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郭兴华 编 页数:375
内容概要
《地震灾难医学》分三篇:紧急救援、恢复重建和地震灾害相关疾病,共十六章。从灾害发生前的准备到灾害发生后的科学应对,从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的紧急救援、恢复重建体系建设到具体操作都作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主要内容是我省医疗卫生救援队在四川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书籍目录
上篇 卫生应急救援第一章 地震后面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第一节 地震造成的人身伤害第二节 地震后面临的医疗问题第三节 地震后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第二章 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准备第一节 地震前应急物资的储备第二节 地震前应急装备的准备第三节 地震前人员队伍的建设第四节 地震前人员培训与演练第五节 地震发生后的卫生应急保障第六节 地震卫生应急保障注意的问题第三章 地震灾害后的紧急医疗救援第一节 紧急医疗救援网络第二节 地震灾害后紧急救治单元组建和使用第三节 地震灾害后的院前急救第四章 地震灾害后的应急卫生防疫第一节 应急卫生防疫组织体系第二节 应急卫生防疫模式第三节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第四节 环境整治、消毒和病媒生物控制第五节 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安全第六节 疾病监测与应急免疫第七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第五章 地震灾害后应急救援的平通模式第一节 产生背景第二节 具体做法第三节 实际效果和意义中篇 功能恢复重建第一章 医疗服务功能的重建第一节 地震给医疗服务带来的损失第二节 医疗服务重建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第三节 地震灾害后临时医疗场所设置的标准第四节 板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第五节 地震灾害后临时性医疗场所管理操作要点第二章 疾病控制第一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疾病控制机构过渡用房的建设第三节 疾病控制机构永久性基本建设第四节 疾病控制三大体系的恢复第五节 灾后疾病控制的工作要点第六节 疾病控制工作重建的评估第三章 卫生监督功能恢复重建第一节 地震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造成的破坏第二节 地震后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恢复重建的基本要求第三节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功能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法第四节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功能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第四章 功能恢复重建中的外援模式第一节 功能恢复第二节 恢复重建第三节 能力提升第四节 “绵竹模式”的成效下篇 地震相关疾病的防治附录一 震后自救附录二 震后互救附录三 汶川地震现场检伤方法和分类标准附录四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急救检伤分类标准附录五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章节摘录
(1)病人仰卧于硬板或平地上,头部不得高于心脏。但应根据地震现场具体情况,在保证按压效果的前提下,灵活掌握按压方法。 (2)急救人员跪于病人一侧,用双手用力和快速地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婴幼儿为胸骨下段)。可用有一种简化的方法来确定手的位置:将一手置于病人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10岁以上的病人。 (3)急救人员保持手臂伸直,肘关节固定:肩部位于手的正上方,使每次按压的冲击力垂直作用在胸骨上,如果用力不垂直,病人的躯干就会有翻滚的趋势。一部分作用力就会落空,按压效果就会减弱。按压时,以髋关节为支点,以上半身的力量向下按压。在每次按压后撤去作用在胸壁上的力量,让病人胸廓回复到原来的位置,手保持与胸廓接触,保持持手的正确位置。 (4)对于成年人,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婴儿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到正常位置,按压、松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有效的标准是可检测到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 (5)尽量控制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如气管插管、重复电除颤、重新检查伤者时),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 (6)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无论单人或双人,无论专业或非专业急救人员,对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宜采用30:2的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例,对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