那一年巴黎的市民们起哄般地冲进了巴士底狱,愣把一个偌大的王朝给灭了,他们才是革命的先驱者。  此时,巴黎的大学生们正沿着中国红卫兵走过的路,热火朝天地筑起街垒,高举着毛泽东的画像和巴黎公社的旗帜在大街上冲杀,雄心勃勃地要在欧洲大陆上再来一次“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连吃上帝饭的神职人员也要造反,伟大的哲学家萨特先生也跟着胡闹了一把,这个世界真是乱套了。  然而,世上什么事总要有个完结。  五月三十日,戴高乐总统回到巴黎在电台发表了讲演,他号召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总统先生只是简单地告诉人民,再这么闹下去,大家就应该作好心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物质匮乏。这句大实话比什么莫测高深的理论都管用,要是革命了半天,革得饭也没得吃了,那么这革命就没意思了。更何况大多数老百姓已厌倦了大街上的喧嚣,于是他们响应了总统先生的号召,把一批继续在街垒里胡闹的孩子们拎着耳朵带回家,巴黎的“五月风暴”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成年后的钟跃民算是明白了,难怪当年他像中了邪,敢情是谁也没闲着,巴黎的学生们也不是省油的灯,真折腾起来也是爱谁谁,早知如此,当年“联动”的弟兄们就该派出联络员和巴黎这边的哥们儿串联一下,东西方一联手,兴许世界革命就成功了。不过,北京的学生和巴黎的学生在同一时刻喊出的口号却大相径庭,北京这边的口号暴力倾向重了点儿,不是打算油炸谁,就是要砸烂谁的狗头。人家那边却弥漫着一股浪漫气息:  不为面包,为蔷薇……  要做爱,不要作战……  听听,玩着玩着就捎带手把革命干了,真他妈的过瘾。  不过,1968年的钟跃民对法国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他只是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且活得很愉快。当巴黎的学生们从街垒里玩够了回家时,钟跃民一伙才刚刚出场。

内容概要

没有炮火的年代,一代人的青春挥洒在武斗与呐喊声中,这是他们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的浪漫在血色昏黄中弥漫成昨日的记忆,我们在他们的故事中心随波动,却发现,青春不过是一场绽放到极致却结束得太仓促的事。  书中,作者都梁记述了1968年一群青年的茫然游荡,他们穿着家里箱子底儿翻出来的将校呢军服,在北京的街头成群呼啸,随时为微不足道的理由大打出手,他们“拍婆子”,他们看白皮书或灰皮书,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礼俗和黑话,在“革命”的废墟上,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悄然形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

作者简介

都梁,当代著名作家,50年代出生,做过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
近十年来,出版过长篇小说 《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荣宝斋》等。
作品均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荧屏热播,作者多次亲任电视剧编剧及艺术总监。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一个混乱而血腥的年代,京城的天幕上泛起一片血光……第二章打架、滑冰、拍婆子、溜门撬锁。第三章钟跃民,一个背着菜刀的诗人……第四章他没想到女人的嘴唇竟如此柔嫩,一触便不可收拾,引来一阵阵颤栗……第五章广场上的血腥格斗,展览馆塔尖的天幕背景变成了一片血红色……第六章分别前的浪漫,寂静的山谷,北风在呼啸。钟跃民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第七章你好歹还是春闺梦里人,我呢?无人认领的遗骨。第八章这简直是狂欢的节日,人生能有几次讨饭的经历?知青狂飙扫县城。第九章信天游呵不断头,回回唱起热泪流,圪梁梁上的歌声,秦岭之惊鸿一瞥……第十章你不是想体验过程吗?我就是你一生中某一段的过程……第十一章一声闷响,满囤鼻腔中喷出的鲜血溅了钟跃民一脸。第十二章周晓白突然泪流满面:你用不着说对不起,这是我的命……第十三章拔出枪的同时子弹出膛,要一枪毙命,子弹要打进敌人的眉心。第十四章喂!弟兄们,你们知道子弹击中人的颈动脉会出现什么情况吗?第十五章烧得通红的匕首按在伤口上,空气里弥漫着人肉被烧焦的糊味儿。第十六章钟跃民身上哪来的这股霸气?连无照经商都这么理直气壮。第十七章钟跃民的猛烈攻击点燃了何眉的激情,两个人一阵雷鸣电闪,激情四射。第十八章不过是希望你管理好自己的生殖器,这个要求不算高嘛。第十九章监舍里坐着十几个人,这些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态度似乎不大友好。第二十章他在品尝各种人生的滋味,连坐监狱都可能成为他人生的资本。第二十一章钟跃民说,社会结构好比一张千层饼,每个人都呆在属于自己的那一层。第二十二章都是一口锅里吃过饭的战友啊,你下得了手向他开枪吗?第二十三章黑道上出现一个旋风杀手,闪电般地出手,一枪毙命,着弹点都在眉心。第二十四章一颗?毫米的弹头高速旋转着打进宁伟的眉心,从后脑穿出……第二十五章冥冥中他似乎听到一声深深的叹息,他知道,李奎勇的灵魂永远地逝去了……尾声

章节摘录

  钟跃民和袁军、郑桐几个小子无所事事地站在街头,正想办法寻点儿开心。  钟跃民头上戴了一顶黄呢子军帽,他手扶自行车车把,一条腿跷在车的横梁上,另一条腿撑住地面。他轮廓分明的脸上有一种与这个年龄不相称的骄横之气。  袁军站在一旁,他披着一件草绿色的马裤呢军大衣,手里正把玩着一把弹簧车锁。郑桐是个白面书生的模样,戴着眼镜,他穿着一身蓝制服,双手插在裤兜里。  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雪,地面上已经开始融化,原本雪白光洁的路面被车轮和脚印搞得很脏乱。他们肆无忌惮地起着哄,用手在指指点点,眼睛盯着街对面一家食品店里走出来的两个漂亮姑娘。  袁军用手捅捅钟跃民,坏笑着朝街对面努努嘴道:“跃民,这回可看你的啦。”  钟跃民笑着摇摇头:“你丫别净招我犯错误。”  郑桐挖苦道:“色大胆小了吧?”  同伴们一拥而上,起着哄地对他推推搡搡。钟跃民在同伴们的起哄下有些下不了台,他把自行车支好,扶了扶帽子,然后晃晃悠悠向街对面走去。  周晓白是和好朋友罗芸一起出来的,她们本来想逛逛街,因为在家里待着实在无聊。  今天周晓白的情绪很恶劣,就在短短的半个小时里,她们连续遭到两伙男孩子的纠缠。这些人真是无聊至极,就算你有心追求女孩子,也该有点儿礼貌,上来就直愣愣的一句,嗨,交个朋友怎么样?这不是找骂么,周晓白终于忍不住了,她把刚买的一盒冰激凌摔在一个家伙的脸上,那家伙没想到这小妞儿这么大脾气,竟愣在那里,周晓白拉着罗芸转身出了食品店。  谁知刚出虎口,又入了狼窝,钟跃民正在外边等着呢,他满脸灿烂的笑容,张嘴就是一句:“哎哟,这不是表妹吗?怎么在这儿碰上啦?得有两年没见了,姨和姨父好吗?”  周晓白和罗芸都愣了,心说这人有病是怎么着,张嘴就叫表妹,还真拿自己不当外人。  周晓白没好气地说:“看清楚了,谁是你表妹?”  钟跃民面不改色,一脸真诚:“表妹,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你表哥啊,你再仔细看看,真是女大十八变,才两年工夫,我都认不出来了。”  钟跃民的真诚还真把周晓白给唬住了,这人还真不像坏人,也许他是认错人了。  周晓白的口气缓和了:“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表妹,我也没有表哥。”  钟跃民很执拗:“别跟你哥开玩笑,你就是我表妹王小红。”  “我再和你说一遍,我不叫王小红,你认错人了。”  “认错人了?不对吧?你真的不是王小红?那你叫什么?”  “我叫周晓白,这下你明白了吧?”  得,钟跃民等的就是这个,才几句就把这小妞儿的名字给套出来了,看来今天有戏,钟跃民一拍脑门儿:“哟,看来我还真认错人了,对不起,您瞧我这老眼昏花的,实在不好意思。”  周晓白问:“你还有事吗?要是没事我们走了。”  “周晓白同学,咱们这就算认识了吧?这真是缘分,要不是我认错了人,咱们今天就失之交臂了,那还不遗恨终身?你们现在去哪儿?我送送你们。”  周晓白突然沉下脸:“我明白了,什么认错了人,闹了半天又碰上流氓了,罗芸,咱们走。”  钟跃民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们:“哟,怎么说着说着就翻脸啦?周晓白,你一生气还真像我表妹。不行,不管你是不是,今天我还就认你这个妹妹啦。”  周晓白和罗芸不说话,只是厌恶地躲开钟跃民继续走路。  钟跃民讨了个没趣,他回头望望同伴们,袁军一伙儿正乐得前仰后合,轻佻地起着哄。  钟跃民又绕到姑娘们的前面继续纠缠着。  一伙青年正骑着自行车从这儿经过,为首的是张海洋,他戴着一顶羊剪绒皮帽,穿着一身国防绿军装,个子有一米八,也同样是一脸骄横之气。他的同伴们都穿着军装,但显得很杂乱,好像是解放军部队不同时期发的军装都有。这显然是群部队大院的孩子。他们见钟跃民正在纠缠姑娘,便纷纷停下车。  一个青年认出了周晓白:“海洋,那不是咱们大院的周晓白吗?周副司令的女儿,住将军楼的那个妞儿。”  张海洋把烟头一扔:“嘿,这帮孙子是哪儿的?敢拍咱们院儿的人?走,过去看看。”  大家一拥而上,过去围住钟跃民。张海洋一把揪住钟跃民的衣领,开口便骂:“孙子,你活腻歪了吧,敢拍我们院儿的人?”  钟跃民并不示弱,他冷笑一声:“嗬,想碴架是怎么着?找死哪?”他话音没落,藏在袖子里的弹簧锁已经呼啸而出,弹簧锁猛抽在张海洋的头上,张海洋头上的羊剪绒皮帽被打飞了。  张海洋的同伙们纷纷掏出家伙扑了上来。  街对面的袁军一伙儿见这里风云突变,立刻扔掉手中的香烟,纷纷亮出弹簧锁冲过马路……  双方在街头激烈地对打起来。  一个青年捡起半块砖向袁军劈面砸来,袁军敏捷地躲闪开,他身后的商店橱窗玻璃“哗啦”一声被砸得粉碎。  郑桐和一个高个子青年刚一交手,眼镜就被对方一拳打飞,他觉得眼前的景物变得模糊起来,这使他感到很愤怒,便急于报复,忙乱中他将一棵树当成了对手,狠狠地将半块砖头拍在树上。  一个正在散步的老人被张海洋一把抢走拐杖,老人跌了一跤,他坐在地上双手拍着大腿破口大骂,而那拐杖已经变成了武器,狠狠地敲在钟跃民的头上,拐杖断成两截。  钟跃民的头上流血了,他用手抹了一把,又火冒三丈地扑上去。  袁军冲进商店,抄起一把椅子砸碎消防栓的玻璃门,拿出消防斧冲出门。  张海洋一伙儿见袁军来势凶猛,纷纷躲闪,袁军高举着消防斧追逐着。  这时,两个身穿藏蓝色警服的警察骑着自行车从这儿路过,见此情景忙下车制止。  斗殴的双方一见警察来了,顿时作鸟兽散。两个警察大声吼叫着分头追去……  一个捷克产的老式电唱机中飘出了《山楂树》的歌声,钟跃民头上缠着纱布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他半合着眼在欣赏歌曲,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袁军、郑桐等人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他们一见钟跃民头上的纱布,便幸灾乐祸地笑起来。  郑桐说:“跃民,让人花啦?”  钟跃民摸摸脑袋,不在意地说:“没事,蹭破点儿皮,你不看看咱哥们儿的脑袋是什么材料做的,那拐棍儿都断成两截了,这可是正宗铁布衫功夫。”  “你丫就吹吧。”  袁军笑道:“你丫怎么跑这么快?哥儿几个正跟人浴血奋战呢,再一找你,连他妈影儿都没了,不仗义,真不仗义。”  钟跃民不爱听了,他回骂道:“去你大爷的,你没瞧见那大个子警察一下车直奔我就来了,你说他眼神儿怎么这么好?上来就拿我当主犯,我不跑还等什么?”  袁军说:“你小子当然是主犯,反正要是警察逮住我们,哥儿几个立马儿一块儿揭发你,就说你是咱这流氓团伙的头儿,老教唆我们犯错误,本来我们都挺纯洁的,可钟跃民这孙子净教我们坏,我们属于受蒙蔽的,郑桐,你把党的政策给他交代一下。”  郑桐严肃地说:“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  大家附和着:“没错、没错,该毙了钟跃民这孙子。”  钟跃民一扭头,见郑桐的眼镜已经裂开了花,想起打架时似乎没见他的身影,便问道:“郑桐,刚才打架时你丫在哪儿呢?我怎么没看见你?”  郑桐有些不好意思:“有个大个子一巴掌把我眼镜打飞了,我当时就怒了,一板砖拍过去,觉着手感不对,闹了半天拍树上了,哥们儿赶紧找眼镜戴上,又拎起板砖照一个人准备拍,定眼一瞧,我操,是他妈警察,吓得我把砖头一扔,没命地跑了。”  郑桐的父亲郑天宇是部里的高级工程师,是留过洋的知识分子,不像钟跃民、袁军等人的老爹,都有战争背景。郑天宇是个厌恶暴力的人,郑桐从小受此影响,从来不敢和别人打架,这些日子,在钟跃民和袁军等人的怂恿下,郑桐也学会了打架抄砖头,但他天生不是个打架的料,每次打架他只要发现对方比自己人多,总是先没了底气,第一个逃跑。所以,这成了郑桐的短处,被袁军牢牢地捏着,动不动就把此事拎出来嘲笑郑桐,郑桐自己也认为这是件很丢脸的事,谁提这件事就跟谁急。  偏偏此时袁军又一脸不屑地说:“这孙子跟他爹一样,整个一臭知识分子。”  郑桐拉下脸:“知识分子怎么啦?”  袁军嘿嘿一乐:“酸呗,一身的酸气。”  郑桐立刻反唇相讥:“你爹呢?斗大的字不识半升,在部队扫的盲吧?哥儿几个,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不听?”  众人一听来了情绪,纷纷怂恿郑桐快讲。  “话说那年袁局长刚从部队转业,到机关后正赶上四清工作队下乡,于是袁局长又兼任工作队队长的职务。有一天工作队帮农民割麦子,袁局长忽然觉得尿急,便找个僻静处去方便,没一会儿袁局长捂着裆蹦着就回来了,你们猜怎么回事?”  钟跃民问:“是不是袁局长一屁股坐镰刀上啦?”  郑桐摇了摇头:“不对,你们这帮人太缺乏想象力。原来是有一截接水泵的电线绝缘皮破了,袁局长没注意,掏出来对着电线就尿,只听“咣”的一声,袁局长捂着老二就蹦了起来,只觉得裆下麻酥酥的,像是被净了身……”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钟跃民从沙发上滚到地上,乐得直不起腰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事儿要是发生在袁军出生之前就麻烦啦,把袁局长老二给电废了,还能有袁军么?”  袁军恼羞成怒,他不敢和钟跃民翻脸,却敢惹郑桐,他抄起桌上的烟灰缸:“我花了你丫的。”  郑桐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你敢!”  众人赶忙一拥而上把两人拉开。  钟跃民正色道:“哥儿几个,咱们聊点儿正事,我听说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要公演了,在天桥剧场,星期六开始卖票。”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这两年的娱乐少得可怜,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别说芭蕾舞,连电影也没演过几个,除了《列宁在一九一八》,就是《列宁在十月》,大家都快把台词背下来了。  郑桐一听顿时就把刚才的事忘了:“我操,这机会可不能错过,咱们星期五晚上就去排队吧,等到了星期六早晨再去买票黄瓜菜都凉了。”  袁军摩拳擦掌地说:“跃民,这回有热闹看了,我估计天桥剧场卖票那天,全城的顽主都得来,咱们得多去点儿人,还得带上家伙。”  钟跃民点点头:“我把李奎勇叫来,那小子打架是把好手。”  袁军说:“又是那个李奎勇,你找他来也不觉着丢份儿?”  钟跃民有些不悦:“袁军,论打架你差得远了,李奎勇从小就练摔跤,举石锁,出手又快又黑,要说单打独斗,咱们这里没人是他对手。”  袁军对钟跃民赞赏李奎勇颇不以为然,嘟囔着:“狗屁,会摔跤有什么用?他能扛住菜刀么?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钟跃民拉下脸:“怎么着?要不你先跟我练练?”  袁军这才不吭声了。  当年钟跃民的父亲从南京调入北京工作,由于钟跃民是半途插班,一些专收干部子弟的小学制度较严,无法安插,只好暂时把他安插到一所普通小学,在这里钟跃民认识了李奎勇,他俩在一个班里上了半个学期课,两人成了朋友。李奎勇的父亲是蹬三轮儿车的,他家的孩子多,家境贫寒。李奎勇从小就练摔跤,举石锁,在学校里打架不要命,没人敢惹。那时的钟跃民还不像现在这样胆大包天,对李奎勇的摔跤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钟跃民就转学到了育英学校,不过,他和李奎勇一直保持着来往。    上一场雪还没有化尽,新雪又开始零零星星地飘落,风刮得很紧,好端端的大白天刮得跟黄昏似的,风夹着雪粒打在人脸上生疼。钟跃民、袁军、郑桐竖起大衣领子挡着脸,低着头顶着风去看望他们被隔离审查的父亲。  探视之前,照例要先接受革委会主任王占英的训话。王占英“文革”以前是个科长,是部里第一个起来造反的干部,此人还算正派,就是观点太激进,他真诚地认为钟跃民等人的父亲罪大恶极,枪毙了他们都不过分。至于钟跃民、袁军、郑桐等人,是属于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是走资派,儿子们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小流氓。  王主任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语重心长地训诫着:“你们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党和人民并没有抛弃你们,希望你们能和自己的走资派老子划清界限,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敦促你们的父亲彻底交代自己的反党罪行,要让他们明白,党和人民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是对他们的挽救,咦?钟跃民,你怎么站着呢?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整个身子成三道弯儿,一条腿还晃着,你摆出这副流里流气的样子给谁看呢?”  钟跃民显得很委屈:“王主任,您冤枉我了,我出生的时候就一腿长一腿短,就因为这点儿生理缺陷,袁军他们老欺负我,给我起个外号叫地不平,您说我招谁惹谁了?我长成这样又不是我的错误,干吗老欺负我们残疾人……”  袁军一脸坏笑地说:“王主任,您可千万别信这小子的,我太了解钟跃民啦,他身上那点儿零件都是可长可短,上次在澡堂洗澡,他把两腿一叉,两条胳膊一伸,还问我,猜吧,这是什么字?我说这还用猜?这是大呀,您猜他说什么?他愣说是太字,我说为什么是太呢,他说你没看见我那儿还有一个点儿呢?我再一看,可不是,他两腿之间还真有个点儿,刚才我没留神,所以我给看成大了,谁知就这么会儿工夫他那儿忽然直了,于是就成了太,我说,要是那东西也算,那我也会,我一个立正,就成了卜字……”  郑桐连忙插话:“我证明,钟跃民的确是两条腿不一边齐,我们班有个同学还给他写过一首诗呢,是这么写的,远看金鸡独立,近看骏马缺蹄,跑似风摆荷叶,躺在炕上不一边齐。”  钟跃民笑道:“郑桐,你丫就挤对我吧,我操你大爷……”  王主任一拍桌子:“住嘴,说你们是小流氓我看一点儿没冤枉你们,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学得这么坏?咱们这大院有不少‘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怎么人家就不像你们这么坏?”  钟跃民说:“王主任,您说我们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爸是走资派,所以我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王主任挠了挠头,不知他这么说是何意,只好说:“这么理解是可以的,毛主席是这样说的,不要叫他们黑帮子女,应该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钟跃民一听主任上了套,立刻来了劲儿,振振有词地说:“那您是革委会主任,您的孩子该怎么称呼?显然是和我们有区别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反义词应该是‘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王主任火了,他把桌子一拍,厉声喝道:“钟跃民,你不要胡搅蛮缠,再胡闹我就取消你今天的探视资格。”  王主任确实小看了他们了,这几个小子一肚子坏水,而且配合默契。钟跃民激怒了王主任,袁军便忙着打岔,以分散王主任的注意力:“主任,我们每月发的十五元生活费太少,党和人民能不能再给我们增加点儿?上个月还不到二十号,我就没钱吃饭了,全靠着东要点儿、西蹭点儿过来的,我还去饭馆捡过人家吃剩的东西,您瞧我这脸色,是不是发绿?这是饿的,老这么下去也给咱社会主义祖国脸上抹黑呀,您说是不是?”  郑桐也添油加醋地附和着:“主任,我们可都是祖国的花朵,是花儿就得常浇水,不然就旱死了。”  “就是,我们简直连花儿都算不上,还是花骨朵呢,不给我们浇水,我们怎么含苞欲放?您可别忘了,毛主席说,埋葬帝修反的重任要靠我们这一代去完成,我们天天盼着能早一天长大成人,去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重任,现在可好,花儿还没开呢,却快旱死了,革命事业后继无人了。”钟跃民补充道。  王主任一脸不耐烦地说:“到底是走资派子女,嘴儿都挺能说,告诉你们,这是规定,被隔离审查人员在审查期间本人和家属一律发生活费,十五元的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多一分也不行。”  钟跃民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操,我算看出来了,把我们饿死,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战略部署之一……”  王主任一瞪眼:“钟跃民,你说什么呢?你敢再说一遍?你这是典型的反革命言论……”      郑桐连忙打岔:“王主任,您还管不管你们家老三了?他老欺负我。”  王主任不是个思维清晰的人,他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这次又上了郑桐的当:“是吗?我们老三怎么欺负你了?”  郑桐一脸委屈地说:“上次在院门口,他拦住我,说要找个地方和我单练。我说老三你这就不对了,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我不和你打,你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找组织上解决,打架斗殴是不对的。老三,你爸爸好歹也是个17级的科长,凑凑合合的也算是个革命干部吧?你身为干部子弟,是不是应该给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同志起点儿模范带头作用呢?王主任,您说,我这话没什么错吧?可你们家老三二话没说就给我一个嘴巴,抽得我两个眼睛里冒出了很多小星星,金灿灿的,我感到天旋地转……”  王主任的三儿子王跃进是个弱智的孩子,偏偏郑桐和袁军是见着人就搂不住火,王老三没少受他们的欺负,现在郑桐居然倒打一耙。  王主任有些疑惑:“我家老三?不会吧?他是个老实孩子,净受别人欺负,他没这个胆子欺负人呀?”  袁军说:“这您就不知道了,我在我爸面前也装得老实着呢,一出了门就不是我了,您家老三也这样。”  王主任哼了一声:“好吧,回去我问问他,如果属实,我会管教他的,要是你小子骗我,我可饶不了你。”  郑桐道:“算了吧,您问也是白问,这年头谁干了坏事还认账呀?袁军上次在大礼堂的舞台上撒尿,让人家管理员把老二都攥住了,这孙子还一口咬定没尿呢。”  袁军不爱听了:“去你大爷的,你丫才在舞台上撒尿呢。”  王主任喝道:“都给我住嘴,耍什么贫嘴?看你们一个个这二流子样儿,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你们可以进去探视了,钟跃民,你父亲在五号房间,袁军、郑桐,你们的父亲在八号房间。”  钟跃民、袁军、郑桐走进长长的走廊,他们辨认着房间的号码。  钟跃民悄悄问郑桐:“王老三真抽你来着?”  郑桐嘴一撇:“抽我?还反了他啦?是我给丫一嘴巴,哟,八号,我们进去了。”  郑桐和袁军走进八号房,钟跃民推开五号的房门走进去。    钟跃民的父亲钟山岳当年加入红军队伍之前是长沙师范学校的学生,好舞文弄墨,经常在小报上发表些小块文章和评论。他是鲁迅先生的忠实崇拜者和捍卫者,若是有人在报刊上和鲁迅过不去,钟山岳马上口诛笔伐,和对方展开论战。有个笔名叫“绿野”的家伙,在报刊上经常和钟山岳较劲,钟山岳说鲁迅的文章好,绿野就准跳出来大肆诋毁,两人便你来我往地展开论战。一开始双方还像个绅士,辩论的内容还只局限于文艺方面;后来就不行了,言辞越来越锋利,最后发展到彼此进行人身攻击、互相谩骂的地步。钟山岳年轻气盛,又多看了几本法国小说,于是按照西方贵族传统给绿野写了封信,要求找个地方进行决斗,绿野自然不甘示弱,欣然应战。双方各自带了证人在郊外的一片小树林里见了面,钟山岳在衣袖里揣着根铁棍,他发现对方的兵器很阴毒,看着似乎是根文明棍,其实是根“二人夺”,一旦拉掉鞘,就变成一把锋利的剑。钟山岳心知肚明,在决斗中根本不给对方拉掉剑鞘的机会,他贴身上去,以短制长,一铁棒将对方打成严重脑震荡。他自知惹下大祸,警察局饶不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夜逃出长沙,到湘西投了贺龙。这是1935年的事。  钟山岳到了辽沈战役时已经是东北野战军各纵队中最年轻的主力师师长了,部队马上要打锦州的时候,他认识了东野总部的宣传干事姚萍。当时姚萍风华正茂,又是大学生,东野各纵队中师团级干部里有一半都是光棍儿,大家都知道总部有个漂亮的女大学生,光棍儿们有事没事就往总部跑,和姚萍搭不上话,就是看一眼也好,那眼神都跟狼盯着羊似的。  钟山岳听说后也动了心,他带着警卫员骑马到了总部,牵着马四处溜达,四只眼睛像雷达似的到处扫描,结果碰上了罗荣桓政委,罗政委说:“小钟,你鬼鬼祟祟的找什么呢?”  钟山岳张嘴话就来:“我来看看罗政委。”  罗政委笑道:“怎么你们这些光棍儿见了我都是这话?我有这么大面子吗?你就别在我这儿耽误时间了,该去哪儿去哪儿。”  钟山岳后来在井台上发现了姚萍,姚萍当时正在洗衣服,钟山岳牵着马走到姚萍面前:“你就是姚萍?”  姑娘点点头。  钟山岳又说:“我是五纵二师师长钟山岳,你仔细看清楚了。”  姚萍还真抬头仔细看了看他。  钟山岳当时刚满三十岁,相貌英俊,身材适中,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黄军装,皮带上挂着一把名贵的象牙柄左轮手枪。  姚萍当时有些蒙了,她言不达意地问:“您有事吗?”  钟山岳说:“我们已经把锦州围得像铁桶一样,总攻快要开始了,要是我们解放了锦州,我就回来娶你,你等着我。”他说完就蹿上了战马,头也不回地扬鞭而去。  姚萍愣在那里足有半个时辰没缓过劲儿来。  钟山岳和姚萍结婚后,钟山岳问姚萍:“当时有这么多人追求你,你怎么就单单看上了我?”  姚萍反问道:“不是你说的叫我等你吗?”  姚萍命薄,她1952年生下钟跃民后,就因子宫肌瘤切除了子宫,因此,钟跃民注定不会有弟弟妹妹了。钟跃民十岁那年,姚萍患肝癌去世。  钟山岳从此没有再娶,这倒不是他不想再成家,而是没有合适的,加之工作繁忙,实在是顾不上。  钟山岳性格复杂,他早年是个浪漫的文学青年,喜欢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喜欢新诗,有时也写上几首,内容无非是风花雪月、小桥流水之类的伤感爱情,多年以后,他意外地在一张30年代的小报上发现自己当年的小诗,差点儿酸倒了牙。大半辈子的戎马生涯使他从一介书生变成了一个从外貌到语言都很粗犷的汉子,难怪当年姚萍对他一见倾心。  钟山岳和儿子钟跃民关系不大好,这父子俩太相像了,遗传基因的神秘作用使钟跃民从小就不大安分,而钟山岳像世间所有的父亲一样,早忘记了自己儿时的调皮捣蛋,对儿子的行为通常是采用触及皮肉的教育方式,父子俩的关系曾一度很紧张。不过,自从钟山岳被隔离审查,父子俩的关系倒好了很多,来探视父亲的权利还是钟跃民硬跟革委会的人闹才争取来的。    钟跃民走进关押父亲的房间,见钟山岳正在写交代材料,他把一些换洗衣服和牙膏肥皂递给父亲说:“爸,您还好吧?”  钟山岳哼了一声:“放心吧,我一时还死不了。”  钟跃民信口开河地说:“爸,我都替您冤得慌,您革命了一辈子,越混越不行,最后混得让个科长给关起来了,早知道这样,您当初还不如投国民党去呢。”  钟山岳火了,他一拍桌子:“跃民,你又胡说八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嘴上没个把门的?再胡说你就给我滚。”  “老爸,我滚了谁给您送衣服?您还没过河呢怎么就拆起桥来啦?”钟跃民才不怕父亲拍桌子。  父亲缓和了口气:“跃民呀,你不要总是发牢骚,也不要有抵触情绪。我这辈子经历的事多了,十七岁参加红军,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上百场,能活到今天已经是赚了,像现在这种隔离审查,我在四二年延安整风的时候就经历过,我相信党和人民会把我的问题搞清楚的,我们应该相信党。”  钟跃民玩世不恭地说:“爸,昨天我用扑克给您算了一卦,卦上说您这辈子命犯小人,您走到哪儿,小人就跟到哪儿,躲都躲不开,您相信谁也不如信自己,信儿子,我看这样得了,咱不跟他们玩了,反正这儿也不是监狱,想走拔腿就走,就那几个看守也就是个摆设,我带几个朋友就把他们收拾了,您先到外地没倒台的老战友那儿躲一段时间,过了这段风头再说。”  钟山岳苦笑着:“你在说梦话吧?我能躲到哪儿去?问题不解决,连老战友都不敢收留你,别胡说了,你是不是没钱了?我这里还有五块钱,你拿去。”  钟跃民惊讶地问:“哪来的钱?您每月才发十二块生活费,比我还少三块。”  “我省出来的,这里花不着钱。”  钟跃民忽然发现父亲抽的烟变成了一种极简陋包装的经济烟,这种烟是当时最便宜的,每包只有九分钱,他记得父亲以前抽烟的档次不低,不是中华就是牡丹。他的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爸,这钱我不要,您留着买几包好烟,经济烟太毁身体了。”  看着儿子懂事了,钟山岳很欣慰:“儿子,长征的时候我还抽过树叶子呢,人这一辈子总要赶上些沟沟坎坎,这没什么,有时一咬牙就挺过去了。四一年反扫荡,我带一个连被鬼子包围,硬是打了三天三夜,一百多号人最后只剩下七八个,我们每人怀里揣了一颗手榴弹,只等着鬼子再冲上来就拉火,当时谁也没打算活下来,可撑到最后一刻,就来了援兵。儿子,无论什么时候,再困难也要咬牙挺住,不为别的,就因为咱们是男人啊。”  钟跃民玩世不恭地哼了一声:“爸,咬牙也得有个限度,总不能一咬牙就是几十年……”    天桥剧场位于北京宣武区北纬路的东口,毗邻大名鼎鼎的天桥。这一地区的房屋破旧低矮。1949年以前,这里是北京最热闹的地方,也是京城下层老百姓的娱乐场所。1949年以后,这个地区逐渐衰败,江湖艺人们改行的改行、老的老、死的死,当年闻名遐迩的“天桥八怪”,也只剩下撂跤的宝三儿、变戏法儿的刘半仙。天桥的寿终正寝是在1966年的“红八月”,红卫兵的崛起使宝三儿、刘半仙等天桥遗老吓得卷了铺盖卷,热闹了百十年的天桥终于变得冷冷清清。  天桥的热闹虽然不复存在,但在这一地区居住的居民成分却并没有改变。这里远离工厂区,产业工人很少,居民多是引车卖浆之流,在钟跃民等人的眼里,这里相当于敌占区,平时若是没有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他们绝不会来这儿。北京的军队大院多集中于海淀区,机关大院多集中于东西城,数宣武区和崇文区最破烂。以宣武区为例,天桥向西是南横街,南横街以北是菜市口、达智桥。菜市口以西的广内、广外大街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平民居住区。  在钟跃民等人的眼里,那些在天桥、达智桥破烂的街头和胡同里闲逛的青少年们,都是些流氓团伙。这些人缺乏教养,心毒手狠,以无知为荣耀。  在平民子弟们的眼里,干部子弟成天牛逼哄哄的,倚仗着爹妈的势力胡作非为,整个一群少爷坯子,打架缺乏单打独斗的胆量和技巧,他们最喜欢一拥而上,最好是一大帮打一个,徒手打不过就动家伙。他们对干部子弟一律称为“老兵”,就是老红卫兵的意思,因为早期的红卫兵几乎清一色是干部子弟。  如果你站在1968年北京的街头,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分辨出这两类出身不同的青少年。他们的区别在于举止和气质,还有说话的腔调;胡同里长大的孩子都说得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喜欢带儿音,而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则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从衣着上看,“老兵”们喜欢穿军装,解放军部队不同时期发的军装都属于时髦服装。年龄稍大些的孩子穿件洗得发白的人字纹布的黄军装,肩膀上还留着佩肩章用的两个小孔,显得既朴素又时髦,不显山露水;年龄小些又喜欢张扬的孩子,便从箱子底翻出老爹的毛料军装穿上。1955年部队授衔时,校官以上的军官配发的衣着是很讲究的,冬装有呢子和马裤呢面料,夏装有柞蚕丝面料。将军们的军服就更讲究了,同是呢子军装,将军服的面料要高出校官服面料一个等级。他们还配发了水獭皮的帽子和毛哔叽的风衣。于是各种面料的军装便成了时髦货,就连和军礼服一起配发的小牛皮松紧口高靿皮靴,也成了顶尖级俏货,俗称“将校靴”。干部子弟们大概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表现父辈的级别,却没料到平民子弟也认可了这种时尚,没有军装穿没有关系,只要你有抢劫的胆量,没有什么东西是弄不来的。所以,要是你在1968年北京的街头发现一个头戴水獭皮将军帽的青年,你可千万别以为他就是个中将的儿子,他父亲是个钟表匠也说不定。  这么说吧,要是你在1968年的某一天,穿一身将校呢军装单身出门,如果你不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那么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等你走出两公里,就会被扒得只剩下裤衩儿背心,要是这位里面没穿裤衩儿,那就活该你倒霉,光着屁股回家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大院里的孩子,还是胡同里的孩子,则又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安分守己的,一种是喜欢在街头闹事的,这类人被称为“顽主”。多年以后,有个作家还以此为名写了个中篇小说,最后又拍成电影。令人遗憾的是,影片中饰演顽主的几位当红明星只演出了当年顽主的玩世不恭,却没表现出顽主们斗殴时的凶狠和骄横。  如此说来,钟跃民一伙在1968年是当之无愧的顽主。    天桥剧场售票处的台阶上凌乱地码放着一些砖头,砖头一块挨一块排成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队,这些砖头代表排队人所占的位置。售票处附近到处是成群结伙的青年,脖子上挂着军用挎包,双手插在裤兜里,放肆地打量着每一个过路的人。这些青年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和别人对视的时候,目光中充满着挑衅和不屑。  钟跃民一伙七八个人也站在路边,天儿太冷,他们之中不断有人在跺脚取暖,往手上哈着热气。  一个中等身材,粗粗壮壮的男青年走了过来,他面相凶恶,走路端着双肩,呈八字步,一步一晃。  钟跃民一见,连忙迎上去,摘掉皮手套和他客气地握手,这就是钟跃民的小学同学李奎勇。  钟跃民扭头将袁军、郑桐等人介绍给李奎勇。  袁军傲慢地戴着皮手套和李奎勇握手,李奎勇微微皱了一下眉,他的目光和袁军挑衅的目光相遇了。  “你就叫李奎勇?老听跃民提起你,我耳朵都磨起老趼喽。”袁军冷冷道。  李奎勇面无表情地问:“哦,他都说我什么?”  “说你从小就练摔跤打拳,那句话该怎么说来着?噢,拳打天下好汉,脚踢五路英雄,你有这么厉害么?”  “没这么邪乎,不过嘛……像你这样的三五个我还能对付。”  袁军冷笑道:“菜刀你能对付吗?”  李奎勇突然伸手摘下袁军头上的呢军帽,用手拈拈,又扣回袁军头上:“你这将校呢帽子也太旧了,都快磨破了,回头我给你换顶新的,我那儿还存着一打呢。”  袁军暴怒地将手伸进挎包:“我剁了你丫的……”  李奎勇一把按住他的手:“小子,你活腻了?你敢动一下我弄死你。”  钟跃民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奎勇、袁军,你们俩要是互相看着不顺眼,改日约个地方单练,谁把谁废了那算本事,可今天你们都是冲我面子来的,当着我面儿动手就不够意思了吧?”  李奎勇阴沉着脸松开手:“好吧,今天我给跃民一个面子,小子,你记住了,你欠我两颗门牙。”  袁军冷笑着不服气:“你也记好,你欠我一条胳膊,想着点儿还。”  远处传来一片自行车的转铃声,一伙穿黄呢子军大衣的青年骑着自行车飞驰而来,他们旁若无人地支好自行车,拎着弹簧锁走上售票处的台阶,低头看看那些代表排队人的砖头,轻蔑地相视而笑。  一个青年从挎包里抽出一把菜刀,“当”的一声扔在最前边,大声喊道:“都看好了啊,我这把刀排第一,谁不服就跟我这刀说话。”  另一个青年抬脚将几块砖头踢飞:“哪儿来这么多破砖?”  这显然是明目张胆地挑衅,钟跃民一伙儿呼地一下全站起来,不约而同地把手伸进挎包。李奎勇拦住钟跃民:“跃民,用不着你出手,我来摆平这些小子。”  他双手插在短大衣的口袋里慢慢走过去,叉开双腿稳稳站在那伙人面前。  双方的目光对峙着。李奎勇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听好,我今天心情不错,这是你们的福气,你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快点儿把那几块砖照原样码好,再给我的哥们儿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  一个青年亮出菜刀,不屑地说:“谁的裤裆开了,露出这么个东西来?你胆儿不小呀,知道我是谁吗?”  李奎勇笑了笑:“你是谁?”  “计委大院小明,听说过么?”  “没听说过,莫非也是裤裆里钻出来的?”  几个青年大怒,纷纷抽出凶器扑上来,嘴里喊着:“剁了丫的!”  李奎勇敏捷地跨上一步,闪电般贴近那个青年,一只胳膊搂住他的脖子,另一只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把雪亮的剔肉刀,刀刃顶在他的颈动脉上,刀尖已划破皮肤,鲜血顺着刀刃流下来。  几个青年吓白了脸,全身都僵住了……被搂住的青年腿都软了,直往地上出溜,他张着嘴,一时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蹦出几个字:“大……大哥,我服了,我……服了……”  李奎勇放了手,轻蔑地说:“就这副熊样儿还敢到这儿来拔份儿?都给我滚,别让我再看见你们。”  几个青年灰溜溜地仓皇逃窜。  钟跃民笑着向李奎勇竖起大姆指,顺手向李奎勇甩过一包“牡丹”烟。  李奎勇收起刀子,接过烟,点燃一支,阴沉沉的目光向四周扫了一圈,周围看热闹的人群都把目光转向别处……    夜深了,北风呼啸着向等候在售票处旁的人群席卷而来,钟跃民、袁军、郑桐等人把旁边的建筑工地上堆放的木料搜集过来点燃了一堆篝火,由于木料放得太多,火苗竟蹿起三米多高,险些烧着了上面的电线。建筑工地的值班人是个老头,老人战战兢兢地刚要制止,被袁军一瞪眼就把话给吓回去了。  这是个无法无天的年月,身为守夜人,他只能起个稻草人的作用,单个的流氓尚且对付不了,更何况今夜,老人有个感觉,好像今夜全城的流氓团伙都来了,这可招惹不起。  一伙儿穿军大衣的部队子弟凑过来和钟跃民打招呼:“跃民,借光啦,冻得受不了,让我们也烤烤火。”  钟跃民笑着说:“你们可真会享现成的,总得交点儿税呀,可不能白烤火。”  一个戴羊剪绒皮帽的青年问道:“跃民,饿了吧?你们踏踏实实坐着别动,我们哥儿几个去找点儿吃的来。”  袁军说:“好呀,再弄瓶酒来。”  “哥儿几个瞧好吧。”  

编辑推荐

  《血色浪漫》因生动描绘了一代军院子弟在特殊年代的残酷青春,而成为书写青春往事的经典著作,畅销逾50万册;同名电视剧的播出更使本书家喻户晓。  都梁把“血色”和“浪漫”通过几个热血青年的故事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出“在路上”的理念。钟跃民们的执着与坚持,他们的勇敢与义气,使他们的青春时光涂满了血色的风采,也令今天的读者为之向往,这是那个时代独具的浪漫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血色浪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4条)

 
 

  •   大学时受舍友的影响看了刘烨主演的这部电视剧,一下子本这几个贫嘴的孩子给吸引了,那种残酷而又激越的青春 ,发自人的本心的纯真浪漫 ,带着探险式的浪漫,真的打动了我,我似乎也到了那个年代,跟他们一起感受。钟跃民、袁军、郑桐、张海洋、李奎勇、宁伟,周晓白,秦岭,高月,吴满囤,珊珊;这些年轻人,用他们的潇洒而热血情怀,泼洒了一片血色浪漫。
    偶然在当当上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买了,收到后一口气读完了,情节跟电视基本不差,唯一不同的是,书中周晓白最后是嫁给了袁军,总而言之,很精彩,不容错过。浪漫人生,动荡的生命,怒放的爱情,我们一起感受吧
  •   我几年前,就把都梁的小说《亮剑》、《血色浪漫》和《狼烟北平》都看完了。这次我买本书,完全是为了收藏,而且想再看一次小说,再温习一下那个时代的情景,钟跃民这个人作为主人公我是很喜欢的,非常有正义感,是个血性男儿.....作为中国办都应该那样...
  •   以前曾经看过《血色浪漫》,特别喜欢人称“背着菜刀的诗人”的钟跃民,当然也很喜爱书中的其他人物。个人觉得本书的人物形象饱满真实,而且具有学习性。那一个年代的事情,光是看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想要走南闯北,一直走在路上。我一直被书中人物们的那种兄弟情谊,战友情谊所感动。这本书,虽是那个混乱而血腥的年代,却更让人感受到青春、胸怀、理想,还有面对人生重大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惊动人心的勇气,以及对梦想锲而不舍的追求。
    书的纸张不错,手感蛮好的,就是字号稍微显得有些大,我个人不偏好大字号。
  •   钟跃民的一生太过传奇性,他所过的已经不是普通人的一生,而是一种追求,一种体验。这样的人生才叫精彩。都梁的书我都喜欢。兄弟们特别关注亮剑和血色浪漫,最喜欢了
  •   喜欢都梁的小说,《亮剑》、《狼烟北平》、《血色浪漫》一部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笔不错,情节亦引人入胜,看着感觉很过瘾,呵呵
  •   意识到什么算浪漫,是从看电视剧《血色浪漫》开始的。大学时为了修满选修课学分,专门参考了别人的意见,打听到有两门选修课是不动脑子就可以轻松通过的,一门是“电影鉴赏”,还有一门是“民歌鉴赏”。本想选前一门,发现捷足先登者太多,只好退而求其次,抓紧选了后一门。做出这种选择当然不是为了真要了解民歌,但却是种瓜得豆,有了意外的收获。民歌鉴赏课的上课时间安排在周六下午,按照大学上课的惯例,第一节课是必须要去上的,这一原则也被所有选休了这门课程的同学所遵守。一教室的人叽叽歪歪地等待着老师出场,都以为老师会是个很有艺术气质的人,会在课堂上扯开嗓子给我们唱点民歌,或者至少应该放点宋祖英演唱会之类的,结果老师给我们放起了《血色浪漫》。老师的做法是很聪明的,谁都明白,想让我们这群学生静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听宋祖英或者谁唱民歌,都相当于对牛弹琴。作为观众的我们肯定都会不约而同地把阳春白雪当成下里巴人,然后该玩手机的玩手机,该看小说的看小说,实在无法忍受就只有逃课,用对待任何无聊课程的方式对待他的民歌鉴赏课。不过,老师这一次用《血色浪漫》征服了我们。片子没有从第一集开始放,而是从钟跃民一伙到陕北插队开始放,从那一集开始直到后面几集,都有带着黄土味儿的信天游穿插在其中,所以民歌只能算是课程上的配角。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娱乐第一,学习第二。前面的故事没有看到,并不影响剧情和大家对片子的喜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钟跃民和秦岭的信天游对唱,两人面对面地坐在黄土坡上,中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沟壑,隔不断的信天游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飘散开来,带着相互之间深情厚意,此时,任何声音都不如那情歌美妙。一曲终了,余音渺渺,四目相对,现实中的不如意似过眼云烟般消散。一刹那,天地之间只剩下两个人的美好,令人羡慕不已。
  •   一直很喜欢都梁这个作者 强力推荐血色浪漫 钟跃民那种人生使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的梦
  •   几年前就看过《血色浪漫》的书和电视剧,大陆的小说和电视剧看的不多,这是极少数的能完整看完的一个。前些日子又突然想起了它,对那个背着菜刀的诗人的故事仍有一份牵挂,于是买了这本新版的书。看完后心中感慨万千。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革文学作品!
  •   喜欢血色浪漫,以前就特喜欢电视剧,看书更是令一种味道
  •   血色浪漫的电视剧 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看 然后才决定要买这本书 一本送给朋友了 一本自己珍藏了
  •   大学迷茫期,连夜看完了血色浪漫,知道了原来在中国也有一种人的生活是在路上。所有的经历所谓好坏,都不过是经历而已。但是,要认真每一段经历。现在的我,也依然在路上。重新买一本书,以作收藏。
  •   很喜欢这本书。由于我忘了评价,导致隔了这么久才发现。。罪过罪过。。血色浪漫是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很支持!!!
  •   早先看过的一本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是一些热血青年,很符合书中描绘的那种奔放的年代。整体来说写得很不错,一个个人物都被作者描绘得个性丰满、栩栩如生,后来根据小说拍的电视剧自己也看了那么几集,到现如今脑海中还有钟跃民的光辉形象。这次买来也纯粹是为了收藏,因为之前的那本书在被借过几手后已经有些破损。呵呵,纯属个人爱好。
  •   多年以前看到同名电视剧,很喜欢。看看剧中人物的悲喜,感受远去的那个年代。很喜欢都梁的笔触,因为很多那个时代的作品都是悲苦的、带有很多伤痕的,唯都梁笔下的人物是乐观的、满怀希望的迎接着时代赋予自己的命运。
  •   血色浪漫,朋友买的,相当好的一本书!!!!!
  •   血色浪漫,很精彩,值得一读!
  •   鲜血?浪漫?谁说鲜血和浪漫无法统一?这就叫血色浪漫。
  •   之前一直是男朋友送我东西,知道他喜欢血色浪漫,就想给他一个惊喜,送给他后,他好喜欢。。
  •   不愧为都梁的开山之作,更像是写出了作者的青春记忆。
  •   一个时代的诠释,一群热血青年的浪漫岁月。
  •   钟跃民一直是我的偶像!活得潇洒,活的浪漫,活的不羁!一直十分向往
  •   从街头的“无赖”,到部队的代营长,再到野生动物保护队,钟跃民和他的伙伴们演绎了青春的热血。
  •   虽然我出生75后,虽然书中的年代比我经历的早了二十年,但是不管信不信,书中前半部分的顽主生活太真实了,那就是我们的生活,虽然没有了血雨腥风,但是各个大院间的“盘道”,干部子弟的穿着,语言,调侃等等等等都是真真正正的真实,而且我跟钟跃民是真真正正的校友,“育校”的!
  •   看了电视剧后 喜欢上了钟跃民的种种 有关那个年代的人们,那个年代的生活。还不错。。
  •   喜欢钟跃民的浪漫人生。。
  •   看电视剧已经好几遍了,看书以前在手机上看过一次,这次就很想收藏这本书,钟跃民这个人物影响我了很久,后来慢慢发现我真的做不了他,但是他带给我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存在
  •   都梁此人,人低调,书写的好,真想成为他的弟子,他的书我基本全买了
  •   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看了5遍,很喜欢钟跃民这个人物,所以买来看看
  •   小说比电视剧好看,刘烨不是我心目中的钟跃民形象。值得一看,极力推荐
  •   都梁的书基本老公都读过,这一本他之前有,外借后没还,我需要看,又买一次。我们都喜欢都梁的小说。
  •   最喜欢那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年代,如果能穿越,我希望能回到文革或者民国
  •   都梁的书都很赞啊
  •   都梁的书,读起来很有速度感,笑着笑着也有时能哭出来,总体而言,比较有质感
  •   喜欢周晓白,虽然明白她不可能是钟跃民的选择……电视剧里,刘烨演的不错,人物都不错。
  •   前半部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诙谐幽默。
    后半部分现实主义,沧桑、沉重。
    感觉前后风格变化太大,好像前后不搭。
    总体上讲,这本书写的不错。有兴趣了解那段历史、那些人的那些事的人可以一睹,定不虚此看。
  •   我很喜欢以文革为题材的小说。我很喜欢那时那个年代人的青春。热烈的,豪放的,美好的青春。
  •   看完书感觉电视剧里刘烨演活钟跃明了,这书值得买了收藏
  •   喜欢这部电视剧然后才喜欢这部书的,本书跟电视剧演的不太一样,区别在于更加真实,生动了,电视由于政治原因很多东西没有表现出来,毕竟这个时代太敏感了。看完电视剧之后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下这本书与电视的不同。
  •   都梁很强,值得一读可以啊
  •   喜欢都梁!
  •   喜欢都梁先生的文章。希望能再次看见您的精品文章。
  •   不知道为什么会取那个标题,感觉是一个从未触及的真实的世界!电视剧似乎不如书的内容更吸引我!喜欢那个时代的每个人,每个热血的人,每个不热血的人!感觉都是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人!
  •   可惜先看的是电视剧

    那个年代那些事,给人悲壮沧桑的感觉
  •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开始看的时候已经被小说的背景所吸引,而小说的精彩是书中人物的刻画。没有探究小说的真实性,但却让我深深相信小说的真实性,在看完小说之后,就找改变的电视剧看了。想将关于小说的所有报道都彻底的看一遍。
  •   我最关心的是浪漫爱情的结局。
  •   太愿意看了,文革时代的青年的故事,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写的非常好,让我不自主地一次回意,回到当年我的青年时光,感触很多很多,回意是甜蜜的也是痛苦的,伴着阵阵忧伤,已远离,好书,时常看看...
  •   作为曾经影响我最大的书籍,伴随着我青春的事迹。如今,再回首,虽然感触不再那么深刻,虽然故事情节觉得不再那么符合现实逻辑。但是陪伴着我的青春,必须5分。
  •   他的书和被改编的电视剧是完全不同的一类,值得。
  •   老三届年代的周杰伦;背着菜刀的浪漫诗人。他们是一群有梦想并且为了梦想努力的人。
  •   喜欢钟跃民这个人物,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个作者。 好书不分年龄,我20几岁,我父母50几岁,都喜欢看。
  •   总的来说不错,送货超快,服务很好。这本小说对我影响很大,买它是想收藏。我喜欢这个红色的封面,但是不喜欢看到说他们是那个年代的周杰伦,还有每章前面写的那段话为了引眼球有点烂俗了,这本书完全没必要弄这样的噱头。
  •   钟跃民是一杆理想主义的旗帜。在这一点上有着我无比佩服的坚定。   人们经常会感叹,往往走着走着就会忘记了自己本来想要干什么。人生也是如是。在生活的洪流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最初的单纯,最初的人生追求。尤其是当今的社会背景,用一句物欲横流、人云亦云来形容应该并不过分。多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会被物欲所驱使,慢慢地忘记了自己刚开始的追求。当我们在生活的磨难和失败中一次又一次低下自己的头颅,一次又一次更改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时,我们早就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在那些从“想不通”到“想通了”的一个个过程中,我们终于被改造成了随波逐流的体制下和社会化的奴隶
  •   很喜欢这个电视剧,看了两遍,书也很经典,质量也不错
  •   珍惜青春的岁月。
  •   希望自己的青春也是充满激情的
  •   从书里可以看出那时的激情岁月以及发生在年青人之间炙热的感情,那些青春冲动的岁月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
  •   看过电影连续剧,再看书,感觉更细腻。难得的好书!送给我老公,他特喜欢看钟跃民下乡的那段经历。
  •   一直觉得看书比看电视剧过瘾 再优秀的导演也不能超越原著在读者心中的位置
  •   电视剧和书一样精彩,推荐购买,哈哈,写的很好,很赞。
  •   我看书还是比较杂的,各种题材的都有。这次买的大部分都看过(电子书、电影或是电视剧),觉得值得收藏,所以买了。
  •   电视剧没看,看书吧。一般看书比看电视剧更吸引。
  •   好看的书,比电视剧好看
  •   看了电视剧才来买书的 和剧情有偏差 但是都喜欢
  •   拿到手后爱不释手,和电视剧情节几乎一样,但书更好看。书的质量很好,非常喜欢。
  •   因为电视剧才买了书,都很好
  •   真的很不错,电视剧和书都很好看
  •   我看小说基本就是想着电视剧的情节,
  •   小说比电视剧好
  •   经典电视剧的书籍,可以从中了解不一样的东西
  •   喜欢钟跃民
  •   很喜欢钟跃民的生活态度,加油
  •   很羡慕钟跃民的人生经历,如此丰富多彩,可能永远都不会有钟跃民的人生轨迹
  •   去年看的了,一直忘了评价,但是真的很好看,虽然以前都觉得自己不会喜欢那个年代的故事。看完小说就不想看电视了,等有时间再看一遍书。
  •   曾经沉淀在心底的那份激情终于有机会被唤醒,读过这本书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喜欢这本书,包括电视剧,真的是很不多
  •   看了电视剧后买的这本书,刚看了第一章,风格和电视剧一样。
  •   很好的一本书,比电视剧好看!!!顶
  •   看了电视剧,又从大学图书馆借书看,然后买一本收藏
  •   还没看完。挺好看的,看过电视剧,
  •   电视剧看了2遍,现在看看书本,感觉不一样
  •   曾经彻夜看这个电视剧,喜欢里面人物的生活方式,自由,游戏人生,回来后一口气一个星期看完了,真的很不错
  •   比电视剧好看,很好
  •   原文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   这是一本关于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把磨难变成趣味的书。人真的可以过得很潇洒,但得有潇洒的资本,并不是谁人都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满不在乎,谈笑风生,以自己的精神去感染人,去帮助人。这就是这本书感染人的地方,算来世界上最多的,还是一般人、俗人。书中还告诉人们一些社会现实,那就是龙生龙、凤生凤,看到李奎勇死时说的那些话,我沉默了。对比起那些将门的孩子们,他们没有先天优秀的基因,没有好的成长环境,与生俱来就是背不动的负担,填不尽的坑,死都成了解脱。钟选择了一种游戏人生,其实谁不想呢?
  •   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自己从未看到的中国,从未看到的青年人,是那样青涩,那样活力,不像我们这一代,从出生就带着一丝哀怨。上一代的人们虽活的清苦,却笑的痛快!
  •   在路上的感觉也许是很多人都喜欢追求的,尤其是男孩子,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喜欢里面的秦岭,她小小年纪,就看透了一切,没有过多的纠葛,爱了就认真的爱,不合适在一起,就把感情埋藏起来,当爱的那个人遇难的时候会伸手去救援,当一个男人为自己付出一切的时候知道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男人,无论是剧中的谁,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本性,在那个没有约束,没有规则的年代,他们活得很精彩。
  •   替老爸买的,对这类题材有兴趣!本来只想买亮剑,同一个作者,也听过挺受欢迎的书!买来看看!
  •   真的喜欢这部小说,可能是我喜欢了解那个动荡年代的原因吧。在动荡年代里才能展现个人处于困境中,坦然面对一切的个人魅力
  •   今年所读到的最好的小说!太喜欢了!作品时间跨度之大令人惊讶!63字的篇幅令读者过瘾!
  •   同学说这本是看了还会想再看的,买里看看,顺便收藏。但是看封面写的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有点囧
  •   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在路上,享受的是过程。永远不被生活羁绊,永远在路上。这是一本好看的书,值得你认真读,你会发现在路上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方法。不管生活给了你怎样的苦难,永远有一颗不屈服的心。
  •   钟烨民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
  •   还没有打开细读 随便翻了扉页 很喜欢 寒假里有事做了 很喜欢在当当买书 送货快 也总能选到合适价位的好书 支持当当 愿越做越好
  •   很喜欢那个时代的小说作品
  •   那个年代的人,我们还是很有感触的
  •   真实客观的描写了那个年代
  •   很深刻,特殊的时代。好看。
  •   看过好多遍以后才舍得买下它,然后送给自己喜欢却没敢接受的男孩子,那时候的记忆还在,只是物是人非。。。
  •   就是那几天下雾下雪··周日拍的周四才到书还不错
  •   来的速度还好。
    书很不错,看电视看得,不过却比电视好多了。
    书上一个细节和电视是不一样的,晓白最后的归属。
  •   高中时代的经典 没啥好说的 给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