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立群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为王立群“百家讲坛”录制年度大型系列节目《读史记》之汉武大帝;节目播出时间为1—5月底,每周双休黄金时段;7、8月暑期将滚动重播。9—12月,王立群将推出《读史记》另一重大历史人物专题,依然每周双休黄金时段播出2集。王立群于2006年与易中天合讲《汉代风云人物》,其中“吕后系列”平均收视率为栏目组全年之最;遂为央视重点打造2007年年度主讲人,节目将贯穿全年。《读史记》系列已播出18集,率创收视新高,预计5月底播完。 体例:以节目内容为蓝本,针对图书需要,进行润色、增补。全书分为9个大章,共36集;分别从汉武帝与司马迁、武帝继位、武帝新政、武帝军事外交、武帝朝堂、武帝平叛、武帝弄臣、武帝家庭关系、武帝功过,9大块进行精彩讲评。 特色:《史记》—史学中的王者 1.历史:非读不可。二十四史之首,百科全书。 2.文学:各种成语经典,耳熟能详,文化传承。 3.汉武帝:以汉武一生勾连众多身份、个性、命运迥异的人物,剖析各种以讹传讹的历史事实。 王立群—大家风范 1.权威解读:研读《史记》40年,学养深厚,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2.思维体操:众多网友为王立群分析、理解变幻“人间事”的犀利辨正而叹服,高呼“群”读时代来临。 3.老人智慧:文笔简洁幽默,阅读轻松愉快;分布大量照应现实、悲天悯人的处世格言。 图书—精益求精 1.精心润色:绝非演讲底稿,经过长期细致的加工润色,资料更翔实,语言更出彩,文字更优美。 2.体例明晰:在讲座基础上,对内容结构做细微调整,使全书纲举目张。每一个大章回、每一集的小标题,都妙趣横生,充满古朴强悍的汉唐气象。 3.专家审校:全国一流史学家权威审校,使全书不仅有趣,更有价值。 宣传—央视平台,强势宣传 央视全力配合我社图书发行,央视国际总公司对于王立群的包装打造在过去重点主讲人访谈、形象宣传广告、协作各地签售等基础之上,还有更新、更深度地宣传方案。
作者简介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2006年获河南省高校名师称号,并获河南省教育工会“十大师德标兵”称号。
书籍目录
司马迁与《史记》 1.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武帝继位 2.潜龙在渊:汉武帝继位 悬念迭生 3.宫闱角逐:五女人争宠 悉数登场 4.立储风波:太子位角逐 暗斗明争 5.继位太子:皇十子胜出 吉人天相 6.景帝清障:皇长子自尽 干系难脱 7.平安太子:周亚夫就范 除却心患武帝新政 8.董生对策:仲舒定大政 独尊儒术 9.窦婴为相:汉武帝钦点 新政栋梁 10.太后干政:汉武帝隐忍 皇权旁落 11.田窦交恶:权力更迭日 干戈必起 12.窦婴之死:离奇冤假案 武帝缄默武帝军威 13.汉匈交兵:苟和至绝路 唯有一战 14.马邑之谋:汉武第一击 诱敌聚歼 15.初露锋芒:大将军卫青 汉武恩宠 16.李广难封:血性一男儿 命蹇时乖 17.凿空西域:汉武帝海选 张骞胜出武帝朝堂 18.公孙丞相:八十岁终老 官运奇异 19.煽风点火:公孙弘弄权 机关算尽 20.借刀杀人:主父偃屈死 公孙谗言 21.以死杀人:一命换四命 张汤昭雪 22.童言无忌:巧语胜直言 汲黯败阵武帝平叛 23.淮南大案:刘皇叔谋逆 恩怨久长 24.皇室恩怨:淮南王策反 杀父仇深 25.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武帝弄臣 26.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27.庐山真面:经纬天地才 屈尊弄臣 28.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 29.情变之谜:卓文君胆识 成就情圣武帝家事 30.宠信江充:小人竟得志 武帝受骗 31.金屋藏娇:轻狂不自如 命中必废 32.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 双子星座 33.太子失宠:汉武帝多疑 杯弓蛇影 34.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 武帝丧子 35.临终托孤:汉武帝罪己 顾托得人武帝功过 36.千秋功过:文治与武功 谁与评说后记
章节摘录
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 千古佳作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一位普通史官与一部旷世之作,是什么将他们融成一体?谁启动了《史记》的千古盛大?又是谁改变了司马迁的一生? 《史记》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中国的历史书只有两类,一类是编年体,按年代来记述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像《春秋》《左传》;另一类是国别体,按国家来记载历史,比如《国语》《战国策》。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史记》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而其他诸史都是纪传体断代史,就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各自独立的历史。 无与伦比的通史巨著 《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它与其他各史相比明显高出一筹。重要差别有三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实录难,饱含爱憎的实录更难。本来,一个史学家面对历史,只需客观公正地记述,不要求抒发感情;但是《史记》往往饱含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特别对一些悲剧人物,像《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李广,司马迁都写得悲歌慷慨,荡气回肠;而对他憎恶的人物,像《平津侯主父列传》里的公孙弘,则不惜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给予揭露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批判最尖锐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一个是和他同时代的君主汉武帝。司马迁写刘邦广招贤才,最终成就大业;更写他心胸狭隘,杀戮功臣,语言粗俗等诸多不良行为。对汉武帝的揭露,更是毫不留情。批判开国皇帝,指斥当朝君王;如此书写,往还千年,也鲜有听闻。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史记》片段之一《鸿门宴》,被选为我国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长达半个多世纪,大家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文学魅力。文章一开始,写项羽“大怒”,表现了项羽在秦亡之后,看不清自己和刘邦的关系已由并肩作战的友军,转为互争天下的敌人,政治上的幼稚令人扼腕。全篇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俨然一部小说,竟令很多人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其实,《鸿门宴》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纵观《史记》洋洋洒洒五十三万言,此类描述,比比皆是。对于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描写、事件的记述,司马迁都显示出高超、多样的文学技艺。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头百姓不入史,这是《史记》之前的一定之规。但是,到了司马迁这里,“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了一席之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写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司马迁非常善于寻找一般史家忽略了的、而普通平民喜闻乐见的传主。正是《史记》的不拘一格,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史上的许多空白。随手举两个例子。《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个《孔子世家》,第一次完整地勾画了孔子的一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孔子第一篇、也是最权威的一篇人物传记。中国人历来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今天要读《论语》,首先要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才能正确地解读《论语》。再比如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在《史记》之前,先秦的所有典籍中,都没有屈原的记载,有些人竟以此否认屈原的存在。幸而有《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才印证了中国历史确有一个忠直爱国、九死不悔的屈原。
编辑推荐
一部史家绝唱,一曲无韵离骚。《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一部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2007年,百家讲坛年度主讲人王立群,一位研读《史记》四十年的学者,将从一代帝王汉武帝入手,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帝王本纪、王侯世家、将相列传、布衣游侠,人物群像奔来眼底;国运兴衰、王朝更替、事件始末、命运浮沉,沧桑往事涌上心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