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上下)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作者:王立群  页数:全2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唐宗宋祖并称,但与唐太宗相比,长期以来,宋太祖并没有受到世人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他所开创的大宋王朝也一直被误解与低估。《王立群读之宋太祖(上下)》一书作者在全面掌握和充分吃透史料的基础上,以人物、事件为中心,用富有文采而感性的文字,幽默而睿智的语言,细致描绘大宋开国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举凡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金匮之盟、太祖誓碑等宋初历史事件的始末和真相,宋太祖赵匡胤、南唐后主李煜、后蜀皇帝孟昶、大小周后、花蕊夫人等著名历史人物跌宕多姿的人生历程和精彩故事皆娓娓道来。对宋太祖一生功过及大宋王朝的历史地位也做了合乎学理、执论允当的辨析和总结。
《王立群读之宋太祖(上下)》以王立群在央视《百家讲坛》所作同名热播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比电视讲稿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作者简介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书籍目录

一 陈桥兵变
梦醒:黄袍加身
回京:禅位登基
寻常:又不寻常
二 皇业肇基
发迹前的经历很雷人
人生难得的是机遇
历史从这里开始
机遇一再光顾就是奇迹
三 关键先生
先试试刀
初征南唐
再征南唐
三征南唐
四 蹊跷的木牌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出师未竟身先死
蹊跷费解的木牌
五 世宗托孤
一石四鸟
顾命大臣
谁来管枪
危险变成了现实
六 疑窦丛生
可以有,但其实真没有
兵力部署很可疑
谣言的力量也很强大
该醉酒时就醉酒
道具早就准备好了
赵家的妇女都知道
该杀的还得杀我的心思你别猜
七 百炼成“真”
赵匡胤说:不关我的事啊,是他们逼我的
赵光义说:我哥当皇帝这么大的事,还能少了我赵恒说:必须按照我爹的意思重修我大伯的实录
赵普说:是,我作证,也有我的份儿
掩饰、粉饰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八 开国大事
封个称号不算什么
一朝天子两朝臣一个都不能少
仪式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九 玩火自焚
挑战者有挑战者的逻辑
总要有人跳出来
初次交手亮亮牌
李筠很傻很天真
老赵很精很老到
万事有因必有果
杀鸡儆猴猴明白
十 请君入彀
“黑大王”李重进
热脸蹭个冷屁股
别无选择只能反
大棒还加胡萝卜
我真是被逼的
十一 杯酒释兵权
最近比较烦
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真的吗
吃顿饭就能解决问题吗
影响,那是相当大
十二 煞费苦心
过河一定要拆桥
一个留任者的遭遇
几个替代者的“杯具”
十三 集权集权
先收兵权再缴财权
三收行政权
终收司法权
一把椅子有文章
十四 雪夜定策
南,还是北?这是个问题
先南后北,还是个问题
换一种思路
十五 一箭双雕
湖南最后一位大佬死了
荆南高家的生存哲学
就是借个道呗请神容易送神难
十六 锦城烟雨
开国君主不是蒙的
继任者也不是吃素的
孟昶其实真有两把刷子
十七 兵发两川
这个理由足够了
准备好了就开工
灭蜀双响炮别打了,我投降
十八 平定蜀乱
经是好经,可碰上了歪嘴和尚
既争功又吃醋
摁下葫芦瓢起来
打酱油的当了大哥
改弦更张平蜀乱
十九 孟昶之死
赵匡胤的表现很大度
孟昶好像是病死的
据说是为了一个女人
战争让女人走开
二十 平蜀总结
秋后算账为朕立法
曹彬是个好干部
二十一 百官读书
一面铜镜引发的事件
赵普的转变
从“长枪大剑”到“毛锥子”
文武兼长才是我的理想
二十二 可乘之机
北汉的刘钧死了
即位的刘继恩也死了
二十三 挥师河东
计划没有变化快
没捞到便宜
水淹太原
历史的细节
二十四 巫宦之国
又一个自己造字的国主
老鼠钻牛角,越走路越窄
集大成的国主
二十五 势如破竹
急着上桌摧枯拉朽 声东击西
东进·南下·收工
二十六 风花雪月
机会来了,躲都躲不过
空有当年旧烟月 芙蓉城上哭蛾眉
记得当时月朦胧 两心融、一心共
二十七 进退失据
迁都洪州
与时俱退 跋前疐后
我不惹你,你别打我
二十八 万事俱备
巧使反间计
交聘契丹
命中就缺“水”
还差一张图
就少一座桥
李煜说了“不”
二十九 六路并进
一一二一部署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宋太祖应该给他发锦旗
我没工夫和你耍嘴皮子
三十 李煜进京
最后的通牒
曹彬装病 李煜真降
江南江北
三十一 迁都之争
南方收官迁都事件的始末
洛阳和开封
迁都背后的隐情
三十二 斧声烛影
两个版本 密布疑云
头号嫌疑人赵光义
好像是用毒药毒死的
还有可能是病死的
三十三 非常事件
异乎寻常的行为
宗室内部的清算
三十四 匪夷所思
金匮之盟据说这是赵普一手炮制的
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有遗诏,太宗就没有弑兄的动机了吗
三十五 太祖誓约
神秘的誓碑
有人说这是子虚乌有
事实胜于推测
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三十六 反贪倡廉
宋初的贪赃现状
颇用重典与忠厚开国
惩贪、倡廉,一个都不能少
三十七 为国守财
寒酸的皇帝
成由勤俭败由奢
不是我不想显摆,是太多的地方需要钱财
三十八 双面胶皇帝
特权阶层的特权
双面胶皇帝的双面
富之以财,责其大行
三十九 千里送京娘
故事的详情是这样的
赵匡胤的形象很崇高
赵匡胤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动心
真假参半
四十 任人评说
不乏批评的声音
宋代真的积贫积弱吗
其实与宋太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章节摘录

五  世宗托孤显德六年(959)夏四月,周世宗在北伐幽州之时,忽感身体不适,无奈之下,终止了对契丹的用兵,暂且归京。六月,驾崩,享年39岁。在周世宗最后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开始认真考虑后周的未来,考虑后周政权的移交问题。现在,他最大的麻烦在于儿子太小。周世宗共有七个儿子。公元950年,柴荣的长子和老二、老三被汉隐帝诛杀郭威在京城的家属时一并杀掉,此时柴荣30岁。三年后(953)柴荣在澶州生下柴宗训。大限将至之时,长子(实为第四子)柴宗训也仅有7岁,年轻的幼主能够驾驭眼下的政治局面吗?应该安排一个怎样的辅政格局才能实现后周政权的平稳过渡呢?一石四鸟显德六年六月初九,在周世宗离世的前十天,周世宗突然下诏: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这是周世宗为保证幼子顺利接班的第一个大手笔。这就奇怪了:安排幼子顺利接班和立皇后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周世宗的第一任妻子被汉隐帝所杀,后来立的皇后是重臣符彦卿的女儿宣懿皇后,这次新立的皇后是宣懿皇后的妹妹。宣懿皇后的第一任丈夫是后汉的李崇训。李崇训因谋反在郭威攻破城池时自杀,自杀前曾杀死全家之人,宣懿皇后因为躲在帷幔之后而得以幸免。郭威的士兵入室,符氏镇定自若地告诉士兵们,其父和郭威是老友,士兵们被符氏的从容淡定所慑,不敢造次。郭威得知后,把她交还给符彦卿。符氏感念郭威,遂拜郭威为义父。柴荣的原配被杀后,郭威提亲,将符氏再嫁柴荣,后被柴荣册立为皇后。符皇后极有教养,柴荣性情暴躁,符皇后每每劝解。周世宗征南唐,符皇后不放心,随驾亲征,遭遇暑热而身染重病,显德三年(956)去世。柴荣对符皇后的暴病极为伤痛,三年之中,一直没再立皇后。现在身染重病的时候,忽然下诏立宣懿皇后的妹妹为皇后。这是为什么呢?周世宗弥留之际的这番册封,显然不是为了柴家血脉的繁衍,也不仅仅是为了填补后宫的缺员。看似无谓的册立皇后其实包含了深刻的政治意图,是周世宗后事安排中的重要一步,是实现政权顺利过渡的一枚重要棋子。为什么再立一位符后就有可能给政权平稳过渡提供重要保证呢?因为符后背后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符后的父亲符彦卿当时是天雄军节度使,封魏王。天雄军前身是唐朝时期的“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后更名天雄军),是重要的军事藩镇。在契丹占据幽云十六州后,天雄军实际是中原政权与契丹接壤的前沿。河朔三镇,是今天河北省的北部、中部、南部。这个地区不仅是叛乱的频发之地,而且对后周都城东京的影响至巨。自唐代以来,今河北省一带的经济发展迅速,它又处在中原的北部,自此南下,东京便受到严重威胁。河朔三镇中的魏博,地跨今河北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北部,在河朔三镇之中更显得重要。因此,五代的十三位帝王中,有六位(李存勗、石敬瑭、李从厚、刘知远、石重贵、郭威)曾任魏博(天雄军)节度使,可见这是一个批量生产皇帝的区域。大限已到的柴荣,册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女儿为后,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有至少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稳定大局。经过立后,最差的结果是符彦卿不大可能觊觎周室的皇位,在皇帝多产区的他反而会以外戚的身份尽全力维护周室政权的稳定。第二,保卫北疆。通过立后,强化符彦卿对后周的忠心,防御契丹在后周政权交接时乘虚而入,从而保证后周北境的安全稳定,实现政权的顺利传承。符彦卿是将门之后,智勇双全,擅长用兵(将家子,勇略有谋,善用兵。《宋史》卷二百五十一《符彦卿传》),在与契丹的历次战争中树立了威名,成为阻挡契丹南下的最有力的屏障。尤其在后晋开运二年(945)与契丹的阳城大战中,在时局不利的情况下,他率领士卒横击契丹军阵,大败契丹十万余众,契丹君主耶律德光最后甚至是骑着骆驼逃回了幽州(乘橐驼以遁)。这次交战,契丹损失惨重。此后,契丹士卒对符彦卿患上恐惧症,有时马生病不喝水不吃草,就会吐口唾沫念念有词地咒骂:“这里难道有符王吗?”(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或马病不饮龁,必唾而呪曰:“此中岂有符王邪?”《宋史?符彦卿传》)后来,晋少主被契丹囚禁以后,耶律德光的母亲问周围的人:“符彦卿呢?”别人回答道:“听说他已经被派回徐州了。”德光的母亲说:“留这个人在中原,怎么如此失策呢(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宋史?符彦卿传》)。”符彦卿在契丹的威名就是如此之高。当年,柴荣34岁即位的时候,北汉尚且联合契丹,趁着后周政局的不稳,大举南侵。现在,周世宗在安排后事中册立皇后,就是想使符彦卿忠心耿耿地为朝廷抵御契丹的入侵。符彦卿的用兵以及对契丹造成的恐惧力量,能有效地保证北境的安定、中央的安全,从而实现政权的顺利转移。第三,安抚符氏集团。符彦卿众多的兄弟子侄,都在后周担任重要的文武官职,执掌着相当的政权和兵权,形成了一支以他为代表的家族势力,这是所有其他势力集团都望而生畏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符彦卿如果以外戚的身份维护周室政权,将成为地方节度使保证地方稳定的一个表率。势力强大的节度使尚且戮力护卫周室,其他地方节度使自会效仿,要是有其他想法也会考虑一下后果。第四,相互牵制。符彦卿在地方上具有如此威势与声望,从而形成一种对朝廷的监督作用,与中央形成一种牵制关系,从而保证柴宗训统治地位的稳固。周世宗通过册立符后的一步棋,收到了一石四鸟的效果:一是在篡权事件频发地的符彦卿不会觊觎周室皇位;二是能够有效威慑契丹的南侵;三是能够给地方节度使作出表率;四是能够与中央形成牵制关系。这是周世宗这一步棋的多重用意。事实也证明了,周世宗病故、小娃娃登基之后,北方边境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通过立皇后的办法对地方势力进行了安排之后,周世宗开始册立皇子。以皇长子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旧五代史》卷一百十九《世宗纪六》)。三年前(显德三年),朝廷大臣上表世宗要求分封宗室、册立皇子的时候,周世宗以“为国日浅,恩信未及于人”的理由拒绝了此事,并且说等到“功德大成”(《新五代史》卷二十《周世宗家人传》)之时分封宗室也不迟。现在后周拓展疆域的功业仍未成功,而且建国时间也仅仅是增加了三年,可周世宗身染重病,再不册立皇子恐怕就没机会了。他此番册立柴宗训为梁王,明显是确定其继承人的身份。这其实是向后周朝廷发出的政治信号:政权马上要进行交接了。但是,只有7岁的柴宗训也确实无力承担如此重任,必须给他安排一个执政集团辅佐他,辅佐集团的人员必须有威望,必须有政治经验,必须对周室忠心,不会对周室形成威胁。周世宗是怎样安排的呢?……谁来管枪安排好朝中宰臣的同时,周世宗开始调整禁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政权能否顺利过渡的重要军事保证。对禁军将领的安排,让周世宗煞费苦心。首先,解除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兵权。史书上讲,周世宗解除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的兵权,是因为在北伐回京途中出现的“点检做天子”的神秘谶符,但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并不高。张永德遇事缺乏主见,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不足以担当辅佐幼主的大任,这才是被解职的主要原因。设想一下,一个手握重兵又缺乏主见的将领,很容易被人说服,即使他没有野心,难保手下没有野心,难保手下怂恿撺掇,这对后周政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潜在威胁。最佳的解决办法,解除其兵权,给予更多的虚职,享受足够高级别的待遇。其次,将殿前都点检授予赵匡胤。赵匡胤是周世宗的“藩府旧僚”,是在高平之战后才真正崛起的,声望与军功远比张永德低(赵匡胤进入禁军,一直在张永德的领导之下。史书记载的赵匡胤的攻战,大都是与张永德并肩进行的,且史书中有故意夸大赵的功绩之处),相应地对后周政权的威胁就小。重要的是,周世宗对赵匡胤非常信任,这种信任是赵匡胤通过自己在枪林弹雨中的厮杀而建立起来的,是通过一系列对周室的忠心行动而建立起来的。有两件事情,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件事发生在首次追随周世宗征伐南唐之时。赵匡胤在清流关取得大捷,接着攻克了滁州城。滁州城被攻克后不几天的一个半夜,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当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领大军途经滁州城下,传令呼喊打开城门,想进城见见自己的儿子。赵匡胤在城上喊话:“父子虽为至亲,但是,开关城门,这是公事。原谅我现在不能为您老人家开门。”这番冠冕堂皇的表白,言外之意就是忠孝不能两全,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天亮的时候,赵弘殷才得以入城(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诘旦,乃得入。《宋史?太祖本纪》)。据说,赵弘殷在城外守候一夜后,第二天就病倒了。第二件事发生在收复南唐江北诸州之后。赵匡胤在从征南唐中每每关键时刻的勇猛表现,引起了南唐国主李璟的恐惧,意识到此人日后终将成为自己的麻烦,就想用离间计除掉他。于是,修书一封,派遣使者到开封呈递给赵匡胤,暗地里又馈赠白金三千两,想以此制造赵匡胤私通南唐的假象,从而引起周世宗的怀疑。没想到赵匡胤不吃这套,把事件本末报告世宗,白金上交国库。南唐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反而搭上了白金三千两(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在战场上一贯威猛,屡立奇功,在每次提拔之时又总表现出忠顺的姿态,“功业日隆,而谦下愈甚”(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不给世宗留下功高震主、悍将难制的坏印象,而夜半拒父入城、识破南唐离间之类的事件,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又在不断印证着他对周室的忠心、对国事的勤勉。考虑到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拿走了人家的天下,有些人认为赵匡胤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在有意作秀,是装给世宗看的。人装一次很容易,难得的是长时间装,如果装一辈子,那就是修养了。因此,即使赵匡胤在兵变前一直在作秀,那也是装得非常到位。柴荣明地里暗地里一定没少考察赵匡胤对后周的忠诚度,结论是:赵匡胤是一个难得的好干部。他打仗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公而忘私,从来都是把公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打了胜仗缴获物品都归公,而且即使老爹在深更半夜想进城来看他,也坚持原则不放老爹入城,这样坚持原则的干部不多见,是所有后周官员学习的楷模。再说,自从柴荣把赵匡胤调到身边十年以来,赵匡胤总是把每件事都办得妥妥帖帖。我柴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就把禁军都交给他统领好了。再次,提拔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虽然赵匡胤掌控了殿前司禁军,但京城禁军尚有侍卫司,下分置马军、步军,两司并不互相统制,而是形成互相制衡的关系。当时,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根据后来赵匡胤做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后李重进叛乱的事情来看,李重进不可能属于赵匡胤集团的。周世宗临终提拔的韩通,性格刚强而缺乏谋略,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动不动触犯人,与他人多有不合,对部属也很少体恤,动辄责罚,当时获得了“韩瞠(chēng)眼”的称号。瞠眼就是睁大眼睛,就是瞪眼,意思是说性情粗暴,善发怒(通性刚而寡谋,言多忤物,肆威虐,众谓之“韩瞠眼”。《宋史?周三臣传》)。不过,这个人对后周王室是忠心耿耿的。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回京后,后周朝廷唯一试图抵抗的人就是他,结果被杀。赵匡胤下令追赠中书令,以礼厚葬。但后来在开宝寺墙壁上看到韩通和他儿子的画像时,内心不悦,命令手下:给我抹掉。韩通的儿子倒是颇有谋略,此人小时得了佝偻病,得了一个“橐驼儿”的绰号,他很早就察觉赵匡胤很有人脉,劝他父亲早做打算,刚愎自用的韩通连儿子的话也听不进。因此,韩通与赵匡胤也不是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不是一条战线上的。周世宗正是通过对禁军将领的如此安排,使包括赵匡胤在内的禁军将领彼此互相牵制,形成独当一面军事势力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是周世宗从后周的政治军事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再梳理一下显德末年周世宗安排的辅政格局。地方上以符彦卿为首的节度使势力,维护地方安定与周边安全,监督中央势力;中央朝廷中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中心的宰臣集团,制订诏策命令,确定大政方针;中央禁军以赵匡胤、李重进、韩通为首的殿前禁军与侍卫禁军集团,互相牵制,负责京都安全与国家稳定。各派势力之间互相制约,而且每派势力内部也彼此互相牵制。周世宗为幼主安排如此的辅政格局,是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幼主对未来朝政无力驾驭的局面进行的。当地方势力、宰臣、中央禁军对皇权构不成直接威胁时,幼主的政权就可以稳固了。事实上,这个辅政格局的安排在周世宗去世的半年内,也的确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后周江山的暂时稳定。但是,这个仓促安排的格局是不是就很完美,能够保障后周的江山一直稳定呢?随着这三方势力的消长,这种辅政格局还能正常运行吗?……

编辑推荐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讲大宋风云,忆东京梦华。《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套装共2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还原历史现场——采用整体俯瞰和局部特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场景中描述惊心动魄的历史细节,立体再现北宋初期风起云涌的历史格局、纷繁交错的政治变革、扑朔迷离的事件始末、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刻画、揣摩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宋太祖堪称一个具有完美人格魅力的帝王:作为一个军事家,他勇猛绝伦,无坚不摧,同时胆略超群,智慧过人,百战百胜;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充满自信,宽猛相济,推行一种凝结着理性、人道、文明的统治规则,为宋代政治文化走向文明化和理性化奠定了基调。揭秘历史疑案——赵匡胤一生谜团重重:周世宗北伐途中诡秘的“点检做天子”木牌,蓄谋已久、计划周密的陈桥兵变,传颂千古而又不断演绎的杯酒释兵权,备载野史却闪烁其词之斧声烛影,关乎皇位继承而又导致骨肉相残的金匮密约,士林津津乐道、充满人性光辉的优待柴氏子孙、不得滥杀文人和进言者的神秘誓碑,民间广泛传唱、真假参半的宋太祖千里送京娘……每一件疑案的历史背景、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博弈、史料记载的扞格和演变等均条分缕析,探源溯流、阐幽发微,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总结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作者通过王朝的兴衰和人物的沉浮考察历史发展的机遇、规律,揭示政治兴替的潜规则,体现一种非凡的历史洞察力。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当中,能够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心智。鲜明的私人著史风格——作者以平民大众的视角观照和解读大历史,字里行间充满对历史的温情和敬畏,寄托个人强烈的生活体验和爱憎情感,时而就历史的变幻莫测发兴亡之叹,时而为人物的风云际会或英雄末路而歌。这种私人著史的风格和情怀,颇有太史公遗风,历史变得鲜活灵动,丰赡通达,雅俗共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王立群读宋史之宋太祖(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8条)

 
 

  •   由于书是直接寄回家中的,所以实物我并未看到。但是百家讲坛中王立群先生的汉高祖、宋太祖、汉武帝我都是逐一看过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王先生是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首屈一指的,是百家讲坛颠峰时期的代表人物。《史记》堪称是二十四史中的明珠,阅读难度自然也是不低,能够让大多数人听得懂,而且深入浅出有内容有思考,王先生的这几部书便是值得收藏的。
  •   很喜欢这本书,让我全面了解了宋太祖赵匡胤及五代十国末期和宋初的历史,其人的确厉害,令人敬佩。他壮年辞世,令人惋惜。书中讲的比讲座详细不少,而且先白话讲解(有时还用些时髦词),再原文引用,文白对照,好。
  •   王立群老师的宋史之宋太祖,好看。
  •   此书详细介绍宋太祖。王立群的书好的没得说
  •   挺喜欢的,王立群眼中的宋太祖不一样!
  •   厚道的内容、厚道的价格、厚道的不失精彩。内容很丰富,讲给我们一个真实全面的宋太祖,一个让毛泽东也能赞叹的伟大人物。
  •   这本书介绍宋太祖的一生,从陈桥兵变到最后安度晚年,大家可以看看。
  •   太祖起兵创立大宋,确实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
  •   王立群老师轻松幽默的语言真是令我赏心悦目,轻松愉快读宋史真是一件快事!!!超值的一次购书!!!
  •   语言朴实,但分析透彻,让我们以崭新角度认识了宋太祖
  •   只是对宋太祖比较感兴趣,市面上右买不到其他关于宋太祖的书,就只好买了。其实不太喜欢这眼袋写法,空泛,不太严谨,
  •   宋朝是个奇怪的时代,宋太祖是厚黑的集大成者
  •   写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宋太祖,好看
  •   这本书值得一看 会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宋太祖
  •   读宋史,知历史,值得推荐百家讲坛系列。
  •   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大宋帝国的开端
  •   他的讲故事的方法是我在百家讲坛比较喜欢的一个,所以他的书籍都收藏了,讲太祖的时候随便交代了五代十国的一些历史,这是我们涉及的较少的一部分,写的也较详细。
  •   王立群老师的每部书都买了,这部也不例外。很喜欢王老师做学问的劲头,对于一个历史的“谜题”总是多方考证,尽量找出最有说服力的答案。而且王老师的语言和前几年相比,更贴近现代年轻人的语言习惯了,读起来兼备学术性和幽默诙谐,难得难得
  •   在百家讲坛上,听王立群先生讲历史是一种享受。一般我都是听完后必买他的著作。青海这地方太落后,这本书我在书店里等了20多天没来,不得已在当当网上购买。买来后居然破了一个角,我太想拜读先生的书,也就懒得去换了。
  •   王立群老师不愧为史学大家,本书依旧延续他的平实、易懂又不失幽默的风格,将历史人物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佩服!
  •   刚上初中的儿子迷上了历史,向来喜欢百家讲坛,尤以王立群教授的讲述为吸引。几乎买全了了他的专著,父子俩都喜欢,值得收藏。
  •   只知道王老师对先秦/汉史研究的很深,没想到宋史也讲的这么好.
  •   东西便宜又实惠,看到光盘了,很喜欢历史,很喜欢王立群的书。
  •   这段历史讲得很深入,以前就知道杯酒释兵权、烛影斧声等故事,看了这套书了解很多,也对北宋开国初年在稳定国家、粮食漕运、内廷斗争等方面有更多了解
  •   了解太祖必读
  •   很喜欢王立群在百家讲坛的演讲 史料详实 生动有趣 买书再细细品味
  •   一直爱读王立群的书
  •   读史就选王立群老师
  •   个人认为,王立群老师讲得比较好,百家讲坛的书籍建议都收藏了吧,比那些乱糟糟的书强多了!
  •   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值得聆听与阅读。
  •   王立群的百家讲坛很喜欢
  •   其实在百家讲坛里,我最喜欢就是王立群老师,他讲得非常好,当然他的这本书肯定也是不错的。
  •   王立群就是牛,写的不错,值得一读的书
  •   王立群老师的书不可不读
  •   喜欢王立群读史记
  •   王立群老师的新作,休闲一读
  •   深入浅出,是一本好书,个人比较喜欢王立群,但觉得比他的《王立群读史记》要更俗一些。
  •   王立群老师又一力作,不得不读
  •   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当中,能够汲取历史智慧,启迪心智。
  •   很喜欢王立群写的书,一直很关注
  •   老早就想买了,快递很给力,买下之后一周就看完了,感觉王立群的评论非常求实
  •   比我在电视上看王立群教授讲的详细
  •   王立群教授是我的偶像!这本书义不容辞的买了!非常好,书嘛关键还是看内容!很给力第二天就收货!
  •   王立群的书还是比较有保障的。尤其他的史记系列,感觉不错
  •   喜欢王立群老师的书。到货挺快,质量不错。包装的纸箱比书大了不少,书在里面有点逛。
  •   王立群的书我都收了
  •   王立群的书我几乎每本都买,虽然算不得名著,但也还值得收藏。
  •   王立群的书非常值得细细品读
  •   比书店里的要新~ 光盘很好!书签很好!王立群的书很好 !!
  •   这本书还没来的及看,但是看了王立群的《汉武大帝》觉得写的确实好。相信这本书同样不会令我失望的。
  •   王立群老师经典讲述
  •   对历史人物的讲述及评价好,易懂,爱读
  •   还原历史,揭秘真相,就是这个了
  •   总能从王老师精彩的讲座中了解到不一样的历史
  •   看电视介绍买的,包装很好,正版,喜欢历史题材的。
  •   帮同事买的。同事说很好,就喜欢通俗的白话文来了解历史,打算顺着朝代一直看下去呢。
  •   王老师的书总是不会让读者失望,坚持看下来,对宋朝历史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加油。
  •   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完全而有真是的赵匡胤。
  •   感觉没有以前讲西汉初年历史的好看,可能宋朝和汉朝开元的历史气候不一样吧。输还是蛮好看的,沿袭以往的叙述风格。值得阅读。
  •   王教授讲的不错,比较严谨,尊重于历史事实,不像某些人瞎忽悠人。
  •   深入的了解一下历史
  •   很有趣,学习、了解历史的好书。
  •   比电视百家讲坛详细,先看电视,再看书,印象非常深刻,对现实有明鉴。
  •   百家讲坛的书每次电视上看完都买来看
  •   读了两遍,每一遍都有收获,读王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
  •   本作者的阐述事情的能力很强,抓住了纲要,真的很不错,值得一读
  •   图书缺少光盘。不止一次发生发货与描述不符。更麻烦的是只能通过退换货的方式处理问题,不能补发,不人性化。没有在线客服,只能通过邮件、电话方式反映问题,没有800电话,当当的工作失误要客户浪费电话费。没有其他网上商城服务人性化,个性化。因为当当此商品显示本地有货,否则不会在当当下单,下单后告知从遥远的地方调货:当当库存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或者说网站的商品信息显示细节一直没有改版进步。浪费时间,添堵坏心情,有木有?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系列追的书,内容不错,通俗易懂
  •   很好的书,百家讲坛看了以后觉得不错才买的。
  •   喜欢在当当买书,又实惠又好,书店原价一分不让,在这买上喜欢又好的书,及时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喜欢当当喜欢百家讲坛。
  •   喜欢百家讲坛,支持王老师作品。
  •   看了百家讲坛,再重温一下这本书!
  •   读王老师的书,感觉像跟一位智者在对话
  •   看书就要看专家的书,权威的书。未入门之前,少读野史。不过,没有给我光盘啊,不过,不要也可以。
  •   我是买给小孩的,平时不怎么爱看书,看小孩读得很认真,我觉得一定不错
  •   五星了,帮朋友买来送给初中的孩子读的。增加课外知识。
  •   还没有时间读,感觉挺值。
  •   环环入扣,引人入胜,一口气基本读完,好书沁人心脾啊!
  •   王先生的学问没说的,值得一读。
  •   好书好读
  •   读史明事
  •   较细。送给女儿读。
  •   喜欢读史书
  •   翻过未读
  •   之前听过王老师的讲座,书里的内容更具体,很喜欢
  •   喜欢,看了讲座又买的书,女儿也喜欢。
  •   书是很好!但就是没有光盘??换了一次货后还是没光盘!真是郁闷!
  •   送给老爸的,看过了百家讲堂才买的。就是少了光盘。
  •   正在看!王老师的书一直很好!
  •   老爷子写书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学术范,教授范,不贫嘴,不油滑。
  •   书写的很好,随书也附送了光盘,很喜欢,快递也超级快,赞一个
  •   包装很好,塑封的。但是纸质没有感觉中的好。整体还不错。
  •   比视频详细 读书和看电视就是不一样的感觉呀
  •   不错的,对我的思想有启迪
  •   书很好!光盘好像不太全!
  •   很好, 認識中國人的歷史
  •   同事看中后我帮他买的,应该可以吧
  •   太好了,与秦始皇、吕后一起买的
  •   收到翻了几下,有一张光盘。内容也比较满意吧,给全五分,支持王老师。
  •   很好 受益匪浅,讲的非常精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