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读本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李少君  页数:134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  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我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碰到别人跑来说读过这首诗,有些是完全与文学没有关系的人……一个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我只能说,什么都可能发生。而一个诗人所能做的,其实只是诚实地自由地写作,把其他都留给别人去管吧。写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内容概要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我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碰到别人跑来说读过这首诗,有些是完全与文学没有关系的人……一个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我只能说,什么都可能发生。而一个诗人所能做的,其实只是诚实地自由地写作,把其他都留给别人去管吧。写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作者简介

李少君    1967年生,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蓝吧》、  《那些消失了的人》等,主编《21世纪诗歌精选》,主张的诗歌“草根性”已成为当代汉语诗歌关键词,现为《天涯》杂志主编。

书籍目录

序言抒怀二十四桥明月夜春四合院南山吟边地山中在海上离别歌雾的形状夜深时夜晚,一个人的海湾自白事故撞车神降临的小站麇鹿青皮林中海边怀人河流与村庄雾与高山恩河之夜某苏南小镇佛山石梅小镇碧玉意境雪国她们春信一个戒烟主义者的忠告探亲记

章节摘录

  “一首伟大的诗可以有多短”,这是身为诗人兼评论家的臧棣一篇论文的标题,其实也是每一个诗歌读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新诗文本时每每都可能要发出的一种询问。面对当代新诗作品层出不穷、长诗组诗如山累叠、鱼目混杂的创作局面,要想找到一首短小而精粹的好诗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我读到李少君这首《抒怀》短诗时,恰如恍惚迷糊之中突然吹到一缕清新的风,内心不禁为之一颤,诗歌柔和静美、温情脉脉的艺术气质,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我,使我感觉到诗句虽短但分量十足,不失为优秀甚至伟大。  整首诗显得朴素和简练,没有故作高深的雕章琢句,也不是无所顾忌的口语倾泻,而是自然写来,一气呵成。三节7行,将诗人心底隐藏的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疼爱以及对日常性理想的珍视作了巧妙点明。  诗歌以谈论理想起笔。“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讲述事业、谈论理想,这是年轻人聚在一起时常会发生的一幕生活图景。如果置身在1980年代启蒙主义的话语背景之下,“谈论理想”的诗情言说很可以立即被引向关涉到国家神话和民族情结的思维框架之中,从而导演出一场作宣誓和表决心的人间喜剧来。少君此诗诞生于新世纪之初,外在语境的自由宽松保证了诗歌不会滑入俗套的泥淖之中。客观地说,朋友的理想也是不俗的,“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为山水“立传”、“写史”的生命冲动,也许是每一个人在青嫩时代都曾存有的理想图式,在而今这个许多人都充满了历史焦虑的特定语境下,朋友此语的出场,是很具有现实辐射力的。  与朋友的高远理想相比,“我”的理想更体现为激情之后的平静,冲动之后的淡定和神闲。作为“我”的理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折射出的是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疼爱与珍惜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理想实现起来其实并不困难,它与具有未来性和长远性特征的“理想”似乎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换句话说,这样的人生设计与其说是一种理想性的,还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性的。为什么诗人要如此写照呢?是他把“理想”一词理解错了吗?  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诗人与朋友谈论理想,但他无意与人比拼那些宏伟的蓝图和凌云的志气,而是镇定自若地谈着那些实践起来并不困难的诗意生存细节,这样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话语方式,或许正是这首诗的玄机所在。在我看来,所谓“理想”实际是包含着两种形态的:一种是超常性的理想,这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理想图景,需要长期的持守和多年的耘耕,才有可能化为现实;另一类是日常性的理想,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的理想图景,虽然无需成年累月的劳作,但需要保持超逸的生命态度和平常的生存心理,才有可能被我们不断实现。指向未来的理想图景虽然具有超越凡俗的神奇光环,但它同时也具有某种未明性甚至欺骗性,尤其是那些带有终极性的乌托邦,一定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种误导。立足现实的理想虽然缺少一种超凡脱俗的色彩,但若能让这样的理想成为我们生命中每天都能实现的图景也并非易事,尤其在这个浮躁和虚华的时代,理想的日常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很难。  最后一行独自成一节,也蕴有诸多妙意。“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紧承“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而来,以树来映衬小女的倩影,这是极为自然的一种设计,没有更多的装配和修饰,确乎是一帧“素描”。而院子里的木瓜树,既可以头顶着白云,又可以身嵌入“窗口”,并容纳着花香与鸟鸣,也就是说,最后一行出现的这幕场景,是能够将诗人前述的日常化理想的各种要素都涵盖进去的。同时,诗歌以“树下”开头,又用“树下”收尾,正好构成了一种巧妙的轮回,似乎蕴涵着希望小女日后也继承父辈这种日常化理想的殷殷期待。  总体来说,少君这首《抒怀》短诗,是为日常化的理想所作的礼赞与欢呼,个中深意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

编辑推荐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李少君《抒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歌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质量很好,发货很快,不错
  •   我应当说不算一个懂诗的人,读诗完全是一种心灵的体会。看到《抒怀》这一篇便毫不犹豫的买下了。
    有几首很不错,词句简单,意境却很美好。可惜大部分并不这样,有一点无病呻吟之痛,矫揉造作之嫌。
    居然还要画蛇添足每篇来一个赏析,建议直接跳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