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朱旭泰 页数:全三册
Tag标签:无
前言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达摩北上,六祖南下,无一不是弘法利生的典型。佛教教导人们运用智慧,离苦得乐,达至解脱境界。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现实和理想之间巨大的鸿沟,牵引着人们东奔西跑,为了一平米的房子,整日拼搏。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的态度:如果淡然面对职位的升迁,那么工作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如果宽容对待他人的误解,那么与人相处就不再是尔虞我诈的虚伪;如果摈弃了金钱名利的追逐,那么度过的每天就不会是身不由己的无奈。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如果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在工作上,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能事业有成;如果把“众生平等,孝亲尊师”用在处世上,生活中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内容概要
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
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佛学,是祛除我们心中焦虑疑惧的力量,禅,是安定我们身心的一剂清凉散。本书中佛学大师们从佛教的视角,用现代人的观点,对人生、社会、生死作出的新的解释,帮助您随时汲取禅师们灵活幽默的智慧,把我们的妄想烦恼止于无形,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佛眼看人生》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佛眼观处世》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
佛学,是祛除我们心中焦虑疑惧的力量,禅,是安定我们身心的一剂清凉散。本书中佛学大师们从佛教的视角,用现代人的观点,对处世作出新的解释,帮助您随时汲取禅师们灵活幽默的智慧,把我们的妄想烦恼止于无形,在无常的岁月里,活出充实自在的人生。
《佛眼观生死》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
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其中既包括当前广受信众欢迎的星云大师、圣严大师等人的文章,也包括对生死问题有专门研究的达照法师、证严法师等人的文章;既有《大藏经》中的原始经文,也不乏寓意深刻的佛教故事。
作者简介
妙皇法师:台湾佛光山法师,佛学大师星云的女弟子,现在是武汉大学佛教系的博士,师从佛学专家麻天祥教授,对佛理有较深的研究和悟性。本丛书的另外几位编撰者都是妙皇法师的师妹师弟。
书籍目录
《佛眼看人生》
第一章 可贵的人生
◆1.生命是什么?
◆2.生命由因缘而来
◆3.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4.永恒的生命
◆5.人身难得,生命可贵
◆6.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
◆7.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
◆8.学习佛法,改变生命
◆9.感悟生命
第二章 自在的人生
◆1.放下什么?
◆2.万事有因,宽恕解怨
◆3.除去心头火
◆4.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5.花开见佛悟无生
◆6.从宽容中扬弃嫉妒
◆7.放下染缘即佛缘
◆8.不动心
◆9.贪婪之欲是烦恼根本,珍惜当前所拥有的
◆10.身心自在
◆11.放弃自己的成见
◆12.放下爱恨恩怨得清净无染的心
第三章 幸福的人生
◆1.播下善良的种子,将有幸福的收获
◆2.仁爱慈和
◆3.布施是获得幸福的秘密
◆4.不以金钱论贫富
◆5.成人之善,成人之美
◆6.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缩小自我,放大心胸
◆8.人心向善,吉福就现前
◆9.幸福人生的原理
◆10.爱“福”的人
◆11.知足则幸福常存
第四章 健全的人生
◆1.做合格的人
◆2.道在日常生活中
◆3.修剪欲望
◆4.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5.少欲者知足
◆6.平常心是道
◆7.心善行善,能延年益寿
◆8.心田不长无明草
◆9.孝顺父母——世间 第一福田
◆10.在忍辱中培养品德
第五章 智慧的人生
◆1.能大能小
◆2.金钱是学道的资粮
◆3.财富与荣耀,幸福的谎言
◆4.大机大用
◆5.人生之最
◆6.占小便宜吃大亏
◆7.心眼
◆8.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9.布施不是便宜别人,而是便宜了自己
第六章 快乐的人生
◆1.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2.求人不如求己
◆3.身心自在是最大的快乐
◆4.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5.烦恼如雾起云生
◆6.时时心存善念
◆7.快乐的法门
◆8.快乐之道
◆9.淡泊可以带来快乐
◆10.心开意解
◆11.快乐自己决定
◆12.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第七章 成功的人生
◆1.人为什么有命运?
◆2.观念可以改变命运
◆3.信仰可以改变命运
◆4.修行能够改变命运
◆5.开创命运
◆6.人人皆有佛性,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7.善缘好运
◆8.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9.转厄运为好运
◆10.改变命运的方法
◆11.如何掌握命运
第八章 收支平衡的人生
◆1.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2.乐与苦皆由自心所造
◆3.知足知不足
◆4.傻人有傻福
◆5.欢喜接受别人的批评
◆6.从讥谤中庄严福慧
◆7.从谦卑中长养自尊
◆8.运化困难为菩提道
◆9.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10.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
第九章 全面的人生
◆1.自信能致富
◆2.打开心门
◆3.做自己的主人,不跟随别人
◆4.生活,淡泊简单就好
◆5.忙就是营养
◆6.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7.培养信心
◆8.从心不苦到身不苦
◆9.在工作中获得充实
◆10.转烦恼成菩提
《佛眼观处世》
第一章 佛学大师教你为人之道
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佛是为大众谋幸福
广结善缘,自谦而尊人
用慈悲心来软化他人
不要忘了基本精神
识人之道
拒绝是一种艺术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
做人低姿态,做事高水平
为学定要深心
恬淡是养心 第一法
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
身苦心不苦
走出老年的悲哀,服务奉献社会
理解对方,反省自己
生儿女易,教儿女难
圣人之善,以孝为端
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一个独立人格
顺法调御,以爱教导
进步不落后,圆融不极端
不仅事情要做好,人的本分也要做好
做好自我情绪管理
与人交往须带三分侠义心
第二章 佛学大师教你享受生活
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
会善用时间,就是会处理生命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重新拾回天空的宁静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把“难”字从口边,从心里去除
白开水虽淡,可淡有淡的味道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养深积厚,成就必高
“忙”没关系,不“烦”就好
责任是菩萨的本分
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
素菜才是最高级的养生食品
第三章 佛学大师教你合理理财
开源节流,如法布施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做好优质的人生规划
明白因果,相信命运可以改造
八正道是人生正轨
要顾及全局
以人为本
有钱不会善用是很苦的
别忘了经常“打扫”我们的身心
追求快乐,取之有道
安心定志,随机应变
从自我中心中得到解放
扩大我们的生活领域
在有限的时光中,扩大生命的价值
多接纳人,多包容人
第四章 佛学大师教你心怀社会
缔造人间乐土
度一切苦厄
心怀和平
做大地的园丁
报恩社会
信仰是社会的向心力
人类的生活运作就是一部经济史
教化和引导是很有意义的事
重视再建民族文化的重心
心怀民生
去私戒懒,为公服劳
第五章 佛学大师教你调整生活态度
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得做好
树立健康的工作态度
投人生命,赢得美满家庭、成功事业
念头一转,自在即来
养成使自己变得优秀的习惯
怎样活出积极的人生
遵守规矩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贫困不使人痛苦,人却苦于贫困
做大事要有恒心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
有条件的虚荣心
心胸开阔,不滞外境
有限度的自由发展
直击升学压力
理智的青涩之恋
珍惜现有的幸福
当学会尊重自己
站在时代之前
第六章 佛学大师教你处理危机
化危机为转机
在危机中撑起自己的生命
面对问题才能走出忧郁
自杀造成没完没了的痛苦
对症下药,调服病魔
在失业期间增值自己
走出失恋的阴霾
走出婚姻危机
找出原因,安度经济危机
“绝望状态”正是人生的关键时刻
调整情绪,游刃职场
《佛眼观生死》
第一章 解读生命
◆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什么
◆生命从何来
◆认识你自己
◆生命之维系
◆易逝的生命
第二章 生死之间
◆必然的归宿
◆佛教生死观
◆生死的痛苦
◆生死之抉择
◆生死几层次
◆坦然对生死
第三章 无常人生
◆一切行无常
◆无常的人生
◆无常是正常
◆无常不可怕
◆加减的人生
◆无常的价值
第四章 活在当下
◆易逝的时间
◆一呼一吸问
◆从今天开始
◆现在最可贵
◆安住于当下
第五章 父母是佛
◆佛教孝道观
◆父母家中佛
◆父母恩难报
◆怎样尽孝道
◆对众生尽孝
第六章 生命是宝
◆健康饮食观
◆长寿自己求
◆当面对病痛
◆生命是宝贝
◆不要杀自己
◆心灵的环保
第七章 众生平等
◆佛教平等观
◆杀生的定义
◆杀生乃恶业
◆众生皆怕刑
◆培养慈悲心
第八章 改变命运
◆佛教命运观
◆一切靠自己
◆小草的精神
◆度一切苦厄
◆将命运改变
第九章 告别生命
◆在死亡面前
◆死亡的艺术
◆死前之交代
◆临终之切要
◆反向之关怀
◆死后的生命
第十章 超越生死
◆生命“无量寿”
◆有没有来生
◆生命的解脱
◆涅槃的境界
◆真正的幸福
章节摘录
第一章可贵的人生◆7.寿命多灾厄,如风吹水泡欲脱离生死,首先须明白无常的道理。今朝健在,明日大病忽至,一口气不来已成后世。世间人认为过生日是长了一岁,庆生时希望得到祝福,殊不知生命是过一秒就少一秒,不断地缩减,如渐渐缺水的鱼,有何可乐?仔细观察,世界有成、住、坏、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事、物是永远存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无数众生出生,也有许多众生死亡。无论贫富贵贱,皆不免一死。即使家财万贯,忽遇水、火、风灾,则财产尽失。明白无常之理,并非消极地及时行乐、纵情恣意,应当更珍惜寸阴,广修福慧。所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一般人认为黑、白无常是两个鬼;其实,白天是白无常,晚上就是黑无常;众生的心从早到晚总是妄想不断,念起念灭,更是无常。如何脱离无常呢?小乘依风大修数息观,先对治散乱心,进一步掌握出入息,渐渐地性命就不在呼吸间了。大乘法门则一切不依,只是保持当前这一念觉性,动静闲忙都能作主,日久功深,则生灭心转为不生灭心、无常变成有常,就能脱离无常之苦。《法句经》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若能了达无常之理,便不会执着一切生灭的假相,更能积极修行,契悟不生灭的真理,则“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即得成就无量光、无量寿。——惟觉法师《生即有灭》三界六道众生,有生必有死,一切皆是无常的本性。《除忧书》云:“地上或天中,有生而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生已必定要死亡,生而未死者,这种事例不说见到,就是连听都从未听过。尤其赡部洲人寿命无定,违缘灾难很多,以生病、战争、地、水、火、风四大等违缘,随时都有失去宝贵生命的可能,诚如《地藏经》中所说:“无常大鬼,不期而到。”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其他经中也讲过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藏文《亲友书》中的此颂是:“如水聚泡遭风坏,今生多灾更无常,安然无觉沉睡中,能得醒觉真稀奇。”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索达吉堪布《亲友书》略释人身最难得,但是生命最容易失去,随时随地都有危险。人的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来死,在什么地方死,谁也确定不了。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很简单啊!人的生命就像个水泡一样,没有一点点的可靠,最脆弱,时刻都有危险。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有危险,但是我们一点点也不在乎,一点点也不考虑,这个时候我们还不如动物,不如畜生呢!连畜生都注意,它知道时刻都有危险,它也很精神,很注意。你看我们,糊里糊涂的。早上天亮了,知道要起床;晚上天黑了,知道要睡觉。中间肚子饿了,知道要吃饭,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你看,多愚痴啊!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生命也是无常的。学修无常特别的重要。我们没有学修无常,没有懂得无常的道理,我们学什么法都不会有任何的成就,所以学修无常特别重要。佛也曾经赞叹过,讲过很多学修无常的功德。佛在经中讲:“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修无常,等于供养诸佛,三世一切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多修无常,能得到诸佛的安慰,多好啊!你不是老想得到保佑么?能得到诸佛的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一定能得到三世一切诸佛的加持。得到加持了,加持不可思议。你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修无常有特别大的功德,有特别的意义。佛赞叹学修无常的功德。——达真堪布《达真堪布开示》一天,阿难尊者欲至舍卫城托钵乞食,远远地便看见城门外有许多男子聚集一处,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演奏乐曲,玩得不亦乐乎。当阿难尊者结束托钵,打算出城回去时,却发现早上还在高歌热舞的一名男子,竟然已经死去,其他人皆围绕在他身旁号啕大哭。阿难尊者见此景象,心想:“唉!这无常也来得太快了,早上我入城乞食时,这名男子还像天人般欢喜地唱歌跳舞,怎么马上就受到无常鬼的召唤,结束了生命!”阿难尊者回到祗园精舍,顶礼佛陀后恭敬地长跪,合掌问道:“世尊,今日我入城托钵时,看见许多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没想到等我出城时,其中一名男子已经命终,众人皆在旁号哭不舍。我心想:无常怎会如此迅速,早上进城还看到他高兴地歌舞,没想到一会儿的时间,无常就已示现。这件事情实在非常奇怪且前所未闻。”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这件事情有何奇特呢?过去我所遇过的事情,都比你今天看到的还更加特别啊!”佛陀又说:“昔日,我人城乞食时,同样也看到一名男子于街上载歌载舞,自我娱乐,等我托钵完准备回去时,仍见那名男子沉浸于歌舞之中。”阿难尊者不解地问:“世尊,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佛陀接着说:“生命无常迅速,就像风一般难以控制,更何况是驾驭它。无常是生命的真相,众生反以无常为奇特;你听到这样的事情,却认为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代表你还不懂得无常的道理。”于是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能明白无常究竟之理,便作了一首偈子告示大众,希望将此正法流传后世,令广大众生皆能拥有正知正见: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我今少壮,无所恃怙,少者亦死,男女无数。明白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人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这口气呼出去了,不吸了,就死了:吸进来了,不呼了,就死了。因此佛教常说“人命在呼吸问”。因此,对每一个众生而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无法挽回。生命的脆弱,注定了我们永远不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如果你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如果你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佛说“放生第一”。放生是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作为娑婆世界的人们,其寿命无定,灾难很多,我们的寿命如同大风中的水泡一样,马上就会破灭,生命犹如风中的油灯,很短的时间内便会熄灭。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于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应该要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纵然人身难得,但比获得人身更为殊胜的是佛法。在六道中唯有人才有机会闻听佛陀的教诲,这是无比稀有之事,众生由于无名烦恼和贪爱习性的浸染,不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贪着物质的满足、贪恋情欲的享受而失去了最为可贵的快乐。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学习佛法,因为只有听闻、熏修佛法,人们才能增长智慧,离苦得乐,获得身心的解脱,达到永远的快乐。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通过学习佛法,改变我们的生命,让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因果报应命由己改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能把握到的幸福佛教智慧让我们的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终至生命得到彻底的改善在,终至生命得到彻底的改善。诸佛世尊要我们珍惜人身,除了要珍惜这个色身外,更要我们利用这个色身好好地从事自利而利他的事业,成令一切有情众生得大安乐自在。因此,要积极发扬进取的入世情怀,为创造人类的极乐净土,为他人、社会、国家有所贡献,这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诚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言: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编辑推荐
《佛眼看人生:大师谈世事》:用佛的智慧透悟人生真谛,解答当下困惑,指引人生出路:用佛的视角揭示生命真相,坦然面对生死,积极把握今生。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能把握到的幸福佛教智慧让我们的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终至生命得到彻底的改善。因果报应,命由己改,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能把握到的幸福,佛教智慧让我们的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终至生命得到彻底的改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