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2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符号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敢自嘲者真名士》收录了符号的杂文多篇,有《难能的离朱》、《“意义”的翻飞》、《“要”字经》、《伞下的“关爱”》等。符号的文字,以诗以文,随意赋形,短小精悍,如轻骑短剑,犀利而灵醒,痛快而蕴藉,时迸智慧的火花,发人深省。符号杂文具有较为鲜明的思辩性。他师古而不泥古,关注现实而不流于就事论事,重学养而不吊书袋,在情与理、理与趣、古与今、庄与谐、爱与恨之间,找到了比较适当的契合点。
作者简介
符号,本名符利民,笔名符号。1938年农历8月29日出生于湖南攸县。1958年毕业于华中师院中文系。从教25年;从政18年。中国作协会员。教授。 发表杂文随笔八百余篇。出版专集八本。作品被转载、赏析、评介,或作为高校、中学范文、考题。有数十篇关于符号作品的评论、漫画、专访。三十余家出版社四十多本选本中收有符号的作品。中华杂文网中国杂文家、荆楚网东湖社区、新浪博客有关于符号杂文的网页。《魔方启示录》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杂文三人集》花城出版社1994年、《静观肃思录》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大千百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思海撷浪》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悟思录》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左口袋右口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敢自嘲者真名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书籍目录
超越者的功力——读符号新著《敢自嘲者真名士》鄢烈山一、叟言无忌难能的离朱思考者的远去……两个“半个沈从文”坚守“寂寞”的两位寿者“泰山”“鸿毛”之议北影门前的景观想起李玉亭《日出》扉页的引语敢自嘲者真名士约瑟夫的阶级成分现场过招“意义”的翻飞“手术”的尴尬“球形典型”的回归“亲自”说“亲切”说“叟言无忌”二、“理解”多少岁马燕的漂流瓶“理解”多少岁庄老夫子,您不该……蟋蟀也服兴奋剂冷漠大师的掌声对一条新闻后续的关注拔高“经验”成教训李白的“窃听舆论”蜗牛、老鼠与多元“十个出来”的谜底“老百姓”称谓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要”字经“格式化”的过度(外二章)“弹性权”“异地监督”的优越与无奈一自高唐赋成后三、“劳动节”的主题“劳动节”的主题农民工的“情人节”背编织袋回乡的人们转换视角后的“柳暗花明”关注“6199”部队喜爱“原生态”歌唱的缘由增强“都是”观安全帽的“另类”功能无物之阵“起盗心”的追寻看重这个“家”伞下的“关爱”“撞钟”、“听课”那么灵么?“挂出来”又怎么样?四、“公信力"解读集体违章(外二章)“公信力”解读想起贾母吃果子狸成熟的趋向“镜”里乾坤闲话皇帝“亲耕”飞檐走壁的侠者嗜蛙彼邦之石野牧无独有三名目之惑占领维也纳皇宫厕所埃菲尔的戏剧性经历“亿里挑一”之痛平湖遐思嘉陵江、黄柏河的“绿色”病态及其它日计、月计、年计、届计厕所“万花筒”合影“百科”画像、雕像、蜡像的启示看得心痛且说“一次性”未必可以随意闯入的世界“新竹年年长”五、大诺无声大诺无声水车悠悠的峡谷杨守敬墓前的沉思不只为了纪念一种愧疚永远的端午墓地的“这一个”北京观相扑记“告而不别”是归州“旁”观“主”观加“客”观丹青难写是神韵——《张克春书画作品集》咀华“两栖人”的思语一篇不可推托的文字信口雌黄易锥心坦白难广收博采实据肃评咀华揽粹说诗文高标一帜书道两峰写意陈德宝君臣兼任书画独钟云蒸霞蔚气沛韵丰所思所悟所疑所惑鲜花丛中的困惑读周实的《性比天高》文明史上的“黥记”一叶痛史震撼我心——涂怀章《大学的青史》第一紫阳龙洞记六、期待与前瞻三峡文化研究的一座丰碑——贺《三峡探奥》问世荒诞与真实的融合——读田晖东长篇小说《没有彼岸的桥》卷续后杨沫是否犯了“诽谤罪”一部文化人格的录像师范牧惠诗化的杂文杂文化的诗——读《邵燕祥诗抄·打油诗》黄波印象期待与前瞻符号自白答荆楚网“东湖社区”问珍视这份阅历后记
章节摘录
难能的离朱 历史的“显影”常常要花上几十上百年,然而当我们将几十上百年当作“压缩版”阅读,又是何等清晰确凿……然而一味的“马后炮”代价未免过高,总不能老重复于“当年经验终成教训”的轮回。 离朱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仑之丘,丢失了玄珠,黄帝就命离朱去找寻。因为他“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察针末于百步之外”。《庄子》、《孟子》、《慎子》、《淮南子》以及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庄子·骈指》篇,记庄子的师长让他学“儒家之礼、墨家之辨、师旷之琴、工倕之技、离朱之目”,离朱,与孑L子、墨子并提。《孟子·离娄》篇首句“离娄之明”,离娄即是离朱。嵇康、李白的诗文,甚至日本文人的作品中,都有过“离朱之明”典故的引用。 传说中人物反映现实中人们的意愿与需求,现实中其实是不乏离朱式人物的。他们见人之未见,察人之未察,具有超人的眼力。他们的某些判断与主张,往往令常人大惑不解,甚至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时间总是站在他们一边。 比如这样三位就堪称“当代离朱”。一位是预言如不控制好人口“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的北大校长马寅初。面对数百篇围剿文章,“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几十年过去,当中国由“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当人均GDP迄今仍居世界一百二十几位时,我们不能不叹服于这位历史预言家的“离朱之明”。难怪宋庆龄要称他为“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