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孙膑.中华文化

出版时间:1997-05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作者:张文儒  页数:178  

前言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当历史车轮进到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年代,中国人民又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既有重重困难,也有种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宝藏,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毫无疑问,普及祖国的历史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社会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将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大象出版社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北京大学具有研究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和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学校领导于1992年初决定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依托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系,组织各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展工作。一方面,致力于专深的学术研究,编辑出版《国学研究》年刊和《国学研究丛刊》;另一方面,注重于文化普及工作,“将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

内容概要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许多优秀军事家脱颖而出,而他们把对战场规律、战争的历史作用、战争中人的地位、攻势战略和应变能力等的理解诉诸笔端,。《孙武·孙膑·中华文化》一书向读者介绍了孙武和孙膑这两位古代军事家的著名战绩,对《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内容进行了精彩解读,并揭示了它们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意义。

书籍目录

引子一  孙武和《孙子兵法》  (一)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二)《孙子兵法》精粹  (三)《孙子兵法》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二  孙膑和《孙膑兵法》  (一)孙膑和《孙膑兵法》脉络  (二)《孙膑兵法》论“道”、“人”、“攻”、“变”  (三)《孙膑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三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文化底蕴及现代意义  (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与中国的齐文化  (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的现代意义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一 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留传至今的一部较早的兵书,相传由春秋时期职业军事家孙武所著。这部兵书传播广泛,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孙武本人则被称为中国兵学的文化鼻祖和军事哲学理论的奠基人。  (一)孙武的军事业绩及《孙子兵法》问世  孙武是我国军事思想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末年兼并战争频繁的年代,并亲自参与了吴国的军事建设和在历史上称为“春秋一大战”的吴楚柏举之战。《孙子兵法》里包含有丰富的兵学学术思想和特殊的文化内涵,是春秋之前兵学理论建树和战争经验的结晶。  1.春秋时期梗概及当时战争的特点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被称为我国春秋时期;原因是记载东周前半段时间的史事,主要的历史著作是鲁国的《春秋》。①  人们知道,大约自公元前11世纪,我国的周王朝开始建立。这一社会阶段先后经历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  如果说,西周时期社会的发展还较为平静,到春秋时代,便讲人了频繁的兼并战争时期。  自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逐渐衰微。大大小小的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觐、述职。春秋初期,王室还拥有今河南北部、西部和陕西东部一个相当大的地区,后来则有许多土地相继赐给了诸侯,有些被郑、晋、秦、楚等大国或戎族相继夺去。春秋中期以后,天子实际上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已很少,势力也变弱,甚至下降到一个中等诸侯国的地位。天子的威信也日渐降低。  王室衰微的同时,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起初诸侯国有140多个,包括鲁、宋、卫、陈、蔡、曹、郑及晋、楚、齐、秦等。经过频繁交战,小国相继被灭掉,大国却脱颖而出。直到后来,形成“五霸”迭兴的局面。照一般说法,“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实际上,宋襄公未能称霸,而吴国和越国,却先后进入大国称霸行列。所以,春秋时期的大国应是齐、晋、秦、楚、吴、越六国。  最先称霸的是齐国。齐在春秋前期,已是东方大国。据《史记》记载,齐原属东夷,僻处海滨溻卤难殖之地。周成王将姜太公分封到此,“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①。齐襄公死后,其弟桓公继位,任用管仲为相,40年间,通货积财,冠带天下,且勤政爱民,荐贤用能。由于持续采取富民强国政策,一跃而为当时列国诸侯之盟首。  齐国之后是晋。晋原是汾水下游一个小国,到春秋前期,逐渐强大。至晋献公时,兼并或控制了数十个小国和戎、狄部落,疆域扩大到整个汾水流域。献公晚年,因废嫡立庶,燃起王朝集团内部纷争,公子重耳在外流浪19年,终于回国。在大臣狐偃、贾佗等人的协助下,厉行整顿国内的政治与经济,如“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以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等。结果,使得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这时,地处南国的楚一再向北侵犯,在它边缘的鲁、郑、陈、蔡等国先后归附于楚。公元前632年,楚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率军救宋,会同宋、齐、秦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一战,大破楚军。战后,晋文公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文公遂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中原霸主。  晋文公之后,有楚庄王及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相继称霸。由于这三国与吴楚争霸直接相关,放在下面去说。  在上面的几个国家争霸之后,还有一个争霸的国家是秦国。  秦原是陕西西部一个小国。西周灭亡,秦襄公护送平王至雒邑(今河南洛阳)有功,被封为诸侯,以岐地为中心,势力逐渐扩展。在秦穆公(前659一前621年)时,任用百里奚为大夫,修明政治,奖励生产,国家逐渐富强。疆土向东扩展,与晋相接。此后,秦相继举兵伐晋,大破晋军于韩原(今山西芮城),生俘晋惠公;后来秦、晋交战问互有胜负。由于秦的东向为晋所阻,只能转向西戎地区发展。《史记?秦本纪》日: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总之,春秋中叶后,大国间争霸激烈,江河流域所有的大、小诸侯国都被卷入,兵连祸结,时无宁日。晋、楚两个大国相持不下,小的国家普遍厌战。这样,便产生了前后两次以罢兵言和为宗旨的弭兵运动。第二次会盟后,晋楚之间40多年未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很有好处。  春秋时期的战争有些什么特点呢?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战争是以车战为主的战争形态。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军队数量  春秋初期和中期,战争多发生在两国接壤的封疆之地,战场只有一处,持续时间不过一天,两军一旦接触,胜负立见分晓。《左传》里记载的城濮、鄢陵之战都属于这种情况。当时,一国吞并另一国是常见的事,如鲁国仅仅是一个二等国家,就吞并过9个诸侯国。由于国家的面积小,人口也少,军队数量不会很多,有的国家只有甲士几千人,晋国算一个大的国家,有兵车4000乘,兵力一二十万。史书记载,楚国在楚灵王时(前540年),仅陈、蔡、东不羹、西不羹四个大县,“赋皆千乘”,总计也只有4000乘,即十余万的兵力。  (2)作战方式  上面说过,这一时期的交战形式主要是车战。何为车战?即以兵车为主要战术工具。根据《司马法》的说法,兵车1乘,马4匹,甲士10人,步兵15人。甲士穿戴盔甲,3人立车上,立左的用弓箭,立右的用矛,中立的驭马。这3人通称甲首。其余甲士7人,在车旁步行。步兵(或称徒兵或卒)在车后,另有步兵5人保护辎重车。这样计算下来,一辆作战的兵车共30人,辎重车为25人,包括伙夫10人,看守5人,马夫5人,打水挑柴5人。  《孙子兵法》里说,每次出战,有“驰车千乘,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其中说的“驰车”是轻车,即作战的车;“革车”是重车,即辎重车。这是运用兵车作战的极好的证明。  (3)地理状况  在春秋前期和后期,战争所在的地理状况有一些变化。  在前期,主要是地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内部争雄。当时,把郑、齐、鲁、卫等称为华夏族,其他诸国为四方国。很显然,起初的战争多发生在黄河附近地势开阔的千里莽原;而到后来,由于华夏族与四方国屡屡交手,四方国又常常为华夏族所吞灭,战争便延伸到平原附近的山区和南方的水域。如东方诸夷被齐鲁等国吞灭,西方诸戎被秦征服,南方蛮族被楚统一,北方的狄族被晋国吞并。这样,战争便扩展到崇山峻岭地区与水乡,尤其是当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兴起后,这一特征更为明显。  (4)战术特征  由于以兵车为主要战术工具,而战车的后勤准备又极为繁杂,因而把速决的进攻战作为基本的战术。  从另一方面说,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是把征服邻国作为目标,其中心内容是侵占领土和掠取财富,这一战争的动因成为进攻战术萌生的土壤。《左传》里记载,成公六年,绕角之役,楚以申息之师御于桑隧,晋军“军帅之欲战者众”,在11名将佐中主张立刻进攻的有8人。《孙子兵法》里说的“兵之情主速”,也是主张速决进攻。  2.孙武在吴国的崛起  孙武的祖籍在齐,却在南方的吴国受重视,这里有一些特别的原因。  对于孙武的生平,已无完整的、详尽的和十分可靠的资料,但根据一些片断史料,如《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等书的记载,联系对比,钩沉发微,多方印证,可以把他的主要经历弄出一个大致轮廓。从而对他为什么由齐国到了吴国,也会有一个明细的交代。  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末年。相传,他的祖先是陈国公子陈完,于公元前762年因国内动乱逃往齐国,任管理百工的工正之职。不久后,陈完改称田完。①及其四世子孙,名桓,字无宇。无宇有二子,一名恒,一名书,书字子占,齐大夫,因率军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为孙氏,食采于乐安,这便是孙武的祖父。②  孙氏家族自孙书起,成为军事世家。他的儿子叫孙凭,字起宗,任齐国的卿,孙凭的儿子叫武,即孙武。大约在孙武尚不足20岁时,齐国的“田、鲍四族谋为乱”,孙凭带着全家逃到南方的吴国,“避隐深居”,孙武也随之而过着亦耕亦读的田园生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23年。  恰当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他家族的陷害,也迁往吴国避难,一度“退而耕于野”。③由于共同的不幸遭遇,使孙武和伍子胥相互引为知己。伍子胥看到孙武自幼受军事世家环境的熏陶,又目见他因避难而迁居异乡的坎坷经历,更目睹他立志从戎,奋发钻研兵学理论的执著精神,遂不免生出敬佩之情。以后,当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的谋臣后,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来见,果然发现孙武秉性刚直,有鸿鹄之志;  ……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流传至今的兵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武.孙膑.中华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名家的经典之作。启迪心智的好书。
  •   一般般吧,大概浏览了,还没有时间看看具体内容怎么样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