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1-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锋 王翰主编 页数:638 字数:4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公元642年,宰相魏征卒,唐太宗亲临恸哭,并追思不已。其后,唐太宗上朝,念及魏征在世时的谏诤,对左右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晚年所说的这一段话,就是著名的“三镜说”。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明君、圣主,恐怕与他善于以古为镜和以人为镜有关。现在离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三百多年,世殊事异,历史学家和懂得一些历史知识的人还每每称赞唐太宗的英明。唐太宗也是毛泽东十分欣赏的一代君主。毛泽东从唐太宗那里汲取了许多经验教训是无疑的。毛泽东读过冯梦龙编写的《智囊》,在读到李世民的“用兵之要”时,曾加批注:“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对唐太宗的用兵之道和军事才能十分称许。毛泽东也曾指责过唐太宗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犯的错误,认为不选文武全才的李恪,而选柔弱不堪的李治继承皇位,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至于毛泽东是否欣赏唐太宗的“三镜说”,由于未见到文字记载,不敢妄断。但是,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善于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则是唐太宗无法比拟的。毛泽东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历史知识最为渊博的一位,他曾反复阅读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左传》、《吕氏春秋》、《礼记》、《易经》、《论语》、《孟子》等历史典籍。就其读过的历史典籍和大量的批注所体现出来的识见来看,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内容概要
继去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毛泽东胭目的文人骚客》之后,今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毛泽东瞩目的世界政要》、《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观、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当前,国内外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人为数不少,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成立了毛泽东研究会,从不同角度研究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政策、文学乃至书法方面的成就,许多人对毛泽东佩服得五体投地,连曾经反对过毛泽东、共产党的敌对营垒的一些高级人士现时也不得不回过头来研究毛泽东,毛泽东的名字可谓传遍五洲四海,铭刻亿万人心。正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应运而出,是颇合机宜的。
书籍目录
导言:以古为镜与以人为镜功德无量 位极人臣 ——西周摄政大臣周分旦多行不义 自取灭亡 ——鲁公子庆父仲谈兵之祖 功誉千秋 ——吴国军事家孙武国推新法 悲赴黄泉 ——秦国大良造商鞅常胜将军 威震六国 ——秦国大将白起横扫六合 功成身退 ——秦国大将王翦忠心为国 鞠躬尽瘁 ——赵国名将李牧盖世良将 迟暮苍凉 ——赵国名将廉颇胯下之奴 垓下高歌 ——西汉淮阴侯韩信武定天下 智除诸吕 ——西汉名将周勃威猛谋远 名震陇西 ——西汉名将充国篡汉自立 壮志难酬 ——西汉末宰衡王莽无为亲痛 勿见仇快 ——东汉舞阳侯朱浮投笔从戒 经略西域 ——东汉著名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凶残暴虐 遭点天灯 ——东汉太尉董卓志大才疏 优柔寡断 ——坐观江汉 中庸自保临敌制变 多谋善断 ——曹魏军祭酒郭嘉骁勇重义 晚节不保 ——曹魏名将于禁算无遗策 精通权变 ——曹魏谋士贾诩 ……
章节摘录
毛泽东点评庆父仲逮捕并严惩那些坚决反对和平、积极破坏和谈;积极准备抵抗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推进的反革命首要。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真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摘自《南京政府向何处去?》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46页。庆父仲小传公子庆父仲是鲁庄公的庶兄,他的同母弟名牙字叔,是庄公的庶弟。鲁庄公的同母弟叫公子友,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纹,所以以友为名,字季,又称季友。虽然兄弟三人同为大夫,但因为有嫡庶之分,而三人中以季友最为贤能,所以鲁庄公唯独亲信季友。《春秋左传注》载:“庄公二年(公元前692年),公子庆父率师伐于余丘。”这一年鲁庄公才十五岁。有人认为庆父仲年龄尚幼而且并不具备晋悼公、王孙满小时的聪明才智,所以这次率兵只是假庆父之名;以为统帅,当时自必有抚军之人。观其成年以后的作为,这也几乎接近事实。鲁庄公即位后的第三年,游于郎台,在台上窥见了党氏之女孟任,发现孟氏容色殊丽,鲁庄公派内侍去召她来见。孟任起初不愿意,闭门拒绝了他。于是庄公便许下承诺:“如果你顺从我,我一定会立你为夫人。”孟任想了想便答应了,但要与庄公割臂相盟誓。庄公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孟任与庄公同宿于郎台并和庄公一齐回宫,一年之后生下一子名般(又称斑)。但是庄公向其母文姜征求他俩结婚的意见时,其母文姜坚决不答应,并坚持说,庄公一定要与其娘家联姻,并为庄公选定了女方,即齐襄公的大女儿哀姜,只不过哀姜当年还小。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70年),哀姜长到二十多岁,庄公从齐国娶回了哀姜立为夫人。所以孟任虽然没有被立为夫人,但这二十余年里却也独自把握着六宫之政。等哀姜夫人入宫时,孟任已经病得不行了,不久便死去。鲁庄公以妾礼安葬了她。哀姜虽为夫人,但没有生子。她的妹妹叔姜随她从嫁,生一子叫启(又称开)。此前,庄公另有一妾风氏,是须句国的女子,生一子叫申,风氏将申托于季友,希望通过季友成为君位继承人。季友说:“子般年长。”拒绝了风氏的请求。姜氏虽然是夫人,但就庄公本人来讲,喜欢的是孟任,所以对她外表上很礼貌,其实并不宠爱她。公子庆父仲生得魁伟轩昂,哀姜看上了他,暗中派遣内侍与庆父仲来往,并与之私通,感情特别亲密。他们又与叔牙结党,相互约定,将来某一日扶持庆父仲作鲁国国君,立叔牙为相。庄公三十一年,一冬无雨。鲁庄公准备行祭祀祈祷。举行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大家在梁大夫家里听歌看戏。梁大夫有一女儿长得很漂亮。公子般很喜爱她,暗中与她往来并也允诺将来立她为夫人。这天晚上梁氏女在墙头搭了一个梯子,越墙过来看戏。梁家养马人荦在墙外看见了她,觉得她很有姿色,于是站在墙脚唱歌调戏她。看戏的公子般听到歌声便出来看个究竟。发现了荦,非常生气,令左右把他抓了来鞭笞三百。荦被打得鲜血淋漓,皮开肉绽,苦苦哀求公子般饶了他。公子般打完之后便放了他,自己回宫把这件事告诉了庄公。孰料庄公却说:“荦无礼,应当杀了他,不能只是鞭打而已。荦的智勇天下无敌,你鞭打他这件事一定会记恨于心,将来于你不利。”原来荦力大无穷是有名的,曾经登上稷门城楼,飞身而下,落到地上又一跃而起,人便攀在楼屋的飞檐上,双手摇动,整幢城楼都在他手中摇晃。庄公劝子般杀死荦,其实是畏惧他的骁勇。公子般像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不以为然地说:“一介匹夫,何足为虑?”不久,梁家奴仆荦因受鞭笞之事记恨公子般,投到了公子庆父仲的门下。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1年)秋,庄公患病越来越重。临死之前,他找来几位兄弟询问君位继承人,心疑庆父仲,故意先召叔牙,叔牙果然替庆父仲说话,力举庆父仲,称赞庆父仲的才能,说:“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庆父仲在,可为嗣,君何忧?”庄公不应,待叔牙出,又召来季友相问。季友说:“庄公您当初与孟任有立其为夫人的盟约,现在已经辜负了孟任,还要耽误她的儿子吗?”庄公犹豫不决,把叔牙举庆父仲的事情讲了出来。季友一听,坚决反对,说:庆父仲这个人残忍灭亲,不是做君王的材料,叔牙推荐庆父仲,完全出于嫡庶之争,他的话不可听。并称“臣以死奉般”,表示了他坚决拥护公子般的决心。庄公不再说话,只是点点头同意了季友的说法。当时季友是鲁国的上卿,执掌鲁政,于是出宫后便用庄公的名义叫叔牙等在大夫铖季家中,说有君命来到。叔牙果然去了铖氏家,等待他的却是季友封给的一瓶鸩酒。季友让铖大夫强迫叔牙饮鸩自杀,并留话说:“喝了这个,你还有后代祭祀,不这样,你死了而且还无后代。”叔牙于是饮鸩而死。这年八月癸亥日,庄公逝世。季友奉公子般主丧,告谕国人第二年再改元。他终于拥立公子般做了国君,如同庄公所命令的那样。但是,季友虽然杀了叔牙,却没能除掉庆父仲,留下了祸根。仍是这年十月,公子般念外祖父党氏之亲情,听说外祖父病死便去吊丧。庆父仲原与哀姜私通,打算拥立叔姜的儿子启,早想处理公子般,乘这个时机,他便密召荦,对他说:“你忘记被鞭打的事情了吗?古人云蛟龙离水,匹夫可制。你为什么不抓住时机在党氏家报鞭背之仇呢?我替你作主。”荦说:“承蒙公子作主,我定从命。”于是他怀揣刀刃,连夜赶到、了党大夫家。乘夜行刺,杀死了公子般,但在搏杀中,荦也被党氏家人乱刀砍成肉泥了。季友听说公子般蒙难,知道是庆父仲主谋做的,担心祸及于身,于是逃到陈国避难。庆父仲事后佯装不知实情,归罪于荦,诛杀了荦的全家,以给国人一个说法。荦白白地做了庆父仲的替罪羊。事后,庆父仲为公子般发丧,假以讣告的名义,去齐国告之以公子般之变,随后立不到八岁的公子启为国君,是为闵公(又称湣公)。闵公是叔姜的儿子,叔姜又是夫人哀姜的妹妹,因此闵公便是齐桓公的外甥。闵公内畏哀姜,外惧庆父仲,想依靠外祖父家的力量执政,于是派人联系齐桓公在落姑这个地方会面。闵公牵着桓公的衣袖哭着将庆父仲内乱的事情说给桓公听。桓公问他当时鲁国大夫谁最贤能,闵公回答说是季友,但他已在陈国避难。当桓公问起为什么不召他回国时,闵公无奈地表示,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庆父仲的疑心。齐桓公当下决定以齐国之意请季友回国。因为当时七国实力数齐国为盛。于是闵公便派人以桓公之命,召季友回国。闵公亲自在郎地等候迎接季友,回国后立季友为相国。对外都说是托齐桓公所命,不敢不从。这是闵公元年的事情。庆父仲与季友本来势不两立,闵公请季友回国,庆父仲自不会善罢甘休。闵公元年(公元前661年)冬,齐桓公派仲孙湫大夫到鲁国,去探视鲁国的内乱情况,特别关注庆父仲的动静。闵公见了仲孙湫,流涕不能成语。后见公子申,与之谈论鲁国国事,申说得很有条理。仲孙湫觉得他可以治国,嘱咐季友好好关照他。说到早早除掉庆父仲这件事,季友伸出一掌在空中空击了一下,意即孤掌难鸣,仅靠鲁国的力量无法办到。庆父仲也来见仲孙湫而且带来了重金打算贿赂他。仲孙湫对他说:“如果公子能忠于社稷,你的国君也能受惠不少,为何仅给我重金呢?”坚决推辞不接受。庆父仲诚惶诚恐地离开了。仲孙湫回国后,告诉齐桓公说:“不除掉庆父仲,鲁国的内乱就不能平息。”桓公提出由齐国发兵除之,仲孙湫觉得不妥:“庆父仲凶恶未彰,讨之无名也。”但仲孙湫仍指出庆父仲自取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臣观其志,不安于为下,必复有变。乘其变而诛之,此伯王之业也。”
编辑推荐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