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学习问与答

出版时间:2003-10-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志远  页数:78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音乐、学习扬琴演奏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多年从事扬琴教学的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深感欣慰,当然地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希望能把自己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无私地奉献给大家。    学习扬琴演奏,对开发青少年的智力、陶冶情操、培养性格,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毅力、耐力、集中力、适度感等性格因素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扬琴演奏的学习来说,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极为重要。著者在多年的扬琴艺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小册子就是我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吸取了一些国内扬琴界专家、教授的成功经验,以“问答”的形力图使之方面的常见问题得到一定的答复。

书籍目录

知识篇  1.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吗?  2.什么是中国扬琴体系?  3.中国传统扬琴艺术派是如何形成的?  4.广东省乐扬琴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5.江南丝竹扬琴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6.四川扬琴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7.东北扬琴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8.其它的传统扬琴流派生有哪些?  9.中国传统扬琴流派的共同点有哪些?  10.扬琴有哪些型号?  11.扬琴有哪些部分构成?  12.怎样选购优质扬琴?  13.场琴琴弦有哪些规格?  14.如何配置琴弦?  15.不同号码的琴弦可以混用吗?  16.扬琴的基本音位是怎么排列的?  17.安装琴弦有哪些要求?  18.换弦的方法有哪些?  19.扬琴调音有哪些方法?  20.什么是校音器调音法?  21.什么是五八度调音法?  22.怎样把琴弦调准?  23.什么是正确的调音姿势?  24.琴竹压弦起什么作用?   25.左手提弦有什么作用?  26.扬琴的击击弦工具有哪些种类?  27.如何选择琴竹?   28.琴竹的规格有哪些标准?演奏篇  1.什么是正确的扬琴演奏姿势?  2.什么是正确的扬琴演奏动作?  3.哪些演奏姿势是不正确的?  4.哪些演奏姿势是不正确的?  5.什么是持竹法?  6.持竹时的腕、指有什么要求?  7.是否还有其它持竹法?  8.哪些不是正确的持竹法?  9.什么是击弦法?  10.什么是“腕指结合”与“指腕结合”?  ……名曲篇素质篇

章节摘录

  13.击弦点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击弦点”,指的是在琴竹击弹时琴弦上的位置。正确的“击弦点”是在琴弦距琴码约2.5厘米左右的位置。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402型扬琴的多码并列的特点,其最佳击弦点与琴码的距离:高音区约2-2.5厘米;中音区约2.5-3厘米;低音区约2.5-3厘米。在这个位置击弦,扬琴发出的音色基本能达到高音清脆、明亮;中音圆润、悠扬;低音浑厚、饱满。如演奏时击弦点太靠近琴码,声音则生硬发梗,还容易误击琴码产生噪音;太远离琴码则共鸣较差,音色发飘。击弦点位置准确与否是取得良好音质的基础。其次,依靠击弦点位置的变化,音色的层次也可随之而变化,击弦点距离琴码的远近,可以形成软硬不同的音色对比。  14.触弦点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触弦点”,指的是琴竹头接触琴弦的位置。用琴竹头上最好的位置触弦,将会使琴孩发出坚实而纯净的声音。正确的触弦点在琴竹头的中间部位,除非有特殊的弹奏要求,演奏者要尽量避免用琴竹头的前后部位或斜向击弦,如靠前或靠后都不能使琴弦均匀受力,从而达不到使几根琴弦同时均衡振动而影响发音的力度和音质。在演奏时如有可能应注意触弦的角度,最好与琴码成一直线,尽量与所奏每个音位上的多根琴弦的接触面在同一个平面上,使琴弦能够受力均匀,振动充分,发音平衡。  15.发力点指的是什么?  答:所谓“发力点”指的是击弦时手的发力部位,施加力量的大小应根据演奏时的力度、速度及音色的需要而定。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力度在击弦时发力的部位是有很大区别的。扬琴演奏使用的力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而产生的肌肉力量;一种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种力在演奏中互相结合,控制弹奏的发音、音色、力度与技巧。手臂是统一力量运用的通道,不是力量的出发点。力量不仅来自手臂,还来自肩部、背部、腰部和臀部。它是全身力量的统一协调与集中,弹奏时演奏者将这种力量及重量贯通到手腕和掌指,通手腕及掌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之协调平衡,传导集中至琴竹头击弦发音。  16.什么是演奏扬琴的“巧力”?  答:扬琴的演奏是要讲究力度的,但初学者:往往错误地理解“力度”,加之在初学阶段手腕运转不灵活,便用一种僵板的蛮力狠击琴弦,结果发出一片刺耳的噪音。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演奏中灵活自女口,需要演奏者的整个上肢放松,但有些初学者又错误地理解“放松”,便用一种松软的力度去击弦,结果发出的音绵软无力。以上这些情况,不能简单理解为是用力大小的问题,而更多是属于用力的方法问题。演奏扬琴确实需要用力,但需要的是一种巧力。  所谓的“巧力尸,就是指轻松和灵活而言,具体来说,演奏时演奏者的肩、大臂、小臂、手腕和手指都要放松,动作要灵活,整个上身的各个部分在击弦运动中是有机协调地配合,把这种配合所发生的力集中至琴竹头上,使之产生一种弹性,而这种弹性又和琴竹本身的弹性相结合,在击弦中产生弹力。使用这种”巧力“演奏扬琴,才能够在击弦时轻便灵活,得心应手。  17.什么是”用力“和”放松“?  答:“用力”和“放松”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扬琴演奏的技术动作,就是达到既掌握“用力”又“放松”的基本规律与辩证关系。在扬琴击弦运动中的用力与放松应是同步的,即力量下去,同时也就放松了。用力与放松的统一并不独立存在,它们存在于运动本身之中。在“放松”的基础上“用力”,“用力”后立即“放松”。同时要求双手能灵活地运用这种相对放松的力量,并要求有把握地、合理地控制这种相对放松的力量。演奏任何一种乐器,都必须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处于最佳的自然状态,避免反常状态。任何心理上反常状态的出现,如心情紧张等,都会造成生理上肩、臂、肘、腕、指的僵硬,导致击弦时力量的上提而放不下去。只有做到心理上、生理上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和最佳的自然感觉,肩、臂、肘、腕、指各部位之间,才能相互协调运动,发挥最适当的力度和最佳的速度能量。  18.什么是扬琴的良好音色?  答:扬琴的发音,无论是强奏或弱奏都应是颗粒性强,音色纯净、饱满、坚实、富于弹性的音响效果,要特别注意强奏时声音不噪,弱奏时不虚。发音的好坏,实际上也是检验击弦动作和用力方法正确与否的一个方面。要想得到良好的音色,就必须认真体会击弦动作和用力的方法,在击奏每一个音时,都要用视觉(音位)、触觉(击弦)和听觉(检验)来区分音质、音量和音色的差异,力求达到击弦与发音的统一。由于发音好坏的关键在琴竹头触弦的一瞬间,所以初学者在练习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击弦时手腕和手指动作的灵敏性。只有这种灵活敏捷的动作才能使琴竹产生巧妙的弹击力,也只有这种巧妙的弹击力才能使琴弦发出美妙异常、令人回味的音色。  19.小臂的动作有什么要求?  答:在扬琴演奏中,手臂要自然放松,这也是一切演奏动作的基础,手臂紧张会引起手腕和手指关节的僵硬,造成演奏失灵。实质上在整个演奏过程中,除了各种技巧训练之外,概括起来就是对松弛的掌握,学习者一定要认真注意。在击弦的瞬间;腕、指用力要灵活适当,注意力量的运用和控制,小臂随着手腕的击弦做小幅度的上下运动,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要上下挥动,否则,会影响手腕的灵活击弦和力量的运用,影响速度和力度的发挥。那种依靠挥动小臂去完成演奏的方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20.手腕是用“转动”击弦的吗?  答:扬琴的演奏主要是靠手腕的运动。因此,手腕的灵活有力,就成了演奏扬琴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演奏中,腕部肌肉要松弛,用力要灵活,击弦后反应要灵敏。伴随着这些动作,腕关节出现微小的“转动”是一种生理上的自然现象。这是腕关节在运动时出现的外形变化,不是运动的本质,实质上它仍然是上下运动,初学者万万不可将这种生理现象误以为手腕是用转动击弦的。  从人体结构上看,腕部的椭圆形体积,对手的外形很有影响。腕部在做击弦动作时,从手掌的正面或背面都可以看到腕部弧形的轮廓线,它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手腕的击弦不是上下运动而是左右转动的。特别是在慢动作的击弦和弱奏长时值的轮音时,这种手腕转动的感觉,确切地说是错觉则更为明显。但是这种错觉不应该妨碍我们对手腕击弦动作的正确认识。正确的手腕击弦动作和琴竹头的运动方向应该是从上至下的直线进行,如果演奏者过分地强调手腕的转动或者认为手腕是以转动击奏琴弦的,势必会出现不正确的侧击动作。错误地理解手腕的“转动”,不仅会影响击弦效果,同时还会给初学者带来无穷的后患,一旦形成习惯,便很难纠正,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为妥。    24.怎样练习两手击弦的配合?  答:扬琴演奏的最基本特点就是作单音的两手交替击弦。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两手在弹奏时的节奏和力度要非常均匀。由于人的生活习惯造成两手的灵活性不可能一样,要做到在节奏和力度方面一样均匀,一般来说是不容易的。常见的不均匀现象主要是左手的灵活性不如右手,要克服这一现象,惟一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左手的训练。在练习中,要有意识地体会右手的动作和用力方法与左手有什么不同,着重加强左手的训练量,让它的灵活性尽快达到和右手一样,以使两手更好地配合起来。  25.什么是扬琴的基本竹法?  答:竹法是中国扬琴演奏的专用术语,是指在扬琴的演奏中两手运用琴竹弹奏的方法和规则。包括用单手、双手持竹击弦的一切演奏方法。竹法主要指的是两手运竹的顺序,它可分为顺竹法、连竹法、齐竹法和混合竹法四种。不管是左手或者是右手起拍演奏第一个音,只要是两手按照顺序交替进行,即是顺竹法;在演奏中为避免两手的交叉运动,而采用某一只手连续弹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的方法称为连竹法;两手同时弹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如弹奏八度、和声音程等即为齐竹法;将单竹法和齐竹法混合使用就是混合竹法。竹法又可分为“左竹法”和“右竹法”两种。以左手演奏为先、为主,基本上是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以及每一拍的第一个音用左手演奏,称为“左竹法”;反之称为“右竹法”。合理安排竹法是扬琴演奏技能得以充分发挥而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演奏者可根据乐曲的要求和自己的演奏技能,考虑在速度、力度方面及节奏的变化、音位的排列和音型跳动等多种因素来决定竹法的安排,采用灵活多变的竹法,这样会减少弹奏上的诸多障碍,增强音乐的流畅性。  26.什么是交叉击弦?  答:在扬琴演奏中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右竹弹奏左边的音之后,左竹要紧接着弹奏右边的音,或左竹弹奏右边的音之后,右竹要马上弹奏左边的音,这就是两竹交替击弦中的交叉问题。如果是在速度比较慢的弹奏中,交叉击弦问题一般容易解决。而在速度较快的弹奏中,交叉击弦就会给我们的演奏带来一定的困难。一般可以用左手或右手连续击奏交叉的两音;再就是使用与之不同的竹法解决交叉的两音,如将“左竹法”变为“右竹法”,或反之。此外,在乐曲速度较快,没有可能让左竹或右竹连击交叉的两音或变用竹法时,那就只能用演奏中正在使用的竹法,按照交替击弦的规律作交叉弹奏。在交叉弹奏进行中,要避免两只琴竹互相碰撞,应充分运用手腕的灵活性和手可略偏左右的特点,在回弹时适当往外侧斜一点,下击时适当向内增加斜度,来更好地完成交叉演奏。  27.如何准确演奏相距较远的音?  答:由于高音区和低音区之间的音位距离较远,如单靠手腕来完成演奏功作是非常困难的。一是速度难以保证;二是不利于音的准确性;三是不利于音色的质量。此时,演奏者要依靠大臂和小臂的前后伸缩和左右移动并配合手腕和手指的动作来完成演奏,注意避免出现整个身体大幅度的前后摆动或其它不必要的动作。  28.力度和速度练习要注意的有哪些问题?  答:强奏时,要避免由于用力过重或手臂僵硬造成的声音发噪或发杂音;弱奏时,要克服由于力度不足或拘谨造成的虚而不实。在力度的训练上要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就必须认真体会用力的方法,处理好用力和控制之间的关系。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慢速或快速演奏中越弹越慢、松松散散或越弹越快、杂乱无章等都是由于演奏者内心的节奏感较差而造成的。在速度练习方面要做到“慢而不散,快而不乱”,就必须严格进行节奏感的训练,要多听、多唱。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借助节拍器进行练习,培养自己内心的稳定的速度概念。此外,由于扬琴的余音较长,为避免节奏不清晰、旋律含混不清,有必要在快速演奏中注意突出节拍的重音,保证节奏的稳定,避免忽快忽慢的毛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古筝、琵琶、二胡和笛子是人民群众广泛喜爱的民族乐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民族乐器在教学的规范化与系统化、乐曲创作题材的丰富与技法的多样、演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乐器改革与科学化大规模制造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全国民族乐器教学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对各种民族乐器的学习与了解已成为学生音乐启蒙与民族音乐教育、大众化休闲娱乐与陶冶性情的一件极好的工具。  一些从事音乐教育的专家、学者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中,特别是在同一些业余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往往对一些与乐曲演奏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乐器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如何提高音乐修养与音乐表现力等问题,知之甚少但求知欲强烈。虽然在这些方面有众多相关书籍,但学生们往往一时不知从何人手,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小或业余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再去博览大量的音乐书籍,确实有一些勉为其难;对于那些几乎每天都要督促自己孩子练习的家长们而言更是如此。那么能否编写一套这样的丛书:以喜爱和学习民族乐器者——初、中级学生、特别是业余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问与解答的形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介绍一些与学习民族乐器有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乐曲演奏的基本方法与赏析、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以及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利于民族音乐在人民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  2003年初,武汉音乐学院的多位民族乐器专家、教授应“长江文艺出版社”之邀,精心编写,遂成此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扬琴学习问与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里面都是问答题
  •   了解了许多扬琴演奏之外的十分重要的知识,总的来说,还不错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