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长江文艺 作者:罗曼·罗兰 页数:315 字数:170000 译者:于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距今近一百年前,罗曼·罗兰在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先后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大巨人的传记,通过大量史料和对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人生的独到理解,再现了他们无与伦比的精神光彩,使人们品味到了他们的欢乐与痛苦、伟大与平凡。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总在热心实践自己的理想,又总是怀疑和质问自己的理想,不断的冲撞和求索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罗曼·罗兰 译者:于海 张贞宣 房天明
书籍目录
卷首语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罗伦佐图书馆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如此。1525年至1526年间,教皇要求米开朗琪罗每周都提交此项工程的进展报告,除此以外,米开朗琪罗对这项工程从未有过任何兴趣。离开佛罗伦萨的时候,他只修建完了屋顶和主建构的门厅,楼梯都没动工。1558年,大公爵科斯莫想让特利波洛完成这项工程,却找不到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模型。瓦萨里求他说出楼梯的修建计划,米开朗琪罗回答说,如果能想起来,是很愿意告诉他的,但是自己脑子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念头,就像在梦里,然而他觉得这不是自己原来的计划,因为这个念头荒谬至极。 米开朗琪罗完全放弃了这些工程,把它们从脑海里抹得干干净净,也可以说是它们在他的记忆里踪影无寻。 “记忆携思想先我而去了,”他写道,“它们在另一个世界等着我。” 1534年9月23日,米开朗琪罗最终回到了罗马,身心俱疲,万分沮丧,在那里一直待到去世。他心绪不宁,渴求爱的雨露。在这一时期,他对俊美青年充满了狂野神秘的爱恋之情,例如吉拉尔多·佩里尼、费博·德·波奇奥,以及最惹人爱慕的托马索·德·卡瓦列里。大多数历史学家对这些艳事选择缄口不语。这是对神圣之美的一种爱恋,虔诚而又谵妄。这种感情在米开朗琪罗的作品里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他的大部分情诗都是在他们的启示之下有感而发。人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这些艳事,这或许是因为他在愚蠢地竭力掩人耳目。1623年,他的侄孙出版诗集《白霜》第一版。即使在这本诗集里,也不敢使用托马索·德·卡瓦列里这个名字,而是把这些情诗说成是米开朗琪罗献给一位女士的。凯撒‘古阿斯蒂在1863年的诗集版本里澄清了这个人名错误,但是他自欺欺人,不敢承认托马索·德·卡瓦列里此人确实存在,说这一虚构名字是指维多利亚·克洛娜。1876年,梅兹埃里斯发表《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书中犯了相同的错误。直到1878年,这个错误才被斯格弗勒和西孟德斯纠正。 据瓦萨里和瓦奇所讲,托马索·德·卡瓦列里是“一位年轻的罗马绅士,热爱艺术,美貌绝伦”,米开朗琪罗是在1532年秋认识他的。1533到1534年间,二人的友谊达到顶峰,激发他抒写了那些热情漫溢的情书。卡瓦列里一直都是米开朗琪罗的忠减朋友,最后还为米开朗琪罗送终,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后时刻。卡瓦列里的友谊只为朋友服务,他不仅精心照料这位老人最后一段生命时光的饮食起居,还在其在世期间和过世之后,监督遗嘱的执行情况。是他劝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的木制模型,也是他为我们保存了米开朗琪罗修建教堂的蓝图。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名人传(全译本)》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