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姚雪垠  页数:2628  

内容概要

  《李自成(套装共4册)》是《李自成》的精选补写本,以明末李自成起义由困扼走向发展、复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历程为主线。反映的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至清顺治二年(1645)农民起义的悲剧历程,同时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明末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   《李自成(套装共4册)》补写的则是崇祯十五年(1642)冬至十六年(1643)冬的重要情节。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大事。补写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其中《一败孙传庭》、《汝宁会师》、《襄水奔流》、《二败孙传庭》、《威加海内归故乡》大致依照姚老上世纪70年代所撰《(李自成)内容概要》进行补写。

书籍目录

一·天寒霜雪繁一、北京在戒严中(第一--三章)二、潼关南原大战(第四--十三章)三、义送摇旗(第十四--十五章)四、谷城会晤(第十六--十九章)五、崤函疑兵(第二十--二十一章)六、卢象升之死(第二十二--二十三章)七、商洛潜伏(第二十四--二十五章)八、从北京到商洛(第二十六--二十八章)九、张献忠谷城起义(第二十九章)十、夫妻会师(第三十--三十一章)十一、北京的忧郁(第三十二章)十二、商洛壮歌(第三十三--四十七章)十三、汴梁秋色(第四十八--五十章)十四、杨嗣昌出京督师(第五十一--五十四章)十五、张献忠与左良玉(第五十五--五十六章)二·闻说真龙种一、从商洛到鄂西(第一--四章)二、紫禁城内外(第五--十章)三、李自成星驰人豫(第十一--十三章)四、李岩起义(第十四--十九章)五、伏牛冬日(第二十--二十六章)六、河洛风云(第二十七--三十一章)七、高夫人东征小记(第三十二--三十三章)八、燕山楚水(第三十四--三十七章)九、洪承畴出关(第三十八章)十、三雄聚会(第三十九--四十四章)十一、辽海崩溃(第四十五--四十七章)十二、项城战役(第四十八--四十九章)十三、横扫宛叶(第五十--五十一章)三·长风驾高浪一、再攻开封(第一--四章)二、燕辽纪事(第五--八章)三、慧梅出嫁(第九--十二章)四、袁时中叛变(第十三--十七章)五、朱仙镇(第十八--二十三章)六、洪水滔滔(第二十四--三十六章)七、一败孙传庭(第三十七--三十九章)八、慧梅之死(第四十--四十二章)九、汝宁会师(第四十三--四十四章)十、襄水奔流(第四十五--四十九章)十一、烟波江南(第五十--五十三章)十二、二败孙传庭(第五十四--五十七章)十三、威加海内归故乡(第五十八--五十九章)四·风散入云悲一、甲申初春(第一--五章)二、围城时刻(第六--十章)三、崇祯皇帝之死(第十一--十二章)四、李自成在武英殿(第十三--十七章)五、招降失败(第十八--十九章)六、决计东征(第二十--二十四章)七、多尔衮时代的开始(第二十五--二十六章)八、兵败山海关(第二十七--三十二章)九、悲风为我从天来(第三十三--三十七章)十、太子案始末(第三十八--四十一章)十一、巨星陨落(第四十二--四十九章)尾声(第五十--五十一章)后记/俞汝捷

章节摘录

北京在戒严中第一章崇祯十一年十月初三晚上,约摸一更时分,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或白色的纸灯笼,在房檐下摇摇摆摆。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城头上非常寂静,每隔不远有一盏灯笼,由于清兵已过了通州的运河西岸,所以东直门和朝阳门那方面特别吃紧,城头上的灯笼也比较稠密。城外有多处火光,天空映成了一片紫色。从远远的东方,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炮声,但是城里居民得不到战事的真实消息,不知道这是官兵还是清兵放的大炮。从崇祯登极以来,十一年中,清兵已经四次人塞,三次直逼北京城下。所以尽管东城外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但深宅大院中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那些离皇城较近的府第中,为着怕万一被宫中听见,在歌舞侑酒时不用锣鼓,甚至不用丝竹,只让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轻轻地点着板眼,婉转低唱,有时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主人和客人停杯在手,脚尖儿在地上轻轻点着,注目静听,几乎连呼吸也停顿下来。他们很少留意城外的炮声和火光,更没人去想一想应该向朝廷献一个什么计策,倒是那些住宿在太庙后院古柏树上和煤山松树上的仙鹤,被炮声惊得时不时成群飞起,在紫禁城和东城的上空盘旋,发出凄凉的叫声。北京城里的灾民和乞丐本来就多,两天来又从通州和东郊逃进来十几万人,没处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两旁的屋檐底下,挤做一堆。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叹息着。女人们小声地呼着老天爷,哀哀哭泣。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缩做一团,哭着喊冷叫饿,一声声撕裂着大人的心。从上月二十四日戒严以来,每天都有上百的难民死亡,多的竞达到二三百人。虽然五城都设有粥厂放赈,但死亡率愈来愈高。今天晚上,崇祯皇帝是在承乾宫同他最宠爱的田妃一起用膳。他名叫朱由检,是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的弟弟。虽然他还不到二十八岁,但小眼角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也有些发暗,两颊在几盏宫灯下显得苍白而憔悴。他祖父和哥哥做皇帝时,都是整年不上朝,把一切国家大事交给亲信的太监们去处理。到了他继承大统,力矫此弊,事必躬亲。偏偏这些年他越是想“励精图治”,越显得是枉抛心力,一事无成,只见全国局势一天乱似一天,每天送进宫来的各样文书像雪花一般落上御案。为着文书太多,他采取了宋朝用过的办法,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这样,他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不太重要的就不必详阅全文,可是紧急军情密奏和塘报,随到随送进宫来,照例没有引黄,更没有贴黄。所以尽管采用了这个办法,他仍然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文书,睡觉经常在三更以后,也有时通宵不眠。有时他觉得实在疲倦,就叫秉笔太监把奏疏和塘报读给他听,替他拟旨,但是他对太监们也不能完全放心,时常疑心他们同廷臣暗中勾搭,把他蒙在鼓里,于是他稍微休息一下,仍旧挣扎精神,亲自批阅文书,亲自拟旨。在明代,有些重要上谕的稿子由内阁辅臣代拟,叫做票拟。崇祯对辅臣们的票拟总是不很满意,自己不得不用朱笔修改字句。今天下午他本来就心情烦闷,偏偏事有凑巧,他在一位阁臣的票拟中看见了一个笑话:竟然把别人奏疏中的“何况”二字当做了人名。他除用朱笔改正之外,又加了一个眉批,把这位由翰林院出身的、素称“饱学之士”的阁臣严厉地训斥一顿。这件事情,在同田妃一起吃晚饭时不由得又想了起来,使他的十分沉重的心头更增加了不愉快。饭后,田妃为要给皇上解闷,把她画的一册《群芳图》呈给他看。这是二十四幅工笔花卉,崇祯平日十分称赏,特意叫御用监用名贵的黄色锦缎装裱成册。他随便翻了一下,看见每幅册页上除原有的“承乾宫印”的阳文朱印之外,又盖了一个“南熏秘玩”的阴文朱印,更加古雅。他早就答应过要在每幅画页上题一首诗,田妃也为他的许诺跪下去谢过恩,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时间,也缺乏题诗的兴致。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浏览画册,一边向旁边侍立的一个太监问:“高起潜来了么?”“皇爷说在文华殿召见他,他已经在那里恭候圣驾。”“杨嗣昌还没有到?”“他正在齐化门一带城上巡视,已经派人去召他进宫,马上就到。”他把画册交还田妃,从旁边一张紫檀木茶几上端起一只碧玉杯,喝了一口热茶,轻轻地嘘口闷气。整个承乾宫,从田妃到宫女和太监们,都提心吊胆,连大气儿也不敢出。田妃多么想知道城外的战事情形,然而她绝不敢向皇帝问一个字。不要说她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对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而崇祯对这一点更其重视。他愁眉不展地喝过几口茶,把杯子放回茶几上,烦躁而又威严地低声说:“起驾!”当皇帝乘辇到文华门外时,高起潜跪在汉白玉甬道一旁,用尖尖的嗓音像唱一般地说:“奴婢高起潜接驾!”崇祯没有理他,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进文华后殿东头一间,在一把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高起潜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太监,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是皇帝特派的总监军,监督天下勤王兵对清兵作战。“今天的消息如何?”崇祯问,“炮声好像又近了。”高起潜跪着回答:“东虏兵势甚锐,今天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会进犯京师。”“满鞑子”、“鞑虏”等是当时人对满族侮辱性的称呼。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为保持自尊心,他不肯直然提出来他急于要知道的那个问题。“昌平要紧,”他慢吞吞地说,“那是祖宗的陵寝所在,务必好生防守。”“请皇爷放心。卢象升的宣、大、山西军队已经有一部分增援昌平。依奴婢看,昌平是不要紧了。”又沉默一阵。崇祯从一位宫女手里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地咂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端详着这只天青色宣窑暗龙杯。高起潜完全明白皇上的心思,但是他等着皇上自己先提起来那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免得日后皇上的主意一变,自己会吃罪不起。站在旁边侍候的几个宫女和太监偷偷地打量着皇上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当皇上的眼睛刚刚离开茶杯时,一位宫女立刻走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堆漆泥金盘子把茶杯接过来,小心地走了出去,其余的宫女和太监也都在一两秒钟之内蹑着脚退了出去。现在文华殿里只剩下皇上和高起潜两个人了。崇祯站起来,在暖阁里来回踱了片刻,然后用沉重的低声说:“高起潜,朕叫你总监天下勤王兵马,这担子不轻啊。你可得小心办事,驱逐鞑虏,保卫京师,万不可辜负朕意。”高起潜很明白皇上只是希望他“小心办事”,并不要求他勇猛作战,而他自己也确实很怕清兵,然而他用慷慨的声调回答说:“奴婢甘愿赴汤蹈火,战死沙场,决不辜负皇爷多年来豢养之恩。”崇祯点点头,在龙椅上坐下去,小声说:“起来吧!”高起潜又叩了一个头,然后从地上站起来,等候皇上同他谈那个机密问题。就在这时候,在明亮的宫灯下边,我们才看清楚高起潜是一个身材魁梧、没有胡须的中年人,虽然他已经四十多岁,但由于保养得好,面皮红润,看起来只像三十出头年纪。同崇祯皇帝苍白、疲倦和忧郁的面容相比较,完全是两种情形。“勤王兵马虽然到了几万,”崇祯突然把谈话转入正题,“但我们既要安内,又要攘外,二者不可得兼。历年用兵,国家元气损伤很大,如无必胜把握,还是以持满不发为上策。你是总监军,总要相机进止,不可浪战。”他把“浪战”两个字说得慢一些,响一些,生怕高起潜不够注意,然后停顿片刻,接着说,“与其将这几万人马孤注一掷,不如留下来这一点家当,日后还有用处。”高起潜赶快跪下说:“皇上圣虑深远,说得极是。奴婢一定相机进止,不敢浪战。”“使将士以弱敌强,暴骨沙场,不惟有损国家元气,朕心亦殊不忍。”崇祯用不胜悲悯的口气把话说完,向高起潜的脸上扫了一眼,好像在问:“你明白么?”高起潜深知皇上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关于那个问题只能点到这里,以下的话必须由他揭开,于是赶快放低声音说:“皇上是尧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爱将士犹如赤子。以今日形势而言,既要内剿流贼,又要外抗东虏,兵力财力两困,都不好办。如果议和可以成功……”“外边有何意见?”崇祯赶快问,没等他把话说完。“外边似乎没有人知道此事。”高起潜毫不迟疑地撒谎说。其实由皇帝和兵部尚书杨嗣昌秘密主持向满洲试图议和的消息不但朝廷上文武百官都已经知道,连满城百姓也都在纷纷谈论,而且不但老百姓很不同意,连文武百官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只是他们没有抓到证据,不敢贸然上疏力争。听了高起潜的回答,崇祯有点放心了,小声嘱咐说:“这事要让杨嗣昌迅速进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密议未成,先遭物议。”“奴婢知道。”P1-5

编辑推荐

《李自成(套装共4册)》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自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混蛋
  •   失败者
  •   书页有松散,装订有问题!
  •   文字部分是一样的吧,只是装帧不同?如果这样的话买08版的会省一点啦,呵呵。不会又有什么修改了吧?
  •   经典作品,值得收藏,活动价很实惠。
  •   很厚重的历史书籍,非常好看
  •   一直对这套书心仪已久,趁着搞活动买的,是正品
  •   书皮有一点点折损,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
  •   文章写得很好很美生动,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人物刻画的很好!
  •   第一本书被弄皱了,其他的都还好。不错~
  •   纸质应该没啥问题,就是太重了,拿着手上看一会儿累个半死。
  •   喜欢这样的历史小说,喜欢这样的文笔描述至于作品本身的含义和引起的几十年争论个人不置可否
  •   包装、纸张什么的都没问题,只是内容完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意思。算是我看过的历史小说中比较失败的一本……
  •   装帧精美、大气,感觉很厚重,正如这套书所描写的故事一样。
  •   写作日期与现在相比太长了,风格可能不太适合现代人。书很厚,放书柜装门面很有看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