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1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夏有兵 页数:2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隋唐设立太医署,掌管医学教育,针灸成为其中一个专门学科。此后历朝历代,无不把针灸一科列为太医院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降至公元1822年,清朝道光皇帝颁布诏令,称“针刺火灸,非奉君所宜”,着令太医院永远停止针灸科后,针灸迅速走向衰微,沦落至仅在民间医生中流传。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学又受到进一步冲击。至民国早期,“鄂浙闽粤,民间几不知有是术,云贵边陲的医者,知此名称的更不多”,“在苏省南部和山西省,能行针刺者尚不乏其人,但是墨守成法,毫无改进,仅推行于中下劳动阶级中,在政学两界人士已绝不注意,盖亦入于自然淘汰之途”。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生平事略第一节 世医之家,清寒出身第二节 拜师访贤,中西并涉第三节 悬壶北沉默不漍,南移苏州第四节 望亭设社,针道绸缪第五节 无锡办学,创刊通函第六节 游学日本,博纳扶桑第七节 绘七彩图,展杏林春第八节 避难内地,广传薪火第九节 苏州复社,愿宏病秋第十节 南京酬志,尽展风流第十一节 大医精诚,千古流芳第二章 针灸学术思想第一节 针灸学术,有理有故第二节 廉便效速,亟宜推广第三节 针灸复兴,教育先行第四节 欲习针灸,先明腧穴第五节 经络客观,应予传承第六节 针刺手法,疗效基础第七节 工欲善事,先利其器第八节 艾灸效宏,药石难及第九节 中西结合,医学必然第三章 临床经验第一节 临床特点第二节 各病论治经验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五、眼科疾病六、耳鼻喉科疾病附录一 承淡安著作概览附录二 承注《伤寒论》及其评析附录三 承注针灸歌赋歌诀选附录四 承淡安临床用药特点简析附录五 承淡安年谱
章节摘录
应该说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方法,而且在当时的情形下,中医虽经数千年传承,但多偏重观点与经验的心悟与传承,随着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中医术语、学理逐步显得愈加深奥难明,甚至还有一些含混不明之处,因而以系统、理性的方法直接向学生传授中医理论的困难很多,而且难免还会有一些含混难明之处。 二在教材的内容方面,中医进修学校是向学生讲授中医知识,还是以西医理论为主兼顾介绍中医对一些疾病的治疗经验?由于中医理论体系尚待总结、整理,因此,虽然把社会上的中医医生招到学校来一味传授西医知识的做法,已经受到中央的批评,但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仍有相当一部分中、西医工作者认为中医只有经验而无学理,因而只能向学生讲授西医理论,对中医知识只需结合具体病例穿插介绍相关中医临床经验即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面对西方医学在国内迅速普及、发展的态势,应该向从中医从业人员中招收的学员着重介绍西医理论与诊疗方法,以弥补他们的知识与技能缺陷,才能帮助他们适应医学形势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两种人都认为只有通过嫁接西医,才能给中医罩上科学的光环,才能使中医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才能使中医医生的诊务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应该说.上述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互为渗透的,需要承淡安及其同事们直接给出清晰明确的答案。为此,承淡安不仅在学校内部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请专家们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还利用赴上海参加华东地区中医代表座谈会的机会,听取同行们的想法,利用进京参加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机会,专程拜访朱琏、鲁之俊、施今墨,向他们请教办学经验,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在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后,承淡安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应该从发扬中医固有学识,提高学员对中医认识,增高疗效”出发,培养中医人才。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