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鲍鹏山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奇文水浒 安能不读毛主席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那么,《水浒传》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水浒”二字,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呢?《水浒传》——落草传要解开这个谜团,可能还要到中国的另一部伟大作品中去寻找,这部作品就是《诗经》。“水浒”这个词,最早就出现在《诗经》中。非常有趣的是,《水浒》108将中第一个出来的人物的名字,是——史进。关于史进这个名字,包括金圣叹在内的一些人都试图揭示其命名的含义。我想,“史进”就是谐的“诗经”的音,暗示我们到《诗经》中去寻找“水浒”的真正含义。那么,《诗经》在什么地方出现了“水浒”这个词,又有着什么含义呢?《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意思是:古公亶父大清早骑着马,沿着西方的水滨,一直来到岐山下。带着妻子姜氏,来寻找安居的地方。这几句诗不仅清晰地出现了“水浒”这个词,而且还暗含着另一个重要的词:梁山。孟子对此历史有比较明确的说明。《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意思是,过去太王住在邠地,狄人常来侵犯。太王用兽皮和丝绸去事奉他们,不能免受侵犯;又用好狗名马去事奉他们,也不能免受侵犯,又用珠宝玉石去事奉他们,还是不能免受侵犯。于是太王召集邠地的长老,告诉他们:“狄人所要的,是我们的土地。我听说,君子不会让那些原本养活人的东西成为祸害。你们何必担忧没有君主呢?我不能连累你们,我将要离开这儿。”他离开了邠地,越过梁山,在岐山脚下建筑城邑定居下来。邠地的人说:“这是一位仁人呀,不可以失去他。”追随他的人成群结队像赶集一样。《诗经》的“毛传”所记,与孟子相差无几。我们注意到,这里提到了“梁山”,在中国,叫“梁山”的山,至少有六个,其中就有孟子提到的陕西乾县的梁山和山东《水浒传》上的梁山。问题不是这两个地方的梁山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借周太王被逼迁徙来提醒我们,“水浒传”这个名称隐含的意思,就是被逼走投无路的人的安身之所。水浒,就是野草水洼之地,就是落草者的渊薮。史进在大闹史家村后,避难少华山山寨,朱武劝他在山寨中落草,他说:“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什么叫落草呢?为什么梁山好汉中,很多人一开始都不愿意“落草”呢?清程穆衡《水浒传注略?第二卷》:“落草取弃掷之意。”落草就是落到野草上去了,有明珠暗投的意思。人们常说,落草为寇,又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落草是失败者的下场,是失败者的去处。难怪水浒好汉中,一开始不愿意落草的,都是一些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像史进这样的地方财主,又涉世未深,对这个世界、世道还抱着淳朴的信任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落草。而李逵、时迁等出身低贱者,却绝无此担忧,因为他们本来就已经是落在野草上了。《诗经?小雅?北山》又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说,天下的土地,都是王的土,天下的人,也是王的人。但是,这个天下的范围,也就到“率土之滨”,就是到土地消失大水苍茫之处为止,水的那一边,就是被王抛弃的了,是不受王的恩惠保护了。所以,金圣叹解释说,水浒,就是水的那一边,他说:若夫耐庵所云水浒也者,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贯华堂本《水浒传序二》)金圣叹的意思是,宋江之流,罪大恶极,为天下人共弃,所以,不能让他们住在王土,不能让他们住在我们身边,只能把他们抛弃到水浒边荒之处。我们如果抛弃金圣叹的主观倾向,他的说法确有合理之处:天下之大,还真是往往没有英雄们的安身立命之处。水浒英雄中,从史进到鲁达,到林冲,到杨志,到武松,人人都在寻找安身立命之所,但人人最终都一败涂地,不得不落草为寇。这难道不是王土之内,无立足之地吗?于是,大家到一个边远荒服之地安身立命,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尊严与体面。这里固然不受王的恩惠保护,但也不受王的约束和迫害。讲到这儿,又要提到《诗经》中的一首诗,《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梁山,水浒,岂不就是落草人的乐土?有一个词,叫“王道乐土”,其实,乐土往往不是王道所在的地方,恰恰倒在王道不及的遥远的水浒!因此,《水浒传》,又可以说是“落草传”。《水浒传》——侠义传林冲的经历被当作“官逼民反”的典型事例。它告诉我们,天下最凶险之地,乃是官场。体制之内,几乎是死门,而生门所在,恰是体制之外的江湖。水浒者,水滨也,王化之外也!人之生门也!水浒就是与体制对立的所在。所以,我们看到,在梁山泊的水浒之内,只有亲热相称的“兄弟”,只有泛泛而称的“头领”,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不同级别的官职。这不仅有别于大宋官场制度,也和模仿大宋官职制度的真正的造反者田虎、王庆、方腊不同。田虎自称“晋王”,王庆自称“楚王”,方腊自为“国王”,他们是要再建一个体制,再建一个王国,而梁山好汉们,要的是这个王化之外的“水浒”!当然,这个世界的凶险,又岂止是官场?《水浒》作者在刚刚写完林冲的可怜后,马上接着写杨志的故事,“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这第十一回的题目就很有意思:这边刚落草,那边又卖刀,一波未歇,一波又起,且一样写英雄可怜。在杨志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压迫者不仅有高俅这样的政治流氓,及其所代表的体制,甚至泼皮牛二也不给活路,看杨志在东京闹市里被一个泼皮纠缠,最后不得不性起杀了他,身陷囹圄,发配充军,给人莫名悲哀的感觉,哀叹这世界已无道到荒凉地步。被李贽称赞为,文字“断有鬼神之助”的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中,作者写虔婆、写婆惜,“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且并画意外。”这是对生活中人物真正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写出的文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从小读圣贤书,皆是高头讲章,然后科举为官,更是官腔官调,其赋诗言志,亦是士大夫情怀,其作文载道,更是代圣贤之言。事实上,要了解元明时代的中国,读士大夫的诗词、散文,远不如读小说,在小说里(包括“三言二拍”),才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真情况,风俗的真状态,道德人伦的真情形。像这一回写虔婆、写婆惜,不仅如金圣叹所说“写淫妇便写尽淫妇,写虔婆便写尽虔婆”,而且,还写尽市井人情世故,写尽口舌中陷阱,言辞间刀锋,金圣叹评此回阎婆惜的形象是:“刁时便刁杀人,淫时便淫杀人,狠时便狠杀人”,有“狰狰食人之状。”原来,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依赖的人,也都是磨刀霍霍的谋杀者!堂堂大宋,皇皇华夏,简直是杀人放火的所在!落根在大宋,就是误落死地:皇帝欺压人。贪官污吏欺压人。流氓地痞欺压。甚至,身边的人,枕边人,都欺人太甚!如此,不逃往水浒,又能去哪里?如果《水浒》照此写下去,它会是极其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但显然,《水浒》比这更好。《水浒》在苦难中,有浪漫;在泪光中,有笑容;在现实中,有理想;它写了英雄的可怜,但更写了英雄的可敬。它写出人世的寒凉,还写出这寒凉中的一丝暖意。一百零八人,其社会身份,不过是强盗。其可贵者,其为人所首肯心仪者,正是他们洒向人间的那一丝温暖。金翠莲父女流落渭州街头,恶霸屠夫镇关西,强占金翠莲,玩够了,又赶出门去,还诈称金翠莲欠他三千贯银子,逼金翠莲每日上街卖唱,为他挣钱。鲁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怒火冲天,出手相救,使金翠莲父女逃出苦海,并打死了镇关西,为百姓除了一害。这样的故事,是《水浒》中最动人的情节。所以,《水浒》中有邪恶,亦有正义,且正义之遇邪恶,虽有冤抑或屈折,而终于获胜,所以报大仇,雪大耻,伸大冤,令读者读之热血贲张,攘臂欲斗。《水浒传》中有镇关西,就有鲁提辖;有镇关西的欺男霸女,即有鲁提辖的三拳出手。有西门庆与潘金莲之杀武大郎,即有武二郎之屠西门庆;有高俅父子的斩尽杀绝,即有柴大官人的接济救助;有殷天锡,即有李逵;有牛二,即有杨志;有毛太公父子,即有顾大嫂夫妻。——说白了,有朝廷,即有水浒;有官场,即有江湖;有凤城春色,即有山东烟水寨。《水浒》告诉我们,这世界虽然被封建统治者霸占,但仍有出路,供无路可走之人奔逸,这就是水泊梁山。而梁山,就是一个平等世界的理想。所以,《水浒传》,更是“理想国”、“侠义传”。《水浒传》——兄弟传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高俅又安排董超、薛霸在路上林冲。在野猪林,林冲被绑了个结结实实,薛霸的水火棍往林冲脑袋劈下来,林冲无法动弹,自知必死,泪如雨下。就在这时,一条铁禅杖飞将来,把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接着跳出一胖大和尚,谁呢?鲁智深。面对受尽折磨的林冲,鲁智深开口两字,便是“兄弟……”这时,谁的眼泪在飞?除了林冲,还有鲁达,除了鲁达,还有五百年的读者!被人遗忘,被人蹂践时,有谁,出手相救,并满含温情,叫我们一声“兄弟”?是的,“兄弟”是《水浒》中最动情的两个字。武大对武松一口一声这么叫,直叫得人心惶惶,凄凄惨惨。武大被害,武松杀嫂、杀西门庆祭奠,洒泪道:“哥哥,灵魂不远,早生天界,兄弟与你报仇,杀了奸夫和淫妇,今日就行烧化。”又是哥哥,又是兄弟,且一场兄弟就此了结,读得人阁泪汪汪。最让人热血与热泪一起飞迸的是顾大嫂的一声“兄弟”。登州城外,山中多豺狼虎豹,出来伤人,官府拘集当地猎户,限期三天捕捉,过期要受严厉责罚。父母双亡相依为命的解珍解宝兄弟,在山上埋伏三天三夜,终于用窝弓药箭射中了一只老虎,可是老虎却在药性发作之时,滚下山坡,滚到同乡里正毛太公的后园去了。毛太公让儿子毛仲义连夜将老虎抬到官府领赏,却又与儿子毛仲义、女婿王正勾结节级包吉陷害二解兄弟,押在死牢,要取他两人性命。在读者绝望之际,却绝地逢生牵扯出一个顾大嫂来。作为二解的表姐,这顾大嫂得乐和的报信,得知二位表弟羁押大牢,早晚要结果性命,她“一片声叫起苦来”,可怜兄弟二人,可曾得到过什么人的怜惜与牵挂?什么人会因为他们的遭际而叫苦?顾大嫂的一片叫苦声,是这死亡世界的一线生机!我们读者也就在心中叫一声“有救了”。顾大嫂当即要连夜和丈夫孙新去劫牢。孙新却为了保险,提出要拉他的哥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下水。为了诈来大伯孙立一同劫狱救人,顾大嫂假说病重,骗得孙立来探视,孙立来到家里,见弟媳妇顾大嫂好好的,便问顾大嫂害的什么病,顾大嫂道:“害些救兄弟的病。”试问天下有几人还能生这样高尚的病?生这样感人的病?见孙立糊涂,顾大嫂道:“伯伯,你不要推聋装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兄弟!”“他两个”,何等亲热。他两个是我们的兄弟,他两个被人陷害,他两个身陷绝境,我们心中如何不痛?大家商议已定,顾大嫂假作送饭,走到狱中,节级包吉喝斥她,她慢慢地向包吉靠近,待到近前,猛然掣出两把明晃晃的尖刀来,大叫一声:“我的兄弟在哪里?!”读《水浒》,读到这一句,谁能不热泪横飞?!这是千古兄弟!千古顾大嫂!是的,王法没了,清官没了,但是,只要兄弟还在,就还有活路!解珍、解宝兄弟越狱了,获救了,而劣绅毛太公父子,贪官王正、包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兄弟”一词,在《水浒传》里熠熠生辉!这个词的分量,从没有像在《水浒》中那么重,那么引人唏嘘。英文版的赛珍珠译的《水浒传》,题目就叫“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的,“兄弟”是《水浒》中最动情的两个字。可以说,《水浒传》,还是“兄弟传”。《水浒传》——英雄传这些讲义气,爱兄弟,怜弱小,护善良的人们,他们原先生活于这个社会的各个不同的角落,有多种不同的身份、地位、教养、社会关系,但最终,或遭际变故,或因缘际会,最终都聚集在梁山泊。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但都有不幸;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的仇恨;各有各的无奈;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落草人。这个社会正常的合法的生活,他们已经无法分享,这个社会的正常体制,他们已无法进入,这个社会的体面的餐桌边,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子和餐具,他们都是被抛弃的人、被迫害的人,但是最终他们没有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他们没有被逼成侏儒,被逼成奴才,被逼成废物,恰恰相反,他们被逼成了英雄。从明代以来,《水浒传》就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并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到清代乾隆年间,《红楼梦》盛行,超过以上四本,尤其被文人称道。但是“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七篇)为什么普通小民百姓最喜欢《三国》、《水浒》呢?很简单,它们体现了老百姓的心情,表达了老百姓的愿望。《三国》写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明君贤臣。《水浒》写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侠客义士。中国古代的老百姓,命运不在自己手里。掌握他们命运的,是皇帝以及各级衙门官吏。所以,他们特别向往明君贤臣、清官廉吏。但是,这个愿望往往不能实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常常是昏君奸臣和贪官污吏。《水浒》所写的时代,就正是这样的时代。一个昏君,宋徽宗;四个贼臣:高俅、蔡京、童贯、杨戬,他们“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在他们下面,各级官府衙门里,满目皆是贪官污吏。于是,老百姓就只能寄希望于侠客义士。官府不能保障的,就只好靠民间。公权不能维护的,就只好靠私力。他们希望能有侠客横空出世,从天而降,解救他们。甚至,他们也希望自己拥有一份抗暴的力量,既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自己的亲人,保护一切他们看到的受到欺压的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很多中国普通善良百姓的善良愿望。所以,我们看到,《水浒》中的侠客义士,往往不是从天而降的,他们原来就是细民,就是芸芸众生,就是被人欺压而无处诉说的苦人。他们在黑暗势力的压迫欺凌下,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最后无处可退,无路可走,于是上演绝地反击,“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由任人宰割的细民,变成横行江湖的英雄。他们不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还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他人的命运,甚至国家的命运。根据马斯诺的五个需求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梁山,全部满足了这些草莽英雄、江湖盲流的人生需求。不仅最低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了保障,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阮小五语)而且,他们还实现了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有了自己的群体、自己的组织,并在这个自己的群体中得到了尊重。在梁山泊内,大家互称兄弟——试想一想,当李逵、时迁、白胜、王定六、郁保四等原先社会闲杂人员、无业流民,能够和关胜、秦明这样的较高级军官;卢俊义、李应这样的大财主;柴进这样的金枝玉叶;宋江、吴用、公孙胜这样的人中豪杰互称兄弟,平等相处,他们获得的,是多么大的心理满足?当他们最后接受朝廷招安时,甚至最高的成就感——自我实现也得到了满足。所以,那个本来最有反抗性的李逵,在骗自己老娘时,也说:“铁牛如今做了官。”招安后从征田虎,梦见老娘,对老娘哭着说:“铁牛今日受了招安,真个做了官。”阮小二在征方腊时战死,小五、小七反来安慰宋江:“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这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由当初的只求改变自身处境,搏个丰衣足食相比,境界已经大不相同。所以,《水浒传》,从根本上说,就是“英雄传”。《水浒》中的那些真英雄们,他们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阳刚气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他们用行为和性格,展现了我们民族的血性与生气。说英雄,叹英雄,我们就来说说《水浒》中的那些顶天立地的好汉们。说说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心理,他们的人性。说他们,也就是说时代,说文化,说社会,说人生。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内容概要
《水浒传》,从根本上说,就是“英雄传”。 《水浒》中那些真英雄们,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阳刚气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展现了我们民族的血性与生气。 说英雄,叹英雄,我们就来说说《水浒》中的那些顶天立地的好汉。 说说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心理,他们的人性。 说他们,也就是说时代,说文化,说社会,说人生。 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也是我们。
作者简介
鲍鹏山,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申请支边至青海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7年。现为上海电视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先秦诸子十二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等十余部著作。
书籍目录
泼皮太尉灾星当头瞒天过海冲冠不怒磨刀霍霍命悬一线流血之途心腹大人绝处逢生妒火焚心钱可使鬼委曲求全快意恩仇逼上梁山笑傲江湖怒虎神人赖汉娇娘骨肉为仇谋杀亲夫太岁归来复仇之刀再得兄嫂施恩图报黑帮老大重霸江湖英雄大意逃出生天虎头狗尾
章节摘录
1.泼皮太尉 高俅,有诸多技能傍身,又会诗书词赋,为何最终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开卷之人,发迹之路《水浒》一百单八将中,可谓悲喜遭际,结局迥异。其中,鲁智深的结局是最好的,他一生轰轰烈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获得了人生的真正大圆满;而相比之下,林冲的结局却算是最惨的:堂堂七尺男儿,既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册勋封赏,衣锦还乡,他一生追求,尽皆落空。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林冲风瘫,只有独臂武松照料,境况冷清凄惨,最终在六和寺中落寞死去,全没有了鲁智深圆寂之时的哀荣。我们对《水浒》的解读,将以悲剧人物林冲开始。那么,施耐庵笔下这个充满着神秘和复杂的人物——林冲,走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之路?最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码下的字里行间,去深味林冲一生的跌宕起伏与无奈遭遇。在开始解读林冲之前,那个一直横在作者笔下、第一个出场的关键人物——高俅是绕不过的。他和林冲的命运,甚至与梁水泊英雄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并且贯穿始终。一个泼皮如何会飞黄腾达,旋即成为太尉;一个太尉又怎么会如此泼皮,一个高俅又如何会成为《水浒传》的开卷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近高俅。历史上,高俅是宋代实有的人物。但相关记载极其简略,宋史上没有他的专传。仅在《徽宗本纪》上有两条极为简略的记载,其中一条提到他在政和七年正月被任命为太尉,对其生平事迹,没有特别的褒贬揄扬,可见不是什么劣迹昭彰者。《水浒传》中的高俅,大约脱胎于王明清的《挥麈后录》,王氏笔下的高俅是苏东坡书童,精通笔札,风流儒雅,因而深得东坡赏识,后来,归驸马王诜(字晋卿),又在驸马府上遭际端王,升官发达。但发迹之后,仍然不忘苏氏之恩,可见也不是很糟糕的人。但《水浒传》作者却把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列为“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的“四个贼臣”;人们习惯上又把高俅列为“六贼”之一。作者把历史上的高俅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乱自上作”的代表人物。也就是说, 《水浒》的作者只不过是借高俅这个人物来表现当时朝廷昏聩、流氓当政的现实而已。但是,《水浒》为什么单单选高俅来做这样的代表而不是比他更坏的其他人呢?实际上,选择高俅,正是看中了他在宋史中没有专传,记载简略。可以让作者放手来编撰,因为这是小说啊。没有杜撰的自由,就不能充分展示作者的才华,更不能尽性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作者不选蔡京,不选童贯与杨戬,正是这个原因。《水浒》虽然开始于《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但那种怪力乱神的写法不过是一个幌子,正如《红楼梦》从女娲补天说起,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开始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荒唐之言”。《红楼梦》的真正开始是在姑苏城葫芦庙里。《水浒传》的真正开始,也不是什么张天师、洪太尉,而是东京开封府汴梁的那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金圣叹把从此开始的文字称作第一回,而把此前的文字移作楔子,是颇有眼光的。金圣叹还在回前总批中说出了这样做的好处:“一部大书……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 按《水浒》的写法,高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脚好气毬,于是,京师人也就不叫他高二,只叫他“高毬”,发迹后,才把毛字旁的“毬”改为人字旁的“俅”。毛字旁的毬就是“球”,而这个单立人旁的“俅”,在汉语里几乎没有什么意思,不能单独用。所以,我不知道宋代的这个太尉为什么偏偏起这个名字,按说他也是一个肚里有些墨水的人。那么《水浒》写的高俅,在发迹之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水浒》是这样写的: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样样在行,而且还胡乱写诗书词赋,按今天一般人理解的素质教育要求,他还真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至少比《水浒传》中绝大多数的好汉有文化养,梁山好汉中大概只有一个浪子燕青具备他的诸多技能。可是,他既有诸多技能与多方面知识,为何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反而成为一个坏家坏国的人?《水浒》接着写到了,他会这么多,却偏偏有一样不会。哪一样呢?“仁义礼智,信行忠良”。而这“仁义礼智”。才是一个人的本质素养。一个人的素质,决不仅仅在于是否身怀诸多技能以及脑袋中知识总量的多少,还在于他是否有是非心、羞耻心、恭敬心与辞让心。可悲的是,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正是高俅式的教育,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你看,特别看重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诗书词赋,把这当成了素质教育,而严重忽略人格教育,忽略仁义礼智的品德教育,忽略是非判断力的培育,不正是今天很多家长的通病?我真担心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高俅式的人物!泼皮帮闲,破落人户高俅的职业是什么呢?是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什么叫帮闲?“帮闲”,就是有人闲,你去帮他如何打发这份闲,不是帮人干正事,而是帮人干闲事。用今天的话说,即帮人休闲。什么人才有这样无聊的闲,而且还需要并且有能力供养一些人来帮他打发这份闲?只能是有权有势有钱之辈。既是有权有势有钱之辈,他们需要的帮闲就绝不是陪着聊聊天、唠唠嗑这样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些文化含量,所以,必须是高俅这样的,吹弹歌舞、诗词歌赋一应俱会的人才行。但是,如果就这样了,他高俅此生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做一个豪门清客或者地主狗腿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是,阴差阳错,他竟然碰到了当时最大的帮主,使他“最是踢得脚好气毬”的绝活派上了大用场。这个帮主是谁呢?他就是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是特别喜欢帮闲之人的皇帝,他重用的人,大都是帮闲出身:蔡京以书法帮闲,当上了太师;蔡攸以演小丑帮闲,当上了节度使、少保;王黼以唱小曲帮闲,当上了太傅;李邦彦善踢足球兼会演曲艺,自号“李浪子”,当上了尚书右丞;朱(面力)花园,指挥运花石纲,当了节度使。高俅帮闲帮到他那里了,要不发迹也难。但是,这高俅,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下三烂”而已,他怎么帮闲帮到皇帝老儿那里去了呢?他有什么绝活呢?这是一个曲折而有意味的过程。对高俅而言,这个过充满人生的起伏跌宕,令人感叹造化弄人。 高俅最初也只是帮王员外的儿子使钱。王员外是一个做生铁生意的财主,家里有的是钱,却有一个不成器的儿子,王员外会挣钱,他儿子会花钱,不会花钱也没关系,不是有高俅这样的人吗?高俅可以教他如何花钱,并陪着他一起花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要花钱还不容易吗?北宋已经是一个花钱很容易的时代了,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知道,那时的休闲方式已经是五花八门。但这王员外挣钱不易,眼看自己的儿子被高俅这个破落户泼皮带着到处吃喝嫖赌,简直要破落他的门户了。(“破落户”这个称谓。既有“破落之户”的意思,也有“破落人户”的意思。高俅不但自己是一个破落之家、流氓无产者,而且还要破落他人之家。)王员外岂能心甘?岂不心痛?岂不心恨?于是一纸状子告到开封府,告这个高俅坏人子弟,教唆人堕落。开封府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什么叫脊杖?脊杖就是用特制的大杖杖打脊背。什么叫“迭配”?“迭配”就是流配、解送,在罪犯颈项上戴上重量不等的刑具——行枷,贴上封条,由专人押送至配所。这高俅被迭配出界,也就是说押送出东京,注销东京户口。《水浒》写到这里,专门有一句:“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可见东京人对这个流氓无赖的厌恶。高俅这次帮闲失败,乃是因为他帮错了人。他帮的是生铁王员外的儿子,而不是员外本人,儿子在老子还在时,哪里有权支配家产呢?所以,帮闲,一定要帮能自由支配自己产业的、有实权有实钱的人,这是他的教训,他后来再帮闲,就明白这一点了。
编辑推荐
《鲍鹏山新说》中那些真英雄们,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阳刚气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展现了我们民族的血性与生气。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连环画大师戴敦邦先生鼎力支持电视让学者有为,《鲍鹏山新说》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学者使电视深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