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5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崔天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蜀绣)》内容简介:郝淑萍,1945年10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蜀绣是一项极细的手工艺活,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蜀绣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学艺两年算是入门,坚持五年才算中等,十年以内的时间都是用来打基础的,能绣出精品的必须累积几十年的经验才行。因此,很多人如果只是因为对蜀绣充满兴趣才来学习,往往会半途而废。“兴趣”作为人主观、内在的不稳定因素,会随着一年又一年重复机械的枯燥作业而消磨殆尽。一旦起初的那股新鲜感和兴趣没有了,也就难以再坚持下去。蜀绣班的老师们也深谙这一点,每当看到学生们开始懈怠,表现出浮躁的情绪,总会不厌其烦的鼓励学生,“行行出状元,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尽力去做、用心去爱,一定能出人头地。”在很多学生心里或许会觉得老师唠叨,但这句鼓励的话却说到了郝淑萍的心坎里,她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对老师的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每当贪玩的心开始涌动,她会不时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全力投入。没想到,这一绣就是一辈子,当年蜀绣班50多名同学,如今仍然坚持着这一行的只剩下郝淑萍一人了。
作者简介
崔天剑,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书籍目录
总序 张道一前言 崔天剑第一章 大师生平第一节 锦绣蓉城熏陶渐染第二节 拜师学艺渐入佳境第三节 艺途艰难崭露头角第四节 艺高胆大突破传统第二章 艺术成就第一节 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第二节 心无旁骛 献身蜀绣第三节 一脉相承如薪传火第四节 艺无止境传承发展第三章 作品欣赏第四章 著述言论第一节 蜀绣艺术品的继承与创新第三节 不创新传统即是愧对传统第四节 “传承人”的思路、打算、计划第五节 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六节 用一生的坚持换来不断的传承第七节 把握方向积极创新第八节 蜀绣的传承与创新第九节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第十节 非遗技艺的根与魂附:郝淑萍论文存目第五章 艺术评述第六章 大师年表后记 崔天剑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郝淑萍从事蜀绣艺术五十余年,从蜀绣班一名青涩懵懂的学生,到蜀绣厂车间里的普通绣花女工,到车间主任、娴熟的技术人员,再到厂长,最后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技艺传承人,她亲历的成长过程和身份的不断转换,使她深深明白培养一位优秀、专业的蜀绣接班人需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提供怎样的学习环境、如何分阶段进行。她明确指出,要在蜀绣事业上有所作为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她自己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因此,青年一代必须心坚如石、狠下功夫并且始终不忘初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承人,真正地为蜀绣艺术作贡献。
编辑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郝淑萍(蜀绣)》编辑推荐:蜀绣起源于川西平原,最初流行于民间,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绣。蜀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朝廷就已设置专门的“锦官”对成都的织锦业进行管理;到了宋代,蜀绣的针法已趋于成熟,其发展也达到了全盛时期,故宋代《皇朝通鉴》中载有“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制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蜀绣以软缎和真丝彩线为主要材料,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具有浓厚的蜀都地域特色,并以针法见长,共有12大类、132种针法,有着平齐光亮、施针严谨、劲气生动、浑厚圆润、色彩明丽的独特风格。郝淑萍的名字始终与蜀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俨然成了蜀绣的代名词,人们视她的艺术水平为当今蜀绣艺术所达到的历史高度。每当赞美起她,她总是谦虚地将所有获得的荣耀归功于她的老师们,“正是祖祖辈辈默默地付出与努力,才能成就蜀绣今日之辉煌。我会像我的老师那样,毫不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我的学生,更希望后辈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老一辈艺人日薄西山、相继离去,郝淑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迫感。过去,她只是想着自己如何掌握完整的技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是个人的自觉;在余下的生命中,她必须言传身教去感染着和她一样热爱蜀绣事业、即将踏上征程的青年一代,并激发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与求学的自觉性。她希望在有生之年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工艺美术大师和杰出的蜀绣技艺传承人,这样技艺不会断,蜀绣的香火也会很好的延续下去,以此来回报前辈们曾经的给予、回报社会的关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