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赵辨 编 页数:全2册 字数:30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是在《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补充、修改而成。因此,它实质上也可以认为是《临床皮肤病学》第四版。《临床皮肤病学》自1981年第一版发行以来,经过1991年第二版,2001年第三版,至今已近30年。正如第三版前言所说,《临床皮肤病学》为全国皮肤科专业医师提供了一本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临床参考书,为我国皮肤科人才培养和皮肤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国皮肤科同道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使我们深受感动,也激励我们继续去完善和提高。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不断地推动我国一代又一代皮肤科医师的成长,为我国皮肤科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本书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本书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本书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内容概要
本书四个“之最”
本书是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全书共有400余万字,收录了2000余病种,全书有2000余幅珍贵临床、病理照片。这本书由全国各地94位皮肤性病学权威专家倾力奉献,是皮肤科学界最权威、最全面的经典巨著。
1. 著作基础最牢靠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从组稿到上下两册精美的图书面向读者,总共花了近4年时间。然而,这本巨著不仅仅是这4年时间的辛勤汗水。主编赵辨教授和其他编者从1981年在我社出版了《临床皮肤病学》第一版以来,随着该书的再版,不断地积累资料,不断的总结,才能有今天的鸿篇巨著《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2. 图片质量最佳、数量最多
本书共有2000余幅图片,基本上本书提及的疾病,都有相应的临床或病理图片。每一张图片都弥足珍贵,是从众多图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大程度地展示疾病表现,让读者过目难忘。主编赵辨亲临排版现场,对图片进行了完整的三次大修整,确保每一张图片都以最完美的状态出现。
3. 病种最全讲解最权威
本书作者中一线专家有94位,每一位都是各自专业领域里的权威,他们有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他们都紧跟皮肤科学发展,大多数都有国外学习经历,掌握国际最新动态。所以,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皮肤病学界最权威最全面的著作,皮肤科医生的必备参考书。
4. 国内最早最美图文本
国内目前尚无其他内容如此宏富的同类书,本书图文混排,纸张优质,制作精良。本书封面为著名装帧设计家赵清设计,庄重淡雅,格调高贵。所以,本书不仅内容全面权威可读性强,外观上也令人赏心悦目。在专业读者的眼里,本书设计美,图片“美”,阅读本书时心里也会宁静而生美。
作者简介
赵辨,生于1931年4月,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科学会常委、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二届及第三届委员、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四届及第五届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等。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一版至第三版)、《临床皮肤病学彩色图谱》等多部专业著作。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类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等多项专业奖项。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篇 皮肤科学基础
第一章 皮肤胚胎学和皮肤比较生物学
第二章 皮肤解剖与组织学
第三章 皮肤生理学
第四章 皮肤生物化学
第五章 皮肤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六章 皮肤免疫学基础
第七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八章 皮肤病理生理学
第九章 皮肤遗传学
第十章 皮肤光生物学
第十一章 皮肤药理学
第十二章 皮肤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
第十三章 皮肤病治疗学
第二篇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第三章 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中医皮肤美容学
第三篇 皮肤病临床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三章 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四章 衣原体和支原体所致的皮肤病
第五章 立克次体所致皮肤病
第六章 螺旋体所致皮肤病
第七章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第八章 寄生虫、水生生物及其他动物所致皮肤病
第九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十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十一章 职 业 性 皮 肤 病
第十二章 结缔组织病
第十三章 免疫性大疱病
第十四章 无菌性脓疱病
第十五章 皮肤血管炎
第十六章
皮肤脉管性疾病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皮肤病
下册
第十八章 红斑皮肤病
第十九章
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第二十章 妊娠相关皮肤病
第二十一章 角化性皮肤病
第二十二章 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第二十三章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第二十四章 皮脂腺及汗腺皮肤病
第二十五章 毛发及甲病
第二十六章 非感染性肉芽肿
第二十八章 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
第二十九章 黏膜及黏膜皮肤交界处疾病
第三十章 内分泌、代谢及营养性皮肤病
第三十一章 遗传及先天性皮肤病
第三十二章 皮肤肿瘤
第三十三章 与皮肤病有关的综合征
第三十四章 系统疾病的皮肤表现
第四篇 性传播感染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三章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第四章 性传播相关疾病
第五篇 皮肤外科学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皮肤移植
第三章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第四章 皮肤外科手术与美容皮肤外科特殊技术
第六篇 美容皮肤科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化妆品
第三章 美容皮肤科学技术
第四章 皮肤护理技术
第五章 皮肤非创伤性检测技术
第六章 化妆品皮肤病
?附录一 外用药处方汇集
?附录二 本书常用中医古方
?中文索引(以汉语拼音为序)
?英文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三节 口腔黏膜组织学口腔黏膜与皮肤的组织学基本上相同,也可分为上皮和结缔组织两大部分。但也有其不同点。首先,在正常黏膜的最表浅部分通常没有颗粒层和角质层,而在口唇皮肤与黏膜移行部位,即唇红区,则稍有角化或角化不全。其次,黏膜的基底细胞为立方形,而不像皮肤基底细胞那样呈圆柱形。此外,黏膜的上皮细胞虽然也是从基底细胞演变而来,并逐渐向上推移,但不一定经过像皮肤那样的层次和形态,而且细胞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较微弱。 黏膜的上皮细胞,称为黏膜上皮。黏膜下方的结缔组织称之为固有膜及黏膜下层。通常黏膜上皮由数层立方形细胞所构成,细胞表现为透明的空泡状,距离基底层越远则核的形态越扁平而细长。固有膜相当于皮肤的乳头层,黏膜下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组织。固有膜直接位于黏膜上皮的下面,但与黏膜上皮组织的连接,不如在皮肤中表皮与真皮之间那样紧密。固有膜的主要成分为弹性纤维,其次为胶原纤维。黏膜下层则主要为胶原纤维及较少的弹性纤维。固有膜及黏膜下层的组织中血管丰富,明显地较皮肤中多。第四节 口唇及生殖器皮肤与黏膜移行部位的组织学一、口唇口唇主要由口轮匝肌所组成,其外有皮肤覆盖,其内被有黏膜。在口唇的纵切面上,皮肤与口腔黏膜之间无明显分界,移行部位相当于唇红区。唇红区之所以呈红色,是由于结缔组织中血管丰富,上皮较薄而透明的缘故。在唇红区有散在的皮脂腺,在口唇黏膜的结缔组织内则有很多混合腺体。二、阴茎、包皮与龟头阴茎皮肤的表皮细胞比较扁平,基底细胞内黑素较多,真皮内有许多皮脂腺和汗腺。结缔组织疏松,其中有由弹性纤维与平滑肌纤维组成的弹力肌性系统。在阴茎的根部则与阴囊的肌膜相连续。包皮内也有此种结构,因此使包皮经常与龟头保持接触。龟头的上皮与海绵体的白膜之间,有弹性纤维将两者紧密结合,所以龟头上皮与其下方的结缔组织附着很牢固,不能移动。在浅层结缔组织内有时可见独立的皮脂腺,并有许多毛细血管,在其深层则有大小不等的静脉,后者与海绵体腔相通。包皮和龟头结缔组织内有许多游离感觉神经末梢以及由感觉神经末梢所形成的球状结构。此外,在乳头体内可见Meissner小体。三、阴唇与阴蒂小阴唇皮肤呈皱襞状,表面有很细的褶皱。小阴唇上皮只有轻微角化,其基底层有多少不等的黑素。小阴唇无毛,但其两侧面和阴蒂包皮内有很多独立的皮脂腺。在其结缔组织内,有许多神经末梢小分支与静脉。大阴唇的外面是皮肤,与一般皮肤结构相同,有毛、皮脂腺、外泌汗腺及顶泌汗腺。大阴唇内面的结构则与小阴唇相同,无毛,但有独立皮脂腺。阴蒂与阴茎相似,由一对海绵体所构成,外包有白膜。阴蒂前端膨大称阴蒂头。阴蒂头及阴道前庭的黏膜均为复层扁平上皮。其黏膜下方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与神经网。
编辑推荐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