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陈文新//郭皓政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理解一个文本有多种途径,而且终点并不是唯一的。甚至应该说,对文本的理解是没有终点的,一切都在“思之途”中,且只能在“思之途”中。我们的想法是:将作者方面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只求能对《红楼梦》有一种理解。对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问题也暂时搁置起来,而将一百二十回作为一个整体的文本进行理解。 一、诗人与“诗意地栖居” 所谓悲剧诗人,包含两重含义。它既指创作悲剧的诗人,又指其人生充满悲剧意味的诗人。贾宝玉作为《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的主人公,正是双重意义上的悲剧诗人。 住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都当得起诗人的称号。她们结了海棠社、桃花社,举办了很多次诗会,创作了为数可观的诗作:史湘云的“寒塘渡鹤影”、林黛玉的“冷月葬诗魂”更是哀感顽艳的佳句。作为园中唯一的男性,贾宝玉也是能写诗的。不过在历次诗会中,他的诗从未能力拔头筹,大家评出的佳作总是出于林黛玉或者薛宝钗之手。个中原因何在? 中国的古典诗歌,其要点之一是诗人经由文字表现一种意义、思想、境界。我们通常说“诗言志”,即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严肃、庄重的社会化的感情。明末的许学夷认为。“古诗以汉魏为正,太康、元嘉、永明为变,至梁陈而古体尽亡,律诗以初、盛唐为正,大历、元和、开成为变,至唐末而律诗尽敝。”许学夷关于正、变、亡的划分,其依据首先在于。诗表达了一种什么类型的生活或情感。汉魏古诗和盛唐律诗以社会生活为主体。晋宋古诗和中唐律诗以山水题材为主体,梁陈宫体和晚唐律诗以女性题材为主体,由社会人生而山水而闺闱。这种题材的迁移,在古典诗的发展史上被视为由正而变而亡的过程。可见这首先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在古典诗中,女性题材是一个敏感区域。
内容概要
全书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红楼梦》的诗、词、曲原文(少量其他体裁的作品,如赞、赋等,注重声韵,其美感特征与诗、词、曲相近,亦一并收入);注释;说明;赏析。诗、词、曲原文以通行的120回程乙本为据,凡脂本中的重要异文,均在“说明”中予以交代,以供读者参考;“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以简明扼要为原则,不做繁征博引;“说明”以交代各篇诗、词、曲作品在小说中的缘起为主,颇有叙述“本事”的意味,在脱离《红楼梦》原著的情况下,读者可以凭借这一帮助进入小说情境;“赏析”旨在揭示这些作品在小说中的功能以及《红楼梦》的匠心所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诗、词、曲是《红楼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它们的理解是以对《红楼梦》的理解为前提的,对它们的理解也是为了有助于理解《红楼梦》。我们读的是《红楼梦》的诗、词、曲,万万不可割断它们与《红楼梦》的联系。
书籍目录
论贾宝玉的悲尉诗人品格(代前言)(陈文新)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石上偈 自题一绝 嘲甄士隐(癞头僧)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贾雨村) 对月寓怀口占一绝(贾雨村) 好了歌(跛足道人) 《好了歌》注(甄士隐)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凝菊花题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徵姽嫱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第一百零一回 大观园月夜警幽魂 散花寺神签占异兆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后记(陈文新)
章节摘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石上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 【赏析】在《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中,作者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交待了本书的缘起。大荒山无稽崖上的绝大多数顽石.都被女娲用来补天了,单单剩下一块未用,被弃在青埂峰下。青埂,即“性根”的谐音。这块顽石,可以视为作者的化身.也可以视为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化身。在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亦即不可知的命运之神携入红尘走了一遭之后,石头又回到原地,只不过上面多了一段故事,后面还有这首偈。 偈的语言一般比较浅显,但却寓意深远。这首《石上偈》便是如此。它的语言并不难懂,但短短几行,却包藏了许多“红学,,上的难解之谜。 围绕着诗中的前两句,主要有关于“补天”说的争论。关于“补天”的含义,后人有种种解释。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曹雪芹生于清代由盛转衰之际,想要挽回王朝的颓势,却深感回天乏力,因而创作出《红楼梦》,寄寓自己的感喟。这种说法有过于穿凿之嫌。青埂峰下的这块石头,其实是一块补天剩下的石头,正因为“天”已经完好无损,所以它才被闲置,而并非面临着又一次天塌地陷,需要它挺身而出。笔者认为,我们只要把“补天’’理解为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便足够了。至于这社会价值具体是什么,应当如何实现.并不是作者关心的重点。《红楼梦》所描写的是个人的情感或感受.书中“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空空道人语)石头上所铭记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贴近现实、合乎情理的真实人生的记录。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一部很容易读的书。《红楼梦》又是一部极难读的书。说它容易读,理由很简单,这是一部白话小说,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读者,就可以大体弄懂小说的表面意思。说它难读,理由也不复杂,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即使是胡适、俞平伯这些大师级的学者,也很难说就对《红楼梦》的况味有了足够深入的理解。曹雪芹那句“谁解其中味”的感叹,对所有严肃的读者都是强有力的挑战。 本书收录了《红楼梦》的诗、词、曲原文(少量其他体裁的作品),收录最为齐全。为使读者加深理解,每章都加了“说明”、“注释”、“赏析”。书中呈述精彩纷呈,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