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共三部)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阿耐  页数:1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江东去(共3册)》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继《不得往生》畅销后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经济改革为主线,全面、细致、深入地表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领域的改革、社会生活的变化、政治领域的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等方方面面;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活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代表人物,如国营企业的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政府官员,海归派,知识分子等等。人物典型,故事精彩!从表现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在表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这一题材里,这部作品具有很大的分量和特殊意义,是一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书”。应该书在部分网络选载后获得高度关注和追捧。

作者简介

阿耐,女,1990年弃政从商,现为浙江某著名民营企业高管。著名财经作家,著有《不得往生》《食荤者》《回家》等。《不得往生》是一部以女性创业为主题的商战题材的女性励志长篇小说,有不错的销售业绩。

书籍目录

第一部:1978-1989第二部:1990-1994第三部:1995-1998

章节摘录

1978年宋运辉忍无可忍,终于与父亲宋季山吵了几句,操起扁担挑上两只空竹箩冲出家门。外面是赤日炎炎,八月的骄阳晒得地面蒸起腾腾热浪。无遮无挡的机耕路上空无一人,路两边刚插种的晚稻稀稀拉拉,连夏日最普通的蝉嘈都似是远在天边,周遭一片死寂。宋运辉冲出小村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一头扎进这火热,这无人之境。因为家庭成分,宋运辉从小忍到今天,已经一忍再忍。本应是中农的父亲年轻时稍通医理,不合在解放战争最后时期被国民党捉去救治伤员两个月,等国民党溃败才偷逃回家,此后一直与地富反坏右敌特脱不了干系。宋运辉从小便被称作狗崽子,刚进小学,小朋友们为示立场,非得在他身边重重吐一声“呸”,如此才能显示自己的根红苗正。很快,勤劳好学的宋运辉便让小朋友们改变了立场,但他依然没有朋友,哪个小朋友与他稍亲密,便会被家长告诫。因为无缘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宋运辉不得不收起男孩子的野性,做了苦读圣贤书的小绵羊。比他大两年的姐姐宋运萍老成懂事,时时叮嘱弟弟要自知身份,不要总做越界的事,这让初生牛犊般的宋运辉非常受拘。他与姐姐有过辩论,但他小男孩的放肆最后总被妈妈和姐姐的眼泪融化,他只能忍,只能自知之明。宋运辉因此变得沉默。但沉默和聪明可以赢得小朋友的友谊,却无法赢得成年人的善意。去年,他初中毕业,持着年年第一的成绩单和高中报名表去街道敲章,却被街道革委会主任将单子扔了回来。主任皱着苍老的眉头,语重心长地说,宋季山的儿子?你姐姐不是正上高中吗?你们家这种成分,给一个读高中的名额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高中不是给你们这种人家办的。宋运辉还想据理力争,但被身后追来的宋运萍拖了回去。后来还是初中老师帮他想办法找到一条政策,说插队支农让贫下中农劳动教育一年,回来便可报名上高中。为了读书,才刚长身体的宋运辉义无反顾地挑起行李去了更偏的山村。他没带别的,除生活用品,只带了姐姐的高中课本。没想到山村里面有好人。宋运辉插队的山村,队长看他嘴上毛没长齐,安排他跟人养猪。猪场虽臭,活儿却闲,宋运辉又几乎是本能地有机安排时间,将猪场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却有大量空闲。闲来无事,宋运辉除了自学,还是自学。他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对着书本,他不用检讨不用反省,只要掌握了知识,他便成了知识的主人。他自得其乐,他以为就此下去,一年后即可顺理成章地报名高中。即使宋运辉现在气得昏昏沉沉,可还是不会忘记去年深秋的一天,那天天高风大,赶来看他的姐姐的脸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走路走急了,两颊通红通红。姐姐宋运萍带来一张手抄的纸,宋运辉仔细看下来,至今还断断续续记得其中关键几条,“凡是……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报考……自愿报名,统一考试……不惟成分……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宋运辉记得他那时与姐姐兴奋得大叫,压过猪圈里群猪的尖叫。高中不稀罕了,今年冬季高考看来是赶不上了,两姐弟发誓,苦读一冬一春,赶明年夏季的考试。宋运辉的自学这才有了明确的动机。时至今天,宋运辉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幼稚。不错,试题对他而言,并不太难,物理试题里电路串联并联的判断,他初中就会。姐姐的同学和甚至比他大十年的大哥大姐都围着他这个黄口小儿对答案,他那时还是那么的骄傲。不出所料,他和姐姐同时被通知体检,谁都大致猜到,那是因为姐弟俩的分数线上了。有人开始生红眼病,风言风语开始在他们姐弟俩身边包围。去年街道主任那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高中不是给这种人家办的话,充溢政审全程。姐姐宋运萍痛哭一天,强烈要求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因为她是姐姐,她又曾占了弟弟上高中的份额。成分是深刻在他们身上的烙印,岂是那么容易跨越。今天宋运辉挑着两箩番薯回家打探消息,没想到分数比他差的人录取通知书都已经下来了,他的还没有。他们已经牺牲了宋运萍的政审,可他的通知书还是毫无音讯。宋运辉一圈儿打探下来,终于忍无可忍,冲父亲吼岀一句憋在心底许久的话,“都是你害的!”可吼了父亲后,宋运辉自己也不好受,想起父亲煞白的脸,他追悔莫及。他只有将自己抛在大毒日底下,折磨自己以赎罪。但他最不好受的还是他可能已经破碎的大学梦。按说,他插队一年已经够时间,他可以要求结束劳动回来上高中,可他心里恨恨地想,背着这成分,连今年这么好的机会都无法抓住,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还读什么书上什么高中!闷死在山村得了,起码那里的人们从没歧视他。宋运辉气得昏头昏脑,热得昏头昏脑,却憋着一股子气,一刻不歇地走二十多公里,回到插队的山村。夕阳已经挂在山边,周围的热气终于渐渐地减弱。没想到才进村口,妇女主任推着一辆大队公用自行车迎上他,一边大喊一边将自行车往他怀里塞,“快,你爸喝农药送县卫生院了,你快骑队里的车去,路上小心。快,别愣着。”宋运辉哪里能不愣,他站那儿如遭五雷轰顶,腿都软了。妇女主任后面说什么他都没听到,脑子里浑浑噩噩的只有一个念头:爸是他害的。他最终也不知怎么上的自行车,梦游似的,却又飞快地歪歪扭扭地赶去县医院。等他摔了两跤赶到县医院,天早暗了。他压根儿不知道饿,找到大住院病房冲进去。他还没找到父亲的病床,他妈先看到了他。他妈二话没说,脱下鞋子劈头盖脑打过来,从来不舍得动儿子一个指头骂儿子一个字的妈这时候嘴里念念不绝,“你这畜生,你这畜生……”。宋运辉自己也觉得自己是畜生,爸当年被国民党抓去那是身不由己,如今儿女因为他而考不上大学,当爸的又怎能不心痛如绞?他怎么还能往爸心里捅刀子?他当然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站大住院病房当中挨妈的胖揍。见儿子这样,当妈的再打不下手,扔下鞋子哀哀痛哭。宋运萍上来抱住妈,严厉地对弟弟道:“爸暂时没事了,你自己向爸道歉。若有个万一,我抽你筋扒你皮。”宋运辉唯唯诺诺,这才得以走近父亲的病床。这一夜,母子三个都没合眼。三个人,六只眼睛,密切关注着宋季山的一张脸由黑转青,由青转白,关注着他呼吸时候胸口起伏变大,关注着他的脉搏由弱转强。母亲和姐姐一直在流泪,只有宋运辉没哭,他咬紧牙关不哭。错是他铸成,他会担当。这一夜,宋运辉无比清晰地明白一个道理,原来,人不能行差踏错。如他父亲,解放前的那两个月,可以毁了两代人;如他失去理智的一声吼,差点铸成他一辈子的悔。幸而父亲被救回,否则……宋运辉不敢想,他追悔莫及。宋季山的眼睛随着第二天初升的太阳睁开。回过魂来看见眼前脸色苍白的母子仨,他未语泪先流,嘴唇颤巍巍好久才吐出一句话,“我对不起你们啊,我还是死了的好。”围在病床边的三个人又是欣喜于亲人的复活,又是听了这话难过。宋运辉紧了一晚上的神经“哗”地一下崩溃,他不由自主跪了下去,头搁在床沿默默流下眼泪。还是宋运萍轻斥一句:“爸,不许胡说。这事儿我们以后也别再提起。”宋季山叹息,挣扎着想拉起儿子,当妈的忙哭着将儿子扯起来,一家人哭成一团。是宋运辉推自行车载着父亲出院的,母女俩在后面一左一右扶着,很艰难地才回家里。宋季山一路地过意不去,一路地唉声叹气,一直让母子三个歇歇。一行走了半天才到村边。进村的石板路不好走,宋运辉索性将自行车交给姐姐,蹲下要父亲趴到他背上,他要背父亲回家。宋季山心疼儿子,死活不肯,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但他才一迈步,脚下就一个踉跄,撞到儿子背上,被儿子顺势背了起来。宋季山无力地趴在儿子稚嫩的背上,感受到儿子的举步唯艰,他热泪如涌,眼泪滚烫地灼上儿子的背。宋运辉此时已是强弩之末,一夜未睡,又这么热天,从县城走回来已是吃力,何况车上还坐着一个人。但是,祸是他惹岀,他即使被姐姐抽筋剥皮都难赎愧悔,面对着村里探头探脑射出来的各色各样眼光,他咬牙死挺,他什么都不想,他的眼睛里只有脚下的石板路。一步,一步,一步……,不知走了多少步,终于到家了。宋运辉微微下蹲,让妈妈扶父亲落地。背上的压力才刚消失,他也失了浑身的力气,腿一软瘫坐到地上,只觉得喉咙甜甜的,眼前金星乱窜。刚打开门的姐姐见此一声惊呼,回身想扶弟弟。却听父亲也是一声惊呼,“地上……”宋运辉惊愕地看着姐姐抢似的捡起信封,看到递过来的信封右下方鲜红的学校名称,他也是抢似的夺过信封,却一把递到父亲面前,千般滋味涌上心头,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会一声一声地哭喊,“爸……爸……爸……”父子俩的眼泪齐齐滴上这只来之不易的牛皮纸信封。1979年宋季山虽然大难不死,可身子终究是亏了不少。他又不舍得花钱看病吃药,再说儿子上大学的行李火车票就要无数费用,他还能不知道自家家底?他仗着自己几分行医底子,写几味草药,让妻子上山挖来煎汤了喝。家里把平日一角一元节省下来的钱全拿出来,又把平日里“用不了”的布票粮票油票糖票换钱,总算成功替宋运辉置办了一件白的确凉衬衫,一件卡其罩衫,和一条卡其裤,一条劳动布裤,还有一双新的解放鞋。其他被褥之类都是宋运辉插队时候用的现成货,让宋运萍拿到八月的太阳下晒了好几回才晒走猪骚气。一家人因此宣告倾家荡产,连走到县城再乘汽车送儿子到市里火车站的钱都没有了。可又不舍得不送,知道他这一去将几年没钱回家,一家全都想去送。于是,他们凌晨一点就起来了,从披星戴月,走到艳阳高照,到市里的火车站把最后一点毛边毛沿的钞票换来一张挺刮的硬纸板半价火车票,准时把宋运辉送上火车。宋运辉成了宋家第一个乘火车的人,幸好火车不用转车。即使到分手的最后一刻,宋运萍还一再叮嘱弟弟,要政审那么严格才能上的大学,里面的人一定都不得了,她要弟弟这个狗崽子夹着尾巴做人,千万别乱说乱动。宋运辉说他知道,宋运萍却不放心,数落弟弟一向大胆得豁边,“知道”两个字不能放在嘴巴里得放进心里。一边说,一边人流裹带着宋运辉去剪票口了,做母亲的先哭了出来,姐姐父亲跟着哭,宋运辉咬着嘴唇几乎是倒着走,可最终还是越走越远,到转弯看不见家人,他这才擦了眼眶里的泪水。宋运辉一直认为,跳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已经是他大学生活的真正开始。跳上火车,就像是跳进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乘客们说着他听不懂的方言,也说着他从没接触过的事,宋运辉好奇地想,这就是“五湖四海”的意思了吧。他伸着脖子听得入神,倒是把离乡别土之愁抛到脑后。反而是父母姐姐送他上车后,闷着头就往回赶,一路时时流泪,一句话都没有。宋运辉原以为火车上的人已经精彩万分,到了学校才知道,同学才是真正的五湖四海。班里最大的同学年届三十,有儿有女,整整比他大十四岁,还领着工资上学。最小的也是高中应届毕业生,还是比他大,班里系里所有的人都叫他小弟弟,小神童,他到哪儿办事,人家一看他的稚嫩长相,都忍不住哈哈笑着问他是不是那个小弟弟,他竟成了小小的名人,比有儿有女的大哥还有名。而他的家庭成分,在他寝室八个人中,还算是小儿科的,寝室老二的父亲,还是上报纸的老右派,这让从小忍到大的宋运辉如释重负。教他们的老师也是右派分子,可在迎新晚会上,几个以前与苏联专家一起工作过的教授讲师还欢快地跳起苏联舞,矮着身子跟鸭子走路似的。受他们的欢快感染,宋运辉感到自己可以不用一忍再忍,他终于偶尔说几句心里话。宋运辉几乎是一滴不漏地将这所有新奇事写上信纸,一周一封信地往家里寄。这些信宋运萍都爱看,看了好奇又回信来问,但做姐姐的总不忘后面跟一句,嘱咐弟弟不能忘记读书。宋运辉怎可能荒废学业,别说他是真的喜欢读书,就算是他想贪玩,那些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的大哥大姐也会裹带着他读书,读正书闲书。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学习资料非常简陋,几乎没有象样的课本,很多是学校自己开工拿油墨印的,还有的是老师每次讲课带来自刻蜡纸印出来的几张教材,还有就连书都没有,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英语更是从ABC开始学起。老师都恨不得把所学所知一股脑儿塞给学生,总教育他们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学生也是再苦都愿意。宋运辉年少记忆好,学什么都比高龄同学来得容易一些,让那些大哥大姐羡煞。班级寝室里,说起学习,宋运辉如鱼得水,但说起时事,他立刻哑口无言,他什么都不懂。他那封迟来的录取通知书,大家替他分析,是有人恶意卡住不放,或者甚至有人扣住信函却去信到录取学校要求取消录取他这狗崽子都有可能,但见差点出了人命,怕惹大祸,才悄悄放回他家。同寝室大哥们替他分析的时候,还一致拍着他肩膀,叹说他们一家还是纯洁,难得的纯洁。那个从北大荒来的同学说,他当时为了报考77年的高考,寒冬腊月冒着大烟泡找连团教导员干架,人都被他盯怕了,才放行。宋运辉心想,他和姐姐如果政审时也撒泼一下,会不会姐姐也有了机会?班级里经常有政治学习会,久经沙场的大哥大姐们不耐烦非把一目了然的报纸文章在会上读一遍的教条主义愚蠢做法,当然就把读报的任务推给最小的宋运辉,辅导员后来顺理成章地偷懒,让宋运辉去校门口拿每天一张的《人民日报》。宋运辉几乎不会讲普通话,班级读报会就变成大伙儿教宋运辉说普通话的改造大会。宋运辉有时给笑急了,发誓以后用英语读报给他们听,大家却纷纷起哄说拭目以待,这就把宋运辉逼上梁山,不得不拿出以前自学高中课本的劲头自学英语。但更多时候,那些大同学唇枪舌剑地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论“两个凡是”,宋运辉只有旁听着发晕,真理不通过实践检验,就像数学公式不通过论证,怎么可能认定它成立呢?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几个字有什么可辩的?他很不理解那些大同学在这句话上面的认真劲儿。班级寝室里,说起学习,宋运辉如鱼得水,但说起时事,他立刻哑口无言,他什么都不懂。他那封迟来的录取通知书,大家替他分析,是有人恶意卡住不放,或者甚至有人扣住信函却去信到录取学校要求取消录取他这狗崽子都有可能,但见差点出了人命,怕惹大祸,才悄悄放回他家。同寝室大哥们替他分析的时候,还一致拍着他肩膀,叹说他们一家还是纯洁,难得的纯洁。那个从北大荒来的同学说,他当时为了报考77年的高考,寒冬腊月冒着大烟泡找连团教导员干架,人都被他盯怕了,才放行。宋运辉心想,他和姐姐如果政审时也撒泼一下,会不会姐姐也有了机会?班级里经常有政治学习会,久经沙场的大哥大姐们不耐烦非把一目了然的报纸文章在会上读一遍的教条主义愚蠢做法,当然就把读报的任务推给最小的宋运辉,辅导员后来顺理成章地偷懒,让宋运辉去校门口拿每天一张的《人民日报》。宋运辉几乎不会讲普通话,班级读报会就变成大伙儿教宋运辉说普通话的改造大会。宋运辉有时给笑急了,发誓以后用英语读报给他们听,大家却纷纷起哄说拭目以待,这就把宋运辉逼上梁山,不得不拿出以前自学高中课本的劲头自学英语。但更多时候,那些大同学唇枪舌剑地辩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论“两个凡是”,宋运辉只有旁听着发晕,真理不通过实践检验,就像数学公式不通过论证,怎么可能认定它成立呢?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几个字有什么可辩的?他很不理解那些大同学在这句话上面的认真劲儿。

编辑推荐

《大江东去(共3册)》集《沧浪之水》的权谋,《圈子圈套》的商略,《激荡三十年》的史实于一体,好看,耐读。更多人称其为新世纪版《平凡的世界》,值得一生收藏!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恢宏气势,深度揭示历史转新时期平凡人物命运,史诗笔法,全景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生活。经济活动中的历史明鉴,金融危机下的阅读盛宴,著名财经作家阿耐继《不得往生》畅销后撰写“改革开放三址年记忆之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江东去(共三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ane的书维持着一贯的高水准,这部大江东去从最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到发行出版,已经过去了4年,但我仍然喜爱阅读。什么也不说了,反正永远支持ane
  •   前面写的很好,故事跌宕起伏,但看到最后一部却越来越觉得没意思了,感觉作者到最后有些力不从心了,实在写不出什么好故事了。总之还是一部可看的小说,不过离经典尚有一定差距。
  •   篇幅很大,,,时代跨度也长,,有一些感动很感受,却只是那么一瞬间,有必要的话可以再看一遍
  •   印刷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是一套可看性很强的书。
  •   非常值得好的一本书。很耐看。好多年没找到这么好看的书了。
  •   看了网上评价说是可以和平凡的世界媲美的书。然后我买了。。看了大概几十页吧,实在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和平凡的世界差太远了。。哭。。浪费钱呀。早知道先在网上看了。。我一下买了三册。。
  •   大师写的书,拜读一下。。。。。
  •   很好看的!!!!!!!!!!!!一共一百五十万字,一口子看了几个星期看完了。难得的好小说
  •   还不错, 但是记得去书店看的时候是有送书签的,但是这里没有,有点失望。
  •   绝对值得认真品读!!
  •   一直都非常喜欢阿耐的作品,每一本都令人受益匪浅,每一本都值得收藏。
  •   文章内容很真实,很像企业版《平凡的世界》
  •   当年ANE连载此文时曾经追过,但那时对社会和各种经济形态的认识比较片面,网上追文受时间限制,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一些细节。时隔几年再读,很庆幸买了实体书,也庆幸这套书出版的时机,一些细节和对人物心理的揣测以及穿插的小情趣都使这套书值得珍藏起来一读再读,不同的年龄能够读出不一样的感悟。
  •   大江是阿耐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此书跨度之大,内容之丰富,是我最满意的地方。(卓越的配送也非常的及时)让我学习到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知道也不知道的东西。收获很大,我自己阅读完毕后,又赠予朋友阅读,一致评价为,好书!还会继续支持卓越的。谢谢!
  •   这本书本身就不说了,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纸张什么的也好,不错!
  •   一本气势恢宏的传奇
  •   非常好的一本书,故事生动,可读性强。
  •   阿耐的书写的不错
  •   当代最喜欢的小说作家,买第二套了
  •   用300-150卷买的,超级划算,
  •      宋运辉
       由于宋小时候的经历,宋从年幼时起就想摆脱之前黑五类低人一等的生活,后来有写他对宋引的倾注,希望宋引能步入上流社会,而他是开荒的牛。父母的懦弱寡言造就了他也寡言的性格,他家是旧时知识份子死家庭,让他不可能像雷东宝一样用性格外形上的优势压倒别人,他们摆脱黑五类身份的时候,官方拖拉,竟是都雷东宝出面交涉,当时看这段的时候很心酸,家里两个男人,但都是讲理拉不下情面的人,也许正是因为雷东宝最先的时候有恩惠于他家,所以后来他对雷东宝很好,一直没忘旧情。
       宋一直在想办法努力前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他的理想为了他的自我实现,他也重情,他很清醒,他在步入新的社会阶层后就会和先前的阶层稍微保持点距离,不过也能理解,再无共同话题。他一直都是在想尽办法向前冲,过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包括前面由于上学的事和父亲闹别扭;他的事业,放弃保研,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创建过程中去,他需要证明自己,一刻不停的让自己奔跑,对图书馆的刘一见钟情,也是由于刘爱看书上进吧(当时看到刘看书,有着重描写想起姐姐流泪);他和程开颜结婚,也是当时他圈子里找不到比程跟优秀的女性吧,刘要和虞在一起,而圈子狭小,他人又太庸俗,而宋一直在上进,程停步不前,越来越庸俗,让他们后来无共同语言可言,离婚是必然的;离婚后曾有考虑过陶医生,陶医生也符合宋的价值观,肯努力,有性格讲原则,若不是梁思申,恐怕他们一定会在一起,可以说陶医生是现实情况,梁是理想情况。梁这种人在现实中也是可遇不可求吧,作者对宋有太多的偏爱,不过从作者透露的文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喜欢聪明人,崇尚精英主义,就连宋一直都不待见的韦春红,见识不同于其他妇女以后,他也是对她刮目相看。作者让宋跌的跟头,竟是他认知还不完善时娶的老婆,可见作者对宋有多少偏爱。
       雷东宝
       那个时代能成功了,除了敢干,还需要个人魅力吧,雷东宝是直爽,在官场上尔虞我诈混久了的人,肯定很欣赏他直来直去的性格,以至于他像是开了外挂的人生,处处都有人拉一把。他敢做,心细,有然帮,重情义,可以加很多分吧。但是作者也让他跌了两个跟头,一个由于鲁莽宋运萍的死,还有一个就是坐牢,可见作者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雷身上存在的不足。
       杨巡
       杨巡挺不容易,圆滑,能做人,小聪明很多,和梁的合作让他脱了一层皮,也许是成长环境的原因,杨很不容易信任人,很喜欢算计人,先前的寻,再后来的梁,后来看了很多书评,说梁对杨做的不地道,我个人来看,真的是仁至义尽。梁先前在东北的时候卖假冒伪劣产品,发生大火,血本无归,本身就说明了他和雷不是一种类型的人,梁外公的话正好作为他的总结:杀人放火可以原谅,没有良心不能原谅。后来和梁合作,正如梁父所说,即便有些东西不便于记录,也应该向投资方报备,然后销毁,而不是用假账,临时被发现的时候才坦白,两个人合作,资产流向坦诚说清楚就好,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来隐瞒?最后申说的他的心眼他也承认了,他想靠这个牵制住梁,用心真的是太险恶,如果梁没有这么好的背景,可能就被他牵制住了,文中埋了个伏笔,说宋不愿意杨知道梁的背景,怕他关于贷款事项动歪脑经,最后也有一笔带过谈到这个问题,即便梁杨合作这次不出事,以后还有别的事,只是作者让杨在上面跌了个跟头,这跟头也是杨的不足。
       程开颜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人特别有感触,可能是她到最后洋相尽出,宋没有留一丝情面和感情给她吧。最早之前接触,程还有点上进,做菜,然后读夜校,再后来就变成了完完全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顾自己享乐,不管家庭,偌大一家摊给公婆,每天就是打牌、逛街、会友。可能她的心理是:公婆不让我做,丈夫又忙,我干什么呢?于是就消遣。公婆的心理:程不会做,宋沾了老丈人的光,所以我多担当一点,偏偏宋父母是逆来顺受的人,便陷入到了恶性循环。不管怎么样,他们一定会离婚,可怜的是程,到死都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还把婚姻的失败归结于莫须有的第三者。文中作者通过他人之口已经说出了:别以为找个好女婿就可以鱼肉到底,除非找个傻瓜,聪明人迟早翻脸,若她做的稍微好一点点,可能也不是这个结局。
      
       所以作者的喜好和要说的话,都在文中展露无遗,作者崇尚精英文化,爱好自律自强上进的人,对愚蠢懒惰的人毫无同情。线索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作者人物的设计依托于自我的阅历见识,笔触很丰满,是不可多得的小说。
      
       注:经济体制改革的线也写的很翔实,可惜我并非学经济,对此类不是很感兴趣,如果有心总结,相比作者也用了很清晰的脉络政策来安排人物起伏。
      
  •     其实感觉第三部写的很仓促,很多事情没有太多铺垫,小雷家突然就玩不转了,梁父突然就去了国外,老徐出来打了一个酱油又走了,看的我挺纠结的,我很好奇小雷家村民的生活到底变成了什么样,他们真的开智了吗?读完全书我脑子一直在回味“大江东去”四个字,觉得人生几十年都似那流水,从高山之巅顺流而下,看过山水,看过草木,被浑浊过,被澄清过,终究汇入大海然后继续循环-----此生无憾
  •     把三大本的《大江东去》读完了,1979-1999,城乡风土人物的变迁,国企外企民企,官僚商人工农,人人在社会的大浪淘沙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命运,好看。这部书,终于让充满了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的长假,有了点精神生活没荒废的踏实感。Ane的书看了有三部,各有各的好看,不变的设计是书里一对高智商,可以在事业和情感上相知共鸣的夫妻档。《欢乐颂》里的安迪和奇点(后来的包奕凡我觉得原生态了些,不过安迪需要的恰是一剂猛药),《不得往生》里许半夏和赵垒,《大江东去》里的宋运辉和梁思申。夫妻之间,不仅可共枕,而且能同袍,让人神往。宋运辉对梁思申,作者用笔节制,但寥寥对话和细节,却令人动容。他对妻子敬重有之,欣赏有之,思慕有之,包容有之,怜惜有之。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梁思申想劝官场中浸淫已久的丈夫重拾性情一面,还没开口,宋只有一句话:什么我都答应。一向对妻子说到做到的宋,这么应对丝毫没有敷衍的成分,他说,我能感到你心里有隔阂,我没有找到原因,既然你找到了。。。。人到中年,因为在意和信任,坦诚把自己交给对方而毫无戒备,读到此处我回肠荡气。
  •     其实看书看多了,发现值得看的,经得起时间和社会考验的,最后,这些大部头的书难免会归到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
      哪怕是大江东去,虽然讲的是改革开放20年,不同形式经济体的发展,失败,挫折,一帆风顺,趾高气扬,垂头丧气,百折不挠,等等桥段,但是最后,落到主人公,落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头上最终的问题: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东海集团的不断发展?为了小雷家的大伙共同富裕?为了自己的个体户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发展熏陶?为了自己被集体里的人尊重、敬畏?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无忧无虑,家人无忧无虑?为了回报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伸出援手?我觉得这本书是没有答案的,只是留下了一个题目:这些人,这些事,还是在继续发展的,只要没有彻底死亡,只要还在这个社会上存在,那么他自然会以他的理解,以他的方式,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境界。
      知道看完的那一霎那,不由自主的想起来穆斯林的葬礼。类似的书,都是讲在某个社会变革环境下面,不只是某个人更多是某些人某些家庭某些群体的发展缩影,那么生命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是形形色色的,有些事温饱有些是家庭有些事自我尊重有些事放松。有些则是向王老先生一样,哪怕是彻底的没有意义但是小的事情上面仍然会乐在其中。
      其实人们的生活就是不断的在摸着石头前进,寻找生命的意义。很有意思,知道生命到了尽头,可能才会彻底的明悟,否则很少有人能跳出自己的生命圈子看到最终的意义。即使是马斯洛看到了五个不同层次,他的追求最后实现了么,实现之后是否就可以不用再延续生命了?
      
      我希望每个人,尤其是我自己能够找到生命的方向,然后去实现这个方向上每一个阶段的意义。
      
      
  •     老实说,第一眼看过去这部小说,的确很长。断断续续看完,中途看到一半觉得很多莫名其妙,怎么杨巡喜欢上梁思申,宋运辉最后居然又和梁思申结婚(老牛吃嫩草),梁思申原来还是高干子弟,后台硬得很,杨巡和她合作,最后被逼的这么惨,立刻点燃我对中国富二代的仇恨。但一部不能令读者引起共鸣的小说,就不是好小说。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好小说,从1978-1998年,改革开这20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历史。从4个人物引申出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的人
      1:宋运辉,相信看这部书的人都觉得自己像他吧(不是读书人都不会看这部书。。。),没错,一届书生,进入国营企业,从一个懵懂无知的技术人员,一步一步晋级到国企领导。由一个有志青年慢慢堕落成为白面奸相的领导,或许有人觉得,人家这样都是被逼的。但现在抓到的那些贪官,谁不是一样,相信,那个年代的走过来的人都差不多,幸亏小说写到1998年。要是写到2008年或现在。。。呵呵~结果难说,人总会腐化的嘛
      个人喜欢程度:80
      
      2:杨巡,其貌不扬,身材矮小。本部小说中笔者最喜欢的人,年纪轻轻担起头家,从大山走出来,作为一个备受压逼的个体户,经历的风风雨雨这是多不胜数,而且其本人也懂得要学习进步,兢兢业业。没有人可以依靠,是他的劣势,同时也是他的优势,没有任何的包袱,懂得应对变革来应对市场的变动,结尾处,98年水灾,杨巡发牢骚到,作为一个私营企业的小老板,这么多年备受压逼,现在有难,却要求捐款,什么道理。没错,对于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人来说,我觉得他绝对有资格说这番话,强制捐款个人觉得十分不人道。个人觉得下一个20年,或许才是杨巡这样的人独领风骚的时代~
      个人喜欢程度95
      
      3:雷东宝,就个人而言,笔者是十分喜欢他这个性格,大大咧咧。没错,改革开放初期时候,能发财的就是这种人,先做后想,国家政策其后才跟上。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却又被淘汰了,可以说他是改革开放,中国变革的牺牲品。因为穷,所以要抢先,但要短短20年走完欧美国家花100年才完成的变革,这当中要牺牲多少人呢。不得不说集体经济的弊端,或许应该说,中国走向世界化进程中,集体所有这种畸形的所有权害死了多少人,(吴晓波的大败局里面就有好多这样的悲惨案例)。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雷本人的进步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有责任心的同时~也是他的软肋。令笔者想起现在的暴发户都是污染家乡之后,赚了钱,然后移民逃跑。。。虽然最后都说雷专横独断,但起码,最后他没有捞钱后任意挥霍,没有移民逃跑,也正是留下来,导致众叛亲离。小说最后结尾,当宋喊出“大哥”。雷在门口出现那个背影,笔者被触动了,相信经历过这次之后,不管以后雷是在轰轰烈烈,还是从此泯然与众人,应该都是属于雷最后的选择
      个人喜欢程度90
      
      4:梁思申,看过其他人的评论,都一致比较喜欢这个出过留学,见识丰富的海归。但就个人而言,笔者对她没什么好感。原谅笔者不理智的仇富心态。做为一个高干子弟,她经历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少了,简单来说就是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老爸是银行行长,外公是一方首富名人,最后居然和曾经的老师勾搭上。。。感觉除了小时候去美国不惜以打官司赢得外公财产这个光辉事迹之后,回国之后的路,都是有父母、外公、朋友、老师照看住。。。可怜杨巡这个熊孩子,无依无靠,喜欢女神靠上去之后,累得差点掉了层皮。。。
      个人喜欢程度75
      
      改革开放这20年,国企是大婆生的,集体是二娘生的,个体户是野种。从3个人物展开这20年的中国发作足迹,以小见大,相信那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书中很多人物都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是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好书。
      最后说一下笔者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梁思申外公,经验老到,有钱,爱好古董这些有格调等这些成功老年人的特质都具备,相信作者阿耐应该也是这样塑造的吧。
      当然,钱是成功标志和前提。。。、
      比较遗憾的是书中都是入世之人的想法。。。没有出世之人。。。
      没有理想主义色彩,不免有些落寞
      
  •     七天,看完《大江东去》,畅快淋漓之余不免有一种感伤萦绕心头。对我而言,更喜欢读优秀的小说,就像我喜欢看优秀电视剧一样,二十几年的光景,让我习惯于从这些讲别人故事的媒介中找寻做人的道理和戒示,因此《大江东去》,对我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教科书。
      
      雷东宝
      大学毕业后的反思,让我成长了许多,而看到雷东宝的故事,让我有了极大的共鸣。想当年自己当班长也是困难重重,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和从小的教育,让我的集体观念根深蒂固,脾气亦如东宝大哥一样火爆,拍案而起的事情似乎经常在我身上发生。雷东宝是幸运的,他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他执行力惊人,并且之前在部队上有不少见闻,当过工程兵这种经历让他一开始的起步就走上了正途,这也说明眼界的重要性,不过他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崇尚强权,在功劳簿上的生活让他不能谨小慎微,没有了刹车的他固然会跌大跟头。再者改革当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他也和现实生活中的潘宁们一样,最终成为产权不清的牺牲者。
      他爱宋运萍,却意外破了誓言,可以说他是真性情,这是他的可爱之处,也是老徐等人与他交往的原因,或者当时他不够冷静,他本人就极易冲动,碰上这种大事怎么安静的下来。做了却不想后果,说了却没想难度,说实话我也不晓得这种性格是好是坏,我只晓得谋定而后动是我做事的根本。当然不是雷士根那种前怕狼后怕虎,但是方向选对自然会事半功倍。
      他后来的众叛亲离,验证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民群众的眼睛虽然雪亮,但是也要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之下,在农村,愚昧与朴实有的时候矛盾极了,大多数农民群众还是以眼前利益为重的,没有高素质的基层基础,用利益驱动是最好的办法,雷东宝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有了第一桶金,不过,之后他并没有深思自己成功的经验与未来的挑战,而是一个劲的向前,不会时刻下来检查维护。当年是个狂躁的年代,相信雷东宝们人数众多,吃亏的自然更多。
      
      不过,我不得不承认雷东宝的人品,他有卢俊义的胸怀却没宋江的权谋,在“慈不言兵,义不言商”成为某种文化的当时似乎并不那么奏效。他的结局并不是不好,或许让他平静下来,积淀总结,几年之后的雷东宝又是一条好汉。
      
      宋运辉
      苦出身的他是那种时刻准备着抓住机会的人,大学的机缘巧合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师从高人掌握一手过硬的学习方法与相关知识。在当时年龄段差异颇多的大学里明白了如何为人处世,特别是养成阅读《人民日报》这一习惯,让他对政策的解读准确透彻,这正是当改革不断深入时领导高层所必需的素质,这些是他成功的基础,而之后的路也就水到渠成。
      在金州,最开始他可以“但行耕耘,不问收获”,或许是因为他相信水书记在关注着他,所以他并不用刻意去表现自己,引人注目,之后他的几次转身,都不得不说是他小时候经历过多斗争而少年老成的帮助。他也冲动过,他也年轻气盛,只是他之后学会了利用自己的年轻,作为某些事情的借口,作为自己上升的一道金牌。
      不过宋也是变了,渐渐的走上了一条贼船,当梁父出事后梁家亲戚一个劲儿的往宋的手机上打电话就晓得,他和梁家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梁思申都不晓得,宋或许在金州自家处长楼后整理院子的时候就在想,自己究竟奋斗是为了什么吧,看着虞山卿没有自己职位高而杯满钵盈,看着水书记临着退休而急于再捞一笔,估计他也有过冲动,他当时的朋友,后来的梁思申,或许他很羡慕,因而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如程开颜一般,他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梁思申一样的生活,因此在东海立足之后,与梁家叔辈一起,趁着抓大放小,国退民进的时候,对国有资产进行再分配,当时整个社会就是如此,那么他自然也是随波逐流而不再是那几许青莲了。
      
      杨巡
      不得不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有责任感,能吃苦,能吃亏,肯动脑子。他可以破釜沉舟让自己绝路逢生东山再起,可以为了妹妹牺牲自己的形象只为他一个好的前程,他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权衡利弊的道理,因此也让他左右逢源,之前的滑头那是因为世态炎凉不得已而为之,之后却愈发感觉他的真实。他是一个优秀的商人,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也能屈能伸,在宋运辉面前自知自己几斤几两,不会成为精神暴发户。从一开始的情场失意到后来的迷恋梁思申,再到后来找到任姑娘,我相信他是最终走出迷雾而找对方向。他和任姑娘是可以互补的,和梁思申却不行,他的个性和特点并不能抓牢梁思申,梁家估计也不会让一个如此出身地位的人进梁家的大门,毕竟梁家就是管钱的,钱再多也没用,素养与社会地位更是他们所重视的。
      
      三个男性主角,似乎都经历了至少两个女性,宋运萍、韦春红之于雷东宝,程开颜、梁思申之于宋运辉,戴凤娇、梁思申、任遐迩之余杨巡,韦春红对于雷东宝可谓一心一意,而雷东宝相信之后也不会再有什么其他想法,毕竟渡尽劫波。也相信实用精神极强的杨巡对任姑娘绝对会百般珍惜,让其主掌杨家的财务大权,成为大嫂大。不过,宋梁配呢,或许两者的世界观将会有更激烈的碰撞吧,如果她从内心只能承认自己的丈夫也只是当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一份子,那么如此理想化的她还会对宋运辉有如此好感么,不晓得,一切都只能是猜想了。
      
      这一年的基层工作,让我想通了不少东西,比如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没有绝对的黑与白,有的只是芸芸众生。这本书也是一样,没有确切的对与错,都是故事,也正因为都是故事,所以才更值得玩味。
      
  •     很多人将这本书比作《平凡的世界》,但个人觉得文学性还是没有《平凡的世界》,但从经济和历史角度来讲,应该还是很值得一读。下面是个人对本书关键角色的一些总结。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判。.
      宋运辉,人如其名,命运辉煌。然而,辉煌的背后确实超出他人数倍的努力和自学能力。从这个人物身上看到的是一名知识分子到官僚的成长历程。年轻时他所厌恶的,确是现在他不得不去做的。
      梁思申,整本书里面最完美的一个角色,具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良好的教育和修养,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格和理想主义思想。但进入社会后,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有过迷茫,有过纠结,最终部分妥协,部分坚持。即使这样,她仍然算得上完美。
      杨巡,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奸滑,小气,钻营,但却又执着,勇敢,有担当,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超强。在与梁思申的合作中,在那么单纯的女孩面前还给自己留一手,转移资产。不过为了证明自己,他又持之以恒的拿回自己失去的尊严。拍不死的小强是对他最好的形容。
      雷东宝,性格果敢,决断,有魄力,然而这些性格让他成功,却也让他失败。在小雷家取得辉煌的同时,却隐藏着高负债的风险,在之前还能听取雷士根的意见,做到互补,而踢掉士根后直接变成独断专行,贪恋权力,脱离群众,最后演变成三员大将集体反水,老百姓的集体对抗,悲哀!
  •     
      五天半,用尽所有业余时间,终于干掉150万字的《大江东去》三部曲,有天早上4点多爬起来偷偷摸到厅了看书,被暖手抓了现行。
      有很多感慨,挑现在能想到的说吧。
      
      《大江东去》VS《平凡的世界》
      上周五抓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完雷东宝带领小雷村的人冒着风险包产到户,最先启动的致富项目就是砖窑,难免让人联想到同样是实行包产到户,也是承包砖窑的《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外出晚饭的时候书放在车里,我只好抓耳挠腮地难受,借着上菜的当儿跟暖手说起当年影响我至深的《平凡的世界》。
      《平》一书之所以对我人生影响深刻,是因为这之前,我热爱的都是风花雪月,是宝玉生日夜宴,是湘云醉卧芍药,是浪漫爱情纵情江湖,抑或是遥远异国风情。那时候纵然看过类似《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多夫》,也是少年强做愁的阶段。
      是《平凡的世界》让我真正认识到“脚踩着大地”这几个字的真实感觉。且从那时起,我的性格和生命中,才略微多了那么一点点扎扎实实的意思。
      一样是全景式的历史长卷,《平》一书更“向内”,人物的内心路径挖掘地更为细腻,精神世界也更为宏大。不过那也难免,路遥写书的时候才1991年,纵然是已经有了改革开放的苗头,但那里后来商品经济当道那股洪流啊。
      相较而言,《大江东去》则更为外向型,经济环境的历史沿袭描写地更真实,这小说里除了“外公”一角我几乎个个不喜欢,也正因为每个人有时代抹不去的局限和烙印,真实,因此丑陋。
      路遥在《平》书里不满孙少安的固步自封,《大江东去》里,雷东宝也担任了这个觉得。不过孙少安在路遥眼里,是精神境界不够。而雷东宝在阿耐眼里,则是因为视野不够开阔,文化水平不够高。 路遥最好的想象,就是让孙兰香读了最好的大学的空间物理专业,并且与其完美的对象,携手去了太空。 而理想主义的田晓霞,作者只能让她死在洪水中。这简直就跟山口百惠退隐一样,因为你无法忍心让一个完美的人慢慢走下坡路。 而阿耐的理想对象是梁思申,漂亮、聪明、高干子弟、海外教育、仪态品味出众,且一路贵人相助。不过阿耐照样让她栽了不大不小的跟头,且让她慢慢在现实中消磨了现实主义。
      这些,不得不说是时代的发展,回首看去,我们习以为然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面目全非。
      
      3大男主角VS 6个女人
      雷东宝、宋运辉、杨巡,作为三大男主角,分别担负起集体经济、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历史发展的线索引导者。阿耐的优点,就是她完全没有主管地判断谁好谁糟,而是把他们放到历史环境中去,让读者自己琢磨,自己分析。这三个人身上都各有功过,有些是因为他们自身局限造成的,有些则是经济大环境造成的,有些则是当时当事造化弄人。我边看就边感慨一个女作者,是怎么把握这么巨大的历史跨度和这么多人物的,这本小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3大男主角,每个人生命中都有2个女人,也分别标志着他们的年轻与成熟。(杨巡勉强算3个女人)。 即时宋运萍一直活着,珍爱她的雷东宝会不会仍然演变地刚愎自用,我猜也会。就算不是粱思申,宋运辉会不会还是同前妻分手,我猜也会。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自有他应有的轨迹,这不是身边的女人(或男人)可以改变的。
      从底层挣扎起来的杨巡,势必会永恒地不轻易信任旁人,即便是他敬若神明的粱思申,这是性格,也是命运,无法改变。
      但历史永远是后视镜,前瞻几乎没有可能。所以阿耐给了雷东宝一个结局,但是她不清楚宋运辉和杨巡会怎样。 从2013年的眼光来看1998年,也许完全没有包袱的,代表民营经济的杨巡或会发展地更好些,但这种发展又是不是他内心所期望的,又会不会遭遇官二代们的狙击,仍未可知 - -- - -
      
      一本好书,每个人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上次推荐这本书有人留言说宋运辉离婚太拖拖拉拉了,我便知道这位豆友尚年轻,他读的是爱情。所以我怂恿着做企业的几个朋友去读,不知会读出什么意味来。
      
      强烈推荐此书!
      
  •     这是一个浩荡的时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涉及六分之一人类的改革、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叠加融合的产业革新—— 1978~2010。这也是正是小说《大江东去》、《艰难的制造》故事的背景。与其说我们在点评这两部小说,不如说我们经由这两部小说,小心翼翼地尝试回眸我们有幸而又不幸恭逢其间的这个年代。
      《大江东去》和《艰难的制造》是由企业高管阿耐女士在本职工作之余完成的两部长篇小说;描述了身份为国企老总、个体老板、乡村书记、留学归国人员的主人翁及其周边的形形色色人物们自1978年以来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起落。因为作者的身份和克制,它们更像是时代的纪实性编年史:没有夸张离奇的情节、没有或缠绵或壮烈的感情段落、没有作者或幽默或深邃的旁白评论,甚至,没有好恶彰贬,没有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的是非对立。它只是,缓缓地展开,记录很多人一年又一年的生活:求学、分配、下基层、跑单帮、承包土地、上位、做老板、二婚、小三、得势与失意、落难与重振、联合与陷害……等等等等,所有的情节和人物我们都不陌生,因为这些是我们身边如此平凡而又如此真实上演的岁月伦常。稍一联想,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生活中轻而易举地找到故事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或类似的故事轨迹。里面的每个人物,宋运辉、程开颜、杨巡、梁思申、任遐迩、申东华、钱宏明……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张总、王太、许老板、林处长……
      它是如此地真实,又是如此地克制,以至于阅读的过程很容易手不释卷却又每每掩卷无语。作者记录人物的言行,却吝于描摹人物的内心情感,更没有发出任何代表作者本人态度的点评或号召。而这样的特点,其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我们都在匆忙地奔向心目中的目标,我们都很忙,我们都在为自己寻找足够正当、足够充分的理由,我们无暇顾忌自己心中的愤怒、抑郁、哀伤、痛楚,我们当然更无力顾及亲朋好友的心情和感受。我们很容易说服自己接近更高、更有效益、更有权势的圈子生活,我们可以好不犹豫地抛弃那些思想冥顽不灵、遵循老一套生活方式的故旧。目标很远大很崇高,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是必要而正确的。我们没空,也或者没有勇气,静下来或者回头去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去承担信仰道义的拷问。从这个角度,这是一部没有价值观和信仰的作品,除了更好的生活或发展,我们看不到主人翁坚守的信念。他们的一切,哪怕感情,都有意无意地服从于目标的需要。于是,我们看到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趋炎附势、迎新辞旧、踩低拜高,却依然看不到那些过程中各色人物婉转曲折的心路,看不到体现每个人物价值坚持的心灵冲突、抉择和痛苦。他们都太理性了,理性到既无力去思考宏观大义,也无心去体验参差多元的人性与人情。他们奔忙在前进的路上,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他们很充实,也很疲倦。他们永远没有“我是谁?我将成为谁?”的困惑。他们位高权重,威仪渐成,却永远回避繁华落尽后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自己。因为,他们都已经不知道或不敢知道,在追求自己目标的道路上,自己的面貌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而面对这些,亲历这个时代的我们,或许也只能像作者一样,不予置评。
      不予置评也算一种态度。但从文学感染力而言,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与《悲惨世界》、《雾都孤儿》甚至《飘》、《荆棘鸟》等作品的差距。或许,就因为它缺少对“人性光辉与幽暗”的心灵和信念的描摹吧。毕竟,这个时代再伟大,经历其中的也只是普通的人,有着理性计量,也有着心灵冲突与纠结的普通人。
      温总理曾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也许现在远未到可以对这个时代进行评点的时刻,但不妨让我们跟着作者阿耐的记叙一起,尝试回眸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的你、我、他。
      
  •     《大江东去》是著名财经作家阿耐创作的一部全景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历史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国企领导,农民企业家,个体户三个典型人物为线索,人物从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到成长历程一路写下来,比对中令人感慨;故事从政策变化、人群定位到现实挣扎,转折起承,十分精彩。
      
      《大江东去》之好,在于大气——极有全局观,国际社会影响、国内政策剖析,如若作者不说的这么透,我等屁民真是不懂这水有这么深。
      《大江东去》之好,在于人气——有光辉的,有黑暗的,有苦有乐,没有完全的高帅富才善,也没有完全的矮丑穷笨坏,都是三分钟河东三分钟河西。
      
      这套书一共三本,是我读的字数最多的,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偏要眼睛不舒服,脖子严重抗议时,才能停下来。
      
  •      昨天终于读完了,这么久才读完肯定又要被NE笑话,不过确实一直很认真在看。习惯了一有空就抱起手机看这本小说,一看完竟满心空空荡荡了,再不知空下来还哪里有这么个喜欢的消遣之处!
       读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本小说能真正被自己喜欢是因为小说中不止一个主人公总在某些方面会有自己的影子,性格方面、做事方面、追求方面、理想化方面等等,于是跟着主人公一起处理人生中碰到的各种事情,并迫不及待的知道这样子处理事情会有什么结局,然后告诉自己,最好的是应该如何如何。同时关注每一个人生,理解每一种人生,不断校正自己曾经对某些阶层人们的偏见,知道去理解不同人的不同行为,也更加理智的去看人,看事......同时读的过程也是追寻最与自己相似的那个人人生如何的过程....读书,是在读社会,读形形色色的人,更多的还是读自己。
       于是,当终于读完,感悟颇多,点点滴滴.....最终的最终,更加坚定自己对感情的态度,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更加清晰人生的道路上怎么与别人沟通,与社会沟通,与自己的内心沟通。
  •     花了一周多的时间看完这部小说,有不完美的地方,有不能理解的地方,有感慨的地方,也有愤怒的地方。
      
      宋运辉离开程开颜,主要的原因还是两人已经说不上话,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生活层面,两人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离婚,总有一天会出轨。他们婚姻的由来,更多是因为亲情而不是爱情,但再浓厚的亲情,如果夫妻双方没有共同语言,迟早也会分开。程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家中的娇娇女,什么都不懂,幸好有父亲这个厂长撑着,但她不思进取,连如何拉住丈夫的心都不知道,最终只能黯然离婚。
      
      宋这个人物,如果套用一句流星话,就是个典型的凤凰男。来自农村,勤学拼搏。但总是带着似乎高人一等的眼光在看待其他人。他为事业拼搏,却也彷徨过分配的不公,他越来越像水书记,却又保持着一些人性的光辉。这样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个完美人物了,他做领导可以,做朋友不行。
      
      杨巡这个人物,就如同各类报道和小说中所描写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先行者,经历过极度困难的生活,极力想致富发家却无视法律法规,他的形象不如宋光明,但却极度符合中国社会带有原罪的民营企业家。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却也是我最欣赏的一个角色,在他的身上不仅有狡诈、油滑、贪婪,也有好学、拼搏、慷慨的一面,他可以在生意场上耍刷滑,又有着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这样一个人物怎让人不又恨又爱。
      
      雷东宝这个人的经历也很典型,退伍兵,村支书,集体企业,彷徨在私营和集体企业之间,他是时代的英雄,却也被时代抛弃。在他办企业的过程中,经验主义曾经带给他无往不利,但时代在发展,如果只凭经验主义,不搞经营,再好的企业也会被败光。他与宋在拯救雷霆一事上的矛盾最为明显,直到众叛亲离他才明白即使把自己的钱全部投进去,也不是搞活企业的好方法,做企业不是经验主义,而是经验加数据分析,他已经落后于时代,该离开了。他的幸运在于,先娶了宋的姐,后得到韦春红,这两个女性为他无怨无悔付出了许多,终于也让他明白了家庭和感情的真谛。
      
      至于梁,一个文革后出生的典型大小姐,她很优秀,看起来对人情和特殊关系都熟,但实际上还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不过幸好,她先有父母,后有外公,又有宋,这些人虽然没教会她社会的残酷和黑暗,却一直尽力保护她直到自个明白的那一天。从和杨翻脸的时候我就很不喜欢她,这个人物太高傲和自以为是,因为自己的家庭好,所以才有条件接触新事物,但她有什么权利去践踏和鄙视一个辛苦创业者?
      书中梁父查账后说的那些话,对杨的打击非常大。个体户不受尊重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素质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法律、政策导致的。政府的指责是为百姓服务,也是社会资源的调配和管理者。不先服务个体户反对其要求极度苛刻,为了生存和赚钱,自然要钻空子。作为一个高级官员,他有什么脸面来指责杨?
      
      纵然杨本身存在商业道德上的缺陷,但在大环境下,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原罪。他们决裂的原因更多是因为阶层,一个温室里的大小姐怎么能明白个体户生存的艰难?
      
      幸好宋在和梁结婚前已经小有成就,否则难免会被人认为是个凤凰男...
      
      小说的最后,宋梁二人重走当年宋上学读书和认识雷的那条山路,随着宋对往昔的回忆,梁才有所反思。一个人的行为处事,总归是和他的出身、阶层、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的。梁是如此,宋是如此,杨也是如此,雷更不用说。不论是好是坏,他们的一切依然是这个时代造就的。
      
      这几个人物的经历浓缩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故事,大学生、留学生、退伍兵、个体户,时代的印记是如此明显,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父母和长辈们的影子。
      
      这书虽有不完美,但的确值得一看。
  •     在看这本书,还没看完,但是看的非常矛盾——真实的矛盾。
      1、几个主人公分别代表改革后获得资本和权力的一类人。如果概括介绍他们的经历,会觉得理应如此,不会因为这些对这些人产生负面的印象。比如提起官员,就会想到权谋,他们不可不会。但是用真实的事例具化到一个人、一件事,则是厌恶、反感。
      2、感到书中作者对主人公经历种种转变后的思想很多地方都是冷静的旁观、甚至是一些批评,但是他们因此而将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则是赞同。
      3、书中是从宋运辉的角度来描写程思颜的简单。开始的包容到后来的厌恶,感觉有些难接受。程思颜的父母早已预见宋是人中龙凤,怎会不提点女儿在生活中应如何接人待物,保持与宋的关系。宋与程在前几年的生活中他是希望程思颜保持单纯的,除了做过努力希望程思颜学日语外,从未要求程思颜改变。到了东海后,一切都是错,都是不好。前前后后,宋对程思颜很冷血。
  •     我说不出看完这书之后的感觉,就像自己是个局外人,静静看完这三十年的沧桑变幻,现在有很多关于改革的文学作品,但只有这一本是真真震撼我,这里没有大书特书的廉价感情,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文法技巧,类似记录似地文笔却震人心魄,以至于在阅读这本书时,其他的事情没有能专心做下去的。很多问题在看完这本书后豁然开朗,也对当前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很多问题当前依然存在。三十年,我们都改变了很多,这是个变革年代,也是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看到书中的人物因大局势的变化而跌宕起伏,就像弄潮儿,我便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
  •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到了阿耐这变成了有钱便是媳妇儿。梁思申(外资投行)之于宋运辉、崔冰冰(银行)之于柳钧,甚至任遐迩之于杨巡都有一点点点这个意思——媳妇就是钱。甚至最后的结局也和媳妇儿密切相关:韦春红——餐饮——雷东宝倒掉;任遐迩——财务——杨巡还过得去;梁思申——资本运作——宋运辉意气风发;嘉丽——设计——钱宏明跑路;崔冰冰——银行——柳钧柳暗花明。看看、看看、、这哪里是女怕嫁错郎,分明是郎怕娶错妻嘛。
      
       在阿耐的书里,销售、技术、管理、人脉、形势……一切都不是问题,只有钱才是唯一的永恒的难题。小雷家最轻松的时候是有贷款的时候,最艰难的时候不是没市场没雷东宝而是没钱,杨巡从来都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宋运辉靠着国家和梁家日子好过得多,柳钧靠着贷款才得以挺过危机。反之钱宏明则是玩过了头,不得不跑路。全书看下来满眼都是一条条紧绷的资金链,销售、技术、管理、人脉、形势……不过是资金链上的小小饰物。
      
       如果把“梁思申、崔冰冰、钱宏明”换作“金融资本”,“雷东宝、杨巡、宋运辉、柳钧”换作“产业资本”。很容易发现:雷东宝家是单做实业的一家,钱宏明家是单做资金运作的一家,宋运辉和柳钧家则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和,最终大江东去高下立现。阿耐不是一个专业作家,而是一个弃政从商的民企高管,这会不会是她对这三十年的企业发展的真实体会。
      
       既然已经上升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高度,再扯远一点也不多:前三十年的中国与美国是不是宋运辉与梁思申?这一次危机后会不会变成柳钧与杨巡?再过十年、二十年阿耐如果再续一本大江东去,会是什么样的精彩。
      
  •       有那么一种书,在某个巧合的机缘下,你稍稍一读便再也无法放下,于是就开始了一段甜蜜的烦恼:既无法割舍,又害怕结束;明知时间紧张,却不能自拔。《大江东去》就是这么一种书。
      
        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它的意义也许在今天仍不能完全揭示出来,因为中国仍然处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之中,向未来迈步前进。在30年的阶段性节点,回顾走过的历程,对我们理解历史展望未来会有帮助,然而不论是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出发,还是从国家制度政策的演变出发,都难以充分理解这个过程。前者不能纵览全局,后者则脱离了处于改革前沿的亲历者。《大江东去》从中国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的发展过程出发,梳理了这个变革的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四种力量构成了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图景,它们就是这套3卷本小说的主人公。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引我们的是那些鲜活的人物。雷东宝、宋运辉、杨巡、梁思申,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年代中国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成长就是中国的进步,他们的失败也正是中国走过的弯路。他们的故事并不能反映中国人的全貌,但作为经济舞台上的精英份子,他们的所思所为已经能帮助我们理解改革之路的全景和细节。
      
        开始决定读《大江东去》,是因为看到有人把它比作《平凡的世界》,那本曾给我感动和激励的小说。从阅读体验看,两本书给了我同样的“甜蜜烦恼“。而在文学地位早已不及八十年代的今天,《大江东去》在文学上怕是难以企及《平凡的世界》那样的高度了。但是,和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一样,两本书都充盈着同样的属于那个年代的力量和希望,这已经足够了。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改革开放的缩影,国家进步的历程;勇于担当的魄力,穷则求变的思维,人生命运的浮沉,情感思想的变迁。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正是波澜壮阔的舞台。
      
        青山遮不住,大江东流去。
      
      (原文地址:http://manan.org/2011/01/book_review_great_river_easting/)
  •     我之前是不喜欢看女人写的书,总写的文邹邹,废话连篇。但这本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很大气很实在,有些像白鹿原,把一群人物写了整整几十年。里面几个人物都特别典型。宋运辉我刚开始是不喜欢他的,总觉得他太纠结,太优柔寡断。后来他当了领导有了魄力后才开始喜欢,虽然被梁思申称作官僚,但我觉得那样才适合他。雷东宝刚开始很喜欢他那股猛劲,到他进监狱开始就慢慢讨厌他了,觉得太自以为是了,让人想踹他一脚的感觉。杨巡还可以,一直属于努力奋斗的类型,而且我觉得他没怎么亏欠梁思申却一直内疚,挺可怜的,自从他找了任遐迩,那段就更有意思了。梁思申挺完美的一个人,而且高度理想化,但总感觉缺点真实感,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外公,感觉像《金色池塘》里那个老头子,嘴很毒但又很幽默睿智,还有那高高在上的范,这样的老头很有趣。  书写了30年,改革开放我没经历过,不能感同身受,后面写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写到了98大洪水,感觉就是身边发生的事,又多了一些真实感亲切感。看完这套书还有感特别深刻的感觉,以前总觉得“政策”这个词是政治课本里的,是高高在上的,跟我们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看了这本书才觉得政策正的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总之是一本好书,相当值得推荐
  •     虽然工作忙碌,但是基本下班就就呆在宿舍看着这部书,写得太深入了。有时都怀疑作者是不是从事间谍类型的。给我最深的是国企青年,后来的领导宋运辉。自强、奋勇、果敢、好学。值得深深的学习!也许很多人觉得些黑暗,或许宋虽不坏但不是好人,但是我要说,其实当时的社会或许更黑暗,中国的发展就是这么慢慢转变过来的。也许书中很多的当时的经典,在现在或是违法、或是幼稚,但是没有那个时代也没有今天的法制与高尚。就入作者的书名一样,也许真的如同大江之水,没有前浪的涛涌何来后浪滚滚到来。
  •     很久没有看这么大部头的著作了,厚厚的三部书下来却没有难耐的感觉。惊异于一个女生居然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一篇作品,官场,商场,人性,机心,.....初看会以为是一本男人写的书。虽然依然是一部有着主观烙印和局限性的书,阿耐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并没有给书中的角色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更何况书中的人物过于一帆风顺而缺乏一定的现实性,人物命运也有些为剧情而剧情的意思,但三本看下来,跟着阿耐走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看着书中几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向上攀爬,看到了三十年的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阿耐不是个幻想主义者,没有给予主人公一个出淤泥而不染,将秉性纯良保持到最后的结局。的确,过于天真和理想主义的人本就不可能成功,在现实中只能成为一个现实的人,如果抱着所谓的原则不放,就只能让别人踩着你的脑袋向上爬,而那以后一个人无论多么幼稚都不可能在怀抱着这些天真过活,偶像剧永远是偶像剧,就像童话永远是童话。如果照着童话中的方式生活,等待你的不会是美满灿烂的大团圆结局,而只会一次次受伤直到你明白这世界的游戏规则为止。那些成功的创业者领导者政治家甚至演员,都不可能如他们表面所显示出的那么儒雅醇厚,他们是经历了无数次战役,踏着无数失败者的尸体染出的血路一路走到最顶峰的。无所谓对错,这是他们必须走的路径。阿耐在书中描绘了农村,工厂,官场等利益的盘庚错节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作者视角的局限可能有一点夸张了问题,但还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      对于20出头的我对社会的真正了解都在97年后,过去的日子发生了什么,怎样改变了那一代人的命运,只有从长辈们零零碎碎的对话中知晓些许。
       如今,时光飞逝,转眼间将我推向了社会,《大江东去》这部作品,让我有感于时代,有感于个人的渺小。时代铸就我们,我们兴起时代。
  •     16岁看平凡的世界,26岁看大江东去。可能因为偶是农村出来的,所以各外热爱类似的题材。但是由于此书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好先选择两个方面来随便说说。
      
      我非常欣赏书中描写创业的方方面面,非常真实易懂,而且覆盖了这两个十年中国的环境变化和经济变化。第一个例子就是在中国国营玩技术玩政治,平步青云,参与建设与改变的厂长同学。第二个例子就是村长同学从种田发展副业,然后发展私人化,最后领悟到建立Leverage Buy Out挖社会主义的墙脚,到最后IPO发展自己的融资,然后无师自通的发展了审计几百年高出来的内审系统和安全确保。看得我心潮澎湃。第三个例子是个体户,很有中国特色,在不支持LLC的中国政策下讨生活,发展自己,不断进步,从而在想吃天鹅肉的路途上不断进步。
      
      资产的发展,可以是推进,也可以是拉动。拉动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高质量事务的向往而完成,而推进则是广告公司植入不买他家产品就对不起自己人生思路的强盗行为完成。中国80年代,科技生产力已经足够,加上外来的新鲜事物,让消费者对于不断进步的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村长同学做什么都赚钱。但是由于自己知识的缺乏,在飞速增长的10年后不能够支持健康的增长,终于发生了安全事故和其他的问题。这其实也是现在中国的问题。就好像人人都上大学,那么扫地的也都是大学生一样。教育,经济和社会问题,都需要一个逐渐前进的健康成长方式,否则不是人才的浪费,就是技术无法支持需要。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斗争,这个在哪个国家都一样的,顺利地政治斗争对社会有益,不懂得政治斗争的人会被淘汰。我就是对穷人没有什么同情心的那类人,再说就政治不正确了,我打住打住。
      
      第二个方面就是那个ABC美女的故事,说实在的第一部很不错很澎湃,但是第二部后期加入了这个香蕉外资,可能作者缺乏相应的知识,我越看越觉得离谱。说这个mm吧,在美国搞贸易,好。说她毕业的时候靠分析股票挣了几百万,俺就不信了。感情当年华尔街的对冲基金都是吃白饭的,让一个大学生空手套白狼挣了几百万,当年的几百万美金可是如今的几千万,且不说70年代后美国股市并非一番风顺,特别是香蕉女挣钱的时候,正好遇上经济危机,看来PE当年没有挖她过去,可是大亏了。
      
      好吧,就算这个香蕉女热爱祖国,挣钱不肯留在美国参加90年代fix income 大战,成立自己的梁stern公司跟soloman bro一举高低。可是她MBA毕业以后到底都在干嘛,书上说她是投行的,可是没说到底是干嘛的,反而搞起给非客户融资,然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合伙人干起实业。她那个美国老板既然是投行的,怎么不拉客户做融资,不做structuring,反而跑去中国给实业筹钱,连投资者都没有牵线,难道让投行自己出钱?为啥不改成PrivateEquity的让人更好理解呢?就算是PE当时中国国有产业,肯定也不会这么冒失闯过去,为啥不发展债券呢?
      
      好啦,这就是第二点,是我看不懂的。
      
      书中情感生活也很有意思,不过我说的可能绝对没有历史色彩,所以不提也罢。
      
      总体来说很好看。
  •       好久没看过这么长篇的小说,这书真的不错,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大书.何谓大书?
        一是篇幅够长,这是对作者功力考量的一个硬指标.记得莫言曾说过,一个作者不会写长篇算不得是真正的作家,凭小聪明\小敏感可以写中短篇,但没受过专业的训练绝写不了长篇.这恰恰是一个长篇,而且是一个大长篇,整个的结构\布局是巧妙得体的,单从篇幅上说,该书担得起"史诗\全景"等现在谁都敢叫的称呼.
        二是真实.小时候写作文,老师总说你们应该写真事,那时那那么多真事呀,就觉得老师说得是一句屁话.后来大了才慢慢知道,王朔说得对,所谓作家那那么多想象力,都他妈的是在写自己.这书能看得出来,是下了大工夫的,原始资料素材的积累少不了,但高手和低手的区别就在于,低手收集那么多资料只能写成纪实文学,而高手却可以写成人物众多\性格鲜明的小说.
        这是我感觉有点象姚学垠的<李自成>,篇幅够长;全景反映某一个历史阶段;人物够多也够鲜明,但<李自成>的政治工具性更强一些,而这书的更真实一点.
        若说比同类所谓经典的差距,我觉得比<白鹿原>少了一点深刻.
  •     很喜欢看这类有着巨大时间跨度的文章,感觉自己原本并不绵长的人生因此得到无限延伸,自己原本并不厚重的生活经历因此得到无比扩展,仿佛灵魂可以移栽,思想可以提升,生命可以因此而丰富,岁月可以因此不再单调。那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阿耐擅长用不偏不依的笔触描写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看她的文字,总能感觉一种气韵浑然天成、一气呵成,真实地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正游走在一段历史边缘,那种身临其境的投入让你会有如看3D的忘我,又会让你在掩卷之后不自觉地遗憾自己无缘经历那样的精彩或是曾经错失那样的精彩。   不想赘述书中具体的情节,因为书中每一个人物的身后都有可以让你对号座的性格生成、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不同的只是性别、天分、环境、境遇、时代背景。所谓成功或失败,其实都是相对而言,未到最后时刻总有太多未来的可能。
  •     书单:《激荡三十年》,《大江东去》(阿耐),《艰难的制造》(阿耐)
      六月上班比较悠哉的时候看了txt版《激荡三十年》和《艰难的制造》,《大江东去》早些时候看了上中部,作者出于出版的原因下部未在网上发布,每次去图书馆都发现这本书的第三部外借中,所以直到现在无法看完整。
      
      《激荡三十年》讲述中国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从1978年到2008年这三十年中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的发展,描述手法是通过对各种报纸书籍文献的解读;
      《大江东去》通过小说形式讲述中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到1998年这二十年中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的发展,其中涉及企业初期经营、财务、销售、资本运作;
      《艰难的制造》通过小说形除了涉及企业转型、资本运作(小企业贷款)、股市、楼市、国际大宗商品期货;
      
      第一部和后两部的作者不是同一人,我个人认为这三本书结合起来读效率最高,顺序是《激荡三十年》然后是阿耐的《大》和《艰》。今天读到《艰难的制造》的结尾才理解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宁波前公司boss的话“很多公司都倒闭了,小企业贷款很难”,这些在我这个平民脑中只是一句听过即忘的话对于当事人来说如书中柳钧的焦虑,企业主的焦虑和痛苦的抉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甚至可以推断出书中所描述的工业园就是指宁波的某个工业园,其中也描述到保税区,就是ex-company所在的保税区。
      
      《大江东去》描述的时代乡镇企业脱离到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其中的痛苦离我们80后已远,而《艰难的制造》中2008年所有的资金进入股市进入楼市,国家为了抑制泡沫而紧缩贷款导致真正专注于制造业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所需的资金而倒闭,最终柳钧的抉择是让企业进入楼市从楼市中赚钱来养自己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其中提到亚当.斯密关于金融的言论“金融不创造价值,不会增进社会财富”,好的企业通过金融运作将筹集的资金注入企业使企业更有生命力,从而促进自身从金融行业中获得更多的资金,得以使企业保持增长力。这种良性循环大多发生在国外,国内的金融成为很多人圈钱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实业的发展。包括书中还提到的VC,很好的引进资金做法也成为一种投资者圈钱的方法。短视不正是当前政策和国内企业的最大缺点吗?!
      
      若是五年前读这些书,一定会觉得很枯燥无趣,一定会一目十行,今天读这些书时,书中的案例在现实工作中一一重现,所以越发觉得在中国做制造业的艰难。刚离职时经常和Dr.Wang交流,他们企业遭遇的VC事件,贷款事件,通过信用证贷款事件、建厂房事件都与《艰难的制造》中柳钧所遇到的各种事件一样。为了给公司争取流动资金而贷款,因为企业不够大信用额度不够无法从四大银行贷款,只好通过找VC、上市、买厂房做抵押、做外单签信用证等形式向银行借款,除了为产品找市场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为公司找钱。90年代初很多企业主想方设法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从国企独立出来,而现在呢,恐怕又有很多企业希望能挂上国企,因为民营企业永远无法享受到国企那么多的优惠(市场垄断,贷款容易),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国企依然享受着超越其他形式企业的优惠,不管这三十年中发生了多少变化,独此不变。
      
      柳钧在创业中遇到很多困难,最后选择的是妥协,在国内不向政策妥协就意味着game over,这又何尝不是堕落呢。这种状况十年二十年是不会改变,因为政治形式决定了经济形式,所以大家需要放平心态,该行贿的时候行贿,该拍马屁的时候拍马屁,最要紧的是“活着”!这是阿耐最后得出的结论。
      PS:阿耐从开始写的《大江东去》宋运辉从低潮到激情投入企业中,到后来《艰难的制造》中最终柳钧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诘问表现出阿耐对国家政策的无奈与妥协,我们需要买房的80后也能体会到。。
      
      《艰难的制造》很多地方谴责政府特别是工业园区某些官员的问题,提到股市楼市更明确那是官商勾结的结果,严重怀疑这本书如何会出版出来。当然,如果出版那是我们的福音哪。
      
      PS:我得出的结论:
      ◎国家为什么把着国企不放?
      因为国企每年要把利润的很大一部分上缴国家,国家也需要这些钱去办世博办奥运弄外汇储备。
      ◎国家的政策傻吗?
      国家的每个政策都是有针对性颁布的,股市膨胀的时候紧缩放贷抑制股市,制造业不容易贷款受影响,国家是舍小保大,只是对“大小”的定义有问题。所以,当你发现新政策导致非目标方受到严重影响时,国家就会再出来政策缓和,这个适用于股市。千万不要像“钱宏明”傻到跳楼,躲三个月就不用跳楼了。
      ◎房价飞涨口水楼市里质疑为什么不提高汇率
      提高汇率会连带损伤国内贷款企业,包括国企,因为没几个傻企业抱着现金放银行。
      ◎企业压迫员工
      那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在中国做企业上被政府欺压,三天两头找借口收钱,下面工人还时常闹事,自己赚的钱也不多还累死。现在所在的外企还经常接到政府电话说“你们公司被我们评为着重关注企业,请×日到×地开会”,mgr回答说“我们太忙了,请不要把我们作为关注企业”,因为是此地纳税大户,小户敢这么讲吗?
      ◎民间抬会
      浙江的民间融资即抬会,咨询过某人原来现在还是这个说法,这个做法在浙江民间还是很流行。《激荡三十年》中九十年代有个温州案例,资金琏断掉是导致N多人跳楼N多人逃到海外。在通胀严重时,请谨慎放贷,因为通胀严重时国家就要开始银根紧缩,这会导致借钱的人资金链断裂无法还贷。
      ◎最大的收获
      理解了ex-company的所作所为以及08年前的额是多么幼稚。
  •   楼主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啊 我也觉得这本书的第一部很棒,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可是后两部就有点每况愈下的情势,都有点作者江郎才尽的味道了,具体是哪方面,就是感觉比较草率。。?没之前那么认真在写的感觉,而且梁思申和她外公这两个人物实在是过于的理想化了我认为,虽说是作者赋予情感的小说人物,可是不真实感太强了。。。 当然啦,综合上说,这本书对于不了解改革开放那三十年的我来说是本不错的教科书
  •   不过还是挺佩服阿耐一位女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书!现在准备开始看她写的欢乐颂,不知道怎样
  •   我觉得不是因为第一部好看,是因为第一部在创业阶段,热血,激情澎湃,我也喜欢第一部。但不得不说,人生不是永远只有热情澎湃和青春年少啊。
  •   哈哈,你说的这个也有可能。那也许是因为后两部梁思申和她外公出现次数太多我有点不待见了吧。。。。。。。。。。。。。PS,我想问下这本书里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啊?
  •   外公 - - - - 其实我基本没有喜欢的人- - - -
  •   哦哦,原来你文章里写了啊,不好意思我之前手机看的,看成最讨厌外公了。。
  •   看到一半,说到里面的女人,程开颜真是。。因为优越简单而取胜,也因此。。
  •   亚马逊才69!果断亚马逊啊
  •   @小西
    欢乐颂很赞 我没看过大江,不过就评论和介绍来看是不同的风格。如果大江是史诗型的 欢乐颂更像是小品文。 非常现实,但也温暖。
  •   @小子
    京东59
  •   @树洞 嗯好的,我已经开始看了哦,好期待!
  •   这本书三年前读过了,是至今最喜欢的一部书
  •   刚读到第二部后段,外公才刚出场,暂不评价。但已出场人物里,确实没一个喜欢的,尤其讨厌宋运辉。离婚一事更不用提,疑人偷斧的心理看程,宋只会越来越烦,所以对宋人品直接负分拉黑。。。
  •   我昨天刚在亚马逊买了,今天收到书发现是盗版啊?(查了CIP)
    请问你买的书是正版吗?
  •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斗争,这个在哪个国家都一样的,顺利地政治斗争对社会有益,不懂得政治斗争的人会被淘汰--------------笑。非常赞同。
  •   http://www.talkcc.com/board/%E7%BB%8F%E6%B5%8E%E7%AE%A1%E7%90%86/
    这个论坛有很多体制内的人,可以理解一下国家的想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