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花

出版时间:1993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林文月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风之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从“捐书”到“为台湾作家编书”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她(林海音)由萧乾、文洁若及张光正陪同,参观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由当时的馆长杨犁、副馆长舒乙接待。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是由当代老作家巴金在一九七九年始倡的,一九八五年正式成立,主要是为了搜集、保管、整理和研究中国当代作家的手稿、著作版本、译本、书信、日记、录音、照片、文物等。数年来已成立了丁玲、冰心、巴金、萧乾、俞平伯等十数位作家文库。林海音对史料的兴趣一向很大,她自己多年来把朋友、作家给她的信,还有全家人及朋友的照片,都按姓名笔画及时间先后整理出来,一本本贴好保存着,所以对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作家文库特别有兴趣。
      
        舒乙说:“陪同林先生参观比较省事,因为她见景生情,随时随地会把心中的故事掏出来讲给你听,而她的故事又是那么多、那么方便、那么有趣。在每个房间都要站上半天,先是听你的,听着听着,就成了听她的了。萧乾老先生拄着手杖,停停走走,笑眯眯地听了一路故事,不大插嘴,光是乐。”
      
        那天站在文学馆的图书书架前,林海音数了数台湾的文学书,一边数一边摇头说:“不全,不全,太不全。”她说,她回到台湾,要寄一套“纯文学”的书来送给文学馆。果然,一个多月后,中国现代文学馆收到林海音寄来的四大箱赠书,一共两百零二本,“纯文学”出版的书一本也没少。后来她又寄去了早已绝版的全套《纯文学月刊》。这套《纯文学月刊》是中国大陆惟一的一套。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收到的第一批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台湾当代图书。
      
        接着,林海音号召当时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九歌、洪范、尔雅、大地等著名出版社,也把整箱整套的书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寄费完全由林海音出,这一大批书充实了台湾文库;大陆的研究学者、作家、出版社要看台湾的作品,要编字典,都向现代文学馆借。这些藏书,引起了大陆文学研究界高度重视。后来,其他的台湾出版社听说了也纷纷捐书。
      
        “有了书,细细读来,大吃一惊,原来台湾当代文学相当的强,他们拥有一大批很有实力的作家,拥有一大批成功的作品。为什么不编一套书向大陆的读者介绍呢?”舒乙说。
      
        这套书起名为《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编,每一辑出十本,介绍十位台湾作家及他们的作品,一辑辑陆续介绍下去。文学馆还请了冰心、萧乾、林海音三位担任顾问。林海音说:“我这个顾问可是又顾又问的噢。”她义务性地做这份工作。她说:“现代文学馆的展示、研究和搜集的资料相当齐全,又举办各种文学座谈会,像‘老舍文学创作生涯展览’、‘巴金创作生涯六十周年展’都颇有意义和号召。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对该馆所筹划的《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怎能不给与支持呢!”
      
        这个由舒乙带领的编委会,和林海音反复商量、研究、仔细推敲后,选出了十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林文月、林海音、徐钟、彭歌、张秀亚、琦君、黄春明、郑清文。由大陆十位对这些作家有研究的学者来挑选作品,每本字数在十八万字左右,并由编选者执笔写一篇序言和导读。透过林海音的介绍,编选者和作者直接沟通、访问、联系,中国现代文学馆也得到了作者的正式出版委任书。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辑的十卷终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十卷是: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吴福辉编选)、余光中的《中国结》(陈燕谷、刘慧英编选)、林文月的《风之花》(刘麟编选)、林海音的《金鲤鱼的百裥裙》(舒乙编选)、徐钟的《观光和观光客》(刘晴编选)、彭歌的《象牙球》(傅光明编选)、张秀亚的《杏黄月》(刘屏编选)、琦君的《红纱灯》(李今编选)、黄春明的《莎哟那拉·再见》(计蕾编选)、郑清文的《槟榔城》(董炳月编选)。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六日,新书发表会在北京举行。七十五岁的林海音抱病从台湾赶到零下三度的北京,参加隆重的仪式,当天另一位顾问萧乾先生、作家吴祖光先生、北京外语学院教授夏祖等,都热烈发言,表示对这套书出版的期望,气氛热烈。
      
        两岸开放初期,两地出版界曾未得作者同意,出版了一些印制编排粗糙的书籍。一九九三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认真编的这套《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使大陆读者及研究者在台湾的通俗畅销小说之外,看到了一批阵容强大扎实的作品。这个突破很重要。这第一批介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台湾早已有了地位,并拥有广大读者,但对大陆读者却十分陌生,甚至从来没听说过他们的名字,遑论作品,舒乙表示,十位中有六位以上是在大陆首次被有系统地介绍的。
      
        正如萧乾先生说的,林海音参观文学馆一边看,一边产生各种想法,而其中一个想法:“台湾的书这么少,还谈什么文化交流?”因此成就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中国现代文学馆雄心勃勃地计划出版第二批、第三批台湾作家的作品,甚至名单都和林海音商量了,但一九九六年底林海音病了,这件事也就暂时搁了下来。舒乙表示,林海音不但充实该馆馆藏,也是向大陆推介台湾作家的重要桥梁,文学馆的同事都非常感念,每次有访者到文学馆,他们都会提及这段情谊。
      
      http://book.sina.com.cn/2003-03-31/3/3022.shtml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