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页数:500 字数:357000 译者:金长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出身卑微的皮普从小跟姐姐、姐夫生活。他在郝薇香小姐家遇到了高傲、美貌的艾丝黛拉并爱上了她,但艾丝黛拉却对他傲慢无礼。后来皮普受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的资助,到伦敦学做绅士。然而,皮普逐渐看透了这些以社会地位的晋升和财富为标准的浅薄价值观。他发现他的秘密资助人并不是他之前以为的郝薇香小姐,而是他曾经帮过一把的逃犯。同时,他还发现自己深爱着的、以为属于上流社会的艾丝黛拉原来是这名逃犯和一个女仆的女儿。郝薇香小姐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的生活中只有恨,没有爱,从她的经历以及粗鄙无情的朱穆尔身上,皮普看到了隐藏在高级阶层光鲜生活背后人性的缺失。多年的飘荡之后,皮普最终回到了家乡,他从逃犯马格韦契和自己可怜的姐夫乔身上体会到了人真正的内在价值以及什么才是优秀的绅士风范。皮普终于明白:他曾经看不起的逃犯给予他的关怀以及乔对他的无私疼爱才是真正值得他珍惜的。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大卫?科波菲尔》。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父亲姓皮利普,我的教名是菲利普,可我年幼时,舌头发不出比“皮普”更长或更清晰的音节。于是,我就自称皮普,别人也开始叫我皮普。 我说父亲姓皮利普,那是根据他的墓碑还有我姐姐——嫁了一个铁匠,成了乔·加杰里夫人——的一面之辞。由于从未见过父亲或是母亲,也没有看到过其中任何一位的肖像(因为他们的年代离开拍照片的日子还远着呢),我第一次臆想他们长得什么样时,竟是胡乱地从墓碑开始揣测的。父亲墓碑上的字形,让我产生一个奇怪的想法——他是个体型方正、身材矮胖、皮肤黝黑的人,长着一头鬈曲的黑发。从墓碑上“及上述者之妻乔治安娜”这几个字的字形,我又得出一个孩子气的结论:母亲脸上长有雀斑,且体弱多病。他们的坟墓边,五个菱形小石碑整齐地排成一列,每个估摸有一英尺半长。要命的是,这竟是为了纪念我的五个小兄弟——在宇宙万物的争斗中,他们过早地放弃了求生的意念。所以我总是一本正经地坚守着这么一个看法:我的兄弟们生来全都四脚朝天,手插裤兜,并且他们再也没有把手抽出来,就和现在躺在墓中的情形相同。 我们家乡地处沼泽区,那儿有一条河流蜿蜒而下,不到二十英里便汇入大海。对周遭事物留下最初那份极为鲜活而又异常清晰的印象的,似乎来自于一个难忘而又阴冷的下午,傍晚时分。自打那一次起,我才闹明白,这一片荨麻遍生的荒凉之地是教堂墓地;教区居民菲利普·皮利普和他的妻子乔治安娜都死了,葬了;他们的婴儿亚历山大、巴塞罗缪、亚伯拉罕、托比亚斯、罗杰也都死了,葬了;教堂墓地前边,黑漆漆的荒地即是一片沼泽,里面堤坝沟渠纵横,土墩小路交错,还零星散布着几只牛,正吃着草;沼泽另一边一浅浅的铅灰色线条,是河流;远方那个狂风呼啸的未开化的巢穴,是大海;面对着这一切越来越恐惧、吓得瑟瑟发抖、呜咽起来的小家伙,是皮普我。 “不许哭!”一记骇人的叫喊声响起,只见从教堂门廊一边的墓地里,腾地蹿出来一个人,“站着别动,你这小鬼,要不然割断你的脖子!” 这是一个可怕的人,穿着一身粗布灰衣,脚上拖着个大铁镣。他头不着帽,裹着破布一条,鞋子破破烂烂的。此人曾在水里泡过,满身烂泥;腿被石头绊得都跛了,还给什么坚硬的东西割破,又让荨麻刺伤,叫荆棘划开了皮;他一瘸一拐地走着,哆哆嗦嗦的,瞪着两眼愤愤不平地嘟哝着。他一把抓住我的下巴,牙齿在脑间格格打战。 “哦,先生,别割我的脖子。”我惊恐地乞求着,“求求您,别这样,先生。” “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那人说,“快点!” “我叫皮普,先生。” “再说一遍。”那人瞪着我,“大声点儿!” “皮普。皮普,先生。” “指给我看你住在哪儿。”那人说。“把地方指出来!” 我指向我们村子,它坐落于沿岸的那块平地上,周围矗立着一片赤杨林和截了梢的树林,离教堂有一英里多远。 那人打量了我一会儿,便把我倒栽葱翻了个个儿,这样一来,我口袋里的东西都掉了出来。里面只有一片面包。等到教堂恢复了它的原样——因为他猛地使劲儿把教堂在我面前倒了个向,我看见教堂的尖顶在脚下——话说回来,我是说,等到教堂恢复了它的原样,我已被按坐在一块高高的墓碑上,打着哆嗦,而他却狼吞虎咽地啃着面包。 “你这小子,”那人舔了舔嘴唇,说道,“脸蛋儿生得好肥啊。” 我相信我的脸蛋是肥嘟嘟的,尽管按年龄来说,我当时身材矮小,也不结实。 “吃不了你的脸蛋就算我该死。”他晃了晃脑袋,威胁我,“不想吃才怪!” 我百般恳求,希望他别吃,一边紧紧抓住那块他把我放在上面的墓碑。一来,让自己坐坐稳,二来,不让自己哭出来。 “喂,看着我!”那人说道,“你母亲呢?” “在那儿,先生!”我说。 他吃了一惊,立马就逃,一会儿,他又停下来,回头看了看。 “在那儿,先生!”我涩涩地解释道,“那边写着‘乔治安娜’几个字,那就是我母亲。” “噢!”他说着跑了回来,“你父亲和她葬在一起吗?” “是的,先生。”我说,“他也葬在这儿,上边写着‘本教区已故居民’。” “哈!”他若有所思地对我轻声嘀咕道,“要是我好心留着你的小命,你跟谁过?不过,留不留我还没定呢。” “我的姐姐,先生,就是乔·加杰里夫人——铁匠乔·加杰里的老婆,先生。” “嗯?铁匠?”他说着往下看自己的腿。 他隐秘地看看自己的腿又看看我,这样来来回回几次后,走近了我坐着的那块墓碑,抓住我的双臂,使劲把我往后揿,那威严有力的目光直射进我的眼球,我万分无助地看着他。 “喂,听着,”他说,“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留着你的小命。我问你,你知道锉刀是什么吗?” “知道,先生。” “那么你知道吃的东西是什么吗?” “知道,先生。” 他问一个问题,就把我往后揿一点,让我越发感到无助、危在旦夕。 “你给我弄把锉刀,”他又把我往后揿了揿,“再给我弄点吃的。”再一揿,“把两样东西都给我带来。”还是一揿,“否则,挖了你的心和肝。”说完,他照旧把我往后揿。 我怕得要命,头晕目眩的,两只手紧紧抓住他,说:“如果您行行好让我直起身子来,先生,也许我就不会恶心要呕吐了,也许还能更专注地听你说话了。” 他又给我来了个倒栽葱,接着是一个大翻滚,这样一来,我觉得教堂都跃过风标了。然后,他才抓住我的两条胳膊,把我拉到墓碑的顶头,让我直挺挺地坐好,他则继续说着耸人听闻的话: “明天一早,给我把锉刀和吃的东西带过来,送到那边古炮台,交给我。你做到了,并且不走露一点风声,不透出一丝痕迹,不让人知道你遇见过我这么样一个人,或者遇到了什么人,你才能留着小命。要是做不到,或者有一点点不听我的话,不管这话多么微不足道,我就把你的心和肝都挖出来,烤了吃掉。好了,我可不是单枪匹马一个人,这你可想而知,有一个小伙子和我藏在一起,和这个小伙子比起来,我可是一个天使了。我说的话他都听得到。他还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会捉小男孩,挖他的心,掏他的肝。小孩子想躲都躲不了。即便他锁上门,躺在暖和的床上,把自己卷进被窝,再用衣服裹住头,想着自己又舒服又安全,但那小伙子还是会轻轻地爬上来,爬上来,撕开小孩的胸口。现在这会儿,我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让那小伙子别伤害你,不过我发现,要让他一直不来吃你太难了。喂,你怎么说?” 我说我会给他弄一把锉刀,会给他带吃的来,只要能找到什么乱七八糟的食物,还有我会到炮台去找他,就在明儿一早。 “说,如果你做不到,老天就劈死你!” 我这么说了,他才把我抱下来。 “好了,”他继续说道,“记住你答应过的事,记住那个小伙子,回家吧!” “晚——晚安,先生。”我说得结结巴巴的。 “得了!”他说着瞥了一眼那块阴冷潮湿的沼泽地,“但愿裴是只青蛙就好了。是条泥鳅也不错!” 他一边说一边用两只胳膊抱住颤抖的身体——紧紧地抱着,似乎要把整个人都一把抓牢在里面——就这样,他一瘸一拐地向那道低矮的教堂围墙走去。我瞅着他在荨麻丛和绕着坟墩生长的荆棘堆中拣道而行。在我幼小的眼里看来,他仿佛是在逃避那些死人的手,担心它们会小心翼翼地从坟墓中伸出来,一把拽住他的脚踝子,把他拖进墓里。 待到了那道低矮的教堂围墙边时,他翻了过去,看上去两条腿好像都麻痹、僵硬了。接着,他调转回头来搜寻我。我见他一回头,马上扭过脸去往家里奔,两条腿楞是加足了马力。然而,过了一会儿,我回过头去看时,只见他又继续朝河边走去,依旧用双臂抱着身体,依旧拖着疼痛的双腿在大石块中拣着道走——大石块在沼泽地里随处可见,遇上暴雨和潮涌,权当做踏脚石。 我停下脚步张望着他,此时的沼泽地已是一条长长的黑色地平线,而那条河流则成了另一条地平线,只不过没有前面那一条宽,也没有它那般黑。天空宛如一条用鲜红和浓黑色的线条交织起来的带子。举目四望,我只能在河边隐隐约约分辨出两个黑糊糊的东西,它们看上去笔直地竖立着。其中一个是为水手们导航的灯塔——像一只脱了箍的桶,撑在一根杆子上——你要是走近看,它的模样可真够丑陋的。另一个东西是绞刑架,上面挂着几条铁链,曾经用来拴过一个海盗。这个人正蹒跚地走向绞刑架,似乎他是那个复活的海盗,刚从绞刑架上走下来,再回去重新把自己吊起来。这么一想,我可真吓怕了。只见那些牛也抬起头凝视着他,我琢磨着们是不是也和我想的一样。我又四下里看看有没有那个可怕的小伙子,他倒是全无踪影。不过这会儿我又害怕起来,一口气向家里跑去。
编辑推荐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狄更斯经历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后,对人,对周围环境,对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认识都汇总在《远大前程》一书中。 这部作品原题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笔遗产,中国把它译成“远大前程”。这个译名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远大前程的。而事实上,这个“远大前程”是带讽刺意义的,应该说这部作品的主题决非仅仅是写孤儿皮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如果这样理解,就领会错了狄更斯创作这部作品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