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6.1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西蒙.波娃 译者:郝马雨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08年1月9日,西蒙娜·德·波伏娃出身于巴黎,“不安定的生活,让我一生都在灵魂探索,这也揭示了我为何成为知识分子。”
西蒙娜·德·波伏娃写道:“当我开始谈论自己时,我想我在进行一次一发而不可收的大胆的冒险。对我最初的二十年,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想写,我永远没有忘记年轻时我希望自己成为的那种女性角色。不久这个角色就完全占据了我的灵魂和肉体,过去的我从此不复存在,连同她的影子也当然无存了。我祈望着有一天她把我从她让我陷入的角色境地中拯救出来。也许,我的写作仅仅就是为了使我能够实现这一夙愿。当我五十岁时,我认为时候到了。我把我的情思赋予给那个童贞可掬的少女和豆蔻丰茂的姑娘,虽然她们随着逝水一起流去了,但我要把她们铭刻在我的纸上。”
“也许有人会说这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已。其实不然。无论是萨穆埃尔.贝比,还是雅克.卢梭。是出人头地者还是碌碌平常之辈,一个人只要真诚地袒露自己,就会或多或少在情感世界里得到他人的共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对他人没有一点认识作用。另外,作家总显得扑朔迷离:您为什么写作?您是怎样生活的?在这类问题上,有人喜欢趣闻轶事,道听途说,乃至搬弄是非,这说明人们希望知道作家的日常生活方式。而研究具体情况比抽象地和笼统地解释更能说明问题,正是这点也鼓励我去追寻我的生活足迹。也许这种袒露有助于消除一些误解,这些误解总是在作家与读者之间造成隔阂,而我对这种隔阂感到非常烦恼。一本书能够让人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取什么角度以及由谁而写的,它才具有其真实含义。”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我的《回忆录》中,我似乎在向姑娘们说教。应该说我是特别希望偿清一笔债务,但这一点无论如何没有使我对一生的总结包含这种意义上的含义,我满足于阐明我的生活,我不想做什么预断。只有叙述才能引起人的兴趣,同时也对人有所用处。我在这些纸张中试图表达的生活有什么用,对谁有用,我不知道,但我仅希望人们在阅读它时也同样持纯正态度。”
关于她和萨特的故事常常是最引人注目的。
少女时的波伏娃在索邦大学主修哲学,也在那里遇到了比她大3岁半的萨特,“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一个智力上比我高一等的人。”
她说,她之所以拒绝了萨特的求婚是因为她知道萨特不喜欢那样,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关系维系了一生,“终身相爱”。他们相互包容,除了学术上暂时的分歧。 波伏娃承认,这样一种关系也并非总是成功,“我知道他不会伤害我,除非他先我离开这个世界。”“自21岁以来,我从未感觉到孤独。”
作为女人,波伏瓦一生用令人敬畏的勇气和正直践行着自己的理论:“个人的基本意见必须在男女具备同等才能的前提下表达,其基础是他们存在的一般结构,与他们的性别没有关系”。波伏娃说,“我们倡导了这样一种关系,它自由、亲密和坦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