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傅幼康,宋兴杰 页数:357
内容概要
《走进美术新课程:江苏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一书充分反映了近十年来江苏美术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的轨迹,是江苏中小学美术教研人员和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程和课堂教学新思路、新形式、新手段、新资源的完整写照,是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美术教育创新研究的集结展示。入编的文章作者以美术教育理论为支撑,坚持行动与研究紧密结合,广泛收集鲜活而生动的事例、真实而广泛的素材,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究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新问题,深入开展美术课程模块选修策略、审美教育形式、教学方法途径、学习方式变革、多元评价手段、资源开发利用、艺术实践活动等课题研究,形成了丰富而实在的内容体系。
书籍目录
课题研究篇聚焦美术课堂凸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傅幼康徐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美术课程内容——“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严抒勤刍议“徐州乡土美术教学研究”/李亚伯深入地方美术资源研究展示地方艺术教育特色——“盐城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结题报告/季承业江建胜展示儿童画的乐趣回归儿童画的本质——“儿童绘画教学研究”结题报告/金路体验乐趣激发灵感——“儿童漫画——微型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戴西洋课堂实践篇不容忽视的两个支撑点/陆长根对美术课堂教学几个结合的认识/徐健浅谈如何提高“边角型”普通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王大为我的“新路”历程/姜荷莉探究审美形式优化美术资源/阚晓燕审美人生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陈铁梅寓“情”于课——浅谈中学美术课的情感渗透/孔德颖关于写生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俞蕾示而不范——试论中学美术教学中演示法的运用/张云芳情感体验,艺术教学的立足点/徐守卫美术教学也需要“悦读”与“补白”/胡菊妹形神兼备融会贯通一一浅谈美术课堂与作业形式/沈兰浅谈素描备课中如何教学案一体化/蔡惠玉浅析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思考/田箫语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周新星遵循审美规律享受审美自由一一浅谈高中《美术鉴常》课程的审姜教学/姚艳深化认识突出主体提升能力一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王利军高中美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贡加兵有效欣赏,展现艺术魅力——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初探/励艳敏马丙军徜徉在文化的长河中——有关小学美术教学中文化性学习之我见/昔黎敏儿童版画的教与学/牛桂生刍议小学生美术“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形成/王小燕七彩画笔让学生拥有自信的翅膀——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与体会/马田像设计师一样设计——一浅谈美术教学设计的潜思践行/孟军故事美术——儿童美术教学的回归与超越/蔡琳基于新课程理念下主题式美术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马小芹科学进行学情分析,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杨敏立足“有效”,常态课堂绽放无限精彩/孙亚芹用艺术经典润泽童心——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初探/蔡文敏浅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谢友龙浅谈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渗透/顾晓红小学生绘画素养生成的二元解读/刘玉勇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初探/吴恩嵘儿童线描画教学的几点思考/刘雯静感悟赋彩以色传情——儿童体验性赋彩的探索实践/孙丹丹追寻儿童本真回归快乐课堂/湛娟娟聋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郑芙红巧用四字“诀窍”,打开学生兴趣之门/陈红澄心静虑正本清源——美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反思/虞玺研究性学习导航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美术》案例分析/沙景雯别用“皮鞭”使学生画下去——美术高考班的教育叙事/胡志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美术鉴赏《心灵的慰藉》教学课例的思考/陈亮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走进美术家的情感世界——《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学设计/杨立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尝试——校本课程《图形语言——形与影的对话》教学实践/祝萍从生活中找“米”——记一节支教美术课《重复的形》的案例/许云云用欣赏去改变/郝蕾蕾情境中的灵光闪烁——《蔬菜瓜果的联想》教学案例/薛晶菲让想象插上翅膀展绘画创作童趣——《变幻无穷的形象》教学设计/赵晓欢立足有效,关注建构——和俞萍萍老师谈《对印版画》课堂教学/俞萍萍王展鹏追寻三度空间的美术课堂——《多彩的面具》教学例谈/吕月琴课程资源篇锦绣绚丽巧天工——地方美术资源进课堂之南京云锦教学设计/丁圆圆走近无锡纸马——版画课堂教学新的尝试/汪建东与沙滩·大海对话——城乡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美术“综合·探索”活动课例/陆海林何军民间艺术进课堂教学实践探究/王倩挖掘蚕文化地方资源,构建美术综合校本课程/尹白玲巧用街区资源开发特色美术校本课程/俞晨“非主流社会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王爱春让美术乘上信息技术的快车/韩宏飚
章节摘录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在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 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和倡导。 合作学习是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在 当前的课堂教学上,特别是在各种评优课和公开课中,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更是屡见不鲜。 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大多数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不理想的,甚至其副作用远远大于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不少教师对什么是“合作学习”一知半解,认为采取了小组合作就是合作学习,对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不同学科合作的思考就更少。很多课堂现象反映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小组合作的时机很随意,目的不明确,内容未经过选择;小组活动的时间不充分,学生还未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或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探究就草草收场;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看似全员参与,却是好学生说了算,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进行相互学习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下。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到底何谓合作学习以及它的内涵,才能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进行有 效的实践与尝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