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严家炎 页数:3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学界第一部从流派史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的专著,作者从理论上廓清了中国现代小说之所以为“现代”小说的迷雾,在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钩沉和总结了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家“群落”,开创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小说的流派史研究格局,书中首次发掘了新感觉派,社会剖析派、七月派和京派等小说流派,引发后来相关流派的研究热潮。本书初稿曾在北大讲堂多次开讲,其间作者数易其稿,几度增补,本版经作者重新审订、增补。
作者简介
严家炎,1933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语言文学学科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1990-2002),北京市文联副主席(1988-2003)。著作有《知春集》《求实集》《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世纪的足音——二十世纪中国小说论集》《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它》《金庸小说论稿》《五四的误读》《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人生的驿站》《严家炎论小说》《考辨与析疑》《史余漫笔》以及与他人合著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增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编纂有《新感觉派小说选》《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1917-1927)》《穆时英全集》等二十余种。
书籍目录
绪论 一、为什么要从流派的角度研究现代小说史? 二、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 三、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哪些流派? 四、形成小说流派的诸因素 五、怎样估计各流派小说的现代化程度? 小说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第一章 鲁迅、文学研究会影响下的乡土小说 第一节 一个令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问题小说的兴起和繁荣 第二节 乡土文学的倡导、鲁迅创作的示范与乡土小说 流派的形成 第三节 鲁迅以外的乡土小说主要作家 许杰——鲁彦——彭家煌——台静农 第四节 初期乡土小说流派的贡献第二章 创造社影响下的自我小说及其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特征 第一节 前期创造社小说的主导面 ——浪漫主义辨析 第二节 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对创造社 小说的影响 第三节 表现主义对创造社的影响 第四节 创造社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技巧第三章 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的“革命小说” 第一节 蒋光慈与“革命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 “革命小说”派的功绩和特色 第三节 “革命小说”的弱点和不健康倾向第四章 新感觉派与心理分析小说 第一节 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感觉派主要作家 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凤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 活——主观感觉印象的刻意追求与小说形式 技巧的花样翻新——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 与心理分析小说的建立 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的某些倾向性问题 第五节 心理分析小说的发展和张爱玲的出现第五章 社会剖析派小说 第一节 《子夜》的出现和社会剖析派的形成 《子夜》及其作者茅盾——吴组缃——沙汀 第二节 小说家的艺术,社会科学家的气质 第三节 横断面的结构,客观化的描述 第四节 复杂化的性格,悲剧性的命运第六章 京派小说 第一节 从一场争论说起 第二节 京派小说的形成、发展与主要作家 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汪曾祺 第三节 京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总体风格上的平和淡远隽永——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第四节 京派小说的思想性质 第五节 再析京派小说中的现代主义第七章 七月派小说 第一节 胡风的文学活动、理论主张 与“七月”小说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 七月派小说主要作家 东平——彭柏山——路翎 第三节 七月派小说的风貌和特征 小说审美内容的异常复杂性——心理刻画的丰 富与独到的深度——热情的重体验的现实主义 色调——总体风格上的沉郁、浓重、激越、悲凉 第四节 关于七月派作品的争议与评价第八章 后期浪漫派小说 第一节 徐讦及其小说创作 第二节 无名氏及其小说创作 第三节 后期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色结束语初版后记新版后记人名索引附录一 走出百慕大三角区 ——谈二十世纪文艺批评的一点教训附录二 近二十年国内外评论《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和《新感觉 派小说选》的部分文章目录 现代小说“群落”的开拓性研究 关于“京派”小说的探讨 理论之光照亮了现象研究 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章节摘录
这样,就很有必要从流派思潮的角度来研究小说史。流派是时代要求、文学风尚和作家美学追求的结晶;而且由于它不是只表现在个别作家身上,而是表现在一群作家身上,因此,这种文学现象也更令人注目。植物学家不能只重视研究单株树木,他们更重视考察各种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从它们的分布、演化中找寻各类植物发展、变迁的规律。文学上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那就是创作流派和思潮。研究小说流派,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和分析纷纭复杂的文学现象,从中整理归纳出某些脉络,发现和总结小说发展的某些规律与经验,不仅能指出同一时期内横的分化,而且也能指出前后不同时期的纵的关联。再加上研究者对各个流派的文学价值的评价高低,组成了一个三维的坐标系,通过它,可以把现代小说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描述得更加准确,更加接近于事实,而且能做到提纲挈领,简明适度 譬如说,某个时期为什么会有某种小说现象?后来为什么又转瞬即逝?当代的某些小说现象与历史上的文学潮流有些什么关联?——这些都需要从思潮流派的角度加以揭示。譬如说,几年前,我们曾被当时出现的“伤痕文学”震动过,争论过,有些人还困惑过。如果我们研究一点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研究一下历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和小说思潮,就不会感到困惑。我们会从历史上小说流派、思潮的发展中得到许多启示 又譬如说,目前文学主体性问题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如果从小说流派、思潮的角度作点历史的回顾,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诗人气质很重的一些创造社作家很早就提出要充分表现作者的主观。后来七月派的胡风、路翎等人,更是突出地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战斗精神,把它看作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不久却受到了批判,遭遇了厄运。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增订本)》1992年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项精品成果奖”之精品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