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传播扩散研究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雷红薇 大象出版社 (2012-05出版)  作者:雷红薇  页数:193  

内容概要

  开展豫剧传播扩散研究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21世纪,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文化复兴期”。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先进文化”的概念;六中全会提出“和谐文化”的概念;党的十七大强调提出“挖掘民族的和谐文化资源,把文化置于重要的地位”。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连接着未来。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2004) 06号文件还提出,需将地方戏列为加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豫剧成为在全国流布最广、表演团体最多的剧种,以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拥有较多的观众。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豫剧传播扩散的媒介形态的渐进发展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界和业界认识豫剧传播扩散的媒介形态发展方向。通过对豫剧传播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分析各种传播媒介在豫剧传播发展中的形态特征和新媒体的表现,认识豫剧传播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的变革,以及各种媒体对豫剧传播融合的推动作用。因此,大象出版社便出版了雷红薇编著的《豫剧传播扩散研究》 豫剧既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豫剧传播扩散研究》的研究基础采取综合性传播视角与豫剧独特发展历程探悉相结合的研究之路,豫剧传播研究的主线是以豫剧数百年历史渊源及媒介传播发展为主线,以传播学理论为观照,阐述豫剧媒介形态传播方式和内容变迁的规律,重新诠释新媒体环境下的豫剧传播精神、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萌芽发展期豫剧的群体扩散 一、豫剧创新萌芽期的传播扩散 二、早期豫剧发展扩散的媒介与基本形态 三、豫剧发展扩散的地域浸染 第二章汇流成熟期豫剧的大众扩散 一、豫剧的汇流成熟 二、豫剧成熟期扩散的媒介与基本形态 三、豫剧汇流成熟的表征 第三章多元变革期豫剧的融合扩散 一、新时期豫剧的多元变革 二、豫剧多元变革的媒介及其融合 三、豫剧多元变革的主体与受众 四、豫剧多元变革期的跨境传播 第四章豫剧传播扩散个案研究 一、传统剧目《花木兰》的传播扩散 二、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的传播扩散 三、现代剧目《朝阳沟》的传播扩散 结语 一、豫剧传播扩散的结论与启示 二、豫剧传播扩散的走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是豫剧广播具有再现优势。广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有其具体的物质形态,在时间和空间四维里延伸,在标志时间的同时也在刻画空间。随着数字音频、立体声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完善,听者对声音再现空间理解能力增强,声音对空间的描述会更细腻。听觉和视觉是通过不同方式方法感知和再现的,每种感知方式有着自己感觉的优势。广播艺术比文学更有再现的优势,比书面语言符号多出声调、语气、语速等因素,提高了语言符号解说的表达力。 三是豫剧广播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豫剧广播综合艺术体现在语言符号系统的多样化。广播中的唱腔音乐、有声语言和音响是语言符号系统组。广播艺术是合成的艺术,广播艺术是编导的艺术。广播文艺节目是广播文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广播文艺的发展历程是广播文艺节目不断形成、发展、分化、组合、定型、衰落的历程。节目之间具有相互渗透、影响、促进和发展的关系。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形式,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武功、美术等诸多因素,通过唱、念、做、打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戏曲节目的欣赏对象是各个阶层组成的广大听众。 (3)豫剧广播的具体节目形式 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说,有知识性专栏,如豫剧常识、豫剧音乐常识、豫剧声腔介绍、流派千秋、听戏谈戏、地方戏曲介绍;戏曲演员评论性专栏,如戏曲评论、剧目介绍、演员评介等;欣赏性专栏,如戏曲选段欣赏、京剧爱好者、戏曲爱好者、优秀传统剧目选播、戏曲录音剪辑、广播剧院、戏曲选粹、戏曲晚会、剧场实况等;服务交流性专栏,如演员戏曲之友、文艺信箱、听众信箱、听众点播节目等;报道性专栏,如新戏曲巡礼、大舞台等。备受听众喜爱的戏曲形式有以下几类: 第一,选场、选段节目是广播戏曲占比例较高的样式,是传统剧目经典唱工,重唱腔和听觉形象,既可直接取材戏曲舞台,也可通过室内录音加工制作。 第二,戏曲故事是选场、选段的特殊形式,以介绍历史或故事为中心,与有关选场串联在一起。 第三,剧场演出实况和录音剪辑这样的节目,一般是把较长的一场大戏按照着眼于唱腔的原则加以广播化的改造,对其删繁就简,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其由视听综合艺术变成听觉艺术,同时又做到突出主题,保持原剧的完整性、统一性和独创性,显示其风格、流派的特色。

编辑推荐

豫剧既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中原人民基于深厚的生活基础的文化创新产物。《豫剧传播扩散研究》由雷红薇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豫剧传播扩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